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中國成為醫療旅游目的地的野心
2010-09-13   作者:  來源:新民周刊
 

    “醫療旅游”作為一個產業不過才一二十年,但它已經被一些國家視為“朝陽產業”“國家戰略”。上海出現國內第一個醫療旅游平臺,試探醫療旅游在中國發展的可能性。   

中國醫療旅游的價格相對低廉,對海外患者有著不小的吸引力。

    去中國治病

  阿根廷和上海之間沒有直達航班,Mabel花了20多個小時,輾轉抵達上海。盡管Mabel患有乳腺腫瘤,并已經轉移多處,但精神狀態還不錯。這次來到上海,她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而且能在生命最后不多的時間里到中國玩玩,接受中國醫學專家的治療,也是不錯的選擇。
  Mabel是上海市醫療旅游產品開發和推廣平臺(以下簡稱“上海醫療旅游平臺”)迎來的第五名客人,上海醫療旅游平臺今年6月剛剛成立,到目前已經有來自4個國家的20名患者,通過這個平臺來到上海接受治療和咨詢。這是上海第一次正式向海外患者推廣專業的醫療旅游服務,也是中國第一次出現完整的“醫療旅游”專業產業。
  Mabel首先是通過上海醫療旅游平臺駐阿根廷的代理人,與上海建立聯系的。最終吸引Mabel來到上海的,是一種被叫做“體部伽瑪刀”的治療技術。“伽瑪刀”最早由瑞典研發,世界各地的醫療機構把這個技術用于頭部腫瘤的治療,所以也被叫做“頭部伽瑪刀”。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一家公司研發了可以用于全身的“體部伽馬刀”,這種儀器和治療技術目前僅在中國使用。“體部伽瑪刀”的療效和安全性曾經受到質疑,不過它仍然是一種得到衛生管理部門認可的治療方法。
  在嘗試多種治療手段無效后,Mabel決定到中國來試一試。Mabel啟程之前,先要把自己的病情資料提供給上海的工作人員,上海工作人員負責把這些資料交由專業的醫生會診,用以確定Mabel是否適合這一次醫療旅游之行。“溝通的內容主要是了解她的其他治療方案,保證不要沖突和沒有其他并發癥,以及各項實驗室檢查結果,確定有把握以后,建議她確定來上海的行程。”上海醫療旅游平臺負責人楊健介紹說。
  Mabel的簽證是旅游簽證,所以,她能夠在中國停留的時間只有30天,為此,一切必須事先安排妥當,不僅安排治療,還要預留出游玩的時間。治療在上海八五醫院伽瑪刀中心進行,該中心主任高宏偉介紹說“效果完好”。
  Mabel是阿根廷現任總統克里斯蒂娜的表姐,因為這個特殊的身份,中國的醫療旅游很快被阿根廷民眾知曉,在Mabel之后,又有幾名阿根廷患者通過醫療旅游平臺來到上海。除了不斷有海外患者前來咨詢,楊健對于醫療旅游行業的樂觀,還來自政府的積極態度。
  在2010年6月16日的成立儀式上,上海市發改委、同濟大學醫學院、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相關領導出席并發言。據楊健介紹,平臺的建立得到了上海市發改委、上海市商務委、上海市衛生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旅游局的支持,上海市發改委提供“現代服務業引導資金”支持,交由中國醫療旅游公司構建及運營。事實上,除了中國醫療旅游公司在海外營銷體系和服務體系的投資外,醫療旅游平臺的啟動資金里,就包含了上海市發改委和浦東新區發改委“現代服務業引導資金”各200萬元。
  上海市“十一五規劃”期間,把現代服務業作為產業轉型的發展方向,而醫療旅游就是現代服務業中的一種,在楊健看來,官方對于發展醫療旅游的態度,是“適度支持”。

