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新能源過剩企業會好嗎?
    2010-04-20    作者:林伯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近期風電設備、多晶硅等新興產業出現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傾向,新能源發展過熱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那么,當前中國的新能源發展形勢如何?“過剩”的原因是什么?

  新能源過剩是節點過剩

  新能源產業鏈的建設一般分3個環節:研發、設備制造和利用。一般而言,新能源產能不應該過剩,因為新能源的利用應該是越多越好,目前所謂的產能過剩實際上是設備制造過剩,是產業鏈節點過剩。現狀是,設備制造投入過多,研發和利用方面投入較少。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研發的回報時間過長,導致早期企業和地方政府對研發的興趣不高;二是新能源利用由于發電成本較高,而且政府對于新能源的成本考慮(如補貼)至今還主要集中在發電側,并沒有充分考慮到電網的成本,這樣新能源并網也就出現了問題。事實上,即使產能不大,只要研發和利用做不好,設備也是相對過剩的。
  地方政府將新能源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點基本上都在設備制造。希望發展新能源來促進經濟發展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是,在沒有把握研發和利用的前提下,這種努力帶有很大的盲目性。
  此外,新能源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對于舊的經濟增長點是有影響的,特別是考慮到現階段中國正處于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實體經濟對高耗能產業的依賴。經濟實體主要還是依靠常規能源,因為常規能源如煤炭的價格便宜,便宜的能源生產出來的東西成本就比較低,低成本才會有競爭力。所以新能源的規模做大了,就會提高實體經濟的成本,就會影響價格優勢的競爭力。除非采用綠色GDP概念來衡量,大規模發展新能源至少短期會提高實體經濟的能源成本,對經濟增長會有負面影響,因此,經濟社會的承受能力必須考慮。單純財務計算,新能源發展無論如何不是免費午餐,新能源投資的熱潮是帶有成本的,如果“無序”發展造成過剩,成本更大。
  政府的產能政調控有短期效果,但也有成本,地方還常常有應付的辦法。比如,裝機5萬千瓦的風電需要中央政府批準,那么地方企業就上4.95萬千瓦的裝機。對市場而言,政府產能調控的警示意義可能更大些,對于過熱的市場,是一盆涼水,讓大家知道這個產業是過剩的,資本再進入,至少短期準備虧本。
最小化設備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成本,主要還是需要依靠市場。如果政府能解決好研發和利用環節,設備制造環節的問題留給市場解決,就可能避免現在的產能過剩。這次政府調控的目的應該是,讓新能源在時間上有序的發展,即以終端利用為目標。如果終端還不能大規模利用,就不能大規模生產,控制項目審批。而對于政府來說,現在更為迫切的是解決研發、技術創新和終端利用。
  雖然發展新能源是中國一條必須走的路,但應該以最小成本來做。最小成本要求在根據資源與市場的情況合理布局的基礎上,及時跟進相應的配套和政策,推動產業的良性快速發展。如何實現“有序”發展?這個“有序”主要是在發展中兼顧各個產業鏈的節點發展,避免資金和資源的浪費,如風電的“空轉狀態”。
  新能源產業主要通過電力實現的,其成本和機會都會體現在電力行業的發展中。比如說,電網如何配合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目前的電價體制會不會成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障礙?制約新能源發電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電力成本。相對傳統能源來講,清潔能源的發電成本較高,是其至今在我國不能大規模應用的主要原因。因此,發展清潔能源,解決成本問題是關鍵,目前國際上解決的途徑是政府補貼或消費者埋單。對我國而言,短期的措施是進行財政補貼,而中長期則需要相應地理順電價,以反映其發電成本,必須研究新能源成本的解決辦法以及相關電價問題。
  新能源產業的優勢在于其能夠解決資源稀缺和環境污染問題。那么,政府對常規能源的價格政策對新能源產業的影響很大。長期而言,依靠市場解決新能源發展問題,關鍵點是真正提高新能源的競爭力。政府可以對新能源進行補貼,直接提高其競爭力,也可以通過常規能源價格改革,讓常規能源的價格反映資源和環境成本,從而間接提高新能源的競爭力。
 
