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史話]烏市二道橋:流傳百年商業傳奇
地方老市場興衰紀實
    2008-11-07    徐晶晶    來源:經濟參考報


外貨市場

自發的貿易市場

  烏市二道橋先由自發的貿易市場,逐步發展成為外貨市場,歷經百年滄桑。如今成為中外客商云集的旅游勝地。

  提要:從清朝末年政府給俄商在烏魯木齊劃定“貿易圈”,二道橋一帶形成有名的“外貨市場”,到2002年投資1.5億元,總建筑面積達35000平方米的新二道橋市場落成,歷經百年滄桑的二道橋市場起起伏伏,見證著烏魯木齊乃至全新疆商貿發展的歷程。

  外貨市場:商貿促生二道橋

  二道橋是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修建的一座橫跨烏魯木齊河支流的木橋,位于當今的天池路和解放南路交匯處。
  當時,河兩岸已有天津商人、陜西千里貨擔郎、喀什商賈、伊犁老板在此做生意。絲綢市場、地毯市場、棉花市場、羊毛市場、土特產市場等逐步形成,大飯館、小吃店、車馬房、錢莊、鄉會館、成相館、制衣鋪、剃頭坊、洗澡池等市場輔助設施一應俱全。
  唯獨缺一座橋梁。兩岸的商人、顧客要去對岸交易,不是走三里外的頭道橋,就是過四里外的西大橋,極為不便。
  一位叫李玉林的江蘇籍木匠提出想造一座橋。此言一出,立即得到各方響應,各省會館紛紛募捐支持,3天就集資3萬余兩白銀。
  李玉林師傅3天后交出橋的圖紙。六月初二動工,由江浙商會出工、直魯商會買建筑材料,其他省商會負責運輸、民工生活之事。
  7月18日,新橋竣工。新橋東與新市巷交叉,西和天池路相交,造在十字路口,呈南北走向。橋高六尺,寬一丈一尺八,跨度一丈五尺。這座橋成為連接烏魯木齊南北的交通要道。人們為了感謝李玉林師傅,起名“玉林橋”。李玉林不同意,起名“二道橋”。因烏魯木齊南門外,還有一座木橋,叫頭道橋。
  公元1881年(光緒七年),中俄簽訂《伊犁條約》,約定把新疆的烏魯木齊、奇臺、哈密、吐魯番劃為俄商貿易區。1895年,清政府允許俄國駐吐魯番領事館搬遷至迪化(烏魯木齊當時的稱謂)。1896年,清政府在烏魯木齊給俄商劃定了“貿易圈”,北起二道橋,南到三甬碑,東抵延安路,西至新華路。
  俄商把布匹、磚茶、糖、棉線、石油、卷煙、火柴等進口貨運到“貿易圈”銷售。同時,俄商把新疆的牲畜、羊毛、羊皮、羊腸、棉花、干貨等商品出口到俄國和中亞。
  當時,迪化“貿易圈”內俄商開設的“洋行”林立,主要有天興、仁中信、吉利、德和、茂盛、吉祥、德盛、芝盛八大家。迪化“貿易圈”年進出口商品總值達40000盧布以上。俄商獲利頗豐,英國商人、德國商人、美國商人接踵而至,開設了安利、順發、壁利、華美等洋行。故“貿易圈”又稱“洋行街”。鼎盛時期,(1907年)商行增至30余家,許多商行還在吐魯番、奇臺、塔城設有分店,不少經營者成為暴發戶。而比鄰“洋行街”的二道橋一帶逐漸形成了著名的“外貨市場”。

