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潘云鶴:智能化讓城市又好又快發展
訪中國工程院院士、常務副院長潘云鶴
2013-05-27   作者:記者 陳學慧 張健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字號

  “智能城市”更適合中國

  記者:“智慧城市”是一個熱詞,目前我國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城市總數已接近300個。中國工程院在2010年就對智慧城市進行研究,2012年啟動了“中國智能城市建設與推進戰略研究”這一重大咨詢項目。請問,從“智慧城市”到“智能城市”是一個什么樣的認識過程?
  潘云鶴:“智慧城市”的建設更準確地表述應該是“城市的智能化發展”。智慧城市的概念是由美國IBM公司在2008年提出的,英文為“Smart city”。“smart”一詞,本意是機靈的、聰明的,而對應“智慧”一詞的英文應該是“wisdom”。通過調研分析,中國很多城市近年來智能化發展的規劃與實踐,遠遠比歐美的“Smart city”內涵廣闊得多,且是一種深謀遠慮的計劃。因此,“Smart”一詞不妥。我們建議重新定義,提出了“智能城市”的概念,即“Intelligent city”。經過與中央部委、地方政府以及參與課題研究的專家學者大量的交流和座談,大部分官員和學者對于“智慧城市”的理解已經都向更寬泛的視野聚集。大家認為,“智能城市”的中國定義,已經完全不同于最初的“Smart city”。IBM想做的是smart的IT系統,而我們要建的是智能化的城市。對于帶有農村的中國廣大城市而言,建設“智能城市”就是將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有機融合發展。因此,“智能城市”更適合表述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智能化發展。

  記者這就是說,我們提出的“智能城市”,與最初的概念有著質與量的不同。
  潘云鶴:是的。IBM最初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實際上是想把計算機系統運用到城市的管理過程中,比如智能醫療系統等。對“智慧城市”的理解,歐美跟中國是不同的。
  如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最近發布了一份報告認為,從現在到2030年影響全世界變化的有13項技術,涵蓋4個領域,即信息技術領域、制造業領域、資源與環境領域、醫學與健康領域。其中,信息技術領域包含三項技術,第三項就是“智慧城市”技術。在歐美等不少國家看來,“智慧城市”被理解為一種IT技術。該概念在2008年出現后,歐美國家競相解讀和實踐,認識和理解在不斷聚集,原有的數字城市和城市網絡化逐漸向智慧城市這個概念靠攏。兩年前,我們和德國工程院交流時,他們提出在“智慧城市”方面進行合作,主要指的是發展智能電網。
  為了推進中國城市的智能化建設,近年來一些國內外知名的IT企業為中國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然而,在實踐過程中,這些“智慧”的方案也暴露出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有些問題還是根本性的。比如,IT公司研發的智能系統,缺乏“市長視野”。雖然項目落地了,產品應用了,但結果成為了“孤島”,或出現了偏差,城市、政府與企業沒有實現共贏。如果智慧城市建設缺失“市長視野”,建設目標沒有解決城市的主要問題,也沒有實現經濟發展,那么城市的智能發展等于丟失了靈魂。試想一下,一個深謀遠慮的城市,僅僅是一味地使用工具,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長遠規劃,經濟怎樣增長?城市如何建設?居民談何幸福?
  事實上,有專家做過研究,信息化可以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部分問題,而余下的大部分問題則需要通過綜合其他技術和頂層設計來解決。
  為什么中外理解上有這么大的不同?因為中外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上。歐美國家已經走過了大規模城市化和工業化時代,已不需要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而中國則同時處于信息化、工業化和城鎮化相融合階段,需要通過發展產業來引領城鎮化的發展。僅從信息化角度解讀智慧城市,通過技術和設備層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難以解決中國城市發展的問題。這個客觀的發展階段決定了“智能城市”在我國的發展將會被賦予更加豐富的內涵與實踐。因此,中國城市的智能化發展路徑必然是獨特的。
  所以說,我們現在提出的建設“智能城市”,不僅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集成運用,還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以及農業現代化的四化融合。城市的智能化發展,實質是讓一個城市又好又快地巧妙發展的過程。走向智能化的道路,將意味著城鎮化是一種新型的城市化,工業化是一種新型的工業化,而信息化也是一種更加深入的信息化。用通俗的話來講,所謂的智能城市建設就是要將城鎮化的2.0、信息化的2.0和工業化的2.0深度融合,使城市能夠集約、綠色、宜人、可持續地發展。

