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專家探討應對老齡化的國家戰略
2013-11-15   作者:記者 金輝/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自從2000年,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人口老齡化步伐明顯加快。截止2013年9月底,我國老年人口總數已超過2億。到本世紀中葉,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將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口老齡化所面臨的形勢更嚴峻,問題更復雜,困難更多。
  日前,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聯合主辦的“2013中國老齡事業發展高層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就如何看待當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社會保障制度如何應對老齡化,以及如何提升養老體系的運作績效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
  清醒認識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

  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牢牢把握的一個基本國情。
  受特殊計劃生育政策、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生育意愿迅速變化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國正在進入快速的老齡化過程。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人口老齡化所面臨的形勢更嚴峻,問題更復雜,困難更多。
  一是速度快。2000年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0.33%,65歲及以上老年人比例達到7%,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到2010年11月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以及中國老齡委等預測,到2025年前后,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將超過20%,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14%左右,進入到老齡社會。換句話說,中國將僅用25年左右的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才達到的老齡社會進程。
  二是規模大。從老年人口的總量看,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從1953年的0.25億上升到2010年的1.19億,60年間增加了 9400萬。2012年年底,全國65歲及以上人口為1.27億,占總人口的比重為9.4%。未來2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1億多,2030年將達到2.3億,2050年將超過3億,接近或達到3.6億的峰值。
  三是“未富先老”。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般都在5000至10000美元或更高水平,而中國在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才剛剛超過1000美元,2012年也才剛過6000美元,應對老齡化的經濟基礎還十分薄弱。
  四是勞動力結構快速老化。因人口的快速老齡化,新進入的勞動力數量遠小于退出勞動力市場的人口數量,勞動年齡人口結構快速老化。從年齡組比重看,2000年15至39歲較為年輕的勞動力人口占15至64歲勞動力的比重為64%,與世界65%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遠高于發達國家50%的水平。但到2010年,這一比例降到56%;預計到2020年這一比例將降至49%,遠低于58%的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51%的美國。勞動力結構的快速老化,將不可避免地帶來經濟增長貢獻潛力下降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人口紅利優勢減弱。
  五是不平衡。受地區發展差異、近些年大規模人口流動等各種因素影響,中國的老齡化在地區和城鄉間發展很不平衡。從戶籍人口統計結果看,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具有明顯由東向西的區域梯次特征,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明顯快于西部地區,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上海(1979年)和最遲進入的寧夏(2012年),時間差距長達33年。在城鄉之間,由于城鎮生育水平低、健康水平高,戶籍人口的老齡化也明顯高于農村。但由于大量年輕人進入到城市,在常住人口中,農村地區的常住人口老齡化問題則比城市更為突出。
  此外,受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及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等多種因素影響,在人口總規模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時,也伴隨出現了生育率快速下降、家庭結構小型化且養老功能弱化,失獨家庭、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迅速增加等問題。上述諸多問題,不少都是已經進入老齡社會的發達國家所沒有經歷的,極具中國特色。未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生活的進一步復雜,或許在老齡化領域還會出現一些更新、更特殊、更復雜的問題。對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準備。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
  應對老齡化須完善社保體系

