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個人簡介 | Introduction
曹中銘:
  獨立財經撰稿人。
 其他專欄 | Other
譚浩俊
曹中銘
余豐慧
皮海洲
鈕文新
劉振冬
葉檀
朱大鳴
趙晶
張茉楠
王龍云
蘇培科
王勇
陳東
倪金節
 
·股市巨震呼喚平準基金 2015-07-03
  有了平準基金,就可以利用它對證券市場進行逆向操作,這樣就可以有效平衡市場的非理性波動。
·股市專項執法應常態化 2015-06-16
  監管部門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很有必要,但更有必要的是要讓其實現常態化,如此才會對市場上的違規違法行為形成高壓態勢。
·中小股東“控制”董事會具標桿意義 2015-06-05
  深康佳A中小股東的董監事選舉,不僅僅只是中小股東的勝利,也是股東權利得到尊重的結果。
·警惕產業資本加速減持 2015-05-28
  股價越上漲,只會引來產業資本的加速套現行為。而一旦牛市走完,其后果將慢慢呈現出來。
·警惕“漢能式”悲劇在A股出現 2015-05-26
  漢能遭遇“黑天鵝”,不僅對港股通的投資者有警示意義,對A股市場投資者而言同樣如此。
·對基金抱團炒股須設防火墻 2015-05-14
  對基金抱團炒股,如果沒有建立真正的“防火墻”,或“防火墻”形同虛設,那么其不僅涉嫌操縱市場,也涉嫌違反《證券法》的相關規定。
·對荒誕定期報告不能止于問詢 2015-05-12
  上交所對于*ST博元的奇葩定期報告不能只有“問詢”,如果經調查認定其披露的是虛假報告,同樣應進行嚴懲。
·謹防新三板重走A股彎路 2015-04-13
  無論是瘋狂投機,還是操縱市場與內幕交易等,這些曾經是A股市場的“專利”,如今也被“傳染”至新三板市場中。
·上市公司資產并購估值不可任性 2015-04-09
  標的資產被任性高估,將會損害到上市公司及其股東的利益,也造就了市場新的不公平。
·別讓市場禁入新規成無牙“老虎” 2015-03-24
  從欲修改的內容上看,市場禁入新規既不具備多大的威懾力,也無法真正達到保護投資者的目的。
·并購后遺癥凸顯盲目重組之痛 2015-01-29
  上市公司實施并購重組,或為多業并舉,或為脫困解危,或為保牌保殼,或為解決大股東與上市公司之間的同業競爭。
·大股東“白條”承諾重創契約精神 2015-01-27
  通過一年時間的專項治理,居然還有23項承諾未履行,彰顯A股市場契約精神的缺失。
·注冊制還需配套措施護航 2015-01-22
  推進新股發行注冊制改革,還需從提升新股發行人信息披露的質量等四方面采取措施對其保駕護航。
·“深港通”意義不亞于“滬港通” 2015-01-12
  如果深市與香港市場也實現了互聯互通,則意味著境內市場與香港市場的慢慢“融合”,這也將使內地市場與香港市場的全面互通得以實現。
·"竭澤而漁"式高送轉當休矣 2014-12-29
  在上市公司頻現高送轉的背后,如果其業績增長無法跟上股本增長,那么其投資價值必然打折。
·奇葩式并購重組當休矣 2014-12-01
  如果資產重組后,上市公司實現了做大,但卻沒有做強,甚至是因為資產重組損害到上市公司以及中小股東的利益,那么我們應該堅決向其說“不”。
·降息為A股帶來正能量 2014-11-25
  盡管降息不是解決企業融資難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唯一良藥,但降息能降低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和財務費用,這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業績,并對其股票價格提供支撐。
·上市公司創新須向投資者負責 2014-11-06
  無論市場上出現何種形式的創新,均應該有利于市場健康發展,有利于上市公司與廣大投資者利益。
·證券市場呼喚法制環境大變革 2014-10-21
  良好的法制環境既是維護與規范市場秩序的需要,也是打擊違規行為,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的需要。
·中小股東緣何對議案抱團說“不” 2014-10-14
  中小股東對這幾家公司議案說不,原因在于方案與投資者預期相差太大,因此行使了手中的權力。
·信批“老大難”源于違規成本低 2014-09-29
  透過年報信息披露的監管,制度建設存在缺陷、監管缺失與缺位、違規成本低等弊端讓人一覽無余。特別是違規成本低的問題,被市場質疑與詬病了多年,但總體而言改觀不大。
·滬港通的利多與利空 2014-09-04
  對于A股市場而言,滬股通額度比港股通額度多500億元只是表面現象,關鍵在于資金的投資意愿。如果滬市因此吸引了更多資金的加盟,那明顯是“利多”,反之則是“利空”。
·雷士照明內斗癥結在公司治理 2014-08-21
  此次吳長江與王冬雷從“武斗”發展到“文斗”,其內斗雖然由資本決定結果,但其癥結卻在于公司治理。按照雷士照明的公告,吳長江是因為“關聯交易和利益輸送”被董事會罷免的。
·財務嚴查也無法為新股業績背書 2014-08-14
  而一旦獲得掛牌的機會,可能通過業績變臉的方式掩蓋或“洗白”上述問題,從而變成一家“正!钡纳鲜泄。
·創業板設立單獨層次要有鋪墊 2014-07-18
  無論是從打造中國的“微軟”與“雅虎”方面考慮,還是從助力蓬勃發展的互聯網與科技企業方面考量,創業板設立一個單獨的層次,服務于尚未盈利的互聯網與科技企業,非常有必要。
·全民打新凸顯A股“財富效應”缺失 2014-07-09
  無論是全民炒股還是全民打新,雖然都是投資者自發形成,但卻凸顯出個中的“羊群效應”現象,也凸顯出市場不成熟的一面。
·治A股違規操作須用重典 2014-07-04
  我們應該借鑒美國的經驗,給予舉報者的獎勵金額,應該與相關案件的罰款金額或案值比例掛鉤,如此才有吸引力。
·央企上市公司緣何成“財富殺手” 2014-06-30
  部分央企本不符合上市條件,由于“特批”,才成功躋身于資本市場,但其中“特批上市”的央企沒有讓投資者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對不合理不必要IPO募資說不 2014-06-17
  不合理與不必要的IPO募資,不僅浪費了大量寶貴的市場資源,也會嚴重打擊投資者信心。監管部門在對這一募資現象果斷說“不”的同時,也應該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防范。
·強制退市應增設“高壓線” 2014-06-13
  基于A股市場的現實,也為了完善退市制度,筆者以為,只要上市公司發生重大違規違法行為,都應該強制其退市。
·退市讓投資者埋單有失公平 2014-06-05
  這是近期監管部門再一次提及上市公司退市問題,而退市制度將如何改革,無疑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一個重要的取向是,要改變上市公司退市即讓投資者埋單的不公平格局。
·退市制度改革再不能單打獨斗了 2014-06-03
  要實現退市的市場化、常態化與多元化,真正將“害群之馬”清除出場,再不能單打獨斗,非得在多方面形成合力不可。