  “智能城市”的評價體系

  記者全國這么多城市提出要建設“智能城市”,“智能城市”到底什么樣?是不是需要一個評價體系來衡量?
  潘云鶴:今年9月,中國工程院將完成中、英、德三語“智能城市評價體系(草案)”的國際交流稿,屆時進行國際交流。
  如何把我們對中國城市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智能化發展道路,是一項緊要任務。中國工程院在2012年啟動了“中國智能城市建設與推進戰略研究”這一重大咨詢項目,專門研究中國特色智能城市建設的路徑。自此以來,很多城市領導者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希望投身到智能城市建設的研究和實踐中來。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國工程院的努力下,中國工程院融合了三方面的研究力量:課題組成員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委,北京、武漢、西安、上海、寧波等城市,以及中國工程院信息化學部、土木水利建筑學部和能源、環境、管理等學部的30多位院士、100多位專家組成。項目分成了12個課題組,有的研究智能交通,有的研究智能家居,有的研究智能產業,還有的研究智能空間布局等。另外還有一個綜合組,把12個組的內容綜合起來形成我們對智能城市的總體看法及評價指標。由于參與研究的人員涉及各個階層、各個領域,考慮的方向和研究的內容更加全面、系統、科學,符合中國國情,這樣也可以有效地避免信息化手段的局限性問題。
  “中國智能城市建設與推進戰略研究”這一重大咨詢項目也研究了城市智能化發展的評估問題,從200多個待選指標中遴選出30多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最能反映智能城市本質的指標。經過與國外現有的12套智能城市指標體系比對后,最終認為智能城市建設和發展必須要注重五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城市基本建設的智能化發展。如城市怎么能夠巧妙地發展,街道應該怎么布局,房子應該怎么造,城市應該怎么規劃,城市應該發展到多少人口等。現在有些城市道路修到了60米寬,有些地方還計劃修到100米寬。這么寬的道路有沒有想到人流怎么通過,街區的生活如何便利?第二是城市產業的智能化發展。如什么樣的產業最適合于這個城市,最近五年宜發展什么產業,五年以后這些產業可能轉向什么樣的方向。在一個平均每平方米房價達到2萬元、3萬元的城市,什么樣的產業才能與之匹配。第三是城市信息環境的智能化發展。如5年或者10年內城市應該有多大的寬帶,寬帶里會傳輸與承載什么樣的內容,應該布哪些傳感器,應該有哪些數據能夠收集起來,在這個數據基礎上怎么能夠集成為新的應用系統,讓每位居民通過這個系統知道如何在自己生活的城市獲得所需要的資源,如找到最合適的醫生、小孩能夠很好地上學等。第四是城市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發展。如城市如何為居民提供教育學習、交通、政務等方面的高效服務。第五是城市人力資源的智能化發展,即城市居民的知識、能力、素質的提高。一個城市只有把設備的智能和人的智能結合起來才能運行好。在工業化初級階段我們靠的是人口紅利,到了工業化升級換代時期,我們要更多地轉向靠知識紅利,靠人才紅利。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城市本身的智能化發展可以評估,但如對城市排名則需謹慎。不能說一個人均月收入只有3000元的城市,智能化水平一定不如一個人均月收入3500元的城市。智能城市應按區域、基礎、體量、階段的不同而各有特色。

