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內資企業樂于外資并購對改革的警示意義
    2007-05-28    陳蘭生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06年那場關于外資并購的爭論漸行漸遠,現在看那場爭論并未觸及真問題,問題背后的問題才是重要的。
  2006年,外資對內資企業并購案頻發,凱雷并購徐工、舍拂勒并購洛軸、高盛并購雙匯、SEB并購蘇泊爾、克虜伯并購山東天潤曲軸……。不可思議的是,被并購的內資企業似乎都表現出很高的熱情,也不惜失去控制權,面對業界和社會空前激烈的爭議和反對,矢志不渝。內資企業緣何樂于外資并購?分析問題背后的問題,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可能有一定的警示意義。

競爭領域國有企業生存發展條件變了,但體制并沒有改變

  權威部門稱,國有中小企業基本完成了改制,實際是國有中小企業已罕見,基本退出市場。國有企業普遍陷入困境之時,實行了“抓大放小”政策,“放小”是因為小的易放,不致帶來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大則不然。大企業扭虧脫困攻堅戰,付出巨額扭虧脫困成本但體制沒有根本性轉變,未擺脫國企積弊,只能短期顯現財務效果,不能增強企業自身生存發展能力。其后,壟斷領域國有企業由于壟斷收益和能源價格上漲利潤上升,競爭領域國有企業在輸入資源耗盡之后故態復萌,現在進入積累問題暴露期。在國有企業為主的證券市場,有研究者稱,2005年中石化一家利潤占A股市場利潤22%,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2/3的利潤不能支持正常的運轉費用無法自己養活自己。競爭領域國有企業“病變”消息近幾年應接不暇,包括明星企業和中央企業,典型的是華源、三九、澳柯瑪。緣何至此?國有企業體制未變而生存條件變了。國有銀行改革,開始自主經營、控制自身風險,停止了對國有企業拯救性、輸血性貸款;股市法律法規趨于完善,監管加強,嚴厲懲治將股市當作“提款機”;財政資金為國企輸血也受到限制。銀行逼債引發華源、澳柯瑪危機。澳柯瑪集團占用股份公司資金,股份公司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凍結集團公司股份,加重了集團公司危機。三九則因集團公司占用上市公司巨額資金暴露引發危機,進而銀行逼債致破產性重組。銀行和股市逼垮國有企業,以往是絕不可能的。
  國有企業改革也進行著,但正如王東京教授(2006)所說:“國企改革經歷20余年,在這20余年里,圍繞國企改革的攻堅,就不下三次。而且每一次攻堅,都是媒體熱炒,捷報頻傳。而如今面對的現實卻是,改革成本愈來愈高,政府的調子越來越低。”如此形勢下,進入困境的國企難走出困境,優質國企甚至業界翹楚也有后顧之憂,而體制不變企業自身改革很受局限。“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外資并購控股,企業體制隨之改變,這是內資并購難以做到的。“一直以來,洛軸集團包括員工和一些高層,以及洛陽政府人士在內,都表示希望重組引入好的機制帶動洛軸發展,早與舍佛勒簽署并購協議,一個原因就是看中了國外企業管理方法和運營機制。他們認為洛軸目前負債累累,落后的國企體制是重要原因,‘如果重組后仍然是這種內部經營機制,用工、分配和原來一樣,進來后也很難搞好’。”(《21世紀經濟報道》2006·9·8)因舍弗勒并購受挫改由內資重組,所以洛軸各方并不看好。
  地方政府也樂于當地國企被外資并購,受阻時為之奔走呼號。根據20多年經驗,他們對現有體制下搞好競爭領域國有企業也缺乏信心,改變這種體制又不是地方政府能做到的,已有一些地方國企改革舉措被叫停。一個大企業是地方重要稅源,企業加上上下游企業及服務業涉及幾萬人就業。企業興旺,地方穩定,企業垮了,地方難以承受,現實中已有許多這樣的教訓。企業尚好時賣出個好價錢,也是國有資本退出競爭領域的絕好時機。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這是明智選擇。

