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低碳經濟與商業銀行金融支持
2013-02-01   作者:劉博(北京銀行博士后工作站)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隨著全球碳交易市場迅速發展,各種碳金融工具創新層出不窮。對我國而言,碳金融發展的同時將會促進我國現有經濟發展方式的變革,積極創新碳金融相關業務,參與新經濟增長點的培育,也為我國商業銀行多重發展帶來了契機。
  近年來,國際碳交易市場迅速發展,服務于碳排放權的碳金融也隨之興起。市場參與者從最初的國家、公共企業向私人企業以及金融機構拓展。
  交易主要圍繞兩方面展開:一邊是各種排放(減排)配額通過交易所為主的平臺交易,派生出類似期權與期貨的金融衍生品;而另一邊則是以減排項目為標的買賣。而且,這一市場的交易工具在不斷創新、規模還在迅速壯大。如從2005年開始,歐洲氣候交易所根據市場需求不斷上市新產品,已涉及碳排放期貨、期權和現貨等各類產品。
  當前經濟條件下,發展低碳經濟也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發展低碳經濟離不開銀行業的廣泛支持,也為中國銀行業帶來了巨大挑戰。

  中國商業銀行發展低碳金融的必要性

  1.碳金融的發展催生經濟增長方式的變革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大進步。其實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核心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發展觀的轉變。
  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場涉及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國家權益的全球性革命。低碳經濟時代將碳交易帶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中國將發展“綠色經濟”作為了應對危機的措施,并將“綠色經濟”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決策,借此轉變原有的經濟增長方式。
  (1)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的減排成本具有收益轉化功能。在碳交易機制下,碳排放權具有商品屬性,其價格信號功能引導經濟主體把碳排放成本作為投資決策的一個重要因素,促使環境外部成本內部化。隨著碳市場交易規模的擴大和碳貨幣化程度的提高,碳排放權進一步衍生為具有流動性的金融資產。積極有效的碳資產管理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碳成本向碳收益轉化的有效手段。
  (2)碳交易具有能源鏈轉型的資金融通功能。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國家能源鏈差異很大,對減排目標約束的適應能力也不同。項目融資、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等融資方式具有動員金融資源、促進可持續能源發展的能力,有利于改變能源消費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慣性,使能源鏈從高碳環節向低碳環節轉移。
  (3)氣候風險管理和轉移功能。能源產業利用天氣期權等天氣衍生品來規避價格波動風險。農業則通過天氣指數及相關的保險產品,把天氣風險轉嫁給有風險吸納能力的交易者。巨災債券則發揮了資本市場對災害損失的經濟補償和轉移分擔功能,使風險從保險業向資本市場轉移。
  (4)碳交易的發展具有國際貿易投資促進功能。碳交易特別是清潔發展機制在降低發達國家減排成本的同時,促進減排的資金和技術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這為國際貿易投資和技術轉移提供了便利。
  2.拓展銀行盈利能力的需要
  商業銀行除了其傳統的金融服務外,還可以大力發展碳金融業務,為碳排放交易市場提供融資和咨詢服務,根據碳市場的需求和特點,設計出新的金融衍生產品。這不僅可以為碳市場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證,還可以拓展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為其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它也體現了銀行的企業社會責任,達到雙贏。
  目前,碳交易市場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相關領域專家聲稱,到21世紀中期全球碳市場交易總額將有望突破20萬億人民幣,碳交易市場或許會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另據估計,屆時全球銀行業通過為碳交易市場進行融資、咨詢等服務就可能獲得上千億人民幣的中間收入。
  此外,銀行通過對CDM項目提供租賃、咨詢、托管等業務活動,能夠增加中間業務收入,拓展其中間業務范圍,創新金融衍生產品服務。積極實行走出去戰略,增強與國際金融機構間的密切來往,積極與外資銀行尋求交流合作的機會,學習和借鑒外資銀行的先進思想和做法,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點積極開展創新服務,有助于其增強國際化經營經驗。

