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揭秘國內畫廊業“抱團取暖”內幕
2012-07-23   作者:徐佳和  來源:東方早報
 
【字號

    國內的畫廊業,一直“活得有些窘迫”。前不久,在上海紅坊藝術園區成立的“畫廊聯盟”由藝博畫廊、華氏畫廊、視平線畫廊等7家畫廊組成,在至今沒有一個官方畫廊協會的上海,這個完全民間自發組織的成立,讓一貫以松散的面目示人、各自為政的上海當代藝術界有了一些“抱團取暖”之意。

  在全世界主要商業活動中,藝術品交易是最不透明也是管理最松散的一種。畫廊行業既擔負起精神產品的外衣,又要行商業之實。拍賣行里飆升的價格,鼎沸的人聲,一擲千金的買家,被捧成藝術明星后即刻翻臉奔著更高的價格而去的藝術家,只有存在性而沒有沒有深入到產業具體實施步驟的政策……這些,都讓國內畫廊業“活得有些窘迫”。
  前不久在上海紅坊藝術園區成立的“畫廊聯盟”由藝博畫廊、華氏畫廊、視平線畫廊等7家畫廊組成,在至今沒有一個官方畫廊協會的上海,這個完全民間自發組織的成立,讓一貫以松散的面目示人、各自為政的上海當代藝術界有了一些“抱團取暖”之意。

  試圖取回畫廊話語權

  畫廊聯盟發起人、視平線藝術總監吳從容告訴《東方早報·藝術評論》,聯盟是一個分散獨立又彼此有聯系的組織,而絕非一個利益聯盟,他們希望能夠在國際藝博會上有共同進退的默契,在充斥著傻笑和政治波普圖像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上,取得原本應該屬于畫廊的話語權。上海歷史悠久的商業文明氛圍孕育出的是一汪一覽無余、涇渭分明的“清水”,這樣的清水本應成為藝術品交易市場的主流。風生水起,一呼百應,風卷殘云般棄商業規則于不顧的草莽風格不僅僅傷害的是藝術家,也傷害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的健康。七家畫廊組成的聯盟只是一個善意美好的開頭,他們希冀著更多的上海畫廊加入到這個行列當中來,共同抵制西方當代藝術的“尾氣”,堅實上海畫廊行業——這個原本在藝術品交易領域內立于一線位置的行業的規范和地位。吳從容笑談:“做畫廊那么多年,推出那么多藝術家,你們是第一家來采訪我的媒體。”而在成熟的西方當代藝術產業鏈里,一個與之同等地位的畫廊往往“跺一跺腳,藝術界都會感覺到震顫”。
  然而,無論從哪個角度敘述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史,都無法跳脫開畫廊業的發展。中國內地的畫廊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全球藝術市場蕭條,亞太地區籠罩在日本泡沫經濟之后的陰霾之下,中國的藝術生態還未得到西方社會的眷顧。畫廊業初期的開荒人,如澳大利亞人布朗,1991年他在北京使館區做私人藝術品買賣,隨后創辦紅門畫廊(REDGATE GALLERY),實行國際化的簽約代理制度,畫廊在成立之初以餐廳的名義登記;在上海,瑞士人何浦林首開的香格納畫廊——SHANHART,則注冊為禮品店,展廳只是波特曼酒店里的一堵可免費使用的白墻,最終,畫廊在“走廊展廳”存活了下來。此后,“畫廊”這個新鮮名詞率先在北京、上海等地以各種形式落地生根。至今,何浦林在夏日的驕陽下滿頭大汗地騎個自行車做運輸工具,自己背著畫作進進出出的樸素的生意方式,還依然留在許多在香格納畫廊里售出第一件作品,而如今已經成為知名藝術家的人心中,并得到他們的認可。
  上海藝術博覽會創始人錢建群在接受《東方早報·藝術評論》采訪時回憶,1997年底舉辦的第一屆上海藝術博覽會上,參展對象中的70%都是以藝術團體形式出現的美協、學校等等,沒有畫廊。彼時的藝術品交易,還處于“地下”的狀態,怎樣從地下轉到地面上,這就是畫廊業興起的意義,藝術品也只有進入市場,才能極大地激發創作力。錢建群向當時的領導保證,2-3年后,參展藝博會的對象,將會都是畫廊。經過1998年的醞釀階段,1999年之后,上海的畫廊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當時,開了一次臺灣畫廊與上海畫廊兩地畫廊參加的研討會,那時候上海畫廊連與藝術家簽約后如何分成都不知道。而當時的臺灣畫廊已經十分紅火,參加研討會的包括亞洲藝術中心、誠品畫廊、大未來畫廊、現代畫廊等等在內的十家臺灣最前線的畫廊。”上海方面與會的畫廊有藝博畫廊、華氏畫廊、東海堂等等,現今,其中的好幾家畫廊堅持下來,已經占據了上海一線畫廊的位置。
  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藝術家李磊第一次聽聞到所謂畫廊的概念,最初是知道一些美國藝術家沒辦法在美術館做展覽,只能在畫廊做展覽,還以為畫廊是小型的展覽館。“直至1980年代后期,才知道畫廊原來是經營藝術品的地方,是一門生意。因為畫廊做得比較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生意是有生意的規律的,畫廊必須有好的藝術家,但畢竟經營畫廊是一門生意。”好的畫廊要有藝術風格上的定位,代理的藝術家也比較整齊,畫廊空間陳列悅目,真正好的畫廊還必須有好的銷售和社會影響力,“這一點直到2000年之后,才有了清醒的認識。”李磊說。