  全新產業起步

  最早開展醫療旅游的國家,包括泰國、印度、巴西、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瑞士等,一些統計認為世界醫療旅游市場有1000億美元的規模,而前幾國瓜分了大半份額。近幾年,韓國大張旗鼓地以整容為優勢,在全世界推介自己的醫療旅游。
  萬事開頭難,剛剛起步的中國醫療旅游,也正在艱難摸索。醫療旅游機構不是旅行社,更不是醫院,它是一個聯系旅游和醫療業務的第三方管理機構,需要具備兩者的專業能力。楊健介紹說,上海醫療旅游平臺創建的初衷,是給行業內的從業機構一個業務平臺,不直接參與醫療旅游的具體業務。但在如今行業經驗幾乎為零的情況下,所有的工作還是由平臺一手張羅。
  從客人下飛機到達中國開始,接機、安排食宿、就醫、游覽、醫療保險、結算、康復、治療后跟蹤服務等等瑣碎的工作,目前都由平臺聘用的員工完成。“有的客人有宗教信仰,我們還得給他找教堂,送他去,接他回來。”
  “醫療旅游”在中國還是一個新鮮的詞匯,楊健告訴記者,前幾年醫療旅游行業的國際會議上,中國內地只有他一人參加。楊健早年畢業于武漢同濟醫科大學,外科醫生背景,后攻讀加拿大MBA,在海外從事醫療相關投資。回國以后,他也參與了一些連鎖牙科門診和整形美容等醫療機構方面的投資。“內需和出口兩大市場相比,中國人的錢太難賺,我們要賺的是外匯。”楊健半開玩笑地說。楊健的經歷讓他一直關注醫療旅游行業,并仔細地研究了國際醫療旅游市場。
  根據德勤咨詢公司的研究,2010年,預計全世界全年有600萬人到本國以外的地方尋求醫療服務。事實上,目前世界各地的醫療旅游產業,都把美國看作最大的客戶來源地,因此,楊健也把美國醫療和醫改政策,視為研究的主要對象。美國的醫療保險,不僅讓總統奧巴馬頭痛,更讓一些收入不高的民眾擔憂。“美國沒有基本醫療保障的人就有5000萬。”所以,對于那些社會醫保不承擔的治療,不管是患者自己還是他投保商業保險公司,以及那些必須負擔員工醫療福利的公司,都愿意尋找價格更加便宜的治療地。
  醫療旅游對于上面這些人來說,吸引力不小。以質子刀治療腫瘤為例,在美國做一個治療需15萬美元,并需要預約排隊4個月,但在中國費用約為15萬人民幣,也能更快安排,無需等待太久。這中間巨大的差價,以及到海外旅游的附加值,讓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以及歐洲人,開始選擇到海外就醫。因此在楊健看來,醫療旅游服務的消費者群體會不斷增長,中國要做的,是把這些消費者從別的國家爭取過來。
  有統計數據顯示,泰國的醫療旅游每年吸引120萬海外客人,印度有45萬。這兩個國家能夠率先開展醫療旅游,得益于他們的優勢:價格、語言和技術。一些東南亞國家有被殖民的歷史,因此英語教育比較成熟,在語言交流上不存在障礙,而印度的醫療人才,早已在西方國家形成口碑,在美國、英國等國家,許多印度移民是優秀的醫生,海外患者對他們有天然的信任感。
  不過近幾年東南亞政局不穩、宗教矛盾加劇、治安堪憂,而剛剛發生的“超級細菌”感染事件也大大動搖了西方人對印度醫療的信心,這給中國醫療旅游的發展帶來了空間。另外,楊健也把中國的競爭優勢放在價格上,“我們希望中國的治療費用永遠比泰國低5%”。

  為何選擇中國?