  商業中心:中外客商云集

  清末宣統年間,二道橋附近已經形成烏魯木齊第二大商業中心。喀什的土布、和田的絲綢、庫車的土制肥皂、焉耆的蘑菇等新疆地產特色商品;俄羅斯的蓋子布、巴基斯坦的銅器、土耳其的首飾等異國商品,可謂琳瑯滿目,“工藝技巧之人無一不備”。
  當時,天山南北乃至新疆周邊一些國家的居民都把能逛一次二道橋當成是人生中一件非常榮耀的事。
  辛亥革命后,隨著俄商“洋行”的衰落,商賈心懷家族興旺富足的夢想,從四面八方匯集到二道橋。20世紀20年代,這里逐步形成了經銷當地土特產、內地日用百貨以及“洋貨”的貿易市場,是邊城的第二商業中心。各種小吃店、榨油坊、鐵匠鋪、雜貨店、點心鋪、干鮮果品店等布滿街道兩側。
  二道橋一帶,小門市一間挨著一間,以維吾爾族居多,也有漢族和回族。一般一個人管理一家店面,門市前放著長條板凳,供顧客談生意。
  這些門市的掌柜大多是50、60歲的老人,顧客一進店,他們就會主動打招呼,請顧客先坐下休息,禮貌待人,特招人喜歡。不少掌柜會用多種民族語言和顧客交談,極富人情味。
  當時,遠近聞名的店鋪有小肉孜的百貨店、吾守爾的雜貨店、阿比孜毛拉的民族飯館、依不拉音民族用品店、馬生連的醋醬房、郭老三的淀粉房、佘文炳的清真點心鋪等。
  佘文炳的清真點心鋪是陜西省藍田縣回族師傅佘文炳在20世紀20、30年代創辦的。佘文炳善于向兄弟民族點心師傅學習,與聞名烏魯木齊的津門永盛西點心鋪的劉文江師傅交往甚厚,因而他的酥皮“京八件”點心,在清真點心中獨樹一幟。
  佘文炳制作的點心色、香、味、形俱佳,一年四季暢銷,每到肉孜節、古爾邦節等少數民族傳統佳節,更是供不應求,老主顧都提前訂貨。
  漢族商人經營的有名店鋪、公司有潘建亨的百貨店、詹鴻鳴的綢緞布匹店、張獨鶴的帽子店、直新公司、德生堂中藥鋪等。
  20世紀40年代新疆伊犁漢族師傅張獨鶴在二道橋經營了一家帽子店。當時,烏魯木齊的維吾爾族居民喜歡戴一種平頂、扁圓、小帽扇的帽子。因形狀像維吾爾族傳統勞動工具坎土曼而得名“坎土曼帽”。
  張獨鶴師傅店面附近有幾家維吾爾族商人經營的帽子店,專門銷售“坎土曼帽”,制作的師傅都是維吾爾族。
  張獨鶴師傅因年輕時跟維吾爾族學制帽手藝,他做的“坎土曼帽”精致地道,頗受少數民族顧客喜愛,銷量可觀。
  直新公司由天津楊柳青人安輔臣、趙潤田于20世紀初創辦,坐落在二道橋一帶。該公司專做收購、加工土特產品生意。
  公司把收購的棉花、皮毛、腸衣等加工后運往天津、伊犁等地出口,與前蘇聯一些加盟共和國進行換貨交易。公司把換回的布匹、汽車零件、火爐、鐵鍋、農具、石油等運回國銷售。
  30年代初,直新公司購置數輛前蘇聯汽車,在新疆到前蘇聯的口岸之間運送貨物。因經常拉運羊毛,這個車隊被百姓稱為“羊毛車隊”。

  旅游勝地:“不去二道橋,就不算到了烏魯木齊”

