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推動中國經濟向低碳轉型
2013-04-19   作者:馬濤(經濟學博士,財經評論員)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在試點一年多之后,深圳碳排放交易市場將于今年6月17日正式啟動。此前,北京、上海、廣東先后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全國七省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陸續由制度設計期進入實際操作期。與此同時,環境保護稅法也正在履行部門會簽程序,將二氧化碳排放納入征稅范圍。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業領域。為完成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標,我們需要選擇有效的減排措施。
  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和碳稅機制各有利弊。碳交易的優勢是碳減排量確定,減排激勵性強,可以催生碳金融,引導大量資金參與減排,通過交易使全球不同地區減排成本降低;劣勢是碳價格波動頻繁,約束監督機制不健全,體系正常運轉成本高,對未來變化適應性較差。碳稅的優勢是碳價格保持穩定,可為政府提供低碳研發資金,透明度高,便于監督,實施方便快捷,靈活性、適應性強;劣勢是碳減排量不確定,減排激勵性弱。
  不過,碳排放權交易機制和碳稅機制并不對立。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管理水平、人員素質、國民觀念等方面都不盡相同,在制定減排政策時不宜采用單一模式,而應綜合運用兩種機制。一方面,大力發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充分調動市場的積極性、靈活性,促進企業自覺減排、節能。目前,世界各國紛紛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有利于我國和國際市場接軌,了解和熟悉國際市場新的碳減排規則,促進我國產業技術的革新,激勵我國企業優化產業結構,增強我國在國際碳市場的地位和影響力。另一方面,由于碳稅的征收會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因此為了將影響降到最低,企業會想方設法轉變生產方式,因此征收碳稅有利于加快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的步伐。由于征收碳稅而增加的財政收入,政府可將其用于研發節能減排的技術和增加環境保護的投入上。
  在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開始計劃對未征收碳稅的國家的進口商品征收碳關稅的大趨勢下,為了緩解碳關稅的壓力,協調好經濟、能源和環境之間的關系,鞏固在國際上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我國征收碳稅料也無懸念,只是時間問題。碳排放量的核算和計量、二氧化碳的統計體系都還在構建之中,目前開征碳稅仍存在一些困難。碳稅征收的范圍,是統一征收還是采取有差別的稅收方式,也尚需討論。剛開始開征碳稅時,應充分考慮到我國現有稅率已很高,稅賦負擔比其他發達國家重的現實,因此,開征時稅率不能定得過高,防止征收碳稅對我國高耗能企業和出口產品的競爭力造成較大沖擊。工業化進程中的能源需求很大,碳排放量也很大,發達國家早已完成了工業化和信息化,而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的中期,工業化進程正在加快,對能源需求還在不斷增加,同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在同一起跑線,如果同時開征碳稅必然會降低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我國在開征碳稅時應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考慮到企業是否具有承擔碳稅的能力,征收碳稅對經濟發展,保護環境都很重要,不能為了保護環境而放棄發展經濟,也不能以環境破壞為代價發展經濟。
  總之,碳排放權交易是一種對未來行為結果的約束,而碳稅是對未來行為的約束。因而,在政策實踐中,可以統籌碳排放權交易和碳稅的機制設計,采用混合模式揚長避短,達到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的目的。
  短期來看,國際上還沒有統一碳稅,我國如果實施高稅率必然會對國內的高耗能產業以及出口產品競爭力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國可以實施較低的稅率,并將這部分稅收收入用于技術研發和產業補貼。這樣既可以避免國際碳關稅壓力,又不會因為碳稅的征收而對經濟造成太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加強國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研究和建設,推動我國本土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發展。
  長期來看,通過對碳稅政策的研究,以及對其他基本開始實施碳稅政策的國家具體實踐的觀察,我們對不同稅率對不同行業的影響會漸漸有所了解,到那時再出臺并實施具有減排效力的碳稅政策想來就不會對經濟造成太大影響。同時,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也將趨于完善,實現兩種減排機制的有機結合,既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又加強政府的稅收調節,可以努力實現循環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目標。
  鑒于國內的資源稅改革尚未全面推行,為了給碳稅開征留下一定的過渡期,大的稅制改革不能過于密集,有關的碳減排政策也需根據國際氣候變化談判的需要適時擇機出臺,有關碳稅制度建設的研究還有待繼續深化。因此,在具體步驟上,筆者設想,我國可在燃油稅費改革、資源稅改革試點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完善與其他相關稅種的關系,在“十二五”后期或“十三五”初期擇機開征碳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中國汽車庫存情況或可緩解中國經濟之憂 2013-04-18
· 中國經濟新走勢與產業發展新趨勢 2013-04-18
· 中國經濟亟須降低負債杠桿 2013-04-18
· 信貸驅動型投資對中國經濟的拉動力不從心 2013-04-17
· 制約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空間的因素有哪些 2013-04-1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海丰县| 许昌市| 西昌市| 武鸣县| 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