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依靠市場機制推動生態產品生產
2012-11-28   作者:中國證券報評論員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生態產品”概念首次出現于政府文件是在2011年《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是推進科學發展的重要內容,十八大報告中再次提出“生態產品”概念。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物質產品和文化產品短缺的時代已經結束,生態產品短缺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有效增加生態產品供給,離不開市場機制的推動。
  “生態產品”是一個新興概念,基于不同視角有著不同理解。筆者認為,其含義具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從狹義上講,生態產品是指維系生態安全、保障生態調節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環境,包括清新的空氣、清潔的水源、生長的森林、適宜的氣候等看似與人類勞動沒有直接關系的自然產品。從廣義上而言,除前述自然產品外,還包括通過清潔生產、末端處理、循環利用、降耗減排等途徑,減少對礦物、能源、水及其它生態資源的耗費,而生產出來的物質產品,譬如有機食品、綠色農產品、生態工業品等。
  相對應于生態產品的狹義和廣義之分,生態產品的生產活動也存在兩種基本形式,即專業生態生產和物質生產生態化。專業生態生產是人類調動社會物質資源,協助、推動生態系統恢復和增強生態生產能力,增加生態產品產出,以促進生態恢復、增殖生態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的專業性社會生產活動。物質生產生態化就是在物質產品生產過程中,自覺利用生態規律,遵循生態原則,盡量采用生態方法,降低物質生產對生態環境的負面沖擊,維持甚至促進生態平衡。
  在工業文明社會中,人們更加看重經濟效益,而忽視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生態產品生產活動需要投入人力和其它物質資源,但產出的是生態產品,不能用來更替生產使用的物質資源、補償生產消耗的財富價值。就獨立的、單次的、甚至較少次數的生態產品生產過程而言,直接產生的經濟效益顯然為負。同時,生態效益具有很強的外溢性,它所帶來的私人收益遠小于社會收益,而成本卻需要獨自承擔,因而長期以來生態產品生產活動難以獲取立足之地。因此,生態產品具有顯著的公共產品性質,其價值很難通過市場交換來實現,只有借助政府“看得見的手”才能得到必要的補償。在專業生態生產方面尤為明顯,其產出主要是生態產品,物質產品作為副產品不足以補償生產消耗,因此只能依靠政府的生態補償機制。
  物質生產生態化是目前世界各國力圖扭轉生態惡化趨勢、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措施,對緩解日益嚴峻的環境資源危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這是因為人們將生態理念融入到物質生產過程中,所生產的生態產品的功能或效用可以直接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消費需求,是可以用于交換的商品。隨著人們綠色消費、環保意識的提高,生態化生產的物質產品具有很大的消費市場,市場供求關系形成價格,通過市場交換可以有效進行價值補償。在政府引導和市場激勵下,物質生產生態化正被廣泛推廣。
  但是,工業文明社會畢竟是典型的“經濟本位”社會,在這個社會體系中,利潤最大化是人們從事經濟活動乃至其它社會活動的基本準則,導致不惜犧牲生態環境、片面謀求經濟效益、追逐財富增長現象愈演愈烈,生態產品生產活動不被認識、不被認同的現象大有存在,生態產品當然也不可能完全得到社會承認。目前工業文明正在深化,生態文明建設給傳統工業文明注入了可持續發展的新鮮血液,經濟活動生態化逐步形成潮流,但也只是在謀求最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關注和維持生態平衡。人們的思維模式、社會的評價機制依然是以經濟效益和財富增長為中心,生態平衡、環境效益是實現經濟效益和財富增長的手段,生態產品仍然處在邊緣位置,生態產品的交換還缺乏像商品交換那樣的平臺和規則。
  從當前來看,政府應以社會規范和政府導向的形式,強制和引導社會資源、生態資源流向生態產品生產,確保各類資源的必要配置,鼓勵企事業單位及其它社會組織支持和參與生態產品生產活動,扶持技術進步,逐步提高生態產品生產在整個社會生產中的比重。根據卡爾多-希克斯改進原理,生態效益外溢的受益者,應當在由此增加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對生態產品生產者進行補償,但這有賴于政府的強力推進。
  市場機制在推動生態產品生產方面也大有可為,物質生產生態化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市場基礎,專業生態生產也不是無路可走,并且已經有了一些可行的途徑。譬如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方面,CDM機制已經發揮顯著作用,碳排放權交易制度也在加緊建立。生態產品成為商品進行交易的關鍵在于,科學合理地確定計量其價值或價格的方法,可以類似于CDM機制,將專業生態生產的一定量生態產品折算為能夠減排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折算為能夠稀釋的COD等等,作為確定生態產品價值或價格的基本依據。這樣就可以設計一套完善的市場機制,開展生態產品交易,甚至逐步替代目前普遍實行的生態補償機制。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為百姓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 2012-11-09
· 賈治邦:生態產品已成最短缺產品 2007-01-2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
太仆寺旗| 五峰| 周口市| 清水河县| 文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