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中東和北非局勢動蕩對石油供給的影響
2011-03-25   作者:許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字號

  2010年12月至今,突尼斯、埃及、巴林以及利比亞等阿拉伯國家政局先后出現動蕩。由于中東和北非地區是世界原油供給的重要來源地,地緣政治風險的上升加大了國際原油市場的波動。再加上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過熱以及美國經濟逐步復蘇等需求面因素,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已經回升至2008年10月份的水平。這一輪石油供給沖擊的影響程度及持續性正在逐步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一、目前中東和北非局勢動蕩對全球原油供給的直接沖擊有限

  首先,局勢動蕩十分明顯的國家石油產量和儲量占世界總量的份額都相對較小,其他產油國家或地區利用閑置產能能夠迅速填補產出的下降。突尼斯、埃及、巴林、利比亞、也門、蘇丹以及阿爾及利亞的日均原油產量之和為502.5萬桶,占世界原油總產量的比重大約為6.8%,原油儲量在世界總儲量中的比重為5.1%。截至2011年1月,主要產油國仍然有較多的閑置產能。其中,歐佩克石油剩余產能為466萬桶/天,相當于歐佩克總產能的13.6%,產能過剩水平與2002年年底的水平相當。
  其次,當前全球原油庫存水平仍然偏高。2011年1月,經合組織OECD 商業原油庫存水平為27.19億桶,相當于OECD國家59.2天的使用量,與1992—2009年55.1天的平均水平相比,高出7.4%,基本上與2010年持平。從具體的能源消費大國來看,美國商業2011年1月的原油庫存水平為10.83億桶,與2010年1月相比增加了2.65%,與1992—2009年的平均水平相比,高出8.29%。
  第三,埃及政權交接相對平穩,重要的能源通道保持暢通。埃及的蘇伊士運河是連接阿拉伯海至地中海、北大西洋的快捷航道,是國際原油運輸的重要通道。另外埃及還控制著連接埃及北部到紅海和地中海地區的SUMED輸油管道。2010年,每天通過蘇伊士運河和SUMED輸油管道的原油量超過300萬桶,大致相當于全球每天海運石油貿易量的6.7%、全球每天石油產量的3.5%。埃及局勢日益穩定,有助于保持這一能源通道的暢通。此外,與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爆發時相比,這一能源運輸通道的重要性也有所下降。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曾一度影響全球10%左右的石油供給,而現在即便運河關閉其影響的程度也弱化了許多。

  二、 中東政治危機和軍事沖突對世界原油供給和價格的沖擊在逐步削弱

  從歷史經驗看,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東和北非地區發生了五次比較大的政治危機或軍事沖突,對世界石油供給產生了比較顯著的影響。這五次危機分別是:1973年歐佩克組織石油禁運、1978—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1980—1981年兩伊戰爭以及1990年和2003年的兩次海灣戰爭。危機期間,受直接沖擊的地區或國家石油產量占世界份額均有明顯下降,下降幅度大致在3.5%—8.8%之間。分析上述五次危機能夠提供一個參考情景,有助于定量評估最近一次危機對石油供給和油價的影響程度和持續性。比較上述五次危機,可以看到其影響程度和持續性主要呈現以下三個方面的變化趨勢:
  l.中東和北非地區石油供給變化對世界原油產量的沖擊程度有所減弱,沖擊持續的時間逐步縮短。1973年 10月OPEC實施石油禁運,使得世界石油產量在兩個月之內累計下降了6.7%,同時OPEC石油產量占世界石油產量的比重也從34.4%下降至28,8%,世界石油產量回到危機發生之前的水平用了8個月。1978年的伊朗革命造成世界原油總產量一度累計下降了3.7%,石油產量重新回到危機之前的水平大致用時6個月。而后面三次供給沖擊使世界原油產量累計下降最大幅度分別為4.2%、5.9%和2.0%,產量回到危機之前的水平分別用了5個月、3個月和6個月,沖擊的影響和持續程度都有所減輕。
  2.短期內石油供給沖擊能夠導致世界油價出現比較明顯的波動,但影響的持續性逐步減弱。20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供給之所以對油價和產出造成持續的負面沖擊,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一是發生危機的阿拉伯國家是全球主要的石油供給方,其他產油國的石油產量不能很快填補留下的空白,導致世界石油產量下降幅度和持續時間較長;二是主要能源消費國將供給沖擊當作需求沖擊,錯誤地使用財政或貨幣刺激政策,使得通貨膨脹加速,進而助長油價的上升。而后面的兩伊戰爭以及兩次海灣戰爭沖擊的影響程度和持續程度均不能和前兩次相比,這與非歐佩克石油產出國的反應更快、主要能源消費國石油儲備建設逐步完善和能效有顯著提高密切相關。另外,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轉為穩定通脹,也對緩解油價沖擊、避免再現20世紀70年代的“滯脹”起到了重要作用。
  3.石油供給沖擊對經濟增長的總體影響在逐步減弱。石油供給沖擊發生之后,一般會對石化、汽車業等石油消費密集度很高的行業產生較大的沖擊,進而使整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20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重創了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其中,在1973年OPEC石油禁運危機爆發后的一年時間里,主要發達國家的GDP累計下降了1.2%。1978年伊朗危機爆發后的一年里,主要發達國家GDP累計增長僅0.2%,明顯低于3%左右的潛在水平。但是后面三次石油危機發生后一年,GDP累計增長分別為 0.4%、0.9%和3.2%,沖擊對經濟增長的總體影響呈逐步減弱趨勢。
  截止到2011年2月底,中東和北非局勢明顯不穩的國家或地區的石油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份額為6.8%,其中受沖擊影響較大的利比亞已經減產80萬—90萬桶/天,減產份額不足全球總產量的1%。總體看,這一輪危機截止到目前對全球石油總產量的沖擊較過去五次危機輕。再考慮到沙特、伊朗的局勢目前相對穩定,根據過去中東或北非地區數次危機的經驗,綜合判斷全球石油產量預計可以在3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填補這一空白,國際原油價格持續快速攀升的可能性不大。