  解決過剩需要資金和政策做后盾

  對于目前出現的新能源產能過剩,有兩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一是依靠市場,讓產能自生自滅,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產能就會自我淘汰。二是國家進行短期扶植,主要從新能源的利用方面入手,如補貼太陽能的綜合利用,提高設備使用率。當然,在實踐中這兩種情況都會出現。短期而言,政府能做的基本上是:一是行政抑制產能,不再批新項目;二是通過補貼,利用現有的產能。中長期而言,就必須吸取教訓,總結經驗。
  中國的新能源研發相對落后。目前的新能源技術研發,除了政府支持,還有一些是企業和科研機構在做。因為研發的效益比較慢,對于經濟增長壓力很大的地方政府,不會特別重視。企業盈利也需要“快”,特別是民營企業。投資設備制造這個環節見效快,研發與設備制造相比較,要慢得多,從資本逐利的角度而言,如果有利,企業應該也會投資研發。現狀看來,地方政府和企業比較愿意投資設備制造環節。大規模的新能源發展需要國家牽頭和政策支持研發,國家顯然應該加強投入,但是,地方政府也要重視,有一些更具體政策或資金的投入。
  設備利用和研發是可以互相支持的。如果設備得到充分利用,投產多少就賣出去多少,企業自然就有錢投入到研發領域,相信設備制造企業也不希望總是買別人的落后產品,買別人的圖紙。但是,他們投入的前提是生產出來的設備可以賣出去,獲得利潤才會有錢投入研發。一個良性的循環是:政府前期的研發和利用支持,使企業生產出設備可以得到利用,賣出去,錢就用來再投入研發。現在的情況是設備利用緩慢,那么企業就沒有錢投入研發,只能選擇買別人的落后技術,這可能是一個惡性循環。針對國務院提出的風電設備和多晶硅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傾向,國家發展改革委2009年10月19日給出指導意見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應該就是指在研發上下功夫。的確提出了關鍵問題,但這需要實實在在的資金和政策做后盾。
  新能源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存在對新能源設備的國產化問題。國產化大致有兩個路徑:一是把別人東西拿來消化制造,二是自主研發。通過自主研發國產化的問題上面已經討論了。把別人東西拿來消化,對方可能不一定愿意把最好的技術毫無保留的給你。因此,在這個消化的過程中,可能需要把一部分市場讓出去。對于新能源來說,技術進步比較快,如果不愿意把一部分市場讓出去,那么這樣的國產化可能就是落后的國產化。對于技術進步很快的新能源產業,從國外買技術和圖紙,到國內組裝消化這條路的風險是,今天沒有拿到最先進的技術,明天就是落后的產能,就不可能真正有實力占領市場。因此,國產化的前期可以讓出一部分市場,把最先進技術引進來,或許可以更快速度地提高國內的技術水平,進行國產化。以我國的火電設備發展為例,從30萬機組也需要進口,到如今世界一流,這個過程沒有很久。
   整體而言,新能源技術的開發和利用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僅靠市場競爭無法滿足。中國國內目前資金充足,中國政府可以集中使用政策和資金來推動新能源產業的迅速發展,為新技術、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巨額資金支持。
  目前的產能過剩是相對的,國家對新能源的利用以及經濟承受能力會有一個平衡的考慮,理順電價反映新能源成本是一個基本的趨勢。我們無法具體預測這個過程會有多久,但是可以比較確定的是,這些過剩企業只要能堅持,一定會往好的方向發展的。

  相關稿件
· 新能源“過剩”之辯:是個偽命題? 2009-09-07
· 新能源過剩之辯 2009-09-07
· 美新能源戰略只是“權宜之策” 2010-04-02
· 中石化五大途徑全面進入新能源領域 2010-04-01
· 全國首家鋰電新能源產業基地落戶江西 2010-03-30
 
潢川县| 平原县| 保康县| 潍坊市| 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