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西部地區生態開發展現壯闊美景
知否?知否?西部如今“綠肥黃瘦”
    2008-05-16    本報記者:張漢青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天上無飛鳥,風吹沙石跑。”在我國西部地區的廣袤土地上,這種慘淡的自然景象正在成為歷史。
  記者在寧夏鹽池、陜西定邊等多處地方的采訪中發現,隨著三北防護林工程以及將生態建設作為重點的西部大開發等戰略的逐步推進,埋藏在西部人心中的美麗夢想正圓:一個林茂糧豐、山川秀美、百姓富足、朝氣蓬勃的新西部正在崛起中。

生態觀念先行 荒沙變成綠洲

  有著“中國灘羊之鄉”和“中國甘草之鄉”等多項美譽的寧夏鹽池縣,地處毛烏素沙漠的邊緣地帶,是寧夏中部受風沙危害最嚴重的地區。
  在與沙漠化吞噬人類綠色家園的斗爭中,該縣在全區率先實現了“人進沙退”的沙漠化逆轉。鹽池縣縣委書記李衛寧向記者提供了一組對比數據:其一,該縣曾經沙化面積達539萬畝,占總面積的41.5%,其中嚴重沙化面積達200萬畝,全縣有75%的人口和耕地處在沙區。其二,截至2007年年底,全縣有200多萬畝沙化土地得到不同程度治理,50萬畝流動沙丘基本固定,120萬畝沙化土地退化草原恢復植被,天然草原植被覆蓋度由2001年以前的15%提高到了35%。
  在我國西部地區,像這樣的“鹽池巨變”還有很多。位于陜西省西北角的定邊縣,地處陜、甘、寧、蒙四省區交界處,自古就有“旱碼頭”之稱。1977年,該縣森林面積僅有81萬畝,森林覆蓋率僅有7.8%,一首“山高盡禿頭,灘地無樹林,黃沙滾滾流,十耕九不收”的歌謠曾經廣泛流傳,定邊縣林業局局長張立榮對此深有感觸:這樣的環境不用說招商引資,就是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都難。
  然而讓人感到驚喜的是,截至2007年,定邊縣的森林面積已經上升到288.5萬畝,森林覆蓋率也達到了27.8%,據氣象部門統計,該縣沙塵暴發生率比1977年降低了60%左右。
  據了解,在生態建設中,林業被賦予了首要地位。“沙治了、糧豐了、人富了。”在談到我國三北工程建設時,國家林業局三北局局長潘迎珍做出了如此概括。
  林業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三北工程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近2667萬公頃,提高工程區森林覆蓋率近5個百分點;治理沙化土地30多萬平方公里,保護和恢復沙化、鹽堿化嚴重的草場、牧場1000萬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0多萬平方公里,減少入黃泥沙3億多噸。
  在林網的庇護下,三北地區的糧食單產由1985年的125公斤/畝,提高到2005年的309公斤/畝,總產量由0.6億噸提高到1.6億噸,2005年全國產糧“十強縣” 全部分布在三北地區。