民營企業資本做大了,生存和發展條件并未改變

  民營企業緣何樂于被外資并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黃亞生有個精到的分析。他說最近美國的電器連鎖商百思買控股了中國民營公司五星電器51%的股權。一個企業家在自己的企業成長得很好,在這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GDP)每年增長9%——10%的時候,愿意把自己超過51%的股權賣給外資企業,在其他國家我們是很難看到的,是一個非常反常的現象。任何一個企業家不管是從經濟目的出發,還是從個人野心出發,都是不愿把控制權交出去的。所以這種現象要說到本質上,就是實際上企業家沒有信心,他認為在此時此刻拿到的收益要比將來拿到的收益大(21世紀經濟報道2006·11·13)。
  在中國,民營小企業限制小,自由度較大,最大問題是亂收費。企業做大些,就受到各種干擾和限制,業主就要耗費很多精力打通各種關節,不乏“你發財我發展”的權錢交易。企業積累到一定程度,投資就受到很大限制。雖說國家法律法規對投資領域沒有所有制限制,沒有法律禁止的都是合法的,國務院“非公經濟36條”又提出“允許非公資本進入壟斷行業和領域”,但有關國家機關出臺的一些“產業政策”,設立了很高的市場準入許可門檻,與已實施的《行政許可法》相悖。這些“產業政策”的偏好顯而易見。壟斷行業民營企業基本沒進入,已進入的國有企業投資屬規模擴張不用審批,須經審批的基本是民營企業。以致某欲進汽車行業的民營企業家呼號“給我一次死的機會”。一些民營企業嘗試進入城市供氣和公交行業,地方部門和壟斷企業設置重重障礙,使之經營困難、進退維谷。以現狀看,似乎民營企業只能小打小鬧,拾遺補缺,經營針頭線腦油鹽醬醋茶。民營經濟創造近50%的GDP,卻罕見大型企業,2005年中國企業500強,民營企業87家,資產僅占500強總資產的1.73%。民營資本正道不順走偏道,于是便有辦假外企、地下金融、炒房產的種種現象,給經經濟發展帶來負作用。對民營企業來說也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外企排除干預干擾自主經營的話語權是民企無法比的,這是民營企業樂于外資并購以“搭便車”的主要原因。
  這是個產權問題。我們只看到產權問題是國有企業桎梏,沒看到產權問題也是民營企業桎梏,只是表現形式不同而已。產權是“一束”權利,包括占有權、使用權、轉讓權和收益權。投資和經營是使用權,其目的是實現收益權。產權保護不力、不完整自然使民營企業家缺乏信心。企業自由是市場經濟基石,包括企業設立和退出自由、經營自由、交易自由、契約自由。所以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對投資者的態度是你投資我歡迎,你出產品我收稅,你破產我同情。政府部門須樹立這樣的觀念:市場經濟是民本經濟,民營企業是發展國家經濟的主體,國有企業是在民營企業不愿干、干不好干不了的領域干,主要是彌補市場缺陷,生產公共物品。如此,建立市場經濟法律法規才會落實。

外資并購內資企業,欲追求體制“紅利”

  外資進入內地,我們直觀看到的是使用低價勞力和享用優惠政策而獲格外利潤,而獲取的體制紅利被忽視。體制紅利是指內資企業受體制束縛缺乏效率,外資進入改造其體制、機制和管理,提高效率而獲格外利益。合資雖有效但很有限,因不具企業控制權無力改造其體制。所以外資進入由合資轉向獨資和并購力爭控股。這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起碼有三點重要警示:一是內資企業受束縛越大,外資獲利空間越大。為何外資并購引起企業界強烈反對,就因被并購企業解除體制束縛、增強競爭力,會使他們處于不利地位。二是改革越慢被外資并購和樂于被外資并購的內資企業越多。三是我們總認為引進外資能引進了先進管理,但外企管理并非知識產權也不保密,國內介紹外企管理,幾十所高校引進教材教師進行MBA和EMBA教學、培訓,國外管理專家和知名企業家頻頻來華“傳經送寶”,外資企業辦在我們身邊,“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咋走的”。外企先進管理可隨心所欲拿來為我所用,事實上許多企業都拿來了用上了,建立了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又聘用獨立董事,制定公司章程和各種管理制度,但效果不明顯,甚至不能避免走向危機,如中航油、三九、華源、澳柯瑪。體制是皮,管理是毛;體制是道,管理是技;體制是神,管理是形。管理依附于體制,不能獨立存在,“豬是豬,羊是羊,豬肉長不到羊身上”。當然,國外企業也會發生危機甚至破產,但有一個過程,企業出現虧損董事會問責總經理,總經理不能扭虧則撤換;局面繼續惡化,股東問責董事會,董事會不能改變局面則改組董事會。這樣每走一步都有企業轉危為安走向發展的可能,這種可能的實現要比經理、董事會、股東都不能改變局面而走向破產事例多得多。企業走向破產,心血費心,手段用盡,可能是決策或戰略失誤所致,也可能是市場不可控因素所致,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回天無力,時也運也命也,只有仰天長嘆。我們的企業會一夜之間從頂峰跌入谷底,資不抵債,拿來了外企先進治理、管理,并未在避免危機中起作用,更不用說在正常管理中的作用了。這警示我們,體制改革不到位,技術層面做過多努力只有貽誤時機。
  內資企業樂于外資并購引起爭議、質疑、指責也有一定的道理。但企業是經濟人,首先考慮的是自身生存和發展,不能承擔過多的非經濟責任義務。如果由此警示政府加快經濟體制改革,為企業創造市場經濟的發展條件環境,增強活力競爭力,提高效率做強做大,就能走出國門頻頻并購外國企業。這才是我們的希望。

(作者單位:河南平頂山煤業集團)

  相關稿件
 
彭阳县| 达日县| 洞头县| 丁青县| 丹江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