·業績預告違規應及時追責 2014-05-21
  及時進行處罰,不僅體現出監管部門的一種態度,無疑也能產生更大的威懾力。
·優先股強制轉股應設高門檻 2014-04-25
  優先股的投資者可以獲得較高的股息收入,如果強制轉換為普通股的門檻太低,一旦股市步入牛市甚至是大牛市行情,那么其投資者又可以獲取巨大的差價收入,如此背景下必然導致優先股投資者可以“腳踏兩只船”,在行情低迷股價較低時分享高股息,行情轉好時竊取高差價收入,而這明顯是不公平的。
·向低門檻股權激勵說“不” 2014-04-16
  對于個中存在的低門檻問題,投資者要堅決對其說“不”,也建議監管部門將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事項,列入類別表決的對象,而不能由大股東等決定,以維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以維護市場的公平與正義原則。
·交易所競爭切勿只為自身利益 2014-04-08
  交易所之間的競爭除了利益之爭外,筆者以為不能忽略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完善制度建設之爭!《菄缿瓦`規行為之爭。三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之爭。
·A股反轉不能寄望政策利好 2014-04-03
  目前的A股市場不是說出個利好就能實現反轉的問題,而最需要的是打造公平,最需要的是真正切實保護好投資者特別是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創業板曲線借殼不容忽視 2014-03-21
  即使是此前借殼上市標準與IPO趨同,因為規則存在漏洞,一些本不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最終通過方案的精心設計,進而達到曲線借殼的例子并不鮮見。
·治新股高價發行要對癥下藥 2014-01-22
  要抑制新股高價發行,防范老股高價套現現象頻頻出現,只需從老股轉讓占發行量的比例上采取對策即可。如果監管部門出臺新規,老股轉讓占發行量的比例不得超過40%,新股“新三高”發行的癥結便可迎刃而解。
·強化對投行的約束與懲處力度 2014-01-16
  抑制新股“新三高”發行,可采取多種舉措,比如提高詢價時高報價剔除比例、設置老股轉讓不能超過總發行量的占比等,其實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對投行的約束與懲處力度無疑亦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
·如何防止奧賽康式鬧劇重演 2014-01-15
  要防范奧賽康式的鬧劇再次重演,筆者提出如下建議:其一,新股發行時,老股轉讓數量不得超過新股的三分之一。在IPO新政規定超募必須啟動老股轉讓的背景下,由于發行人相關項目的募集資金被鎖定。
·重大違規即退市應盡早實施 2014-01-14
  鑒于A股上市公司頻頻發生違規行為的現實,筆者呼吁重大違規即退市的措施早日實施。上市公司發生重大違規行為,如果責令其退市,筆者以為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治上市公司失信須用重典 2014-01-10
  一家上市公司不履行承諾或違反承諾,把市場誠信當兒戲,對于其失信行為就應該“零”容忍,更應該對其實行嚴厲的監管。因此,除了監管部門進行規范之外,還必須采取進一步的措施進行約束。
·優先股試點辦法仍待完善 2013-12-18
  鑒于上市公司資產重組過程中可同時募集配套資金導致曲線借殼的現象,為了防止類似現象重演,上市公司發行優先股作為支付手段購買資產的,應該不允許其再募集配套資金。只有對優先股制度不斷進行完善,優先股才能發揮出其應有作用。
·提高可轉換優先股門檻 2013-12-17
  應該大幅度提高優先股門檻,比如可規定上市公司連續三年凈資產收益超過10%的才能發行可轉換優先股,有了高門檻,可轉換優先股的發行自然會受到抑制,潛在弊端爆發并“危害”市場的機會也就減少了。
·規則漏洞致曲線借殼頻現 2013-12-13
  本為借殼上市的資產重組行為,最終通過方案設計“巧妙”地規避。不僅沒有違規,相關企業借殼也得以實現。皆大歡喜之下,市場游戲規則遭到踐踏,也凸顯制度建設方面存在漏洞。
·處罰財務造假不能隔靴搔癢 2013-12-12
  地方證監局大權在握,但相關部門對陽煤化工的“嚴懲”,卻令人難以“恭維”。退一步講,即使今后證監會還會處罰陽煤化工,地方監管部門僅僅一紙警示函的處罰仍然太輕了。
·如何堵住曲線借殼漏洞 2013-12-11
  為了保證《通知》的順利實施,也為了防范上市公司利用漏洞牟利,對于市場頻現的“曲線”借殼現象,監管部門有必要保持高度警惕。
·IPO新政四大軟肋待完善 2013-12-02
  不容回避的是,《意見》亦并非盡善盡美,個中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筆者以為,IPO新政至少存在四個方面的軟肋。
·多舉措嚴打市場違規行為 2013-11-28
  股市頻現違規違法行為,其危害性自不待言。對違法失信行為“零”容忍,必須有嚴打作為堅強的后盾。筆者以為,多舉措嚴打違規行為。
·做空不應成為機構專利 2013-11-27
  隨著A股做空方式越來越多,中小投資者獲利將越來越難,但面臨的風險則越來越大,這對中小投資者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資產重組必須設定高準入門檻 2013-11-12
  上市公司就可實施重大資產重組,這樣的門檻無疑太低,也是導致上市公司熱衷于資產重組的原因,更是導致上市公司資產重組質量不高的根源。有鑒于此,對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應該設定更高的準入門檻。
·兩融余額瘋狂增長隱藏風險 2013-10-30
  在融資余額大幅增長的背景下,一旦遭遇股市下跌,融資買入者將標的證券賣出,無形中會加劇市場波動。因此,堵住漏洞是化解風險最有效的手段。
·如何解決IPO巨額超募問題 2013-10-28
  如此將促使發行人首發時發行更多的股份,而股份發行得越多,其發行價格將越低,這樣又有利于抑制新股的 “三高”發行,超募問題亦得到解決。
·兩融瘋狂 如何堵住高風險漏洞? 2013-10-25
  兩融業務推出以后雖然沒有出現大的紕漏,但還是應該將防范其中的風險置于首位。只有做好了風險防范,兩融業務才會發展更快,并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來。
·機構在投資者保護中大有可為 2013-10-25
  股價下跌,大小非也就無法在高位減持股份了,這實際上最終會影響到其自身的利益。而機構投資者持股量大,用“腳”投票對股價影響大,會在市場中產生一定的震懾效果。
·新股上市應守住規則紅線 2013-10-23
  任何一個市場的新股上市都必須遵守游戲規則,而規則的紅線則不能逾越,否則將損害到投資者的利益。而在A股市場中,僅僅就新股上市而言,存在的漏洞并不少