  新疆和平解放后,政府開始規劃二道橋。1958年開辦二道橋百貨商店,經營少數民族特需品、百貨、食品、五金交電、服裝鞋帽、照相器材、鐘表等7200種商品。并在此商店基礎上,建成了專門經營少數民族用品的大型綜合商場--烏魯木齊民族用品商場。商場營業大樓3層,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
  1982年,東西長550米,建筑面積達7656平方米的二道橋市場建成,成為新疆最大的民族特色用品專營批零市場,逐步替代昔日自發的路邊交易。市場內660多家經營戶,銷售12個大類1600多種民族特色商品,其中80%是世代商戶。每天市場客流量達20000余人。和田地毯、維吾爾族花帽、英吉沙小刀、艾德萊絲等特色商品從二道橋市場走向世界。
  1982年,二道橋一家商店院內建筑施工時,出土古銅幣369千克,約7萬枚,有東漢五銖錢、王莽新朝的十泉錢、唐朝開元通寶錢、宋代的交子錢、會子錢、關子錢、元代的貫錢、銅跨錢、銅牌錢、明代崇禎通寶錢等。其中,最早的是西漢五銖錢,最晚的是咸豐銅錢,時間跨度達1800多年。這批古幣的出土,證明新疆與內地千百年來生生不息的貿易往來。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作為老商貿區的二道橋,小商小販占道經營普遍,交通擁堵,市民怨聲載道。為了重現二道橋昔日的風采,1999年3月,烏魯木齊市成立指揮部,進行大規模改造。
  2000年,新疆創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斥資1.5億元,在二道橋市場原址上重建新市場。2002年,長135米,寬40米,總建筑面積達35000平方米的二道橋市場建成。
  新二道橋市場一共6層,1至3層為主營業場所,經銷20000多種商品;4層是烏魯木齊迄今最大的民族歌舞宴會廳,面積達6000平方米;5、6層是中央商務區;地下一層是停車場和大型倉儲中心。市場內,貨梯、扶梯、網絡端口、有線電視接口等配套設施完善,一個現代化的商貿中心矗立在世人面前。
  一曲由新疆軍區文工團歌唱家夏米力創作的《二道橋子》詮釋了二道橋的魅力所在,“烏魯木齊有個二道橋/木卡姆的旋律回蕩在大街小巷/叫賣聲也像悅耳的歌謠/這里有英吉沙的小刀/這里有曲曼古麗的花帽……”正如歌中所唱,二道橋是一個匯集了新疆本土和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名目繁多的民族特色手工藝品和土特產品的大巴扎(巴扎:維吾爾語,市場之意)。
  古樸的和田地毯、絢麗的艾德萊絲綢、精巧的民族樂器、久負盛名的天山雪蓮、潤如凝脂的和田玉、清新淡雅的薰衣草精油、雋美的土耳其掛毯、形態各異的巴基斯坦銅制工藝品、奇妙的俄羅斯套娃等商品琳瑯滿目,輔以動感十足的少數民族音樂,頗具新疆特色的吆喝,令來此淘寶的中外游客大開眼界,流連忘返。
  當游客淘夠了寶貝,鮮榨的石榴汁、爽口的嘎瓦斯(一種用啤酒花、蜂蜜釀造的俄羅斯風味飲料)、飄香的烤羊肉、油亮的抓飯等各色美食讓游客大飽口福。夜幕降臨,位于二道橋市場對面的新疆國際大巴扎廣場的露天舞臺上,身著民族服飾的妙齡少男少女和著音樂翩翩起舞;舞臺下,互不相識的游客情不自禁地跳起了麥西來甫。
  近年來,烏魯木齊流行一句話,“不去二道橋,就不算到了烏魯木齊”。因為,二道橋是烏魯木齊最具民族特色、最能體驗異域風情之地。
  游客多了,二道橋的生意自然就好了。在二道橋市場幫姐姐看店的維吾爾族小伙子阿里木邊打手鼓,邊招呼客人。他說,他的夢想是在二道橋有一家屬于自己的店鋪。“能在二道橋開店,不光是能掙錢,還是件有面子的事。”

  相關稿件
· [史話]中外合資銀行歷史回顧之四 2008-10-31
· [史話]中外合資銀行歷史回顧之三 2008-10-24
· [史話]中外合資銀行歷史回顧之二 2008-10-17
· [史話]中外合資銀行歷史回顧之一 2008-10-10
· [史話]尋跡《申報》 2008-09-26
 
和林格尔县| 临猗县| 沐川县| 福鼎市| 资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