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收入倍增關鍵是擴大中產階層比例
2012-12-04   作者:方栓喜(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收入分配差距持續拉大的背景下,這個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不應該是收入分配持續擴大基礎上的倍增,而應當是中產階層比例不斷擴大基礎上的倍增。只有如此,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才有意義,才有條件實現。

  1、國民收入倍增只有落實到中產階層比例的有效擴大上,才能朝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十八大報告鮮明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要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當前,共同富裕面臨的突出矛盾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日益擴大,而且這一擴大趨勢仍在繼續。如果在現有收入分配結構不改變的條件下上實現國民收入翻番,最終的結果也許是兩極分化,而不會是共同富裕。從這個意義上說,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落實,主要目標是擴大中產階層比例。
  目前我國的中產階層比例大致占23%左右,形成中產階層為主的社會結構盡管是一項長期任務,但在未來10年左右應當初步形成一個中產階層快速擴大的新格局。“十二五”期間如果以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為約束指標,5年后中產階層的比例將達到占總人口33%的比例。這樣,2020年就有可能達到40%,逐步接近中等收入國家水平。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首先需要在政府、企業、居民之間分好“蛋糕”。
  第一,政府收入需要有法定約束。1995-2010年間,政府預算內財政稅收(不包括預算外的土地收入和國有企業利潤等等)翻了9.2倍。同期,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3倍,而農村人口的人均純收入增長僅1.8倍。按照全口徑政府收入計算,占GDP的比例大致為35%,未來10年左右,政府收入的比例不宜繼續提高,要有一個法定的約束,以為企業和居民收入的調整留下比較大的空間。
  第二,企業收入需要從高管薪酬進行規范。我國相當多的企業高管年薪已經超過了美國企業。股神巴菲特10萬美元的年薪拿了25年,其他收入均與業績掛鉤。我國企業虧損而高管年薪動輒數百萬、千萬,已相當不合理。考慮到現在企業處境普遍的艱難,以及資本外流等因素,不宜過度壓低資本利潤。但可以限制企業高管過高的薪酬,引導企業盡可能地使高管薪酬與企業經營業績掛鉤。
  第三,通過建立勞動者報酬協商機制,合理提高勞動者報酬。未來10年左右,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大概可以維持在7-8%左右,通過制度規范和結構調整,確保中低收入者實際年均收入水平增長率不低于9%,到2020年,居民占GDP的比例不低于60%;勞動者報酬年均增長不應低于10%,到2020年,勞動者報酬占GDP的比重達到55%左右,達到中上收入國家的合理區間。

  2、國民收入倍增需要10年GDP年均增長率約7.2%左右,這樣的增長率維持需要建立在中產階層有效擴大的基礎上,以消費主導的經濟轉型為前提。

  從2010年算起,10年GDP年均增長率約7.2%能不能達到,是國民收入倍增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十八大報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加快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擴大國內市場規模”。應當說,這是一個十分清醒的判斷。
  由于國內社會結構演進滯后于經濟結構,中產階層比例過低,導致國內消費需求長期低迷。擴大中產階層比例,完成消費主導的經濟轉型,是我國經濟維持在7%-8%左右的重要條件。
  在傳統產業幾乎全面過剩的條件下,沒有國內消費的支撐,要尋找新的、有效的經濟增長點,的確是一個重大難題。從今年光伏產業遭遇的困境比較清楚地看到,主要靠政府推動投資高增長,主要靠國際市場出口的增長模式確實走到了盡頭。不僅是傳統產業如此,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如此,沒有強大的國內市場支撐,都會遭遇困境。
  歷史告訴我們:
  第一,歐美發達國家在未來10年經濟復蘇之路漫漫,其“再工業化”是經濟復蘇的一個重要依托,這決定了貿易保護主義的升級不會是短期的。
  第二,即使不考慮危機的因素,隨著我國逐步邁向高收入國家行列,產業結構的升級,使得我國產業與發達經濟體的互補性在減弱,競爭性在增強,發達經濟體不會把國內市場拱手送于我國。
  第三,以綠色增長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我國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如果能夠擴大中產階層比例,發掘13億人的綠色消費大市場,我國完全有條件在新一輪全球化中贏得主動權;
  第四,提高競爭力是企業自己的事情,政府與其直接用形形色色的產業政策干預經濟,不如把政策主要的著力點放在調節收入分配結構上,放在擴大國內消費市場上。