·高溢價并購 監管部門不能等閑視之 2013-10-09
  上市公司動輒出現超高溢價收購的現象顯然并不正常,在冠冕堂皇的收購理由中,存在向收購方進行利益輸送的可能。
·改革IPO制度須五管齊下 2013-10-09
  無論新股發行制度如何改革,必須均衡各方的利益。其中,上市公司能夠融到募投項目需要的資金,新股發行價格合理又是重中之重。新股發行制度只有如此著手,才不會一再陷入“打補丁”的尷尬。
·嚴懲內幕交易不應因惡小而不為 2013-09-26
  違規必須付出代價,特別是對于內幕交易這顆“毒瘤”而言,更應該進行嚴懲,而不能留下任何“死角”,也不能因為買賣股票的數量少,對市場的影響小而“放任自流”。
·新股IPO可試行儲架發行制度 2013-09-25
  如果新股IPO實行儲架發行制度,不僅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使用效率,避免資源浪費,而且還有助于推進發行人對募投項目的積極投入。
·IPO審核也應實行分道制 2013-09-18
  即使新股發行制度進行“革命性”的變革,其審核權由證監會下放到滬深交易所,即使新股發行“注冊制”最終得以實行,對于發行人的審核工作同樣不會放松。因此,新股IPO時實行分道制審核就顯得尤為必要。
·銀行再融資優先股大有可為 2013-09-11
  融資作為資本市場的一大基本功能不可被“抹殺”。對于動輒拋出足以嚴重打擊投資者信心的銀行股再融資來說,推出優先股無疑是一大福音。
·銀行再融資 優先股大有可為 2013-09-10
  盡管如此,融資作為資本市場的一大基本功能不可被“抹殺”,對于動輒拋出足以嚴重打擊投資者信心的銀行股再融資來說,推出優先股無疑是一大福音。
·國債期貨對市場影響幾何 2013-09-04
  國債期貨上市到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關鍵在于股市與國債期貨兩個市場中,哪個會產生財富效應,而這卻是由資本的逐利性所決定的。
·“烏龍指”為市場敲響警鐘 2013-08-19
  在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的背后,是整個市場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值得反思的地方亦不少。該事件也警示我們,防范市場風險之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引入儲架發行 需先完善再融資制度 2013-08-15
  儲架發行制度雖然存在諸多好處,但其明顯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融資。當市場行情低迷時,上市公司的再融資計劃就可能“潛伏”下來等待好的時機。
·市場監管 亦需向地方保護說“不” 2013-08-07
  某些違規者沒有受到懲罰除了 “人情世故”、“不敢碰硬”、“不堅持原則”等原因外,地方保護主義無疑亦是不可被忽視的重要因素。
·公募基金業老鼠倉為何燒不盡? 2013-08-01
  對基金公司,也需要像券商一樣建立分類監管制度。平安證券因萬福生科案連降6級,不僅每年將繳納更多的投資者保護基金,其創新業務也將受到限制,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
·提高再融資門檻 抑制上市公司圈錢沖動 2013-07-26
  如果對再融資設置較高的門檻,此前市場上不僅不會出現銀行股、券商股的融資潮,因為所有的再融資都與分紅緊密掛鉤,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必然會更加積極與主動。
·證券法修訂應尋求更大突破 2013-07-19
  對證券法進行修訂,既要涉及資本市場各個層面的基礎性制度,使之更加完善,更加有利于市場的發展與投資者利益保護,與此同時,也要跳出現行法律的桎梏,以尋求更大突破。
·創業板再融資開閘需先立規矩 2013-07-17
  創業板要建立再融資規則體系,就不能再走主板、中小板的老路,而應該摒棄其中的糟粕,根據創業板公司本身的特點,建立適合創業板市場的再融資制度。
·中介機構信披同樣不可忽視 2013-07-12
  IPO重啟后在強化發行人信息披露的同時,不能忽視保薦人等中介機構的信息披露。就像一個人,只有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更好更穩當,也才能走得更遠。
·沒有釜底抽薪式改革 A股市場就沒有未來 2013-07-04
  無論匯金是否出手,無論監管部門出臺怎樣優惠政策吸引機構投資者入市,都不是讓股市步出泥潭或者引導股市走強的根本方法。對于目前的A股市場而言,需要的是一場徹底的“革命”,只有啟動一場“釜底抽薪”式的改革,A股市場才會有未來。
·實施注冊制須改革退市制度 2013-07-02
  為了防止市場上出現更多的“綠大地”、“萬福生科”,在注冊制實施前,一是要對《證券法》第一百八十九條進行修改,對造假者不能僅一罰了之,而是應該責令其退市,并賠償投資者的所有損失。
·當“錢荒”遭遇上市公司資金理財 2013-06-27
  些上市公司在“圈錢”成功后,募集項目進展緩慢。這些閑置資金沒有進入實體經濟不說,反而因為進入銀行理財產品而產生貨幣“空轉”的情形。不僅導致市場資源的錯配,也導致了金融資源的極大浪費。
·重融資輕融券格局亟待改變 2013-06-21
  兩融業務不僅標的股票應擴容至更多的上市公司,轉融券業務的標的股票也同樣應該與轉融通標的股票“并駕齊驅”。兩融業務只有“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更好,也才能走得更遠。
·資產重組“實地核查”需成常態 2013-06-20
  監管部門采取“實地核查”的舉措,意在防患于未然,主要在于防范劉玉斌案件可能會涉及到其他問題,在監管部門調查證實相關問題的存在時,并購重組方案已經實施。
·IPO改革應擊中要害 2013-06-13
  IPO改革要徹底,監管部門更要有“釜底抽薪”的勇氣與決心。失去了這一基本點,新股發行第N次“被暫!,IPO制度第N+1次 “被改革”的情形就有可能發生。
·冠豪高新背后藏著多少貓膩? 2013-06-08
  僅僅就冠豪高新高管增持來說,即使其中標事宜無法提前預知,但其隨后推出的高送轉方案,亦有為自己作“嫁衣”的嫌疑。
·財務核查不能僅限于在審企業 2013-06-06
  監管部門在認真做好IPO在審企業財務核查的同時,對于業績“變臉”幅度較大的新股,亦應啟動財務核查程序。如果個中存在發行人造假行為以及保薦機構等中介未履行勤勉盡責的現象,一定要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假如沒有IPO財務核查 2013-06-04
  如果不啟動財務核查,IPO堰塞湖的壓力不可能“被緩解”,也不可能有多達269家企業終止審查,盡管個中或許有某些企業會被發審委否決,但能夠“混”進市場的企業肯定大有人在。
·A股市場如何杜絕秦寶牧業式奇葩 2013-05-28