  中國醫療旅游的目標顧客,被楊健總結為三個特征:第一,他的疾病在美國本土治療花費在6000美元以上;第二,治療周期在2-4周;第三,非急診病人。鑒于這些要求,上海的醫療旅游服務項目,包括心臟搭橋手術、質子刀治療、伽瑪刀治療、干細胞治療、骨科、牙科、整形美容等西醫手術治療以及中醫等。2007年,中國衛生部發文嚴格限制外國人在中國接受器官移植手術,楊健表示,國家嚴禁的這類治療他們絕對不會開展。
  但運營2個月來,海外患者對中國醫療旅游的興趣點,卻與平臺事先的預期有些差別,那些在國外無法開展的治療,似乎更受歡迎。最近,上海醫療旅游平臺接到了美國煤礦工人工會的咨詢,他們希望到中國進行全肺灌洗來治療矽肺病。在美國,矽肺病這樣的職業疾病已經比較少見,因此本國幾乎不再開展相關治療,而在中國,醫生有豐富的矽肺病治療經驗和治療方法。
  事實上,盡管中國的醫療旅游剛剛誕生,但海外患者到中國治療的現象卻早已出現,他們到中國尋求治療的項目,往往是本國不開展的治療項目。2007年,記者曾調查國內“干細胞治療”,發現有不少海外患者在中國接受這種治療。“干細胞治療”在中國屬于需要特殊批準的三類醫療項目,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干細胞治療”尚未被允許在臨床上應用。
  中醫也是吸引海外游客到中國療養游的重要原因。“三亞有3個中醫門診,每年單是俄羅斯游客貢獻的收入,就有1億元。”楊健說。看起來,中醫是中國醫療旅游很大的特色,但問題是,開展中醫醫療旅游,存在一些現實的困難。“前幾天一個客人,把在中國開的中藥都送給我了,因為海關不會允許中藥進入他的國家。”
  華東師范大學旅游管理系符全勝教授幾年前開始關注醫療旅游,他認為,有人啟動中國的醫療旅游產業,是一件好事,第一家平臺應該得到更多的鼓勵和幫助。上海師范大學高峻也對中國醫療旅游的萌芽表示支持,但他同時提醒,作為特殊的旅游項目,醫療旅游的操作一定要小心謹慎,要建立誠信制度,避免行業出現管理混亂。
  楊健告訴記者,由于醫療旅游在中國剛剛開始嘗試,遠沒有到制訂行業規范的時候,但他也主張在合適的時機推出行業規范,讓醫療旅游能夠健康發展。     

  外國人爭奪中國醫生?

  醫療問題在所有國家都是民眾最關心的話題,中國的醫療尤其受到大眾的關注,在“看病難、看病貴”的抱怨聲中,發展醫療旅游會不會引來外國人爭奪中國醫生的質疑?
  記者采訪韓國全球醫療推廣協會主席樸仁初(Dr. Inchool Park),問及韓國醫療旅游行業是否面臨來自民眾的壓力時,他承認的確有這個問題。他告訴記者,為了消除民眾的擔心,保證海外患者不侵占韓國本國民眾的醫療資源,政府在去年制定了新的法規,要求醫院提供給海外患者的床位限制在床位總數的5%以內。不過,他同時表示:“(限制)很快就被改變,現在沒有限制。”
  上海醫療旅游平臺的醫療資源,都來自各家大型醫院的特需病房,這些醫療資源是醫院中本來就有的、針對特殊患者的部分。
  事實上,在醫療旅游平臺成立之前,已經有零散的外國客人,到中國邊旅游邊治療,世博會期間,東方醫院也接待了不少這樣的客人。42歲的加拿大游客史密斯先生來上海旅游的目的并非只是參觀世博會,在旅游的間隙,他專程到東方醫院接受了牙科專家的植牙手術。借世博之行前來東方醫院進行體檢的還有德國慕尼黑市市長及其夫人,他們驚訝地發現醫院竟然配備了世界最先進的雙源CT系統,這樣的硬件設施在歐美國家的公立醫療機構也并不多見。接近一天的體檢過后,兩人的核磁、B超、心電圖及心超檢查的中英文對照報告單在12小時之內清晰呈現,其速度比以醫療旅游著稱的新加坡還快了6個小時,而檢查費用僅相當于德國醫療機構的1/8。
  國務院2009年公布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中提出,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在國內的公立醫院,也基本遵守10%的界限。
  上海市東方醫院是平臺的發起單位之一與合作伙伴,也是上海市承擔涉外醫療服務人次最多的國有大型醫院,許多國家元首在上海訪問期間,都由這家醫院提供醫療保障。關于海外患者是否會與中國患者爭奪醫生、床位的問題,上海市東方醫院院長劉中民教授認為,完全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劉中民教授表示,上海市各大醫院特需服務資源的利用,并沒有飽和,完全有能力接待更多的海外患者。
  不過也有種種跡象表明,在一些地區,公立醫院難守10%的上限,對發展特需服務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今年有媒體報道,江蘇省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指導意見出爐,其中,特需服務比例“10%”,規定為“服務收入比例”。而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衛生部官員表示,國家公立醫院改革方案中所說的“10%”,指的是床位占比。這篇報道認為,江蘇省的方案已經巧妙地放寬了限制。
  也有人提出,為了保證公立醫院的公益性,中國的醫療旅游是否可以讓民營醫院作為主力。但劉中民教授表示,這個設想目前尚無法實現。“要吸引海外患者,首先醫院要有一定的規模、技術和服務能力,以及公信力,而國內民營醫院,顯然還沒有滿足這些條件。”他表示,在新加坡、印度、泰國,醫療涉外服務的確是由大量民營醫療機構承擔的,但它們的民營醫院發展已經成熟,在中國,主要的醫療資源還是都集中在大型國有公立醫院中。
  在贊成公立醫院發展特需服務的觀點中,有人認為高端特需服務可以給醫院創造更多的盈利,以此來補貼醫院的公益基礎醫療服務。關于這種說法,劉中民教授表示認同,但他認為對于醫院來說,涉外醫療服務更重要的是鍛煉和提高一家醫院的國際化服務能力,體現醫院的綜合水平。劉中民還特別提出,醫療是關乎生命的事,一個國外患者信任中國的醫療,代表他對一個國家信任,發展醫療旅游,還有助于改善國家形象。
  在楊健看來,以上的擔心為時過早,剛剛誕生的中國醫療旅游需要操心的,是“客源問題”。

