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海外回流文物有坑 千萬元投資或打水漂
2013-07-10   作者:唐子韜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字號

    南京的張先生在四處打聽行情,最近,他想要把2006年從海外拍賣行買回來的明代青花大罐賣出去。然而,當初花了上百萬美金買回的這件明代官窯瓷,現估價不足百萬元人民幣。而國內拍賣行更是不想接手“海外回流文物”這個燙手山芋,他們擔心“無法保真、估價過高無人接手……”。
  曾幾何時,那些被人熱炒的海外回流文物成為投資者心頭之痛;那些高價接手的“珍品”最終“爛”在手里;那些年,所謂的“海外遺珍”如今讓一批投資人欲哭無淚……

  拍場天價引藏家跟風入市

  6月28日, 佳士得將“圓明園青銅鼠首兔首”歸還給了中國,并由國家博物館收藏;7月3日,北京海關將近些年罰沒的10393件(套)文物按規定移交給了國家文物局,這批文物最終將落戶北京恭王府博物館。接連的文物“回家”讓國人感到歡欣鼓舞的同時,又讓人不禁想起中國仍有大量文物流失海外的現實。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收藏的中國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另據中國文物學會的統計,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至今,中國約有1000萬件文物流失到日本、歐美、東南亞國家和地區。
  對于藝術品市場來說,海外回流文物也曾是藝術品投資的熱門品種。在數以千萬計的海外流失文物中,一些被熱炒為“國寶”級的文物也曾拍出天價。
  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在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拍出1568.8萬英鎊(約和2.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盡管至今也沒有人知道這位“大手筆”先生是何許人也,但這樣的轟動效果,引來大量國內藏家入市跟風,也帶動了國內古董市場的一波熱潮。
  然而,在一些業內資深藏家看來,那些被熱炒的一些所謂的“國寶”和“稀有品類”不過是普通文物,其溢價過高,市場泡沫破滅過后,投資者必將吞下被“套牢”的苦果。
  “當初去拍賣會聽人說這類古董升值空間大。在海外(拍賣行)買了幾件,價格也不便宜。可是到現在,這些東西就算砸在手里了。”南京的張先生(化名)向記者訴苦。做進出口貿易起家的他,在2005年進入收藏領域,當時聽一些“業內人士”鼓吹青花瓷、鎏金佛像等文物升值空間大,短期內預期收益率很高。于是,他在海外拍場上以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美金的價格買回了多件明清青花瓷,準備行情上漲時再出貨。
  然而,時過境遷,很多所謂“流失海外的珍品”,在國內卻“有價無市”。在張先生的企業陷入資金周轉困難的時候,他曾想拿出古董兌現,卻事與愿違,無人接盤。像他這樣的民間“投資型收藏家”還有很多。很多缺乏專業知識,又聽信高額回報傳聞的內地買家在近些年都在忍受著“資產”貶值折磨,甚至,一些買到贗品的人,更是讓這筆“巨額投資”打了水漂。
  杭州的企業家宋先生向記者反映,去年他的企業遇到資金困難,他將早年在海外收購的一些青銅器拿出估值、兌現的時候,卻被多位國內資深藏家認定為贗品,近千萬元的資金一時化為烏有,讓他苦不堪言。

  “海外流失文物”或為垃圾藏品

  根據中國拍賣協會統計,在過去20年間,通過海內外拍賣回流的文物已經超過10萬件。一些深藏海外多年的文物,在國外各大拍賣行頻繁亮相,隨著國內資本的參與競爭而水漲船高。
  2000年4月的香港佳士得春拍,圓明園獸首首次公開拍賣,在“清朝宮廷藝術品拍賣專場”的拍賣會上,猴首和牛首分別以740萬和700萬港元的價格被時任保利藝術博物館顧問的易蘇昊代表保利集團拍下;2000年5月香港蘇富比拍賣會,易蘇昊又以1400萬港元高價購得虎首;2003年,澳門企業家何鴻燊以600多萬港幣,從紐約協商買回豬首;2007年9月,何鴻燊以私人洽購的方式在香港蘇富比拍賣前,以6910萬港幣的高價購得馬首。
  剛剛回歸中國的鼠首和兔首,在2009年的佳士得上拍的時候,分別以900萬歐元和1000萬歐元起拍,最終以2800萬歐元(按當時匯率約合2.5億人民幣)的價格成交。盡管,2009年巴黎的這次獸首拍賣因國內藏家蔡銘超的“拒付”而并未完成交割,但其高昂的成交價也讓業內人士感到驚訝。
  國內多數專家認為,圓明園獸首只是中國流失海外珍寶的一個縮影。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曾公開表示,“圓明園12生肖水龍頭只是圓明園被八國聯軍掠奪、焚毀的歷史見證,一上拍賣會就被稱為"國寶",欠妥。對它們要有正確的認識,尤其是對它們的藝術性更應該有一個基于中國美術史的正確的認知。”
  文化學者、文物市場專家吳樹認為,認定一件文物的價值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歷史價值,二是工藝審美價值,三是科研價值——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價值。他告訴記者,從這三個價值因素來分析,圓明園獸首難以稱得上是“國寶級文物”。
  近些年,如圓明園獸首這樣的海外文物被熱炒的現象屢見不鮮。有業內人士指出,像青花瓷、鎏金佛像等一些品類,近些年的高昂成交價格與一些海外古董投機商的炒作有關。
  上海知名藏家馮毅認為,內地的一些投資型藏家與海外古董商相比經驗、閱歷相差很多。在信息與資源不對稱的情況下,內地藏家很容易落入投機陷阱。他向記者直言,一些市場熱炒的所謂“明清官窯瓷”、“鎏金銅佛像”等等,不過是那些炒家淘汰的“垃圾藏品”,趁著中國經濟好,傾銷到國內。市場低迷的時候,“投資型藏家”或被那些徒有虛名的古董套牢,甚至令其血本無歸。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中國海外流失文物:追難回,買不得 2013-07-05
· 萬余件走私文物安家恭王府博物館 2013-07-04
· 民間文物藝術品鑒定摸石頭過河 2013-06-26
· 捐贈者有權過問已捐文物嗎? 2013-06-26
· 國內高古文物仍處價值洼地 2013-06-2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长宁区| 共和县| 岱山县| 颍上县| 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