  對于造假者,不能像對何學葵那樣一“判”了之,也不能像萬福生科案那樣一“抵”了之,重要的是要讓造假上市公司直接退市,并賠償投資者的損失,而且,對于造假者,資本市場的大門要永遠對其關閉,嚴禁其通過資產重組、借殼等方式重新上市。
·A股市場需樹立更多監管標桿 2013-05-21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里,無論是出于嚴懲違規者的需要,還是從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以及資本市場的整體利益上看,僅僅只有處罰平安證券是遠遠不夠的,而是需要樹立更多的標桿。
·萬福生科案結局并不“完美” 2013-05-15
  
·券商創新在規范中才有生命力 2013-05-09
  盡管券商創新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但我們絲毫不能抹殺創新的積極作用。在券商創新活動中,走彎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得不到有效的規范。如果券商都能在規范的背景下進行創新,又何愁其沒有生命力?
·投資者權益保護如何卓有成效 2013-05-08
  A股市場違規行為頻出,嚴懲不力難辭其咎。即使是監管部門制定了相關的制度,對于違規者往往都是從輕發落。像綠大地造假上市案這樣的 “嚴懲”,不是在懲罰違規者,而是在縱容犯罪。
·“五鼠”鬧債市 監管需加強 2013-04-23
  如果不強化監管,如果相關券商在債市黑幕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是有可能重演被撤銷、被關閉或被托管那一幕的。關于這一點,監管部門不可不防。
·IPO不能帶病重啟 2013-04-19
  新股發行已暫停超過半年的背景下,IPO重啟是市場不得不面對的現實。雖然市場必須跨過這道坎,但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不能老調重彈,而IPO重啟更不能在帶“病”的狀態下進行。
·實物分紅鬧劇當休矣 2013-04-19
  南方食品實物分紅的余波未了,量子高科為關懷股東健康而送出公司生產的龜苓膏的相關消息又浮出了水面。繼這兩家公司之后,人福醫藥又推出了“三選一”實物分紅模式。
·打擊上市造假不可手軟 2013-04-11
  A股市場誕生20余年來不乏通過造假實現上市的公司,但毫無疑問近幾年表現得更為猛烈。全流通背景下,企業造假上市,無非是為了從市場中“圈錢”以及股份能夠高位套現,實際上這亦是其上市的動力所在。就像打蛇就要打七寸一樣,打擊企業造假上市行為,就需要針對性地從多方面著手。
·公募基金超常規發展之困 2013-04-02
  基金公司普遍追求規模的擴張與市場份額的占有率,而常常忽視公司治理與持有人利益。如果基金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完善,內控機制健全,每年能為持有人提供可觀的分紅,還怕規模上不去?
·多舉措防范自查企業渾水摸魚 2013-03-26
  無論是通過核查,或者是因為舉報等發現在審企業問題的,其保薦人、保代等中介機構與人員,監管部門都應該進行嚴懲,以打擊其不履行勤勉盡責的職責或不作為的行為。
·對境外投行保持一分警惕 2013-03-20
  國際投行常常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股市“指手畫腳”,其實源于其掌控著話語權。在這方面,國內券商顯然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A股正慢慢步入做空時代 2013-02-26
  轉融券業務的推出,在更加方便投資者做空個股的同時,其實也預示著市場投資格局的變化。A股市場慢慢步入既能做多又能做空的時代,更印證著市場的一大進步。
·股民維權呼喚集體訴訟制度 2013-02-25
  集體訴訟制度的出臺,除了能夠很好地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嚴厲打擊市場中的違規行為,提高違規成本,震懾那些鋌而走險者。
·股市“不死鳥”集體躁動說明什么 2013-02-19
  資產重組是資本市場永恒的主題,但當資產重組或借殼被別有用心者所利用,本質上就已經變了調。因此,對于所謂的借殼上市或資產重組,監管部門有必要大幅度地提高門檻。
·綠大地案并沒有劃上“句號” 2013-02-18
  即使如此,無論上市公司與何學葵等人是否提出上訴,抑或終審結果與一審的完全相同,對于綠大地案本身而言,其實并沒有劃上“句號”。
·“新三板”如何才會有春天 2013-02-05
  在“新三板”中不能再現A股市場類似的一幕。只有提高進入門檻、提高監管標準,對違規違法行為嚴厲打擊,讓其付出慘重的代價,“新三板”才會有春天,“新三板”也才能變成中小板、創業板高質量上市公司的“孵化器”。
·融資融券的無奈 2013-02-01
  監管部門推出“兩融”業務,其作用不僅是A股市場有了一種做空工具。更重要的在于,“兩融”業務能夠對個股的估值起到一種修正作用。
·誰才適合進股市投資 2013-01-28
  如果能將A股打造成為一個“投資市”,如果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能夠到位,如果違規者都能受到嚴懲,無論你是低收入者還是高收入者,都適合在這個市場上投資。一切的一切,關鍵在于人為。
·對IPO排隊企業不能只撤材料不追查 2013-01-23
  新股發行暫停過后,還將迎來重啟的一天。如何給今后的股市一個更潔凈的環境,如何讓新股都以真實面目亮相,這個問題監管部門無法回避。對于目前的A股市場而言,治亂必須用重典,只要存在違規行為必須受到嚴懲。
·退市制度能夠進行到底嗎 2013-01-14
  一家上市公司是該退市還是恢復上市,制度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否則,制定制度就沒有任何意義。*ST炎黃、*ST創智是否會在退市整理板掛牌?監管部門又將如何出手?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沒有嚴懲再多核查都是走過場 2013-01-10
  一旦建立起責任追溯制度,無疑將進一步打擊市場上的包裝粉飾現象,也將使此前沒有被發現的違規行為受到應有的懲罰。否則,對其他被處罰的違規者也難言公平。
·退市制度的無奈 2012-12-31
  從閩燦坤B的退市鬧劇到滬深交易所的表態,再到此次*ST關鋁等公司的復活,都足以說明:退市制度如何執行,歸根結底尺度還是掌握在監管部門手中。實際上,這正是以往退市制度形同虛設的根源,亦體現出退市制度的無奈。
·讓更多股市“神話”終結 2012-12-26
  *ST炎黃、*ST創智的退市,在宣告股市“不死鳥”死不退市“神話”破滅的同時,筆者希望其不會只是曇花一現式的精彩,更希望那些不正常的“神話”鬧劇能早日退出A股市場的舞臺。
·對“IPO毒藥”不能姑息 2012-12-25
  鑒于平安證券保薦的項目常常出現業績“變臉”現象,監管部門有必要對其實施嚴懲。如果平安證券因之被撤銷了保薦資格,試想其會在市場中產生多大的震動與威懾力?
