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從人口大國到人力資源強國有多遠
    2008-03-21    作者:何春中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國永遠是缺人才的,缺優秀的人,缺能干的人,缺有創造力的人!”當45歲的柴新建代表說出這句話時,眼睛明顯在放光。
    和柴新建深有同感的是全國政協委員、人事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江。兩會期間,他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說,我國正在實施的人才強國戰略,需要把人力資源轉化為人才資源。人才應是勞動者當中出類撥萃的,要能有所創造和創新。
    中國最大的特點是人口眾多。據預測,到2034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4.86億,就業壓力巨大。2020年,中國適齡勞動人口將超過9億,比發達國家勞動力的總和還多3億。特別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將超過2億。
    經過新中國59年、改革開放30年、特別是世紀之交10年來的奮斗,中國已經全面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職業教育有了很大發展,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但當前我國教育又呈現出鮮明的階段性特征,就是進入了從人口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的新階段。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設城鄉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吳江認為,無論是黨的十七大報告,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實際上對人才工作都提出了新任務,最根本的就是更好地實施人力資源和人才資源強國戰略。

多元化人才觀時代來臨

    全國人大代表、東南大學校長易紅和他的兒子之間有過這樣一個故事。
    身為大學校長的易紅曾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想用自己的成才經歷教育兒子:過去自己的學習條件是如何差,學習怎么不容易,吃了多少苦,能考上大學有多難……
    易紅的用意很簡單:就是現身說法,希望兒子珍惜大好的學習時光,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但“撼山易,撼兒子難”。易紅的成才經歷,似乎并沒有感動兒子。
    一次,易紅看到兒子很專注地在聽他講,以為兒子已受了很好的教育,就請兒子談談感想。
    結果,兒子對易紅說了一句:“老爸,看來我爺爺當年干得不好,讓你受苦了!”
    “這件事對我個人而言,是非常深刻的,讓我思考了很久。”易紅說。
    如果不是上大學,易紅的人生軌跡難以想象。易紅是1979年上大學的,在四川萬縣,他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清華。
    “那時改變我命運的就是高考。”易紅說。
    讓易紅沒有想到的是,從他那年考大學算起,29年后,中國的大學教育已由過去的精英教育階段向大眾教育階段轉化,接受完高等教育以后可以自主擇業。
    官方的統計數字讓易紅感到振奮。目前全國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8.5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一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年。總人口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超過7000萬人,位居世界第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動力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在易紅看來,如今年輕人成才可選擇的空間太大了。“現在,我們不能說接受大學教育后的孩子每一個都能成才,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很好的貢獻,也不能講一個年輕人不經過大學階段的教育就不能作出貢獻。青年人不能進入大學,還有各種在職學習的機會,這個影響太深刻了!”
    易紅很樂觀,“我國在人才培養方面一代比一代強。年輕的一代,包括我自己的子女,他們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對社會熱點問題觀察的敏感程度,尤其是對一些問題的獨立判斷能力,以及在不盲從方面,我覺得比我們那個時代的人強。”
    易紅把自己的教子故事也運用到大學的人才培養上。他在學校對老師們經常強調,“時代在發展,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在人才培養方面也應該有一些新的做法,一些傳統的教育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
    人才觀決定著教育觀。近年來,在一些用人單位“非研究生以上學歷不要”和家長“非重點大學不上”的觀念驅使下,學校盲目追求“升格”:中專升專科,專科升本科,大學則不惜一切代價爭取碩士點、博士點。
    對此,易紅的解讀是:“高校應為青年學生的成才創造條件,應培養學生遠大的目標、堅定的信念、健全的人格、健康的體魄、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優秀的創新能力,這才是真正重要的。”
    2005年7月,溫家寶總理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對于把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使我國經濟建設切實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具有重大意義”。
    他同時指出,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學家、工程師和經營管理人才,而且迫切需要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
    溫家寶的講話在山東得到了回應。
    不問學歷和資歷,只要技術好,就能成為每月享受定額補貼的“金藍領”。2005年,山東青島公交集團維修中心評出了首批30名“首席工人”。這些工人不但可以享受到“技術專家”的榮譽,還獲得每月200元的津貼。這種首席工人在當地一“露面”,各方好評如潮。
    “首席工人”的實質是肯定了技術型工人也是人才,而這種觀念在以往長期被忽視。我國過去的人才觀念是重理論輕技能,看不起技術工人。有評論指出,技術工人可以和科學家,演奏家一樣使用“首席”一詞,是人才觀念的進步,更折射出人力資源市場上技術工人的稀缺。
    2008年3月6日,科技部部長陳竺在8位民主黨派中央主席集體亮相的記者招待會上,對一些用人單位“只向外看”的現象提出婉轉批評。他說:“青年人才的發展確實是我當前最關心的事情。我在很多場合都問起過,現在一講人才就講引進人才、留學人才,我們自己的人才呢?改革開放30年,我們自己的人才也在茁壯成長。”
    “21世紀應樹立多元化的人才觀”,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認為,一個人的成才,除了在大學,更多的時間是在社會,是在工作中成才。在一個行業比別人做得好就是人才,行行出狀元,行行都需要一流的人才。“如果能由學歷崇拜轉為對能力和創新的崇拜,那么這個社會就會充滿生機”。