  一位畫廊主的遭遇

  對1998年伊始就開始進入畫廊行業的趙建平而言,現在自己手頭經營的那些藝術品買賣業務與現行的政府政策、“天價”拍品隨時出現的拍賣行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廟堂之高,江湖之遠”一句話來形容。
  1998年,上海的畫廊業尚在醞釀之中,上海藝博會也才剛剛舉辦了第一屆,趙建平以浦東農業銀行東昌支行行長、全國勞模的身份,轉行進入畫廊業,在尚未全部開發的浦東陸家嘴花園石橋路創辦上海藝博畫廊,最初,憑的完全是自己的興趣,多年收藏,以及與藝術家之間的良好關系。“我對市場還是有點感覺的。我干金融出身,放貸之前肯定要評估風險。當時證券市場和期貨市場相繼開放了,買認購證的股民已經掘到第一桶金了,拍賣行也響槌了,市場很活躍,賺錢效應很明顯,油畫,相比中國古代書畫的市場,還差一大截。這里就有藝術市場的盈利空間。”
  一個超級畫廊并不需要一個商學院或藝術碩士的頭銜。所憑借的,是大量的運轉資金,良好的人脈關系,選擇藝術家的眼光,對收藏家的積極攻勢,以及對品牌宣傳的了若指掌。
  趙建平以畫家夏俊娜為第一個展覽的《青春組曲——夏俊娜作品展》辦得十分成功,作品被訂購一空。畫展結束后畫廊就跟夏俊娜簽了協議,買斷了她3年的作品,這也是趙建平主持畫廊濃墨重彩的一筆。保守的狀態下,藝術家的作品價格應該以每年10%的增幅遞增,趙建平曾經認為,與夏俊娜的合作是國內畫家與國內畫廊簽約甚少的年代里,一個良好的合作典范。但是在2003年,北京環碧堂的李國勝以翻一番的高價挖走夏俊娜之后,經過北京藝術經紀人伍勁的包裝經營,夏俊娜的價格更是“一飛沖天”。而她若留在趙建平手里,以起始價格6萬-9萬元人民幣,一幅作品最多也就20來萬。與夏俊娜的合作與解約,確實可以視作國內畫廊與國內藝術家合作的典例,即,未出名時,你是我的救星,出了名,就可以解約跳槽。而其中是不是會提早甚至徹底消耗掉藝術家的未來,并沒有人會真正關心。現在,夏俊娜的作品在拍賣行里一蹶不振,偶有出現,波瀾不興。而趙建平,遇到當初夏俊娜的買家,都會不自覺地抱歉幾聲。
  2001年畫廊舉辦的《學院非學院》畫展,參展畫家中有羅中立、張曉剛、曾梵志、王玉平、王巖、王易罡、俞曉夫、何多苓、王廣義、許江、方力鈞、陳均德、毛焰等,當時所有作品的總價位也就是400萬元,而現在,根據拍賣市場的價格,這些可能超過兩個億,增長了50倍。無錫有一位收藏家當時買了曾梵志的一幅作品,14萬元,2006年他拿到拍賣行,成交價是1270萬元。還有一幅劉曉東的作品,當時他花7.5萬元買的,后來以370萬元拍出。但這些拍賣價格再高,與畫廊也不再有任何關系。
  趙建平一路過來的遭遇,基本可以折射出畫廊業所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與一件藝術品最為相關的四個因素——藝術家、畫廊、收藏家、拍賣行統統出現了。