·基金離清盤機制還有多遠 2012-12-17
  無論基金是盈利還是虧損,基金公司總是最大的贏家,這早已廣受市場詬病。當基金公司的利益不能與持有人的利益緊密掛鉤時,持有人的利益無疑得不到保障。
·退市制度猶如披著狼皮的羊 2012-12-13
  退市新規仍然存在諸多弊端與缺陷,顯然需進一步完善。當退市制度能形成強大的威懾力,才是真正的“狼來了”之時。
·新股發行改革重在綜合治理 2012-12-10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該如何深化?筆者以為重在綜合治理。由于廣大中小投資者只是被動地參與申購,無法左右發行價格的高低,所以治理的對象應側重于發行人(包括大小非)、保薦機構以及詢價機構。其中,與利益掛鉤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二次股改”契機已經來臨 2012-12-04
  重回“1”時代,靠政策簡單地救市,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如果不對現行A股市場的運行機制進行徹底的變革,救市亦只能救一時,A股不可能總是靠“有形之手”支撐著。
·A股的靈與失靈 2012-12-03
  如何將已經失靈的A股市場轉向正常的發展軌道,如何使資本市場三大功能從失靈到靈驗,如何把損害資本市場與投資者利益的靈驗變成失靈,既考驗著監管部門的智慧,亦是其應該努力的目標。
·“問題保代”:只管公司“亮相”不管業績“變臉” 2012-11-29
  如果說對于造假上市行為,監管部門囿于《證券法》的規定,無法責令相關上市公司退市的話,那么,對于“問題”保代與保薦工作出現重大瑕疵的券商,撤銷其保薦資格的權力可握在其手中。
·對李旭利案的再思考 2012-11-26
  李旭利案看點有三:一是李旭利曾經先后擔任南方基金與交銀施羅德基金的投資總監,在資本市場中屬于明星級人物;二是證監會調查認定“老鼠倉”行為基本貫穿于其職業生涯,這與其他建立“老鼠倉”的基金經理明顯不同;三是李旭利案涉案金額巨大。
·違規重組:要終止,更要嚴懲 2012-11-21
  至于被監管部門處罰或被司法追責的,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更不能終止了事。一方面,監管部門應將其記入誠信檔案;另一方面,同樣應該五年內限制相關主體參與任何上市公司的資產重組行為。對于違規者,更應該以嚴刑峻法“伺候”。
·多管齊下提振股市信心 2012-11-19
  股市的漲漲跌跌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我國GDP增速一直在全球領先,但股市卻被金融危機、債務危機纏身的歐美市場遠遠拋在后面。退一步講,如果投資者對股市有足夠的信心,A股近幾年的表現就不可能如此糟糕。
·A股市場不能只為融資者服務 2012-11-19
  針對今年股市的持續下跌,市場上要求監管部門暫停新股發行的呼聲不絕于耳,但其總是以所謂的“市場化發行”來搪塞。新股IPO、上市公司再融資以及大小非的大肆套現行為,對于資金推動型的A股而言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RQFII與QFII能否為股市帶來希望 2012-11-15
  事實上,A股市場從來就不缺什么資金,倒是投資者信心常!氨粏适А。郭樹清的引資舉措,雖然很有必要,但市場絕對不能寄予太大的希望。否則,留給投資者的就只有失望。
·基金業須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 2012-11-14
  基金公司高管的出走、基金經理的離職或變動,在目前不算什么新聞,投資者亦感到麻木了,畢竟類似的現象太多。因此,對于今年前三季度出現基金經理離任的基金多達203只且離任率高達22.21%,市場根本不必大驚小怪。
·與其差別征收不如徹底取消 2012-11-12
  欲借助紅利稅差別化征收來引導長期投資,無異于癡人說夢。必須指出的是,紅利稅來自上市公司的稅后利潤,存在重復征收的問題,本身就是不公平的。監管部門理應鏟除市場上的一切不公平,而不是延續這種不公平。
·券商創新須擺脫低端化和單一化 2012-11-08
  很多國內券商存在“天生”的缺陷,那就是常常無法擺脫靠“天”吃飯的困境。其業績與生存狀況隨股市行情的起伏而起伏,牛市時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一旦步入熊市,則頻頻深陷舉步維艱的泥潭。
·銀行應少向資本市場“伸手” 2012-11-08
  銀行上市公司應該走出靠信貸規模支撐業績的傳統經營模式,更不能總將眼光盯在資本市場與投資者的腰包上。在維護自己利益的同時,如何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如何更好地提升服務水平無疑更重要。
·浙江世寶上市的“紅”與“黑” 2012-11-05
  監管部門“好心”卻辦了“壞事”,也讓所謂的市場化發行現出了原形。而行政干預的結果,必然是市場為之付出代價,投資者為之付出代價,這也是浙江世寶與洛陽鉬業遭到爆炒給我們的啟示。
·有形之手助長A股投機之風 2012-11-05
  無論是洛陽鉬業、浙江世寶的瘦身發行,還是其發行價格向H股看齊,“窗口指導”均若隱若現,說明我們的新股發行并非真正的市場化。“有形之手”頻現的結果,是發行人無法融到需要的資金,新股遭到市場的瘋狂投機炒作,也無形中進一步助長了市場的投機之風。
·股票紅利稅沒必要差異化征收 2012-10-31
  股票紅利稅根本沒必要實行差異化征收,由于紅利稅屬于重復征稅,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一個稅種,理應早日將其徹底取消。而取消紅利稅,不僅僅只是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更是維護市場公平的需要,這也是取消紅利稅的意義所在。
·重垃圾輕藍籌折射市場浮躁 2012-10-31
