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您的位置: 首頁 >> 思想頻道 >> 經濟理論
中國經濟尚未到達“劉易斯拐點”
2010-08-13   作者: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孫時聯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文章索引

“二元經濟”發展必經兩個階段
日臺韓等國家和地區經歷“劉易斯拐點”簡況
“人口紅利”促進工業化迅速發展
中國經濟怎樣面對老齡化現實

  日臺韓等國家和地區經歷“劉易斯拐點”簡況

  一般研究認為,日本、臺灣、韓國經濟相繼于上世紀60年代、60年代后半期至上世紀70年代初、80年代出現劉易斯拐點。

  日本:
  1960-1961年間,日本勞動力的供求關系發生了逆轉,供求關系的變化加速了工資的上漲。日本產業總體工資上升率1955-1960年間平均為5.6%,1960-1965年間則達10.4%。從1955年至1965年,日本產業總體工資幾乎翻了一番。在城市化方面,日本1960年的城市化水平約為63%。
  1959年日本推出最低工資法;1960年開始推行全覆蓋式的社會保障政策,實現全民醫療保險和全民年金保障;為扶持弱勢企業設立農業基本法和中小企業基本法;1963年,日本政府發表《關于產業結構的長期展望》,推出以重化工業為發展方向的產業調整政策;企業逐漸開始實行年功序列制,以防止熟練工人的跳槽,并于1970年開始推行職業訓練基本計劃。

  臺灣:
  在1967年之前,臺灣企業的招聘人數小于勞動者的應聘人數;此后,這一現象發生逆轉,全社會出現招聘人數超過應聘人數。臺灣經濟也由此從勞動力供給過剩開始轉為供不應求。在工資方面,在上世紀60年代后半期之前,臺灣農業部門日雇傭勞動者的工資基本保持平穩的上升態勢;之后,農業部門日雇傭勞動者的工資上升速度開始加快。此時,臺灣的城市化率約為62%。
  面對勞動力相對不足的局面,臺灣當局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推行技術創新政策;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加大對外,尤其是對大陸的投資力度;治理通貨膨脹;提高人口素質,以質量代替數量。

  韓國:
  上世紀80年代初,韓國開始出現勞動力相對短缺的局面。與此相對應,自1982年后,韓國制造業工資開始出現大幅增長。特別是在1986年-1990年的5年間,其制造業工資平均年增長率高達21%。在城市化方面,韓國在1980年的城鎮人口比例約為57%,之后迅速超過60%。
  上世紀80年代,韓國政府針對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及國內經濟變動的新形勢,提出“穩定、效率、均衡”的發展方針,力求在結構調整中求發展。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韓國政府將“科技立國”方針作為重點。在1981年-1987年的全斗煥任總統時期,韓國進入工業化成熟期,在1985年之后開始逐步推行此前已經進行立法的全民醫療保險、國民年金和最低工資制等三項措施,注重社會保障體系的全面建設。


1234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 “漲薪潮”不能證明劉易斯拐點來臨 2010-07-15
· 中國是否進入“劉易斯轉折點” 2010-04-22
· 劉易斯:被自己人“干掉” 2009-05-20
· 蔡昉:劉易斯轉折點對我國影響深遠 2008-04-25
· “人口紅利時代”離“劉易斯拐點”有多遠 2007-05-14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不夠職業的基金業“被娛樂化”·[思想頻道]鈕文新:美國需要的是加息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手机| 新晃| 视频| 藁城市| 舟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