誰來為繼續教育埋單

    提高勞動者素質、確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這是中國從發展中國家邁向發達國家的根本動力。
    “人力資源也好,人才資源也好,當他成為一個勞動者時,國民教育只是解決了他就業的一般知識。要讓他適應一個組織,適應一個企業,就需要繼續教育。建設學習型企業、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會也是如此。”吳江說,對國民繼續教育的投入應是多元的,但目前國家、企業、個人三方面的總體投入還不到工資總額的1%。
    他透露,目前對公務員的培訓,中組部已有一個干部教育規劃,在經費投入上要求不低于單位工資總額的3%,但目前很難做到。按照規劃,公務員的培訓有崗前培訓,晉升以后有任職培訓,有知識更新培訓。這在《公務員法》中都有明確規定,既是權利,也是義務。
    按照吳江所說的“大教育”觀念,目前,黨政機關干部的培訓確實得到了加強。但其他人力資源的在職教育培訓和繼續教育培訓就存在很大差距。吳江認為,由于缺少相關的法律法規,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就造成了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
    人力之所以成為資本,在于對它有多少投入,就會有多少產出。吳江發現,加大人力資源的在職培訓,現在幾方面的積極性都不高。特別是企業更處在兩難階段:投入完以后,員工走人了怎么辦?因此,國內企業現在比較重視的是對員工崗位技能的培訓,再拓展一點的培訓就不愿做了。而跨國公司在這方面的培訓投入往往超過10%。
    大學生“學非所用”也是繼續教育面臨的問題之一。2007年,在重慶市參加成人高考的隊伍中,出現了131名具有本科學歷的報名者。剛踏出大學校門的小張2007年7月剛畢業,原本學包裝工程的他,卻應聘到重慶市一家醫藥公司搞銷售。面對幾百種藥品,不得不采取強化記憶。小張背了一個多月,勉強記住些藥品名稱,但對藥品成分、用途完全不了解,忘得快,去跟客戶談業務,勝算小。
    小張決定從頭學起,他買回藥學方面的書籍自學,后來看到中國藥科大學的成人高考招生簡章,決定參加成人高考,系統地學習藥學知識。不過,小張的繼續教育完全是自發、自己“埋單”的。
    吳江最關心的是那些長年在基層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許多基層事業單位吃飯都很難,基層的教師、醫生、農技人員等,他們大都需要自己掏腰包給自己充電,接受培訓。農村的專業技術人員本來就少。可他們能掏得起多少腰包啊?”
    此外,包括“七站八所”在內直接為廣大農村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本身學歷低、職稱低,中專以上學歷的不到20%,而且他們的知識還在老化。
    還有,全國近4000萬建筑工人中80%沒有受過培訓,除去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有上崗證書的僅占9%,3000多萬人沒有上崗證書。“他們蓋起了城市的高樓大廈,絕大多數人的學歷在初中以下,這些建筑工人難道不需要繼續教育嗎?”
    “要留住人才,光知道使用還不行。今天的時代,使用人才的基礎就是培養,你不培養,就不可能使用好。今天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需要人才在崗位上發揮創造性作用,就需要不斷地給他加油,但我們缺乏這樣的加油站。”吳江說,他一直在思考,教育是政府對國民的基本的公共服務,它應該包含國民教育和繼續教育系列。沒有繼續教育,人力資源強國,人才資源強國,就可能是一句空話。
    吳江認為,解決人力資源的繼續教育問題,一是要把繼續教育列入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務,政府需加大對繼續教育的投入。二是要加強立法,通過立法,加大各組織的投入。

