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博客]從“一價定律”看匯率決定
    2010-05-24    作者:王東京    來源:經濟參考報

    關于人民幣對美元的匯價,中美兩國這些年一直有爭議。美方認為人民幣幣值嚴重被低估,于是指責中國政府干預了匯率;而中方則針鋒相對,表示絕不會受外界壓力而讓步。兩國政府的立場世人皆知,不多說;這里要說的是國內學界,有人主張人民幣應升值,并上綱上線,批評政府壓制升值是賤賣中國。而另一種觀點相反,力主穩住匯率,認為人民幣若大幅升值中國會有沉重的代價。
  從不隱諱我自己的看法,曾寫過文章,也曾在多個場合直陳己見。我的觀點,目前人民幣幣值宜守不宜升,至少不應大幅度升。我不同意說穩定人民幣匯率就是賤賣中國,匯率問題復雜,并非賤賣貴賣那樣簡單。如果說中國賤賣商品不妥,那么美國讓人民幣升值是何道理?將心比心,作為消費者,誰都希望買到的商品物美價廉,可人民幣升值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必漲價,美國政府明知如此,可為何還要逼人民幣升值而讓消費者多付錢呢?美國人不傻,醉翁之意不在酒,背后原因我不說讀者也知道。
  年初奧巴馬總統說,美國要做世界上第一出口大國。美國要不要做第一是他們的事,旁人不用管,也管不著。但有一點要指出,美國想通過逼人民幣升值來壓制中國的出口,當然對中國不利,但這對美國未必就有好處。原因簡單,東南亞國家的勞工成本比中國還低,相比起來,美國的勞工成本卻明顯要高出很多,這樣,美國即便限制了中國產品的進口,但東南亞其他國家的產品照樣會銷往美國。看來美國此舉的確是損人不利己,不明智。
  問題在于,中美匯率之爭遠未結束,今后還會爭下去。為避免各執一詞,我們不妨先回到理論層面,看看匯率到底該怎樣定。其實,一戰以前,匯率確定并不像現在這么麻煩,當時,各國貨幣都規定黃金含量,持有貨幣可以自由兌換黃金。兩國貨幣的匯率,就是貨幣的含金量之比,叫做鑄幣平價。比如,1英鎊含黃金113.0格令,1美元含黃金23.3格令,兩國貨幣的鑄幣平價就是4.9,因而英鎊兌美元的匯率就是1∶4.9。當然受市場行情的影響,匯率也會有所波動,但由于有黃金作保證,匯率波動的幅度很小,故那時候的匯率稱為固定匯率。
  到了一戰期間,各國為應付軍費開支,大量發行紙幣,紙幣含金量沒法保證,也就不能兌換黃金,鑄幣平價隨之土崩瓦解。待戰爭硝煙散盡,貿易重開,如何確定匯率呢?1922年,瑞典學者卡塞爾出版了《1914年以后的貨幣和外匯》一書,提出購買力平價說,認為應根據各國貨幣的購買力來確定它們之間的匯率。此說一出,備受推崇,各國政府按圖索驥,重打鑼鼓另開戲,紛紛重定匯率。
  我們知道,經濟理論大都有假設前提,而購買力平價說的前提是,兩國之間貿易自由,商品、勞務交流,不受關稅、配額限制,即便有限制,雙方外貿政策對等,沒有相互歧視。同時,假設兩國商品的運輸成本也大致相同。依據以上前提,卡塞爾的推論是,同樣貨物無論在哪里銷售,其價格必然相等。也可以這么理解,若世界上只有一種貨幣,那么在任何地方購買同質的商品,花費都應該一樣。此推論被稱為“一價定律”。
  當然,各國貨幣不可能相同,不過由“一價定律”可推出的含義是,兩種貨幣匯率,則等于它們的購買力之比。比如一個同樣的漢堡包,在美國賣1美元,而在日本賣150日元,那么就可認為,1美元相當于150日元的購買力,美元兌日元的匯率是1:150。如果一國的貨幣購買力下降,商品的國內價格上升,該貨幣就會對外等比例貶值;反之,購買力上升,貨幣則會相應升值。還是上面的例子,如果由于某種原因,漢堡包在日本售價上升為200日元,在美國仍賣1美元,那么日元貶值,美元兌日元的匯率降為1:200;反之,如果美國的漢堡包售價上漲到1.5美元,在日本仍為150日元,就說明日元升值,美元兌日元的匯率變為1:100。
  以上推論,講的是某一時點兩國價格水平與匯率的關系,稱為絕對購買力平價。與此對應,卡塞爾還提出了相對購買力平價。他認為,在一段較長時間里,兩種貨幣匯率變化的百分比,剛好等于兩國國內價格水平變化的百分比之差。比如英國物價一年上漲10%,而美國物價只上漲5%,那么,根據相對購買力平價,英鎊對美元會貶值5%。匯率變動剛好抵消英國通脹超過美國的5個百分點。這是說,匯率的漲跌,不能由哪國政府憑空決斷,而應充分考慮物價水平的變化,而且與同期兩國物價水平的相對變動成反比。
  明白了以上道理,讓我們再來說中美匯率。首先,我選1998年的匯率做基期,為什么?因為當時亞洲發生了金融危機,周邊國家貨幣紛紛貶值,唯有人民幣一枝獨秀,沒貶值。不是不可以貶,而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希望在亞太地區經濟穩定中有所擔當。所以當年朱镕基總理承諾,人民幣三年不貶值,三年以后也不貶值。中國政府說到做到,沒有食言,國際社會一片叫好。也正是基于此,故本文有理由把1998年的匯率作為基期匯率。
  設若如此,那么1998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匯價是多少呢?官方的數據是1∶8.27。再看另一組數據,即中美兩國的消費物價:2004年至2009年,中國的CPI分別是3.9%、1.8%、1.5%、4.8%、5.9%、-0.7%;而同期美國CPI則為2.7%、3.4%、3.2%、2.8%、3.8%、-0.4%。雖兩國CPI統計口徑有別,不完全可比,但整體趨勢,中國消費物價指數要高過美國,這是說,從“一價定律”看,人民幣不應升值,可近幾年美元兌人民幣卻在不斷單邊貶值,2006年是1∶7.9,而最近已貶到1∶6.94。奇怪的是,美國目前還得寸進尺,要求人民幣繼續升值。何以如此?除了翻來覆去強調貿易逆差,我看美國也說不出什么別的理由來。

  相關稿件
· 匯率議題促金磚四國回歸現實主義 2010-05-21
· 匯率之爭彰顯中美經濟戰略差異 2010-05-21
· 委內瑞拉暫停政府債券交易穩定匯率 2010-05-20
· 人民幣回歸彈性匯率機制或提前 2010-05-20
· 人民幣匯率應該“部分”與美元脫鉤 2010-05-13
 
高碑店市| 三河市| 西林县| 沁阳市| 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