  出口還是內銷?

  目前,“醫療旅游”的概念限于面向海外顧客的醫療服務,不過,一些旅游業從業人士卻認為,“醫療旅游”的概念在中國應該得到更加廣泛的延伸,國內市場才是“醫療旅游”的發展方向。
  在市場經濟之前,中國很多職工都曾享受由“單位”提供的“療養”福利,當時全國有很多針對職工、干部的療養院,高峻教授認為,當時的療養形式,其實就可以歸為“醫療旅游”的概念。現在,大多數國人的旅游,還局限于“下車看廟上車睡覺”的觀光游,旅游不僅沒有達到休養身心的目的,反而讓人勞累不已。一些富裕階層開始對兼顧保健、醫療的旅游產生需求,但這部分游客,往往流向海外。日本、韓國、臺灣等地的旅游部門近年開始向中國大陸市場推出體檢與旅游相結合的旅游產品,目標是中國的富裕階層。
  符全勝教授認為,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需要在旅游的同時得到休養和簡單的保健、醫療,針對國內市場的“醫療旅游”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他表示,酒店業的發展路徑很有可能是醫療旅游業在中國發展的范例。改革開放初期,高級酒店幾乎專為海外客人服務,但30年以后,國內顧客已經是酒店主要的消費群體。高峻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中國醫療旅游的發展,不一定要依賴海外市場,中國本土市場將會更加廣闊,而且,這種旅游產品,已經被業界看好。
  當然,兩位旅游業界專家,已經把“醫療旅游”的概念,泛化到保健旅游或者健康旅游的范疇,而對于楊健來說,中國首個醫療旅游平臺的職責,還是打開海外市場。目前,中國醫療旅游的信息,開始一點點被海外所知,楊健告訴記者,最近又有幾名國際患者,通過醫療旅游平臺網站咨詢是否適合到中國進行醫療旅游。“有一個人還是非洲的。”
  中國醫療旅游剛剛起步,堅守“服務外包”也好,開發內需市場也好,規范的運營才是保證一個新產業健康成長的關鍵。

