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注意,存貸比約束抑制了信貸供應能力
2012-06-06   作者:項崢(經濟學博士,財經評論人)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與創新,一般性存款與同業存款之間大規模、頻繁地轉化,已經成為當前我國金融運行的顯著特征。一般性存款向同業存款大規模、頻繁地轉化,存款穩定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商業銀行的信貸供應能力。當前實體經濟的信貸供應明顯弱于上年同期,剔除物價因素,實際信貸增量已較上年同期明顯下降。而從長期看,我國存款增長勢將放緩,進而通過商業銀行存貸比的約束,抑制全社會信貸供應能力。因此,筆者以為,在融資結構短時間內無法改進的前提下,提高金融機構的信貸供應能力,也是應對經濟下行的重要考慮之一。
  外匯占款是我國貨幣供應的主要途徑,也是存款增長的主要來源。近年來,在國家相關部門的努力下,我國國際收支順差收窄,人民幣匯率漸趨均衡。而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異常復雜,歐債危機由經濟危機向政治危機演化,又通過政治危機加劇經濟危機程度,特別是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威脅短期內沒有解除,給全球經濟增長前景蒙上重重迷霧。外部經濟政治的動蕩不安,使我國出口增長明顯放緩。數據顯示,今年4月出口增速為4.9%,低于市場預期3.6個百分點,對歐出口下降是重要原因。
  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是國際經濟金融秩序長期失衡的結果,因此危機后各國經濟結構正在深刻調整。我國也開始了針對出口導向型經濟結構的主動調整。因此,存款高增長時代可能已經過去,在一個可預測的較長時間內,金融機構存款增長將會放緩。需要注意的是,2009年和2010年我國新增貸款規模過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業銀行的存貸比。事實上,目前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存貸比已接近了監管上限。
  一般性存款與同業存款之間大規模、頻繁地轉化,導致商業銀行存貸比指標失真。2006年至2007年,滬深股市行情高漲時,就出現過存款大規模搬家情況,企業存款和儲蓄存款大規模轉化為證券公司的“證券交易結算資金專用存款”。據統計數據,2006年我國居民儲蓄減少了959億元;2007年減少了9589億元;2007年的4月、5月、7月至10月的六個月中,居民戶存款連續下滑,變化最劇烈的當屬2007年10月,居民戶存款減少逾5000億元。2010年后,理財產品的創新與發展,是導致一般性存款向同業存款轉化的主要因素。近年來,隨著居民和機構理財意識的增強,特別是在物價上漲導致較長時間負利率背景下,金融機構理財產品創新工作大力推進,發行規模也明顯增長。據《2011年度銀行理財能力排名報告》,2011年我國銀行發行理財產品22441款,同比增長1倍;發行規模近17萬億元,同比增長近1.5倍,月末各項存款規模由此大幅波動。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全國金融機構(含外資)新增人民幣存款分別為—8000億元、1.60萬億元、3.76萬億元和—4656億元,理財產品發行與贖回進而引發同業存款向一般性存款的轉化,是造成金融機構月末存款余額大幅波動的重要原因。顯而易見,當一般性存款向同業存款大量轉化時,商業銀行的存貸比將上升。但實際上,這些同業存款仍在銀行體系,穩定性較強,也能在商業銀行形成沉淀資金,與一般性存款并無實質差異。
  綜上所述,存貸比約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機構信貸供應能力,特別是在關鍵的月末或季末時點,由存款同業化導致的存貸比上升將減少全社會信貸供給。考慮到存款日益呈現出同業化的發展態勢,且在商業銀行資金池中,同業存款資金在滿足流動性需要后一樣可以投資運作。為全面反映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情況,從去年10月起,央行決定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存款納入M2的統計范疇。因此,將非金融機構同業存款視同一般性存款計算存貸比,符合當前同業存款運行與發展態勢,有利于釋放商業銀行的信用擴張空間,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商業銀行利用理財產品攬存的行為,進而減少月末存款余額的大幅波動,這對經濟下行期間改善商業銀行信貸供應能力大有幫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7家銀行存貸比超70% 2012-04-05
· 銀行業存貸比放松呼聲再起 2012-03-21
· 銀監會上調部分大型銀行存貸比目標 2012-03-15
· 部分大行存貸比目標值上調 75%存貸比底線難撼動 2012-03-15
· 傳銀監會提高三大行存貸比上限 鼓勵放貸 2012-03-1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二手房| 永仁县| 黎平县| 彩票| 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