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銀行理財別賣了產品砸了招牌
    2008-04-03    新華社記者:羅博 鄧衛華    來源:經濟參考報
  最近,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深圳發展銀行等售出的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出現零收益甚至負收益。記者在濟南、銀川等地采訪發現,購買這些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大都缺乏金融知識,投資受損后紛紛對銀行理財產品營銷中片面夸大收益、縮小風險提示提出了質疑。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銀行作為理財產品的運營方,在進行產品營銷的過程中,除了向客戶提示產品潛在高收益的同時,也應詳盡地向客戶提示潛在風險。而近年來的銀行理財產品營銷,渲染預期收益多,風險提示則輕描淡寫甚至略過不提。許多投資者是在對銀行理財產品“只知其利、不知其弊”的情況下盲目投入的,一旦虧損就會有掉入“陷阱”的感覺。
  事實上,目前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的設計十分復雜,別說普通客戶,就連銀行的員工如果不經過培訓也很難將理財產品解釋清楚。老百姓之所以選擇銀行進行“財富管理”,很大程度緣于長期以來形成的對銀行的高度信任。
  信譽是立業之本,對銀行業尤其重要。無論是歷史上有名的錢莊票號,還是現代銀行,無不以誠信為第一行為準則。銀行在理財產品營銷中如果重收益誘導、輕風險提示,必定損害自己的信譽,影響長遠發展。
  從最早的“增存攬儲”,到如今的“財富管理”,我國銀行業發展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對一些商業銀行在理財產品宣傳中夸大收益、縮小風險提示的現象,監管層應該予以警戒;銀行也應著眼長遠,誠信經營。
  相關稿件
· 理財師提醒消費者:未激活信用卡也要收費 2008-04-02
· 六成城市女性:全權當家熱衷理財 2008-03-24
· 市場零收益、負收益產品考問銀行理財 2008-03-24
· 花旗銀行日前再推代客境外債券理財 2008-03-24
· 理財,需要科學財務規劃 2008-03-24
 
上虞市| 炎陵县| 宣化县| 莱芜市| 鹿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