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平安銀行理財品預期收益率成擺設
被指虛假吸存
2014-08-11    作者:    來源:和訊銀行
分享到:
【字號

    “今年3月份在平安銀行客戶經理的推薦下購買了平安銀行的理財產品,最終收益率卻低于同期銀行定存利率,這與當時銀行的許諾大相徑庭,我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平安銀行青島儲戶吳偉(化名)通過本報金融投訴熱線向新晨報記者反映,“平安銀行簡直就是對客戶不負責任,隨意夸大預期收益率,誤導消費者。”提起在平安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經過,吳偉就氣憤地說道。
  根據吳偉的描述,新晨報記者搜集了平安銀行近期發行的理財產品介紹資料。據新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28日,今年以來平安銀行共發行了68款“平安財富—結構類”系列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高達8.91%,但到期產品的實際收益均未到達預期最高收益率,實際平均收益率僅為不到5%,與預期收益率差距較大,引發客戶質疑平安銀行打著超高收益的“幌子”吸存。
  新晨報記者于8月5日發函至平安銀行總行求證此事,但截至發稿,未收到該行任何形式的回復。而平安銀行濟南分行相關負責人則告訴新晨報記者:“這些問題分行無法回答,其實我們也想知道答案。”

  市民投訴:“聲稱的高收益都是虛假的”

  新晨報記者了解到,吳偉購買的是平安銀行“平安財富—結構類(100%保本掛鉤股票)資產管理類2014年64期人民幣理財產品”,期限為94天。“當時客戶經理在介紹這款理財產品時說收益是3%—9%,3%是保底,80%—90%的可能會達到9%的高收益,整個過程幾乎沒有提到收益只有3%的可能性。”吳偉告訴新晨報記者,今年3月份他將86萬元全部購買了該款理財產品,坐等收益。
  然而,產品到期時,吳偉才發現他獲得的實際收益只有3%,僅僅是一個保本的收益,距離9%的預期收益率相差甚遠。“3%的收益還不如把錢直接存進銀行。當初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我對比過多家銀行的收益,不少銀行的類似理財產品基本上都能達到6%以上的收益率。”吳偉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早知道收益只有3%,肯定不會買。可是平安銀行的理財經理卻避重就輕,一味強調高收益,未做到該有的風險提示。”吳偉認為平安銀行的理財經理存在銷售誤導行為,他們聲稱的“高收益”只是一種招攬客戶的噱頭。
  “平安銀行對買了這款理財產品的客戶怎么交代?客戶的損失又如何補償?”吳偉告訴新晨報記者,“我發現平安銀行發行了多期此類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大部分都為3%-9%。可是據我觀察,只拿到保底收益的不止我購買的這一期,這不是說明他們聲稱的高收益都是虛假的嗎?”  

  記者調查:到達預期最高收益率的產品個數僅為4個

  據新晨報記者了解,吳偉購買的是安銀行的結構類理財產品,目前平安銀行公布的到期銀行理財產品中也有不少類似情況。“平安財富—結構類(100%保本掛鉤匯率)資產管理類2014年153期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為5.0%,而8月1日到期實際年化收益率僅有0.5%。”平安銀行濟南客戶王先生抱怨說。
  不僅如此,新晨報記者還了解到,平安銀行此前曾有多只理財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情況,其實際收益率僅徘徊在最低收益率上下。
  8月2日下午新晨報記者來到平安銀行濟南解放路支行,前來辦理業務的市民并不多,只有理財專柜有一名50歲左右的男子在購買理財產品。新晨報記者稱想用10萬元進行理財,該行理財經理接待了新晨報記者,當被問及是否有可能只拿到保底收益時,她說:“從我們銀行之前已到期的理財產品看,基本上都能達到預期年化收益率。跟股票掛鉤的理財我不敢保證,但掛鉤利率的理財是肯定會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上述說法顯然與新晨報記者調查到的實際情況差異較大。
  該行上述理財經理還特意向新晨報記者介紹,上期有客戶購買了“結構類(掛鉤股票)”的理財產品收益很高,到期實際收益率達到7.65%。而新晨報記者了解到該款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3%-9%。
  對此,有消費者質疑對于一款預期年化收益率為3%-9%的理財產品來說,如果7.65%就算是收益很高了,高到讓理財經理作為案例進行推廣,那么9%的預期最高收益率豈不成了“擺設”?新晨報記者查閱了平安銀行官網理財產品到期公告發現,該行今年以來披露近30個掛鉤股票結構類到期理財產品中,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率的產品個數僅為4個。

  專家解讀:平安銀行慣用“高收益”吸存

  新晨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平安銀行接連推出多款超高收益理財產品。在8月初的銀行理財產品中,平安銀行的結構類(100%保本掛鉤股票)2014年198期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高達8%,而其余大部分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普遍在5%至6%之間。值得一提的是,國有大行部分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已跌破5%。平安銀行為何能夠在銀行理財收益率普遍下滑的大趨勢下獨善其身?
  “銀行大規模發行高收益理財產品,并不意味著銀行額外支付了成本,因為預期收益率只是吸引投資者的手段。長期來看,銀行通過理財產品吸引零售客戶,可以實現零售業務板塊擴大的目標。”山東社會科學院財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黃晉鴻告訴新晨報記者,“從歷史上看,零售業務一直是平安銀行較為薄弱的業務,為了實現零售存款的增長,平安銀行曾靠發行大量的保本類理財產品來‘沖量’,但這些業務基本是不賺錢的。作為一家資本金不占優勢的商業銀行,這種發展方法無異于飲鳩止渴。”
  “在向投資者營銷過程中,許多銀行也樂于用‘預期收益率’的概念鼓動投資者,除了購買時簡單的風險提示外,整個理財產品運行過程中極少有銀行會向投資者告知產品的實際運行情況,最終投資者只能在理財產品到期時接受‘實現預期收益率’或‘未實現預期收益率’的結果。”黃晉鴻認為,從風險的角度看,如果商業銀行大規模發行高利率理財產品,可能隱含另一種可能:流動性壓力。如果銀行前期累積了還款風險,為了保證流動性,銀行可能通過后續的高利率理財產品來延后兌付壓力。因此,投資者須仔細閱讀產品說明,確信銀行披露的信息與客觀情況相符,對各種潛在或風險告知完整,資金投向清楚,才能較好地規避投資風險。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 平安銀行結構化產品收益率僅0.5%
· 平安銀行公布300億再融資方案
· 平安銀行重慶分行陷煤炭貿易漩渦
· 平安銀行原營業部總經理 涉違法圈錢高達數億
· 平安銀行推出“熟人電商”
 
頻道精選:
· 【思想】“食品召回”應避免“打太極” 2013-06-14
· 【讀書】貨幣的重要功能是支付手段 2014-08-11
· 【財智】"烏龍指"成絆腳石 光大證券跌出三"痛點" 2014-08-08
· 【深度】中外經濟“逆周期”加速理財資金出海 2014-08-11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
城固县| 镇安县| 富裕县| 义马市| 胶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