  藝術目標一次次失落

  雄厚的資金是維系一家畫廊生存的根本,資金的豐裕程度會影響到代理的藝術家的等級以及經營模式。
  以藝博畫廊為例, “市場好一年就多做幾個展覽,市場不好就幾個月做一個展覽。”一個展覽做畫冊、運輸費等,基本費用14萬-15萬元,再加上參加各地的藝博會,維持一年經營的資金基本在300萬元人民幣。華氏畫廊藝術總監華雨舟告訴《東方早報·藝術評論》,華氏畫廊每年做五六個本地展覽,每年走出去參加各種博覽會,也需要300萬元,紅坊內的空間還需100萬元的房租。維系一家畫廊,成本著實不低。而單單靠一級市場的經營,似乎難以為繼,奧賽畫廊負責人透露,參加一次上海藝博會需要十五六萬元,香港藝博會費用更甚,今年參加在花園飯店舉行的上海城市藝術博覽會,所需費用5萬多元,但幾天下來只賣掉一幅畫,售價2萬多元,畫廊靠這幅畫只掙了一萬多元,無法打平參展成本費用。而今年的“art北京”,賣掉了一幅畫,10多萬元,恰好可以抵消參展成本費用。
  經營了12年的亦安畫廊從上海搬到北京798藝術中心,房租每年漲,人工、出差開銷每年200萬元,現在基本以賣出自己多年前的藏品為繼續。“幸虧我眼光不錯。”亦安畫廊主持人張明放說,而當年以藝術為理想,找一群理想相通的人共同探討藝術的目標卻在經營中遭到打擊一次次失落。
  資金不足困擾著國內畫廊的發展,“國外畫廊歷史悠久,有著幾代人的積累,擁有很好的藏品。比如意大利米蘭有一家畫廊在香港藝博會上帶來幾十幅莫蘭迪的作品,奧地利一家畫廊買了十幾張夏加爾,高古軒拿到曾梵志的畫,美國佩斯簽了張曉剛,他們一拿就可以拿到藝術家們的全球代理。臺灣還有好幾個有錢人合資在一起,大陸現在這種情況比較少。”奧賽畫廊董事長蔡彭城說,“國外藝術機構美術館會向畫廊買畫,或者找企業家去畫廊買畫,然后企業家再以捐贈的形式給美術館,當然,這是有抵稅政策支持的。”