  三、中長期內國際石油價格繼續緩慢攀升的可能性有所增大

  一是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和以往不同,這些國家的工業化過程覆蓋了更大規模的人口,對石油等大宗原材料的需求將維持比較強勁的增長態勢。本世紀以來,發達國家和欠發達國家原油消費量呈現不同的走勢。2000—2010年期間,世界每天原油消費量增加了1000萬桶,同期OECD國家每天消費量降低了200萬桶,而非OECD國家每天消費量則增加了1200萬桶。相對于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國家對原材料的旺盛需求在金融危機之后表現得更加突出。2008—2010年期間,全球原油每天消費量僅增加40萬桶,而非OECD國家每天消費量增加了380萬桶,其中中國每天的消費量就增加了160萬桶。
  二是發達經濟體尤其是美國的經濟逐漸復蘇,繼續保持寬松貨幣政策可能助長通脹預期,并推高原油價格。目前美國經濟增長水平已經接近危機之前的水平。但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而且失業率仍然高達9.6%,即便美國經濟如高盛等市場機構預測的那樣,在2011—2012年連續保持3.5%—4%左右的較高速度增長,失業率也只能回到8%左右。再加上美聯儲關心的另一個指標——核心PCE通脹率仍然顯著低于2%—2.5%的隱性目標,因此美聯儲僅因為石油價格上升而回收流動性的可能性很小,未來數年內繼續保持寬松貨幣政策的可能性較大。
  三是石油具有資源和金融的雙重屬性,其價格的波動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國際投機資金的影響。數據顯示,在原油期貨價格2008年升至歷史最高點之前一年,原油期貨的持倉頭寸迅速上升,增幅達到了52.8%。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利比亞原油產量已經下降一半大約80萬一90萬桶/天 ,中東和北非地區局勢發展還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尚不能完全排除未來局勢進一步惡化的可能,盡管目前石油期貨價格已經部分反映了市場的這種擔心。再加上發達國家經濟持續復蘇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這些都為國際資金加大對原油的炒作力度提供了素材,并可能誘發油價出現大幅波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 伊朗石油部長諾扎里:國際市場石油供給過剩 2008-09-09
· 美國總統布什提出減少石油供給依賴度計劃 2007-05-16
· 中東和北非局勢動蕩對石油供給的影響 2011-03-25
· 日本重建和中東局勢或推高石油相關貨幣 2011-03-25
· 沙特“紅包”激活中東股市 2011-03-21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皮海洲:支持李榮融炒炒股·[思想]葉建平:促進消費的前提是改善民生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碌曲县| 云浮市| 拜泉县| 广州市| 仙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