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互聯網金融監管核心是消費者保護
2014-04-08   作者:記者 金輝/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通過互聯網這樣的模式,使得金融創新回歸了資金融通服務于實體經濟的本質,這樣本質的回歸理論上講是非常好的。但是這樣的回歸也會帶來風險。
  ●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易平臺將場內和場外打通,將一對一和一對多的產品銷售打亂了。必須重構互聯網金融產品銷售過程中的消費者保護措施。
  ●互聯網金融糾紛解決機制特別應該吸收金融糾紛解決當中的FOS(金融督察員/金融審查員)機制。

  在剛結束不久的“兩會”上,互聯網金融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英國《金融時報》這樣感嘆:中國一支互聯網貨幣基金才發行9個月,現在投資者人數卻比中國股民還多,這顯示出中國金融服務業正在經歷多么快速的變革。新華社發

  目前互聯網金融產品越來越多,最為典型的是余額寶等各類“寶”、“通”等,此外,以第三方支付、網上個人間借貸即人人貸(peer to peer,P2P)、比特幣等互聯網金融業態為代表的“草根”金融力量迅速崛起,這在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便利的投資渠道的同時,也給消費者的權利保障和風險防范提出了挑戰。一行三會也在密集調研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底線、紅線、非法集資等。近日,有媒體報道,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組建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已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復。
  互聯網金融應如何監管?日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楊東在“2014年中國金融消費者保護論壇”上發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國金融消費者保護建議報告》。

  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監管

  目前互聯網金融產品越來越多,和傳統金融產品的最大區別是強調通過互聯網渠道構建金融產品的銷售。最為典型的是余額寶等各類“寶”,互聯網公司和基金公司進行合作,基金公司有金融牌照,而互聯網公司沒有牌照(但向證監會申請了支付銷售的許可),利用其渠道,低成本高效率地銷售互聯網金融產品。
  楊東認為,從金融產品的監管角度來說,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創新,必須掌握幾點:一是雖然沒有金融機構牌照,但是應該得到金融監管部門的相關認可和批準;二是銷售金融產品的平臺應該有合法機制,而現在的P2P缺乏正規金融機構的牌照,雖然不是金融機構,但是應該作為類金融機構的監管措施,準入門檻、日常經營風險管控等等需要監管。第三,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和傳統金融衍生品最大的區別是直接強調了金融脫媒。
  互聯網金融產品創新會加劇混業、大融合和金融產品的復雜化。一方面,金融脫媒好像使金融產品更加簡單了,資金融通更加容易了。通過互聯網這樣的模式,使得金融創新回歸了資金融通服務于實體經濟的本質,這樣本質的回歸理論上講是非常好的。但是這樣的回歸會帶來更大的風險平臺,再加上所集聚的消費者客戶信息、風險問題、安全問題都會在這個平臺上集聚,所以新的金融創新所帶來的新的金融危機風險也會隱含在其中,這一切都是圍繞著金融產品創新而導致的新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和傳統的資產證券化金融衍生創新平臺相融合。既有新的方式,又有傳統的資產證券化金融產品創新模式在里面,所以風險會更復雜。

  互聯網金融產品銷售過程中的監管

  傳統金融產品銷售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場內,場內買金融股票、金融產品,一般法律監管主要圍繞著場內的產品進行監管和立法的。場外的金融產品的銷售,也就是金融零售市場,越來越成為政府監管立法的重要內容。
  金融產品的零售市場,在金融消費者問題上有四大原則:一是充分的信息披露,場內的信息披露是一對多的,是廣而告之的,場外的信息披露強調一對一的;二是必須讓消費者充分了解你這個產品賣的是什么東西,需要盡到充分的說明義務;三是零售金融產品銷售必須遵循適當性原則,不能將高風險的產品賣給承受不了高風險的消費者,應該將風險和收益率相匹配的產品賣給消費者;四是冷靜期制度,場外一對一的金融產品,買了之后的一周時間內可以退。
  與傳統的場內、場外對消費者保護體制的不同,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易平臺將場內和場外打通,將一對一和一對多的產品銷售打亂了。哪怕是私募的,比如眾籌,原來是私下的,但是通過互聯網后就變成了公開的。
  楊東認為,必須重構互聯網金融產品銷售過程中的消費者的保護措施。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風險提示,也就是風險提示和原來的傳統金融法是完全一致的;二是在網上銷售金融產品時采取適當性原則,原來在場外只能一對一進行交易,而現在場外只能依據大數據判斷,應該強調將適當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銷售給合適的消費者;三是給予更多網上金融消費者以更多選擇權和對他的保護。特別是信息披露,一定是有針對性的,有效性的,要標出重點信息條款,在網上更容易做到重點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四是導入冷靜期制度。

