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莫夸大國債期貨上市對股市影響
2013-07-08   作者:熊錦秋  來源:證券時報
分享到:
【字號
  7月5日下午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國債期貨已獲國務院批準,證監會批準中金所開展國債期貨交易,并認為國債期貨專業性強、技術門檻較高,國債期貨上市不會明顯分流股市資金。當然不少人認為這對股市有利空影響,筆者認為,影響肯定是有一點,但不宜盲目夸大這種影響,基本認同證監會觀點。
  不少人依稀還記得,1995年5月17日,證監會宣布暫停國債期貨交易,由此在5月18日、19日、22日短短三個交易日,滬市就從580多點暴漲至920多點,有些股票甚至三天內就翻了一番,可見國債期貨暫停對股市資金供應的影響是多么巨大。但這個影響主要是由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所決定的,當時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都是新生事物,可以說都是投機工具,有了一點閑錢的國人,要謀求額外的投機收入,除了股市就是期貨市場,非此即彼,基本沒有其他渠道。而在各類期貨市場中,國債期貨是股市的強勁對手,1993年開始上交所就已經向個人投資者開放國債期貨交易,從1995年1月到5月17日證監會宣布國債期貨停止的4個多月時間里,上交所國債期貨的交易量達到49686.09億元,是上交所1995年全年股票交易量的16倍,讓國債期貨暫停、顯然對當時股市影響巨大。
  世易時移,現在的情況與當初已經有了天壤之別。目前國人投資、投機方式有了更多選擇,比如銀行存款、網貸、民間借貸、炒金炒銀以及包括股指期貨在內各種期貨產品。這些投資或投機渠道,早就對股市形成一次次資金分流,懼怕股市風險、對股市不感興趣的投資者多數早就被分流殆盡。即使現在開設國債期貨,對多數投資者而言,開與不開沒有什么區別,因為期貨市場風險更不可測,并且將實施嚴格的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目前多數股市投資者不會參與,難對股市構成多大影響。
  現階段推出國債期貨有其積極意義。由于國債現券價格波動頻繁,投資者迫切需要相關產品來對沖利率風險,國債期貨正可作為金融市場有效的避險工具。有國債期貨市場作為依托,國債現貨市場也將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這將促進債券交易的活躍、提高債券市場流動性。目前我國直接融資比例仍然偏低,直接融資主要包括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加快發展國債等債券融資,是提升直接融資比例、發展證券市場的應有題中之義。
  今非昔比,隨著市場經濟法規制度體系的逐漸完善,目前的市場環境也基本可以適應國債期貨的推出。比如當時政企不分,在國債期貨搏殺的中經開等機構與財政部關系密切,國債期貨市場欠缺公平,而現在這種情況將大為減少。又比如,1994年和1995年兩年國債總體發行量不過1000多億元,但國債期貨一年交易量竟然接近2萬億元,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明顯失衡,而到2011年9月底,我國可流通國債余額達到6.4萬億元,約是1995年國債存量的60倍,目前龐大而又難以操縱的國債現貨市場,為國債期貨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國債期貨上市對股市投資者的影響,主要是投資者基于1995年國債期貨暫停對股市的巨大影響,難免會進行簡單聯想,從而在心理上產生巨大沖擊,但“世上本無鬼,鬼只是人們心中的鬼”,假若投資者以投資理念出發,投資的是愿意回報投資者的潛力股,又何必擔心國債期貨的上市會影響股價?投資者只要按時領取上市公司分紅,或者等待分享上市公司高速發展成果就是,說不定這些股票的投資回報率甚至遠超其他社會投資的回報率。相反,投資者若以投機目的,追逐題材概念股票,即使沒有國債期貨推出,也會時刻提心吊膽、擔心其他各種各樣的所謂利空消息出臺。
  即使股市低迷,投資者也沒有理由因為擔心沖擊股市,而不讓國債期貨推出,這就和股市投資者不能阻止黃金期貨等投機品種上市是一樣的道理。目前,國債期貨上市幾成鐵板釘釘,不管是哪種投資或投機方式,社會投資者有選擇的自由,誰也沒有理由讓所有投資者在股市這一棵樹上吊死。看來,投資者只有在股市樹立投資理念、踐行價值投資,才能不為紛繁變化的外部環境所動。指望投機資金都到股市淘金,都來為抬高股市估值服務,這未免有點過于一廂情愿。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國債期貨還會不會有老千? 2013-07-08
· 證監會批準中金所開展國債期貨交易 2013-07-06
· 證監會:批準中金所開展國債期貨交易 2013-07-05
· 國債期貨回歸的意義 2013-07-05
· 國債期貨回歸的意義 2013-07-0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瑞丽市| 鹰潭市| 云和县| 任丘市| 肥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