  拍賣行的擠壓

  拍賣行的擠壓似乎是近幾年來畫廊行業越來越突出的問題所在。拍賣行分掉了至少三分之一的市場,炒作、假拍等拉高了當代藝術的平均市場價格,而當代藝術的中低端市場并沒有發育完整,2萬元到20萬元的藝術品市場沒有發育出來,全部都在發育20萬元以上的藝術品市場。正常情況下,向畫廊購買藝術品,應該比拍賣會上購得的來得便宜,因為畫廊盡量將第一市場的藝術品價格壓在拍賣會之下。收藏家也可以在此接觸到最新鮮的藝術品。
  藝術市場里面,先有藝術家,他們是產生作品的源頭,作品出爐之后是評論家定位,畫廊介入,藝術家作品進入畫廊,通過兩到三年推薦展覽,一級市場上,新晉藝術家需要養幾年,然后在此基礎上,藏家介入,再有一定藏家群體智慧,再進入拍賣行,就不會出現流拍,價格炒作過高的現象。“藝術市場發展規律應該各就各位,畫廊做畫廊的事,拍賣行做拍賣行的事,而2008年,2009年這兩年,油畫甚至還沒有干呢,就已經上了拍賣場。”蔡彭城搖頭。
  站在藝術家的角度,李磊認為:“拍賣容易追高價格,至少有追高價格的可能性,買家和賣家之間,有透明的競爭價格。而同樣的價格在畫廊里可能就要砍價。要把藝術家放在一個正常勞動者的層面上來看待,至少第一輪的價格應該是這樣的。哪怕是一個知名的藝術家,在第一輪也就是進入畫廊的價格也不應該過高。”
  在上海從事畫廊業的李亞俐曾經擔任蘇富比20世紀中國藝術主管,對畫廊與拍賣行之間的關系深有感觸:“拍賣行與畫廊、畫商的合作歷史,在西方市場里源遠流長。擠壓的危機,其實只容易對一級市場畫廊產生威脅。因為一旦拍賣行形成慣性地直接和藝術家征集拍品,參照畫廊出版品撰寫拍賣圖錄等,必將直接掠奪畫廊苦心經營多年的市場價格基礎。有些大陸拍賣行里的護盤、作價慣性縱容與承諾等,加上僅僅5%~10%的賣方傭金征收,都將直擊藝術家人性弱點。看近不看遠,喪失了藝術理想與追求。相較茁壯如巨樹的拍賣業,一級市場畫廊在大陸猶如初生的小樹苗。與其說擠壓,不如說拍賣行其實是破壞了一級市場畫廊在大陸的生成與持續茁壯的契機。”
  “拍賣行好的東西讓更多人看到,搶,最大程度上顯示作品的價值,真正想需要作品的人來說,只要關注拍賣行就可以。直接去藝術家工作室取作品的行為直接傷害了一級市場也傷害了藝術家,畫廊是為藝術家工作的,這樣一來,藝術家失去了為你搖旗吶喊的盟友才得到了價格,失去了為你工作的朋友。”華雨舟說。

  缺乏成熟的合作文化

  “畫廊只靠幾個藝術家支撐是很危險的,你得有相對固定的多位藝術家來支持。你還得及時將市場信息反饋給藝術家,這對他們的創作與價格定位都是很必要的。做畫展也不容易,你得發現有潛質的藝術家,這要有相當專業的眼光,還得有國際視野,然后要策劃一個恰當的主題。”趙建平說。這些,都是畫廊為藝術家的輸出,那畫廊得到什么呢?畫廊通常從賣價中收取50%的傭金,但這也取決于藝術家的知名度高低,有名的藝術家要二八開,也沒辦法,出了名之后要求三七開,畫廊老板也就無奈接受。外國一個藝術家從沒有名到有名都不會隨便拋棄畫廊,很多大師成名后代理他的依然是最初一起成長的那家小畫廊。國民性的環境差,稍微培養出有名的藝術家,三年造勢,藝術家馬上廢掉,導致代理藝術家不穩定。
  李磊認為,對于畫廊代理的藝術家而言,藝術家合理的分成是得三分之一,另外的三分之一是給畫商的,剩下的三分之一是交給稅收的。“藝術家不能拿太多,還要分給一個渠道里面的其他人的,如果建立這樣一個機制的話,才是合理的。”
  國內的新興的富裕階層,一些所謂的收藏家尚沒有養成逛畫廊買藝術品的習慣。以亦安畫廊而言,最大的客戶全部都是西方人。“中國的藏家喜歡去拍賣行買個好看的噱頭:‘瞧,我這幅作品是在拍賣行里買的。’他們買了之后立刻就要掙錢。而老外藏家不一樣,他們會為自己收藏的這幅作品漲這么高而表示高興,但是因為自己喜歡,加個零都不會愿意出售,相反,價格下跌也與此無關。現在,每個國內畫商都會碰到的事情就是,國內藏家一旦發現買下的作品跌價,他就會抱怨。”張明放說。