  國際碳交易體系的發展及碳金融發展模式

  1.國際碳交易體系的發展現狀
  隨著全球范圍內對碳交易市場的看重和對氣候問題的強烈關注,全球碳交易產業發展迅猛,據聯合國和世界銀行預測,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場容量為14000億元人民幣,到2020年將達到220000億元人民幣。
  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對碳交易的參與度不斷深化。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包括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等在內的眾多金融機構,目前已經成為國際碳金融市場上的重要參與者,其業務范圍已經滲透到交易的各個環節。
  商業銀行主要提供的服務包括:向項目開發企業提供貸款,幫助企業在產生排放權指標后可在國際市場上進行交易;為項目開發企業提供必要的咨詢服務;為產生原始碳排放權的項目開發企業提供擔保。
  在二級市場上商業銀行充當做市商的角色,為碳交易提供必要的流動性,開發各種創新金融產品,金融機構的參與使得碳金融市場的容量擴大,流動性加強,同時日趨成熟的市場又會吸引更多的企業、金融機構甚至私人投資者參與其中,且形式也更加多樣化。
  2.國際碳金融體系構成及金融機構開展碳金融的模式經驗借鑒
  隨著碳金融市場的發展,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不斷地開發出各種碳金融產品,它們的業務已經滲透到碳金融的各個環節。國際碳金融體系的構成情況如下表所示。
  近幾年來,國際碳交易市場迅速發展,服務于碳排放權的碳金融也隨之興起,國際碳交易市場上交易工具不斷創新。市場參與者從最初的國家、公共企業向私人企業以及金融機構拓展。交易主要圍繞兩方面展開:一邊是各種排放(減排)配額通過交易所為主的平臺交易,派生出類似期權與期貨的金融衍生品;而另一邊則是以減排項目為標的買賣。而且,這一市場的交易工具在不斷創新、規模還在迅速壯大。
  如從2005年開始,歐洲氣候交易所根據市場需求不斷上市新產品,已涉及碳排放期貨、期權和現貨等各類產品。Sonia Labatt等(2002)對環境金融的范圍進行了拓展,認為由金融機構主導的,以市場為基礎的轉移環境風險的環境金融產品包括綠色抵押在內的銀行產品、天氣衍生產品、社會責任投資市場中的綠色基金、巨災債券,以及基于溫室氣體減排信用而開創的金融產品。

  中國低碳經濟的金融支持進程

  1.國內碳交易市場的發展
  在碳排放市場方面,中國最早成立了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環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權交易所,2009年山西呂梁節能減排項目交易中心、武漢、杭州和昆明等幾家交易所也相繼成立,大連、貴州、河北、山西的交易所也在籌備中。目前,北京、上海和天津的環境交易所均已開展了自愿減排的碳交易機制,如上海的綠色世博自愿減排平臺,天津的企業自愿減排聯合行動等。
  中國碳排放交易仍主要是自愿減排,當前還不能推出市場化的配額交易,是因為企業沒有強制性的減排配額,所以未來短期內中國仍將以自愿減排為主,但不排除配額交易試點。我國CDM市場潛力巨大,截至2009年10月,中國在聯合國成功注冊的清潔發展機制計劃達663個,預計年減排二氧化碳1.9億噸,約占全球注冊減排量總量的58%,注冊的計劃數量和年減排量均占世界第一。2010年1月,北京環境交易所打造并發布推廣的“熊貓標準”,將為未來真正市場化的碳交易探路。
  2.國內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碳金融業務發展程度
  國內商業銀行的碳金融業務雖處于起步階段,但已取得一定進展,碳金融業務也得到拓展。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信貸機制得到初步建立,各銀行紛紛針對低碳經濟進行了金融創新,完善了業務流程。
  比如,國家開發銀行依托貸款客戶開展碳排放權交易業務,積極開發包括風電、生物質發電等在內的碳排放權交易項目,努力為客戶提供從項目融資到減排額二級市場交易的全流程金融服務,并于2009年11月率先完成國內商業銀行第一筆碳排放交易咨詢服務,累計促成383.3萬噸CO2交易當量。
  在低碳間接金融方面,國內商業銀行主要采取兩大舉措:
  一是調整授信結構,積極支持節能減排項目,增加對節能減排等環保領域授信投放,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授信。截至2008年6月,興業銀行在全國共支持了69個節能減排項目,融資金額累計達21.53億元。
  二是積極尋求國際合作。2008年,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興業銀行和北京銀行分別與國際金融公司(IFC)合作簽署了《能源效率融資項目合作協議》,成為國內首批推出“能效貸款”的商業銀行。2009年7月,浦發銀行成功為陜西兩個裝機容量合計近7萬千瓦的水電項目,以具競爭力的交易價格引進CDM開發和交易專業機構。

