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興業買入返售信托受益權不減反增
2014-04-03   作者:白晶  來源:時代周報
分享到:
【字號

    4月1日,興業銀行披露2013年業績,截至報告期末,興業同業資產規模為1.07萬億元,在已披露業績的12家上市銀行中排名第三,與去年排名一致,并且仍是除4大行之外同業資產最多的商業銀行,“同業之王”的封號當之無愧。
  然而縱向對比發現,這個封號的含金量已不如從前。不但興業同業資產規模出現收縮,其業績表現也暫別了高增長時代。
  興業銀行曾在同業業務模式上并不乏創新,其發明的三方買入返售信托受益權更被迅速復制到全行業,并被用爛。
    有觀點認為,大量同業資金變相搞信貸導致流動性緊張,進而引發2013年6月的“錢荒”。至此上層要監管銀行同業的消息不時傳出。作為銀行同業領域的旗手,興業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實際上,作為銀行同業領域的旗手,興業在業內一直毀譽參半,中小行是興業的忠實粉絲,認為其有膽識,能夠突破監管邊界賺到錢,大行則認為興業是攪局者,“壞了規矩”。
  如今興業創新同業業務模式的激情似乎在消退。面對上萬億元的同業資產,興業真的愿意收手嗎?

  同業資產壓縮拖累業績?

  財報顯示,截至2013年末,興業銀行總資產為3.68萬億元,同比增長13.12%,低于上年34.96%的同比增幅,同時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12.11億元,同比增長18.70%,也低于上年36.12%的同比增幅。此外,截至2013年3季度,興業擁有1.13萬億元同業資產,2012年末規模更大,為1.17萬億,顯然興業在持續壓縮部分同業業務規模。
  被壓縮的同業資產來自存放同業和同業拆出。興業在上述財報中稱,出于“調整同業資產配置”以及“減少低盈利同業資產運用”的考慮,這兩項資產大幅減少,同比降幅分別高達61.83%和59.46%。去年中報發布的時候,就有興業內部人士透露,主動壓縮同業業務資產規模是為規避上層監管風險。
  2013年初和年末,銀監會和國務院辦公廳分別發布規范銀行理財業務和影子銀行業務的“8號文”和“107號文”,今年2月份坊間更盛傳銀監會還將發布專門針對商業銀行同業融資監管的“9號文”。
  目前,已至4月,“9號文”仍舊不見蹤影。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9號文”難產可能跟牽扯到不同部門利益有關。
  “同業這塊屬交叉金融,銀行是主體,券商、基金子公司是通道,具體監管涉及銀監會、央行、證監會,乃至發改委,不好協調。”上述知情人士指出,但中央層面的爭議并不妨礙地方銀監部門主動出擊。
  3月26日,媒體爆出多地銀監局發文要求屬地銀行金融機構治理同業業務和改革同業業務組織架構的消息。
  巧合的是,當晚青山紙業便發布公告稱,連續7天來減持興業銀行511萬股,套現約4040萬元。而隔天就是興業原計劃發布2013年年報的日子,股票在業績披露前夕遭減持,外界猜測青山紙業是否提前獲悉同業利空的消息。
  事實上,這種猜測并不完全是捕風捉影,興業發公告將業績披露時間延后了5天。
  興業銀行2013年凈利和資產總額增速雙降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其“業績變臉”的猜測。
  如果說,同業業務是一只會下金蛋的雞,“同業之王”興業真的舍得扔下這只金雞嗎?時代周報記者梳理2013年下半年媒體公開報道發現,對興業創新同業業務模式,擴張同業業務規模的內容鮮有提及,反而是招商、平安等一眾同業領域的后起之秀在追趕興業的路途中越來越激進。

