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銀行暗中侵占理財產品超額收益 信披被指不透明
2013-08-19   作者:孟凡霞  來源:北京商報
分享到:
【字號

    “理財產品虧本由投資者自擔,多賺了歸銀行!便y行把理財產品的超額收益以浮動管理費的名義據為己有,一直都被指是銀行的“霸王條款”。而近期上海農商銀行的一款產品將超額收益按照二八成比例分為銀行和投資者共有,銀行不再獨吞超額收益。

  最新動態:理財產品超額收益二八分成

  經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都知道,不論是保本浮動收益型還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銀行理財產品,其預期收益率一般都是一個固定的數值。不論銀行的投資標的是高風險的還是低風險的,投資者都只能拿到預期的收益率。
  然而,銀行配置的投資標的所對應的風險與投資者獲得的收益可能完全不匹配,即銀行投資標的中大量配置信托等高風險高收益的產品,但給投資者的預期收益率還是以配置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水平,等于投資者承受的是高風險,獲得的收益是低水平。銀行可以無本獲利,通過浮動管理費的規定拿走了原本屬于投資者的超額收益。
  近日,上海農商銀行的一款理財產品則打破了這一慣例。據了解,上海農商銀行發行的這款產品叫“鑫意理財福通2013902 人民幣理財產品”。該產品收益類型為非保本浮動,投資期限為365天,銀行給出的預期收益率為4.5%-5.4%。
  值得關注的是,上海農商銀行在該產品的說明書中明確定義了產品固定費用以及產品的浮動業績報酬。當產品年化收益率低于5.4%(含)時,銀行不收取浮動業績報酬;當高于年化收益率5.4%時,對于高出5.4%的收益部分,銀行按20%的比例收取業績報酬。
  浮動業績報酬是該產品與以往產品在收益分配制度上的最大不同。一般銀行理財產品對高出預期最高收益率的部分,都是銀行以浮動管理費形式全部收入囊中,投資者得到的僅是預期的最高收益。而以浮動業績報酬收取一定比例的超額費用的分配模式更類似于私募基金的收益分配模式,超額收益部分銀行與投資者分成,等于銀行釋放了部分收益給投資者。
  如果浮動業績報酬以20%的比例提取的話,銀行就讓出了80%的超額收益。

  霸王條款:多項收費暗中侵占理財收益

  超額收益遭銀行獨吞的做法被儲戶視為不公,但無奈的是,目前絕大多數銀行仍以浮動管理費、投資管理費、銷售管理費等名目搶占客戶的超額收益。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工行、農行、建行、交行、招行、華夏銀行(600015,股吧)、平安銀行(000001,股吧)、浦發銀行(600000,股吧)等多家銀行均收取客戶的超額收益。法律人士指出,超額收益是通過投資者資金的投資行為產生的,所有權其實應該屬于投資者,商業銀行自定產品說明書條款其實是“霸王條款”;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投資信息透明度較低,產品具體實現多少收益并不公布,最后只公布到期給投資者的收益率,最終銀行拿走了多少超額收益,投資者并不清楚,買賣雙方的關系并不平等。
  但事實上,銀行在理財業務上收取的不是浮動管理費一項,托管費 、管理費等隱藏在產品說明書中的各項費用,許多普通投資者并不了解。目前不少理財經理只宣傳投資收益,對各項費用卻只字不提。
  近兩個月以來,已經有多家股份制銀行上調了理財產品的銷售費率,例如,浦發銀行“同享贏”計劃理財產品63天和91天期限的銷售手續費為0.2%,而該款產品在6月初的銷售手續費為0.1% ,短短兩個月,已經上漲了一倍。廣發銀行薪滿益足理財夜市大眾客戶版此前年化銷售費率僅有0.1%;到了今年7月初,產品銷售手續費上調為0.2%;而7月底時,該類產品銷售費率再度上調至0.45%。
  銷售費率的上漲,顯然會吞噬投資者的收益。某股份制銀行推出的“惠益計劃穩健系列”理財產品,其預期收益率從6月底的5.1%,到7月底的5.0%,再到8月初的4.6%,一路下調。而對應的銷售手續費率則從0.37%漲至0.78%,與6月相比翻了一番不止。

  霧里看花:信披不透明讓投資者心存疑慮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理財產品已不得不面對現實,放棄高息攬儲,轉向真正的“代客理財”。要想轉變,銀行就得放下高姿態,解除霸王條款,為投資者謀求更高的收益。
  銀率網理財產品分析師認為,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銀行理財產品取消浮動管理費,取而代之的是更有法律依據的“浮動業績報酬”。但是銀行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不透明,也為“浮動業績報酬”的收益分配機制打了一定折扣。
  首先,從產品說明書中來看,多數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投資標的范圍較大,幾乎所有符合監管規定的投資標的都寫在其中;而且多數產品的投資標的范圍為0-100%,這樣讓投資者根本無法判斷產品到底投資了什么,投資比例是多少,因為模糊的說明,讓銀行有很大的操作空間,可以說買什么買多少都是符合產品說明書的。
  其次,在理財產品成立后,運作期間也少有銀行公布理財產品投資運作情況,投資者依然不知道自己的錢投向了哪里。
  最后,在產品到期時,多數銀行也只是公布為投資者實現的收益率是多少,從不公布該理財產品實際實現的收益率是多少。
  “因為所有信息都掌握在銀行手中,投資者與銀行的信息不對稱,在這種情況下,浮動業績報酬恐怕也將成為一個營銷噱頭,銀行說有就有,銀行說無就無,投資者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因此,正如此前監管部門再三強調的,銀行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問題仍是亟待解決的核心!便y率網分析人士表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興業百款理財產品收益不佳 2013-08-09
· 前7月524款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達6% 2013-08-08
· 德賽電池內幕交易案背后 質押短期理財產品 2013-08-05
· 看跌型黃金類理財產品走俏 2013-07-09
· 高收益理財產品蘊藏高風險 2013-07-0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安龙县| 虞城县| 怀仁县| 密云县| 金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