政策資金扶持 “沙退”“人退”并舉

  “西部地區是我國大江大河的源頭,也是我國生態建設的主戰場。”國家林業局三北局宣傳處處長武愛民如此評價。
  據國家林業局相關部門介紹,自2001年開始,國家對西部地區林業和生態建設實行優惠政策,加大資金扶持的力度,增強了林業建設的活力。西部地區國家批準實施的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防沙治沙工程所需的糧食、種苗、森林管護補助資金以及現金補助等,主要由中央財政支付。對為保護生態環境,退耕還生態林產出的農業特產品收入,免征農業特產稅。西部地區荒山、荒地造林種草及坡耕地退耕還林還草,實行誰退耕,誰造林種草、誰經營,誰擁有土地使用權和林草所有權的政策。
  通過各種途徑和多項扶持政策,國家加大了西部地林業和生態建設投入。僅“十五”期間,中央基建投資和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累計安排西部12省份林業生態建設資金927億元,占同期全國林業建設資金的56%。
  寧夏、陜西等地的林業部門負責人均向記者表示,為從根本上治沙、造林、綠化,這些地方一方面通過政府推動,另一方面還要靠全民總動員,號召人人植樹,尤其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
  據張立榮介紹,早在上世紀80年代,定邊縣就開始嘗試個體承包造林的方式,積極幫助、扶持個體承包造林。1984年,石光銀掀開了定邊縣個體承包造林的第一頁,在他的帶領下,涌現出了杜芳秀等一批造林先進典型。其中造林在1000畝以上的有240戶,5000畝以上的有17戶。“非公有制林業在整體中的占比,大概在1/4左右”,張立榮向記者如此推斷。
  “除了‘人逼沙退’之外,還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沙退’,那就是‘人退’先于‘沙退’”。據鹽池縣環境保護與林業局局長李天鵬介紹,“人退”的核心是退出一切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的生產方式,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和生態移民等行動都在陸續展開。李天鵬還特別強調,“所謂‘生態移民’,就是在‘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地方,讓這些地方的居民集中移居他地,從而為原居住地生態的恢復留出充裕的休養生息的空間。”

經濟效益與生態文明的新期待

  2008年,恰好是“三北工程”實施30周年。“30年,僅是構筑‘綠色長城’的第一步,為了使三北地區的山更綠、水更清、民更富,未來的任務將會更為艱巨。”潘迎珍如此向記者勾畫未來,她說,三北工程不光是一個德政工程,也是一個致富工程。
  潘迎珍同時坦言,在此過程中,由于投資不到位、地方配套政策的淡出以及造林成本猛增等因素的影響,目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十分突出。數據顯示,在三北四期工程中,2001年至2007年共完成造林育林5703萬畝,而中央專項投資為34.09億元,按照實際完成任務,平均補助標準大約67.7元/畝。
  “這30年算下來,國家專項投資為50多億元,平均造一畝林的補貼為13元左右。由于近一兩年草木費等物價大漲,現在平均造一畝林大概需要三四百元成本,由于投資與任務脫節,中央補助攤薄,地方配套能力很弱,使得資金缺口難以填補。”潘迎珍說,所以為解決這些問題,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將是新的突破方向。
  寧夏、陜西等地的做法則是“向‘沙產業’要錢”。鹽池縣分管環保和林業的副縣長韓向春深有感觸地向記者表示,“如果說過去的封沙禁牧是為了生存的話,那么將來的任務更是為了發展。也就是在取得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基礎上,探索和謀求更多的經濟效益,使得沙區的百姓能夠富起來,林興和民富形成良性循環。”
  到目前為止,鹽池縣已建立灌木采種基地100萬畝,沙柳資源基地40萬畝。建成大中型沙柳、檸條灌木飼料加工廠5家,小型檸條飼料加工點20余家,年創產值9000萬元。“在此基礎上,鹽池縣下一步還將在飼草料轉化發展養殖業以及在沙漠旅游等方面作出更大的文章。”韓向春表示。
  在這方面,定邊縣治沙英雄石光銀所成立的農民治沙公司,堪稱全國治沙與致富相結合的一個典范。這一公司走出“公司+農戶+基地”的路子,在治沙的同時,發展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產業。先后承包治理荒沙22.8萬畝,被治理的荒沙林草覆蓋率平均在60%以上,公司現有林木總價值5000多萬元。
  相關人士指出,我國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的改善,已成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面旗幟,伴隨著多數地方從生存向發展的戰略轉變,生態文明或者是綠色文明也將成為西部發展的一個新的關鍵詞。

  相關稿件
· 吉小楓表示:我國西部地區漸成外商投資熱土 2008-04-07
· 西部地區高校:缺大樓,更缺大師 2008-03-21
· 研究把西部地區建成合格產業工人供給基地 2008-03-10
· 建立西部地區高層次人才進出的“綠色通道” 2008-03-09
· 姜沛民:西部地區“兩基”主要目標全部實現 2008-02-26
 
漳浦县| 阳城县| 洛阳市| 上杭县| 资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