  各國“搶”病人

  美國杜克大學法奎商學院工商管理學副教授Marco D. Huesch表示:醫療旅游業的全球化蔓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能夠引起各國醫療系統的反思和進步。
   據統計,醫療旅游已成長為全球增長最快的一個新產業,全球醫療旅游人數已經從最初年份不足萬人上升到目前每年數百萬以上。
  作為全球醫療旅游業的龍頭老大,泰國以整形外科為主打,吸引各地人民前去支持泰國經濟,僅在日本,每年就有約8萬人赴泰國醫療旅游。
  印度緊跟其后,被譽為價格最低、質量最好的醫療旅游目的地。2007年,印度醫治了45萬名外國患者,雖然印度國民平均1000人分配一張床位,但這個國家擁有高端的醫療技術,有人把這種現實形容為:“一流世界的服務,三流世界的價格”。 2005年底,《紐約時報》報道稱預計2012年,印度醫療旅游收入將達到23億美元,醫療旅游業也將成為繼信息技術后印度經濟的第二大推動力。
  新加坡擁有精密的醫療服務,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亞洲擁有最佳醫療系統的國家,最有名的是減重手術和健康檢查。地處歐洲中部的匈牙利以醫牙出名,擁有無數的優秀牙醫,“修復殘齒”、“種植新牙”是其特色項目。巴西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整容市場,多數醫院得到了美國醫院評審聯合委員會的認證,2001年的“巴西小姐”冠軍,年僅22歲就在賽前整容多達23次,成為了巴西整容市場的活廣告。馬來西亞的醫療旅游口號是:“放松的時候就是做健康檢查的最佳時機。”游客可以在休閑間隙前往與下榻旅店掛鉤的醫療中心做胸部透視、血壓測試、肝臟掃描等健康檢查。
  醫療旅游業在以上國家的迅速發展得益于價差和“先天優勢”。心臟手術在美國需花費13萬美元,而在新加坡只要1.875萬美元,在印度更是少至1萬美元。價格便宜只是其一,療效和周到的服務更是其優勢所在。
  醫療旅游雖然是一個新興的產業,但卻在很短的時間里發展出完整的產業鏈。以泰國康民醫院(Bumrungrad International Hospital)為例,醫院主頁上有專門為國外醫療旅游者提供咨詢和申請服務的通道,還有個名為“insurance for medical travel”(醫療旅游承諾)的專題,里面有與“Global Protective Solutions”(全球保障措施)等保障機構的鏈接,GPS提供綜合性的保險方案,為個人、雇主、服務商提供保障服務,還為不斷發展的醫療旅游業提供特殊保障。
  2003年成立的美國Med Retreat公司致力于幫助顧客承諾:如果顧客到了目的地,對當地的條件不滿意,可以選擇取消,5個工作日內就能退款;接受治療前無需支付國外的醫院任何費用,而是交給公司訂金,錢留在美國,仍由顧客支配,也可退還。
  《紐約時報》發表的《論醫療旅游》中談到:幾年前,到國外醫療旅游的人都是沒有醫療保險的,但如今,為了避免支付額外保險費的有醫療保險的患者和需要本國內沒有的手術的病人都加入了醫療旅游的行列。
  一些國家的政府,對醫療旅游投入了巨大的熱情。據報道,日本政府為了擴大招攬外籍患者到日本進行醫療觀光,打算在本年度設立新的醫療居留簽證制度。如此一來,外籍人士安排在日本停留的行程比較具有彈性。目前日本針對外籍人士發放的商業簽證最多可停留90天,日本政府正在考慮在商用簽證目的欄中追加“醫療”等的方案。
  美國杜克大學法奎商學院工商管理學副教授Marco D. Huesch表示:醫療旅游業的全球化蔓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能夠引起各國醫療系統的反思和進步。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 天津市2010學年學生兒童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正式啟動 2010-09-10
· 我國擬立法加強醫療器械管理 2010-09-06
· 急救醫療應重點體現一個“急”字 2010-08-24
· 馬應龍:基層醫療市場是看點 2010-08-20
· 中國醫療企業紐約IPO逆勢受熱捧 2010-08-18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左曉蕾:信貸此時放松調控將前功盡棄·[思想頻道]謝和平:發展和掌握低碳核心技術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崇信县| 包头市| 汤阴县| 沾益县| 正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