  藍籌與垃圾,只不過在一線之間。而且,垃圾股變身藍籌股并不多見,而從藍籌股加入垃圾股行列的卻比比皆是。藍籌股表現不佳,也導致投資者對其敬而遠之。
·期待資本市場改革步入深水區 2012-10-29
  除大力發展債券市場與機構投資者之外,劍指A股的基礎性制度建設,是郭樹清監管思路的另一大特點。無論是火燒股市“鐵公雞”、新股發行制度改革,還是創業板退市制度的推出,以及滬深主板、中小板退市機制的完善等都莫不如此。
·證券業政商“旋轉門”當休矣 2012-10-26
  監管者與被監管者應該嚴格劃清界限!棒~目混珠”的結果,只能導致監管的缺失與缺位,或者是懲罰不到位。某種意義上,違規成本低與政商“旋轉門”亦不無關系,特別是當基金公司或券商出現違規行為時尤其如此。
·新股發行頻現“有形之手” 2012-10-24
  對于洛陽鉬業的“瘦身”發行以及浙江世寶即將步其后塵,市場根本不應感到意外。而新股發行中頻現“有形之手”的事實再次說明,A股的“市場化發行”,只不過是一塊“遮羞布”罷了。
·如何避免五年之痛重演 2012-10-22
  股市低迷,呼吁監管部門進行救市的聲音在市場上又不時出現。其實,救市只能救一時,不可能每次低迷都要靠救市。A股更需要的是監管部門改變工作思路,其中,能否做到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投資者利益是關鍵所在。
·市場化發行應杜絕“特批” 2012-10-15
  銀河證券的特批上市以及眾多特批上市股的出現,說明“有形之手”仍在發揮巨大的作用,也說明A股所謂的“市場化發行”是“偽市場化”。
·給延長鎖定期的大股東再加一道“緊箍咒” 2012-10-11
  鑒于創業板公司新股發行時普遍出現了“三高”發行的事實,筆者建議,大股東在延長鎖定期的同時,也應該為自己套上“緊箍咒”。比如大非承諾當股票價格沒有達到發行價格以上時不減持(遇轉增與派現時同步“除權”)。
·減持承諾豈能當兒戲 2012-09-27
  限售股解禁后,不管其持有人在什么價位上減持,也不管是通過集合競價方式還是大宗交易系統,其實都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持有人對限售股的減持作出過相關承諾,最終卻沒有切實地履行,或者在承諾中隱藏著貓膩,顯然另當別論。
·新股IPO需要更多硬指標 2012-09-17
  新股IPO時,可由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在招股說明書中為分紅提供擔保,一旦上市公司無法兌現承諾,由其控股股東等承擔分紅之責,這樣投資者的回報就有了保證。
·創業板“三歲看老”? 2012-09-14
  三年時間,創業板已毫無遮掩地“裸露”在市場面前。創業板沒有變成中國的“納斯達克”,反而借助于制度的庇護與缺陷,變成了赤裸裸的“圈錢板”、“套現板”,變成了富豪的“制造基地”,也變成了權貴資本的“游樂園”,唯獨沒有變成投資者的樂土。
·新基金發行拒絕“幫忙” 2012-09-10
  事實上,對于基金發行而言,“幫忙資金”并非什么“新生事物”,其在市場上出現已有幾年之久。
·惡意做空為A股敲響警鐘 2012-09-10
  無論是香櫞、渾水的惡意做空,還是中信證券因傳言產生暴跌,都在告誡上市公司:完善的治理結構、規范的運作、嚴格的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在市場立足、不被香櫞渾水們“暗殺”的先決條件。
·業績“變臉”不能“披露”了之 2012-08-29
  只要新股次新股出現業績大幅“變臉”,又受到市場的廣泛質疑,監管部門都不能讓其一“披”了之,應采取相關措施防患于未然,以避免新股次新股業績“變臉”成為一道“風景”。
·ST股的制度之殤 2012-08-27
  近期ST股成為最受市場關注的焦點,特別是滬市的眾多ST股,不僅出現了一股摘帽潮,更掀起了一股漲停潮,與當前股市極其低迷的走勢形成了鮮明對比。
·IPO頻現空窗期頗堪玩味 2012-08-17
  如果投資者沒有信心,即使監管部門無論如何力挺藍籌,股市也不會有任何起色。而作為投資者來講,對此信息顯然不能忽視。
·ST股票漲跌限制理應統一 2012-08-09
  就像不對稱漲跌幅限制有違公平一樣,在A股市場中,如果滬深兩市的ST類個股實行不同的漲跌幅制度,顯然也是不公平的。筆者認為,無論是正常公司還是ST類公司,兩市的漲跌幅制度都應統一。
·炒股意愿降至新低折射市場生態 2012-08-07
  當A股市場被網友戲稱“越窮越生,越生越窮”時,當投資者紛紛變身為“賣股翁”時,足以說明某些方面的問題了。為挽回投資者的信心,監管部門也該出手救救中國股市,救救中國股市中的投資者。
·將新三板打造成創業板孵化器 2012-08-06
  目前的創業板是投機資本的天堂,卻是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夢魘。鑒于創業板公司存在諸多問題,筆者建議將擴容后的新三板打造成創業板的“孵化器”,特別是在今后新三板將進一步大幅擴容的背景下,更應該發揮其“孵化器”的作用。
·對審計機構問責切忌不痛不癢 2012-08-06
  針對綠大地和新大地上市造假丑聞中涉及到的審計機構,中注協相關負責人表示,中注協已采取實質性措施介入調查,未來調查取得結果時將會披露。
·創業板頻現破發早已“被注定” 2012-07-24
  對于創業板公司乃至中國資本市場而言,破發以及正常情形下的業績“變臉”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發行人信息披露必須真實、準確、完整,而不應出現浮夸以及誤導、欺詐等行為。
·A股難造巴菲特 2012-07-09
  美國股市在200多年的歷史中也只產生了一位巴菲特,而A股市場只有20余年的歷史,無論在底蘊、沉淀、制度建設等方面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目前A股市場的制度建設、投資文化、投資習慣等形成的生態來看,還很難打造出巴菲特式的投資大師。
·“國家隊”入市難啟A股投資信心 2012-06-28
  即使此次社;鹨嘤写髣幼,但投資者仍然不要對當前的市場抱有太大的希望。事實上,無論是境外市場還是國內市場,無論是基本面還是投資者的信心上,都不支持股市走出一波行情來。