  構建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事后糾紛解決機制

  消費者在網上購買金融產品后,可能存在很多問題。
  一是證據問題,網上的電子合同是否有效,是否是具有法律依據的電子合同。電子合同是很容易被篡改的,很容易進行偽造,那么這里就必須考慮有效證據,包括時間戳。但是目前還沒有展開,需要進行推廣。電子合同說起來是事后的糾紛解決,實際上事前就要做到充分的證據保障。二是通常網絡交易迅速、量大,但是每筆的交易金額可能非常小,如果靠法院成本太高;如果靠集團訴訟必須有法定依據,否則實現不了;如果靠仲裁花費也太高,只有靠調解。網上高效快捷的調解機制是互聯網金融創新糾紛解決機制的必然選擇。阿里巴巴已經構建起了非常龐大的網上快速高效便捷的糾紛解決機制,形成了龐大的類司法救急體系,有幾千個網絡調解員。
  楊東認為,互聯網金融糾紛解決機制特別應該吸收金融糾紛解決當中的FOS(金融督察員/金融審查員機制)。結合了調解和仲裁的各自優勢,但是又不同于調解和仲裁,在網上可以快速高效地解決,而且不需要見面,根據大數據、信息直接可判斷誰對誰錯,應該賠多少。在當場督察員作出裁定之后,金融機構必須接受,而且消費者還可以再起訴。F0S是快速、小額的糾紛必須要考慮的。

  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監管

  隨著金融混業經營趨勢的加強,金融集團公司、金融控股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迄今為止各國形成了兩種主要的金融混業經營形式,分別是以德國為代表的全能銀行制和以美、日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制。
  全能銀行制是在金融機構內部設置若干業務部門全面經營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務,包括全面的存貸款、證券、結算、租賃等。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就是通過金融控股公司的設計,母公司只需投入少量資金,即可控制整體龐大金字塔的基層營運單位,對金融業者跨業經營的發展,經營成本的降低和整體競爭力的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
  金融組織的統合規制在世界范圍內已有所印證。如美國1999年GLB法的規定,將以往根據受理業務主體不同(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而進行的金融監督制度,伴隨著相互交叉,按照功能(銀行業務、證券業務、保險業務)分別整理修正,以往針對不同組織而進行的分業監管模式實際上已經只是徒具形式。自此,美國真正進入了混業經營的時代,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統合組織獲得了高速發展。
  楊東認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充分體現了大融合、大混業、大金融的趨勢,在此大背景下,金融組織的統合規制是金融商品、金融服務統合規制的傳遞與延續。金融商品、金融服務的規制統合是一個引子,金融組織統合規制是金融市場整體統合規制體系的中間核心。

  互聯網金融監管體制

  傳統的金融監管包括有兩大塊,一是審慎監管,比如對金融機構的監管,也就是保護金融機構,避免金融機構倒閉;二是行為監管,是保護金融消費者。
  楊東認為,對沒有金融牌照的互聯網金融組織的監管,雖不能按照金融機構的要求監管,但是應該掌握其具體特點,不能沒有門檻。
  在類金融機構監管措施中,無論是P2P平臺還是眾籌平臺,都應該有類金融機構的監管措施,保證準入金、保證金、準入門檻、防止平臺受到攻擊的安全問題。尤其是當前最受關注的,比如各類“寶”、移動支付、手機金融。如果手機丟了怎么辦,密碼認證手段恐怕不行了,現在正在探索手紋的,或者是聲波、腦波等等認證方式。
  除了這幾個問題還有中央監管和地方監管,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央監管和地方監管的分工協調機制是新的舉措和亮點。金融創新的監管全部交給中央是不行的,幾大交易所可以交給中央,可是除了幾大主要交易所之外的其他交易所可以交給地方政府。比如P2P平臺、眾籌平臺,很多情況下天高皇帝遠,這時候地方政府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得混業的格局趨勢更加明顯,基于這種趨勢,金融也應該實施大金融的監管模式。
  楊東強調,必須強調監管一致性、監管統一性、監管規則相統一。這里面臨著一行三會的監管格局。
  除了中央層面的監管協調和監管統一之外,地方金融辦監管協調和監管統一化可以作為思路和方式。如果是行為監管、功能監管,必然會對整個金融監管體系和發展造成巨大的影響。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 互聯網金融投資者亟待提高風險意識 2014-04-08
· 蔡凱龍:美互聯網金融經驗不能照搬 2014-04-04
· 互聯網金融協會獲國務院批復 明確五大監管原則 2014-04-03
· 央行籌建一級協會監管互聯網金融 2014-04-02
· 互聯網金融沖擊初顯 銀行活期存款占比普降 2014-04-0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平安县| 定陶县| 岢岚县| 文昌市| 德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