  3、國民收入倍增需要達到協調重大利益關系的效果,這就需要形成中產階層為主的社會結構,在確保社會和諧穩定中扮演重要角色。

  十八大報告指出“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創造活力,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事實上,我國處于工業化中期向后期過渡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中產階層的崛起,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條件。在這個特定階段,如果中產階層超過30%,就能夠相對穩定;超過40%,就達到比較穩定;超過50%,就會比較和諧。
  如果中產階層僅僅在20%左右,無論政府的管理手段如何高明,都難以解決矛盾叢生的社會問題。政府創新社會管理,如果把重點放在擴大中產階層上,對化解社會矛盾是釜底抽薪,可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在降低基尼系數上要破題。我國的基尼系數大致在0.5左右,通過未來10年左右,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到0.4左右,這樣才有條件避免拉美化的“中等收入陷阱”。
  第二,推行大規模削減行政成本計劃。這是社會對政府認同和信任的必要條件。可以考慮5年內實現控制“三公消費”改革的突破,使使行政管理費用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控制在16%以內,達到世界平均水平;10年內,使行政管理費用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控制到10%左右,明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第三,有效地縮小城鄉差距。目前城鄉居民名義收入差距是3.3∶1左右,考慮到農村勞動力無限供給局面正在改變,到“十二五”末城鄉居民名義收入差距可考慮控制在3∶1左右,到 2020年控制在2.5∶1以內。通過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制度安排,到2020年將實際城鄉差距控制在國際上不高于1.5:1的水平。
  第四,有效地縮小行業差距。2010年,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是金融業,70146元;最低的農林牧漁業,16717元。最高與最低之比為4.2∶1,“十二五”期間應重點控制壟斷行業的過高收入,到“十二五”末,行業差距縮小到3.∶1左右,到2020年,將行業差距控制在1.5~2倍左右,達到世界上多數國家行業間差距的平均水平。
  第五,有效地限制公務人員不規范收入的過快增長。2011年,僅中央政府公務員考試就有140萬人報考,反映出中產階層主要依賴于政府這個“獨木橋”的狹窄渠道。參照國際標準,可以考慮通過法定程序,推動收入透明化,逐步廢除領導干部待遇終身制,將公務員實際工資福利水平限定在全國從業人員平均工資2倍以內,將國企高管工資限定在全國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的5倍左右。

  4、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藏富于民,擴大財富源泉,實現中產階層機會的涌流。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同時強調“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在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如果能夠用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動市場化改革的新突破,就會為中產階層擴大創造巨大的制度空間。
  第一,調整農村土地產權制度,使更多農民能夠成為中產階層。現行農村土地產權制度不僅不利于農業現代化的推進,還使得農民的土地成了“唐僧肉”。如果繼續保留下去,10多年后,我國的農業完全有可能成為全球最落后的農業,城鎮化的加快不僅不能真正成為擴大內需的戰略支點,還會成為加劇城鄉矛盾的突出因素。
  如果能夠賦予農民永久性的土地使用權,不僅可以使進城農民有條件解決城鎮的住房問題,逐步成為中產階層,還可以使一部分種糧大戶和能手成為中產階層。如果農民土地使用權延長,每畝土地的轉讓價值可能在20萬以上,由此使得農村老人養老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大大減輕國家的負擔。
  第二,國有壟斷行業的機會對全社會放開,解決大學生為主體的白領中產階層就業渠道狹窄的問題。十八大報告指出,“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應當看到,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更需要反映在服務于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大局上,服務于國家長治久安上,服務于中產階層擴大上。
  目前我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在680萬左右,未來10年,將累計4000-5000萬人畢業。打破國有壟斷行業的行政壟斷,放開市場,引入競爭,取消行政級別和過高的福利待遇,有望釋放出6000-7000萬個服務業就業崗位,不僅能夠為大量的白領中產階層騰出巨大空間,還會使得國有企業成為社會福利增進的重要來源,為更多中產階層的出現創造有利的制度條件。
  第三,使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成為擴大中產階層的主渠道。行政渠道擴大中產階層是一個重要渠道,但是會增大國家的負擔,不可能使多數人依靠吃官飯成為中產階層。
  十八大報告提出“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按照這個要求,尤其需要重點推進金融改革,改變銀行資金要素主要流向國有經濟的現狀。
  第四,強化稅制在擴大中產階層中的有效作用。從目前的情況看,在穩增長的特定背景下,從服務業營業稅改增值稅為突破口實行結構性減稅是一個選擇,但只能是權宜之計。因為增值稅畢竟是間接稅,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中低收入者實際稅負過重、難以調節過高收入的狀況。
  從長遠考慮,更需要以征收房地產稅為契機,改變地方政府把土地作為“第二財政”的狀況,在由間接稅向直接稅的轉型上破題,發揮財稅體制在調節收入分配上的“杠桿”作用。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金柏松:日本收入倍增成功的四點經驗 2012-12-04
· 國民收入倍增助日本從“國富”走向“民富” 2012-12-04
· 地方收入倍增計劃更要有針對性 2012-12-03
· 收入倍增,重效率更要重質量 2012-12-03
· 實現“收入倍增”要靠改革創富 2012-12-0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
图木舒克市| 交城县| 揭西县| 吉木萨尔县| 丹江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