  買入返售信托受益權不減反增

  不過,興業在2013年年報中已經給出了上述問題的答案。在財務報表中,同業資產由存放同業、拆出資金和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三部分組成。興業強調,減少存放同業和拆出資金目的是“減少低盈利同業資產運用”。但另一方面興業提高了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中高收益的信托及其他受益權的比重。
  截至2013年末,興業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總額為9210.90億元,其中,信托受益權占比60.15%,推算得出其金額為5540.35億元。而2013年3季度時,興業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總額更高,有9288.21億元,但其中信托受益權占比僅有49.75%,推算得出其金額為4624.70億元。這意味著興業銀行買入返售信托受益權資產規模不降反升。
  海通證券分析師李寧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融資類同業業務不計提相應的風險權重,這是買入返售信托受益權最具爭議的地方。傳統信貸的風險權重為100%,信托風險權重最高甚至可達150%,而計入同業資產的信托受益權風險權重只計提25%。
  據了解,買入返售信托受益權正是興業銀行的“杰作”。
  在以2013年6月“錢荒”為背景的金融小說《同業鴉片》中,作者頑石以興業銀行為原型塑造了一個不斷突破監管邊界,同時對外異常低調的銀行同業高手。
  故事中這家銀行A把一個違規地產項目拿給自己旗下的信托公司包裝成信托受益權,轉讓給銀行B,然后A與B簽訂買入返售信托受益權協議,同時找來銀行C為協議提供擔保。最后為徹底消除自身風險,C又與A就前述擔保協議簽署了一份非正式的反擔保協議,銀行C對該信托受益權的擔保就成了陰陽“抽屜協議”。
  在這個移花接木的三方交易過程中,銀行A放出去的貸款變身同業資產,不計入存貸比,風險資本占用少,還坐享10%甚至更高的信托收益,銀行B和C則可分別收取2%的通道費和1%的擔保費,同時對B、C而言,這筆通道業務和擔保業務都無需入表。
  由于金融行業的競爭,銀行通道費早已降至萬五標準。這是一樁看似一本萬利的生意,各方參與當然樂此不疲,不同銀行甚至互為通道。
  在現實世界里,買入返售信托受益權這種模式迅速被各銀行,尤其股份制銀行同業部門復制,并在2013年被用到極致。
  例如在股份行中同業資產規模排第二的民生銀行,其2013年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中信托受益權及資管計劃規模達到1770.52億元,占同業資產總額的約23%,同比增幅高達83%。
  近日被深圳市銀監局點名要求限時成立同業事業部的平安銀行2013年下半年迫于監管壓力主動調整了同業資產配置。相比2012年存放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款項明顯減少,但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仍然穩定增加,增幅為45.70%,其中信托受益權占比66.38%,增長46.22%。

  同業狂歡即將散去

  作為這種模式的締造者,興業難以取舍,然而監管壓頂。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在2013年底發布的一份研報中預計,2014年同業業務監管將持續加強。研報指出,作為資金融通重要工具,同業業務在過去兩年得到了快速發展,但也存在一些負面作用。部分“類信貸”業務成為房地產、融資平臺等領域新資金來源,加大風險隱患。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時代周報記者指出,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主要風險在于拆短補長,即銀行拿短期資金投資長期項目,形成資金期限錯配,最終有可能引發流動性風險。去年6月“錢荒”就被普遍認為發端于此。郭田勇此前多次呼吁禁止同業資金投資長期項目。
  海通證券分析師李寧也表示,融資類同業業務今后的發展趨勢將與貸款業務一樣,都要入表,唯一區別在于同業業務有返售約定,因此處理時要謹慎對待金融風險。
  除了遲遲沒有現身的銀監會“9號文”,外界還傳央行將出臺一個跨銀行、券商、保險(放心保)等機構的同業業務監管細則,對銀行來說主要有兩點:全面停止第三方買入返售業務;對銀行同業業務規模設限。如果成真,可以預見興業引領的這波同業狂歡潮將正式落幕。
  興業同業業務遭遇的煩惱還不僅限于此。
  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專家薛洪言近日撰文指出,從近年16家上市銀行數據來看,同業業務比重較高的為興業、民生、華夏、南京、平安、光大等6家銀行。其中,興業銀行和南京銀行的貸存比剛超過50%,貸款業務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但這兩家銀行卻將業務重心放在了同業業務上。而其余10家銀行除農行、工行和建行外,均貸存比高企,突破貸存比限制的動力強勁,但這些銀行同業業務比重并不高。他強調,推動同業業務發展跟繞開信貸規模管控無關。
  實際上對于興業銀行不用一般貸款資金,而大規模利用同業資產從事“類信貸”業務,外界一直存在質疑。不少人認為興業買入返售的錢大部分來自同業拆借,依據是作為國內首家成立銀銀合作平臺的興業擁有眾多的“小兄弟”,而這些兄弟們樂于聽候大哥差遣“放水”。《同業鴉片》以此為藍本有過生動的描寫。
  不過興業否認了這種說法。去年9月13日,興業銀行董秘唐斌在北京舉行的“2013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評價報告”發布會上直言,因為興業銀行被封為同業之王,大家就想當然地認為興業銀行的錢都是來自于同業拆借,實際上是大錯特錯。“興業銀行1.1萬億的同業存款當中其中來自銀行的是7600億,而這半數就是廣大的城商行城信社的結算保證金,因為要防范系統性的風險。”
  郭田勇認為,銀行是商業機構,以做業務盈利為基本導向沒有錯。“同業做大了之后,理論上而言風險可能會比較大,當然興業做同業業務每一筆資產,每一筆投資都是有相應風險和管理措施的。需要監管機構實事求是地根據國內銀行發展情況(監管同業業務)。”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集成閱讀:
· 總理對待新興業態思維 啟發互聯網金融監管 2014-03-28
· 興業銀行加入搶食隊列 16萬億余額理財空間大 2014-03-12
· 興業銀行一個月三遭投訴 2014-02-28
· 客戶稱興業銀行服務差 讓人心寒 2014-02-26
· 興業銀行今年首單信貸資產 支持證券完成招標 2014-01-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察隅县| 绿春县| 南通市| 盐城市| 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