  文化部“放聲”培育畫廊業

  就在前不久,文化部發布《文化部關于加強藝術品市場管理工作的通知》,對畫廊業發展、市場誠信制度建設、行業協會建設等提出了具體要求。近日,文化部文化市場司有關負責人向相關媒體詳細解讀了《通知》的具體內涵,明確表示要培育和壯大藝術品一級市場。
  《通知》指出,各級文化行政部門要積極培育畫廊行業,積極推動改善畫廊發展的政策環境。據文化部文化市場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藝術品一級市場將是政府培育和扶持的重點。目前,相對二級市場來說,一級市場的基礎較薄弱,社會關注度不高,一二級市場倒掛現象突出,不利于整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對行業而言,基礎不牢固,再多的成績也只是表象。因此,整個《通知》對于一級市場來說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培育和壯大一級市場,包括《通知》中有關繼續開展‘誠信畫廊’推薦和評選工作的內容,也是出于這個考慮。”為此,文化部要求各級文化行政部門積極培育畫廊行業,鼓勵畫廊建立以經紀代理制為主體的經營模式,拓展藝術品授權、藝術品有限復制等新興業務領域,鼓勵藝術博覽會建立以畫廊為參展主體的營銷模式,同時,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畫廊進行藝術品投資和收藏。
  針對目前藝術品市場存在的侵權假冒商品泛濫、私下交易盛行、經營行為不規范等問題,該負責人介紹說:“交易過程中,如果對作品合法性存疑怎么辦?購買到有瑕疵的藝術品怎么辦?哪些情況需要負民事責任?在藝術品交易過程當中,許多消費者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并不清楚。而《通知》梳理了藝術品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之間的責任和義務,藝術品經營單位應該主動遵循這樣的規定,同時,消費者也應該具有明確的維權意識。”
  國內大多數比較成熟的市場門類都已經有了全國性的行業協會,但藝術品行業協會的建設卻很落后。對此文化市場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建設藝術品行業協會的呼聲一直很高,一些藝術品市場發達的地方也已建立了地方性的藝術品行業協會,比如北京、蘇州等地有自己的畫廊協會。地方藝術品行業協會的建設是很好的基礎,我們希望能夠在此基礎之上慢慢推進全國性行業協會的建設,把力量整合起來。”為此,文化部首次明確指出,要推動藝術品行業協會建設。各地文化行政部門要積極推動和指導藝術品經營協會開展服務標準、自律公約、經紀合同示范文本的制定和推廣工作,充分發揮協會在行業監督和自律方面的作用。
  畫廊得不到政府的支持,發展會畸形,但是這樣的政策又似乎只是一個存在,設立公共藝術園區也沒有深入到具體的產業,藝術的發展與具體實施之間距離遙遠。李亞俐認為,在內地辦畫廊,最大的困難是對正統一級市場高昂的有形、無形畫廊營運成本認知不足,形成意向買家動輒要求六七折定價成交,任意取消定購合約書等。稅務則比所有一般消費品稅高,尤其在畫廊出現短暫盈利時,即時稅上加稅現金征課。
  另一些畫廊主對畫廊聯盟的期許之一就是,“或許抱團還能渴望政府支持”。“所以要扶持畫廊,政府部門未來如何使本地藝術產業更國際化合理化,有更多問題探討。”華雨舟說,因為沒有畫廊,就看不見一個城市的藝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畫廊不應是“江湖” 2012-07-23
· 世界上最小畫廊 電話亭變身畫廊 2012-07-13
· 誠信畫廊評選結果 北京占據14席 2012-06-27
· 一二級市場倒掛 畫廊與畫家的困局 2012-03-19
· 政策扶持 畫廊業將迎來政策春天 2012-02-1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武乡县| 伊金霍洛旗| 蒙阴县| 田林县| 锡林郭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