·IPO融資創三年新低不足喜 2012-06-21
  如果郭樹清主席領導的證監會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股市的定位問題,就無法撼動“重籌資”的根基,也就意味著融資仍然是A股市場的第一要務,上半年IPO融資額創3年來新低,也注定只是曇花一現式的精彩。
·老鼠倉民事索賠機制亟待建立 2012-06-18
  李旭利“老鼠倉”案之所以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不僅是因為李旭利曾是明星基金經理,也不僅是因為該案三次推遲開庭,更是因為此案涉案金額巨大、當事人獲利豐厚。
·個人投資者的貢獻與地位嚴重失衡 2012-06-12
  中國證券市場誕生20余年來,無論是在法律法規與制度的建立與完善、社會關注度上,還是在掛牌的上市公司規模、機構投資者的數量,以及對宏觀經濟發展所作出的貢獻等方面,與當初相比均不可同日而語。
·苦練內功才是銀行業的立足之本 2012-06-06
  銀行股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除了上述兩方面的原因之外,顯然也與其“粗放”的經營模式密切相關。部分銀行基本上已陷入為了搶占市場份額而大幅放貸——資本充足率不足——再融資——再巨量放貸的惡性循環。
·有錢人為啥不愿炒股 2012-06-04
  A股市場誕生已超過20年,在滬深證交所開戶的A股投資者賬戶數也超過1.65億,股市投資者的構成到底如何?是哪些投資者在市場中折騰?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最新統計數據為我們提供了答案。
·新股發行直接定價將是誰的“盛宴” 2012-05-28
  任何一項針對資本市場的改革或創新,均應顧及到市場參與各方的利益,更應該顧及其中的利益平衡,創業板、主板退市制度如是,引導上市公司分紅如是,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亦如是。顯然,新股定價模式的創新,將僅僅只是發行人與承銷商的“盛宴”。
·強化監管重在提高違規成本 2012-05-21
  保薦制實施以來,監管部門對于違規保薦機構與保代的處罰,一般側重于監管談話、重點關注、出具警示函或者是N個月內不受理其文件等,這些隔靴搔癢的處罰措施,根本就形不成任何的威懾力,反而助長了市場的違規行為。
·讓鐵公雞主動下蛋 2012-05-14
  近幾年來,無論是上市公司分紅的家數、占比、總額,還是平均每股現金分紅金額等,均呈上升趨勢,但鐵公雞仍大有人在。
·部分退市條款需更嚴厲 2012-05-02
  之前承諾今年上半年推出滬深主板退市制度,顯然監管部門沒有食言,盡管目前還只是一個征求意見稿。與現行的退市制度相比,無論滬市還是深市,經過調整后的方案都新增了不少的條件。但總體而言,有些條款還存在缺陷,有些退市條款的缺失嚴重則令人失望。
·“窗口指導”不應染指新股發行價 2012-04-26
  通過完善制度建設,通過強化監管與對違規行為的嚴厲處罰,新股發行價格回歸理性并非沒有可能。而“窗口指導”如果再次蒞臨市場,無異于市場化的大倒退。
·港式監管值得A股借鑒 2012-04-24
  在如何對待包裝粉飾造假上市問題上,A股市場管理層有必要“照搬”痛打“落水狗”的港式監管。一方面,責令造假者退市,退還投資者的資金并賠償損失;另一方面,對于相關責任人員嚴懲不貸,特別是對于券商等中介機構,情形嚴重時應果斷撤銷其資格。
·應延長保薦人督導期限 2012-04-20
  保薦人與保代沒履行勤勉盡責的職責,是這幾年新股、次新股業績頻頻出現變臉潮的重要原因,而且也不能排除其“狼狽為奸”的可能性。因此,強化保薦人與保代的責任,并建立嚴厲的責任追究機制應成監管的重要手段。
·IPO新政需修訂“兩法”配套 2012-04-16
  毋庸置疑,IPO新政的實施,在某些方面顯然還存在法律上的障礙,也需要修訂證券法、公司法進行配套。如為緩解股票供應不足問題,《指導意見》規定,在首次公開發行新股時,推動部分老股向網下投資者轉讓,增加新上市公司可流通股數量。
·A股頻頻“稱熊”不是資金問題 2012-04-09
  繼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熊霸全球”之后,今年一季度A股再次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中“稱熊”。別說是風平浪靜的日、韓、新加坡股市,即使是籠罩在債務危機陰霾中的歐美股市,表現也比A股市場出色。
·種子基金價值幾何? 2012-03-21
  種子基金在完善基金行業激勵機制的同時,也將基金管理人(包括其股東、高管等)的利益與基民“捆綁”在一起了。這不僅是市場一大進步,也有利于基金管理人與持有人之間形成利益共享,虧損共擔的格局。
·主板該推出什么樣的退市制度? 2012-03-14
  鑒于A股市場常常出現像江蘇三友、綠大地這樣通過造假上市的公司,建議監管部門修訂現行的《證券法》。只要發現包裝粉飾、造假欺詐等上市者,監管部門應該立即責令其退市,相關投資者的損失,亦由違規者賠償。
·不僅要審 而且要嚴審 2012-02-13
  對于“IPO不審行不行”這個問題,筆者以為,在現階段,鑒于A股市場的實際狀況,新股IPO不僅要審,而且要從嚴審核。
·嚴懲違規保薦機構 2012-02-09
  保薦制實施以來,雖然在新股發行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暴露出的問題同樣不少。盡管其中不乏制度設計上的原因,但對于違規行為的處罰過輕更值得關注。治亂須用重典,在完善制度建設的基礎上,對于違規保薦機構與保代的嚴管重罰理應成為第一選擇。
·“三公”不存 信心安在? 2012-01-10
  一個投資者利益沒有 “被保護”的市場,注定不會變成一個健康的市場,更別談什么健康發展與長治久安了。一個“三公”原則遭到踐踏的市場,同樣注定投資者會對其喪失信心。打造健康股市,提振市場信心,請從維護市場的“三公”原則做起。