  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全球性難題,而我們國家的“未富先老”情況更為嚴峻和復雜。
  不應該把老齡化僅僅看成是沖擊經濟社會現實結構的“銀發”浪潮,而應該積極有為,把它轉化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銀發”紅利。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應對老齡化高峰期挑戰的重要途徑。我認為最重要,而且具有長遠意義的舉措應該是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以養老醫療保障為重點,及早實現基本保障制度的全民覆蓋。由于城鄉體制分割等原因,游離在保障制度之外或是重復參保的人數高達幾千萬。因此,應當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整合城鄉醫保管理體制和經辦資源,來鞏固全民醫保的程度。
  在養老保障方面,未來幾年應當通過實施全面參保登記計劃,合并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險制度,增強政策積極性等措施,盡快將2億左右未參保的人員納入保障體系,爭取到2020年,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5%。
  此外,應當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近年來,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高。下一步需要做的是堅持守住底線、突出重點的方針,建立健全統籌兼顧各類群體的社會保障待遇的政策調整,逐步縮小地區之間、群體之間、城鄉之間的差別。
  我們應當從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正確引導輿論,實現合理預期,使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和政策既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又有利于保持經濟發展的活力。
  另一方面,應當進一步夯實應對老齡化高峰挑戰的物質基礎。現在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的總結余量已經達到38000多億元,同時我們還有全國社會保障戰略儲備基金將近9000億元。面對老齡化高峰期的資金平衡需求,應當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繼續加大政府對社會保障領域的投入,同時要探索劃撥國有資產,開征各種稅收等方式,拓寬社保資金的籌資渠道。要規范社保結余,積累基金的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
  同樣,為群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也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舉措之一。應當盡快制定和完善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制度之間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的政策,維護參保群眾的持續性權益,要提高統籌層次、加快地區協作,以異地安置的退休人員為重點,完善異地就醫的醫療保險結算辦法。加快全國統一、功能兼容的社會保障卡的發放和應用。
  此外,還應當大力發展多層次的社會保障,搞好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與城鄉低保、醫療救助等政策的銜接,實施更有利的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用人單位對勞動力建立企業年金、職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
  最后,要完善相關制度和機制,確保社會保障體系長期穩定發展。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
  應盡快提升養老體系的運作績效

  目前我國對于老齡事業的有效供給明顯不足。面對這些不能回避的矛盾和問題,需要政府和民間合作,調動一切可能調動的潛力和積極性,來應對今后很長時間段內的挑戰和考驗。
  在財稅支持和金融互動支持方面,我認為必須盡快使我國的基本養老體系進一步合理化并提升它的運作績效。基本養老體系需要政府牽頭,它所要調動的力量是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蓄水池”。現在由于各地的養老金賬戶并不統一,互濟功能就無法得到升級。從全國的總賬上算,我國養老金可用資金是有余額的,但很多地方人口老齡化到來的比較早,已經出現了多年的年度支付基本養老金缺口。所以,應該將這些分散的“蓄水池”合成一個全社會統籌的“大蓄水池”,這樣就促進了互濟功能的升級,使資源配置更加合理。
  除基本養老之外,我國的養老體系還必須討論其他多樣化的支柱。比如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以及商業性養老保險為代表的,更能體現不同層次支持力量的制度安排。從這個視角來說,從基本養老到多支柱的結合來進行分層保障,形成應對現實需要的供給體系。
  對于企業年金制度,可以參考“美國401K”的經驗,給予參與者個人所得稅稅收遞延的優惠。但在我國還需注意一些特別的制約,比如企業年金、職業年金是跟各個市場主體在運行中的財務狀況相關的,如果我們有一大批主體不是依靠公平競爭來形成很好的財務支持力量,而是靠壟斷等特殊因素,那這個體系運行起來就會對中國社會產生更多的負面影響。所以,如何形成合理的配套改革方案,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進行合理優化。
  財政在基本養老體系的支持方面,應該抓住一些重點問題。比如這些年我們支持的國家戰略級儲備是以全國社保基金的名義進行管理,這個戰略儲備是社會保障理事會管理的社保基金,已經有近萬億元的資金儲備規模。對于這樣的基金在管理上有一個特別的要求,就是要跑贏通貨膨脹。如何通過一支高素質的管理團隊管理它,讓它能夠保值增值,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 西部人口老齡化進程慢于東部 2013-07-22
· 人口老齡化:2050年,我們怎么養老? 2013-05-23
· 民政部:臺灣應對老齡化經驗豐富 歡迎來大陸投資 2013-03-13
· 2013年中國老齡化水平將達14.8% 2013-03-01
· 歐盟11國2012經濟增長率為0.9% 老齡化挑戰嚴峻 2013-01-2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藁城市| 扎赉特旗| 色达县| 唐河县| 丹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