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尋求化解金融風險的新長效機制
2014-10-31    作者:項錚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警惕金融風險從點到面擴散

  今年以來,伴隨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我國金融市場風險釋放明顯加快。從正規金融領域不良貸款資產增速超出貸款增速,到非正規領域融資性擔保公司經營陷入困境,以及資產管理領域的信托業兌付風險事件、私募風險暴露和P2P跑路等等,已在某種程度上表明我國金融領域的風險有從點到面擴散的態勢,值得高度警惕。從歷史上我國信托業的5次整頓,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兩次大規模剝離,以及證券行業風險處置看,每一次金融風險的處置都是國民福利的損失。之所以過去幾次金融風險處置沒有形成大的損失,主要原因在于我國宏觀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以及名義財富的快速積累,逐步消化不良資產。但在當前經濟金融形勢下,我國金融風險處置需要探索長效機制。

  傳統風險處置方式已不適合

  傳統風險處置方式可能不適合當前金融風險化解。上世紀末,我國國有金融機構主要承擔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成本,并因此形成了巨額不良資產。為化解國有金融機構的巨額不良資產,國家相繼采取了兩次大規模的財務剝離,并發行了特別國債,為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應該看到,之所以選擇財務剝離,是因為國有銀行的全民所有制屬性,使得國家財政為國有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埋單在法理上不存在現實障礙;而且還因為當時國有金融機構在我國金融體系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考慮到金融風險運行存在巨大外部性,由國家財政通過系列財務安排進行化解,保證了我國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

  就當前我國金融風險表現形式看,傳統風險處置方式并不適合:

  首先,國有金融機構并不是當前金融風險承載的主體。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后,雖然在激勵層面進行了改革,提高了銀行經理人的積極性,但經營業績與激勵上的不對稱,使得國有商業銀行在經營上總體呈現出較低的風險偏好。相對而言,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較大。在股份制銀行中,除民生銀行為民營銀行外,其他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最終仍由國有資本控股,但因為股權分散,股份制銀行難以獲得財政方面支持。可見,在化解股份制商業金融機構不良資產風險上,只存在商業性剝離可能性,而無政策性財務安排可能。

  其次,我國金融風險向影子銀行領域轉移。當前我國影子銀行領域的金融風險易發,特別是信托計劃兌付風險、第三方理財、私募基金等等,雖然實質上仍屬于實體經濟經營風險的傳染,但主要表現為資金鏈條的斷裂,且往往涉及到眾多投資者。除非涉嫌非法集資,這些投資者很難從合同或法律上得到支持。即使涉嫌非法集資,經過司法程序追討后,投資者的損失也無法得到全部彌補。

  第三,跨市場風險傳染概率增大。去年6月“錢荒”事件,充分表明了金融市場蝴蝶效應的危害,這實際上也反映出跨市場風險傳染的巨大破壞力。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同業業務規模急劇增加,一些商業銀行同業資產規模占到總資產規模的1/3以上。金融機構同業業務,大多涉及跨市場交叉性金融工具,具有較強風險傳染性。

  寬松貨幣政策難以化解金融風險

  寬松貨幣政策也難以化解金融風險。寬松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應量,導致物價上漲。從原理上分析,通貨膨脹有利于債務人,而不利于債權人。一定程度通貨膨脹可降低存量債務實際價值,從而降低債務風險。但這種金融風險處置方式往往涉及財富重新分配,對債權人,特別是對潛在的債權人——社會公眾來說,意味著財富縮水,必然會遭到強烈反對。從根本上說,過去幾年我國金融風險不斷累積,顯示出某種程度龐氏融資特征。出現債務風險的企業通過持續不斷地借新還舊延緩了債務危機的爆發。每年我國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的相當部分是為了覆蓋原有債務本息。這樣一來,即使中央銀行大面積放水,只是加劇了債務規模積累,而難如決策層期望那樣投向民生與經濟真正需要的產業或領域。經驗與歷史實踐表明,寬松貨幣政策在應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時,往往是力不從心。從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或地區看,金融管理層在監測與防范金融風險上也難以真正做到前瞻性。最具全球影響力的美聯儲在防范次貸危機的爆發上,也并沒有顯示出多少敏銳性。不僅美國這樣,其他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也都難以敏銳、前瞻性地發現風險并及時處置。在這方面,我國仍應謙虛,謹慎行事。

  需要探索新的路徑與方式

  強化跨市場金融風險監管,加強投資者金融風險教育是我國金融風險治理長效之策。我國金融風險運行已經日益呈現出跨市場、跨行業傳染的特征。以分業監管為基礎的監管體制在應對交叉性金融工具上的無力感日益增強。監管真空、監管過度同時并存,而監管套利無法真正有效遏制。國際金融危機前,中央銀行在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責任與重要性被忽視。國際金融危機后,各國在檢討國際金融危機成因與金融監管之間的聯系時,都將加強中央銀行在系統性金融風險監管上的地位作為金融改革重大舉措,強化了中央銀行在跨市場金融監管上的重要責任。我國雖然也重視跨市場金融風險監管,也賦予中央銀行研究跨市場金融風險監管的工作職責,但研究與承擔責任涇渭分明。事實上,金融監管協調機制議事成本太高,若將跨市場金融風險監管職責賦予中央銀行,可以有效提升我國跨市場金融風險的監測與監管能力。

  同時,還要加強投資者金融風險教育,只有真正打破剛性兌付,才能促使投資者認識風險,減少金融風險的積聚。綜合來看,化解我國金融風險,需要不斷探索新的路徑與方式。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 劉煜輝:防范金融風險新機制正在形成
· 糖企“越賣越虧” 糖業金融風險初顯
· [網民關注]化解民間金融風險應疏堵結合
· 馬凱:金融風險總體可控 銀行體系保持穩健
· 新常態下金融風險不可不防
 
頻道精選:
· 【思想】南車北車合并形成鐵拳“一致對外” 2013-06-14
· 【讀書】改革需要新啟蒙 2014-10-24
· 【財智】貨幣基金三季度“降溫” 股基積極加倉 2014-10-31
· 【深度】埃博拉“走出西非” 全球升級嚴防 2014-10-31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
桑日县| 九寨沟县| 江川县| 桐梓县| 盐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