  商業銀行未來碳金融發展模式

  1.借助CDM項目拓寬銀行的收入來源并優化收入結構
  商業銀行作為專業化的金融服務平臺,可以依托眾多的網點渠道資源,通過提供融資租賃、財務顧問、資金賬戶管理、基金托管等業多項業務全方位地介入CDM項目的中介服務,從而拓寬中間業務收入來源,逐步優化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業界有研究者對我國金融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路徑進行了積極探索,認為可以利用現有政策性銀行幫助發展相關低碳金融業務,及與國內外政策性銀行進行合作介入CDM項目。另有研究者提出中國還應嘗試逐步參與CDM的二級交易市場,提高產品的定價和風險控制能力。
  2.努力開展碳金融產品的創新
  商業銀行應重視與碳交易相關的金融產品創新,爭取與國際市場盡快接軌。除了最基本的排放權遠期和期貨交易外,應收碳排放權的貨幣化、碳排放權交付保證、套利交易工具、保險/擔保、與碳排放權掛鉤的債券等金融創新產品。有分析人士在總結了興業銀行開展碳金融業務的實踐經驗和分析了我國碳金融市場發展的隱患的基礎上,提出我國商業銀行低碳金融業務要加快在環境金融的創新,并積極參與和促進碳排放交易中介組織的建設。
  3.催生以碳交易為基礎的碳基金
  項目型交易是在清潔發展機制和聯合履行機制框架內的一級市場進行,大量碳投資基金的投資行為則構成了項目型碳交易的二級市場。二級市場的交易是由投資基金于發展中國國家項目業主簽署合同,投資基金將購得的減排指標轉售給發達國家并獲利。碳基金的設立來源多樣,并已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如1999年之后,世界銀行相繼建立了原型碳基金、生物碳基金、社區發展碳基金、傘形碳基金等8支碳基金,總額高達10億美元。而中國在碳金融方面則面臨著嚴重的挑戰。相信隨著碳市場的建立和完善,碳基金的引進將為時不遠。
  4.帶動相關理財產品的發展
  CDM項目的完成時效較長,從審批到獲得經核證的減排量平均需要3年左右,其中需要長期的資金投入。因此,融資關乎CDM項目的成敗,這也會直接催生出一系列基于CDM項目現金流為主要還款來源的融資產品以及與之掛鉤的理財產品。并且,隨著碳交易市場的建立,配額型交易將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屆時也將刺激以碳排放權交易及其期貨、期權等衍生品和碳基金為標的理財產品的出現和發展。
  在這方面,荷蘭銀行的做法值得借鑒。荷蘭銀行憑借其廣泛的全球性客戶基礎,推出碳理財產品,為碳交易各方提供代理服務,獲取中間業務收入;同時,還設計并推出了一系列與基于環保上市公司的氣候指數和水資源指數等掛鉤的氣候和水資源環保理財產品,在取得經濟收益的同時也加強了環保理念的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現在除了中國銀行與交通銀行推出低碳理財基金類投資產品外,其他3家銀行在碳金融實踐上基本上沒有新的突破,綠色信貸業務模式相對單一,今后在理財產品規模和種類上將有所突破。
  5.防范緩釋碳金融風險
  商業銀行關注低碳概念的企業客戶,創新信貸業務管理機制的同時,還應控制好碳金融交易風險,確保碳金融業務穩健開展。有分析人士對商業銀行的低碳金融業務進行了研究,認為銀行應當將保護環境的觀念融入到銀行的日常經營管理之中,并建立環境金融風險管理體系。風范風險方面為了提高碳資產的流動性,可以考慮利用結構性融資創新工具將碳資產轉變成現金流。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英公布能源法案推動低碳經濟發展 2012-11-30
· 歐美強推低碳經濟凸顯競爭戰略 2012-02-22
· 把握低碳經濟發展新趨勢 2012-02-03
· 低碳經濟助力山東高青生態可持續發展 2011-04-22
· 金志國代表:盡快出臺發展低碳經濟配套法規 2011-03-0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孝感市| 治县。| 双峰县| 准格尔旗| 元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