  避免城鎮化的三大陷阱

  記者新型城鎮化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智能城市”建設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有效手段。請問,在建設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潘云鶴:我國城鎮化率剛剛超過50%,但是按戶籍人口計算僅為35%左右,不僅明顯低于發達國家近80%的水平,也低于許多處于同等發展階段國家的水平。城鎮化需要工業化來帶動,也會給工業化提供支撐。在未來一段時期,城鎮化在我國仍將快速發展。“智能城市”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有效手段,在建設過程中我們應特別注重研究用之于避免城鎮化的三個陷阱。
  第一是貧民區的問題。巴西、墨西哥等國不少城市都落入了這個陷阱。人進城了,而新居民的收入水平與城市房價不相適應,結果出現了棚戶區。因此,我們要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要研究好城市建設與人口容量的關系,避免出現貧民區。
  第二是安全的問題。這個問題是由第一個問題衍生出來的,貧民區不是光靠“造房”能解決的,城市居民數量增加,雖有住房,但收入不足以支撐其在該市生活,或一部分人又失去了原有的工作崗位,且不具備其他生存技能,于是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這種現象在南非約翰內斯堡等城市已經出現,并且引起了當地人民的恐慌。
  第三是城市病的問題,在建設智能城市的過程中,我們要考慮更多的問題,比如交通擁堵問題、空氣清潔問題、環境污染問題、水質保護問題等。高新技術和傳統技術的集成融合,為尋找問題的源頭,為以新的思路通盤考慮城市的規劃提供了可能。

  “智能城市”的地方探索

  記者:在今年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劃定了首批90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現在第二批試點工作也已啟動。浙江省今年在全省范圍內啟動了20個智慧城市建設示范試點項目,遍及智慧健康、智慧旅游、智慧安居、智慧交通等領域,投資將達28.68億元。地方推進城市智能化建設的積極性很高。
  潘云鶴:“智能城市”的建設在我國是自下而上啟動的。各地申報試點的積極性很高,據說全國僅在其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建設“智慧城市”的地方就有230多個。為什么從政府到企業、從學界到城市居民對這個話題都非常有興趣呢?我分析首先是因為“智能城市”是城市建設對接“四化融合”的有效抓手。城市的智能化發展正處于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融合發展的交集上,直接影響到城市建設、經濟與生活的質量與效率。建設“智能城市”的過程就是讓城市更加巧妙發展的過程,也就是讓中國的主要產業巧妙升級,大多數人民的生活水平巧妙提高的過程。未來,中國智能城市發展的速度與規模有可能超過歐美等發達國家。從這個意義上說,“智能城市”建設也是中國發展的重要抓手,具有戰略意義。
  一些地方政府積極行動,希望通過建設智能城市來探索城市發展的新模式。比如寧波市、武漢市等。2011年,寧波市對智慧城市的定義是:智慧城市,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匯聚人的智慧,賦予物以智能,使匯集智慧的人和具備智能的物互存互動、互補互促,以實現經濟社會活動最優化的城市發展新模式和新形態。
  一些中小城鎮的智能化建設也很有特點。比如湖南瀏陽的柏加鎮,把其經營的樹木建成一個物聯網,同時變成一個花木交易大平臺,買賣全國的花木,還建了GRS系統、人口數據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智能城鎮”從主要產業技術的升級著手,帶動了柏加鎮的發展,使當地嘗到智能化甜頭。我們認為,這樣的模式不僅對花木產業好用,類似的產業同樣好用。再比如,在湖南株洲的云龍開發區,我們看到了在使用的智能大樓。該大樓采用了壓差式自然通風系統,再加上地熱的應用,夏天能夠綠色降溫,冬天能綠色取暖。能夠省掉能源40%,對長江流域的建設極具借鑒意義。
  這些地方按照自己的需求,針對城鎮發展的主要問題,進行智能化發展,我認為是非常好的一個事情。我們不能停留在外國人提出的“智慧城市”的概念上,也不能停留在淺層次的理念上,我們要的是“升級版”。
  我想特別強調的是,由于中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與特點不同,建設智能城市的基礎與特色不同,針對智能城市評價體系,建議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科學地進行自身縱向比較,不必過于進行橫向比較,更不要盲目跟風,迷失城市的發展目標和特色。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逢雨必澇”的城市須盡快“體檢” 2013-05-27
· 5月中旬50個城市食品均價多數上漲 2013-05-24
· 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升溫 成交價格屢創新高 2013-05-24
· 城市公園不是權貴“私園” 2013-05-24
· 長春啟動油氣排放污染治理 改善城市大氣環境質量 2013-05-2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六安市| 仁寿县| 建阳市| 高唐县| 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