·股市信心來自哪里 2012-01-09
  只有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只有投資者的利益得到了切實保護,市場信心才會建立起來。否則,一切免談。
·基金抬高發行價“人人喊打” 2011-12-28
  基金在詢價時紛紛報出高價,并非沒有原因。筆者以為,只有通過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才能抑制基金的不負責任的報價與抬高新股發行價格。
·僅僅解聘還遠遠不夠 2011-12-05
  證監會日前宣布,對第三屆并購重組委委員、北京天健興業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建敏實行解聘的決定,這是證監會對包括主板、創業板和并購重組委員開出的首例罰單。
·對證券市場違規者就應嚴管重罰 2011-12-05
  其中最主要的是要體現出重典治市的決心與信心。亂市需用重典,對于違規者的嚴管重罰,才是真正的治市之道,也是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切身利益之道。
·創業板退市制度的幾點建議 2011-12-02
  與現行主板退市制度相比,創業板退市制度有明顯的進步,特別是“一旦經審計的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顯示公司凈資產為負,則其股票暫停上市”這一條,對主板有較強的參考意義。
·提升分紅水平需要制度保障 2011-11-14
  在市場資源第一次錯配之后,就不能再允許出現第二次錯配的發生。而對那些能夠持續回報股東的上市公司,市場也有責任為其后續的再融資提供支持。
·警惕資產重組淪為資本玩物 2011-10-17
  盡管《關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與配套融資相關規定的決定》已經頒布實施,借殼上市等資產重組的門檻亦被提高。但對于資產重組所引發的種種弊端,監管部門切不可等閑視之。
·六家個股離奇“蹦極”應徹查 2011-10-13
  A股市場中,利益輸送的現象并不鮮見。上市公司向大股東進行利益輸送、同一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的利益輸送、新股發行前所出現的突擊入股現象等,都是利益輸送的表現形式。而利益輸送行為,擾亂了市場正常的秩序,損害了其他投資者的利益,其危害性自不待言。
·從老股民憤然退出市場說起 2011-10-10
  對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的中國股市而言,已不再是救與不救的問題,而是需要一場像當年股改一樣的變革。只有對市場進行綜合治理,根除不公平現象,維護好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才能挽救投資者的信心,老股民憤然退市這一幕才不會重演。
·上市公司沉迷金融游戲風險堪憂 2011-09-19
  不忙主業忙副業,把副業當作主業做,是當前上市公司的一大生態。但金融游戲不可能使上市公司實現做大做強的美夢,也不可能提升其市場競爭力與抗風險的能力,唯有做好主業,才是上市公司的生存之道,也是其回報投資者最好的方式。
·股市豈能總是發揮“抽血”功能? 2011-09-06
  無論是市場的制度建設,還是上市公司、機構投資者以及中小投資者的規模,都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了,但既然是股票市場,又豈能總是發揮著 “抽血”功能,又豈能總是不顧投資者的死活?
·“不死鳥”何時不再瘋狂 2011-09-05
  在一個又一個“不死鳥”財富神話的背后,固然有市場投機猖獗、股市牛人瘋狂追捧、機構投資者鼎力支持的因素,但歸根結底還在于A股退市機制形同虛設。
·應重罰內幕交易基金公司 2011-08-29
  對于這些知法犯法者,特別是作為市場中堅力量的機構投資者基金(包括相關責任人),監管部門必須作出嚴厲的處罰。這是嚴懲違規者的需要,更是維護市場正常交易秩序的需要。
·“銀廣夏第二”的出現并非偶然 2011-08-22
  對于造假上市或上市后財務造假者,監管部門應該祭起“殺無赦”的大棒。一旦發現,立即勒令退市,并要求其承擔賠償投資者損失的責任。只有如此,才能徹底斷絕違規者的僥幸心理,還市場以安寧。
·停發新股不如把好質量關 2011-08-19
  A股市場投機盛行,除了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意識淡薄之外,與上市公司質量低劣密切相關。A股市場一旦有風吹草動即產生暴跌,同樣與上市公司不具備投資價值密切相關。
·請監管者聽聽股民心聲 2011-08-15
  事實上,股民的要求也很簡單,就是希望股市能夠消除諸多弊端,健康地運行,在如此環境下,即使是“買者自負”,他們也心甘情愿。
·實施“401K”計劃的前提是提升股市投資價值 2011-08-02
  筆者以為,中國版“401K”計劃涉及到老百姓的“養命錢”的安全,如果股市沒有投資價值,不實施也罷。
·券商研報越來越像“花瓶” 2011-07-29
  無論賣方分析師是干什么的,既然是研究報告,客觀、公正是研究報告的靈魂。喪失了這一基本原則,任何一份報告都經不起推敲。券商“雷人”研報之所以遭遇到市場的普遍質疑,其實與其失去了“靈魂”密切相關。
·券商行業再次洗牌是市場發展必然 2011-07-19
  中國需要在全球資本市場擁有話語權的券商,如此我們的資產才不會被賤賣,A股市場也不會常常被境外大投行的“研究報告”牽著鼻子走。
·必須嚴懲“搞噱頭”研報的券商 2011-06-30
  除了取消相關人員的從業資格,還應該讓被誤導的投資者提起集體訴訟,讓“搞噱頭”研報的券商或者研究人員賠償損失。惟有如此,才能讓券商研究人員認真嚴肅地做研報,對上市公司負責,對投資者負責,對市場負責。
上高县| 兴安县| 汕头市| 如东县| 寻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