實現人力資源強國戰略“三部曲”

    “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這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階段為進一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只有加快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步伐,才能為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人力資源和智力支持。
    教育部的官員和專家們的共識是:13億人口,這是基本國情。這么多人口,素質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負擔;素質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優先發展教育,是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
    令人欣喜的是,2006年我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9.2%。2008年,高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加起來招生數將達到1100萬人。2007年,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規模達到567萬人,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超過2500萬人,毛入學率達22%。
    不過,要成為人力資源強國,光有人力資源的數量不行,還得有質量。3月7日,北京師范大學校長鐘秉林委員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分組討論時說,中國已經成為高等教育大國,要建設高等教育強國,關鍵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并促進高等教育公平。
    “總體上看,我國人力資源開發仍然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特別是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學校的知識貢獻,還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群眾對教育的巨大需求,創新型人才特別是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嚴重不足。”他說。
    在教育部2008年度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周濟就關于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時指出,要實現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這個歷史性目標,必須完成三個方面戰略性任務:
    一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要建設一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使廣大人民群眾都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
    二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提高各級各類教育的質量。要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是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為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
    “我們在這樣三個方面實現了目標,就有可能建設成為一個人力資源強國。”周濟說。
    據悉,教育部黨組決定大力加強教育改革和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已確定了13個重大課題,其中就包括人力資源強國研究。同時,教育部今年將落實新一輪教育立法規劃,其中包括《終身學習法》、《職業教育法》、《學前教育法》。
    兩會期間,云南省昆明市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主任肖燕在發言中呼吁,通過互聯網對基層人才進行教育培訓,并在偏遠地域的農村建立職業教育的培訓點。
    但柴新建卻有另一番擔憂:“當代青年普遍缺的就是自強不息的精神。現在有一些年輕人,什么事情都要父母來做。聽說很夸張,開學了,宿舍里的衛生還要找阿姨來打掃。結婚了,不會做飯,還要到父母那兒蹭飯,這很可怕。一個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怎么能成才?”
    當過4年大學教師的柴新建1992年去法國留學。1996以求職者的身份回國,回國前,他的身份是法國國立洛林高等理工學院攻讀水深動力學博士。1996年,通過網絡應聘還是一件很時髦的事。無錫小天鵝公司在網絡上發布了一則全球招聘啟事,這被剛剛完成論文答辯的柴新建看到了。他決定回國應聘。如今柴新建已是無錫小天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柴新建常常以自己的成才經歷,對公司每年新接納的大學生說:“要成長,你得從頭開始;要務實,你得一步一個腳印!”
    “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實現我國從人口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根本性轉變,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新的偉大使命。”吳江說。

  相關稿件
· 農村建設缺實用人才 培育新農民成當務之急 2008-03-21
· 上海:“新法效應”下的人才招聘市場熱度 2008-03-21
· 走進韓國“SK人才之林”[圖] 2008-03-20
· 復旦-博科尼關注奢侈品市場人才培養 2008-03-19
· 經濟崛起離不開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008-03-14
 
双柏县| 乾安县| 东乡族自治县| 米林县| 睢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