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如何展望新工業革命?
2013-05-17   作者:鄭渝川  來源:經濟參考網
分享到:
【字號

    趨勢學家們早就迫不及待的宣布過“后工業時代”、“去制造業時代”的到來,在他(她)們勾畫的藍圖里,互聯網新技術的融合,將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高度智能化和自動化,基本實現自產自給自足。這不過是一種小國寡民理想的翻版罷了,不僅罔顧制造業產出仍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的客觀事實,而且也有悖于科學學科進一步細化、不同學科不同領域技術融合、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發展等因素均在推動制造業更新發展的趨勢。

    還有一類熱門的趨勢判斷,即簡單根據互聯網的發展動向,以及部分在其學科領域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新技術,斷論“第N次工業革命”已經到來。2012年風靡全國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就是這類判斷的代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在羅列一堆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國際合作等概念名詞后,又添入了新技術、產業革命領域方方面面的新嘗試案例,沒有論證,直接推導得出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到來,正在掀起高潮的武斷結論。更有意思的是,《第三次工業革命》書作者杰里米·里夫金為了掩蓋自己的心虛,在書中大量加入他與歐美政要交往的敘述。

    互聯網對生產方式乃至社會組織形式肯定具有革命性影響,但這種影響顯然仍在進行之中,促成的改變和調整才剛剛開始;參照之前數次工業革命的發展歷程,新的工業革命仍處于醞釀或剛剛起步的階段。而新技術、各產業領域內的新概念和新嘗試,也不足以定論“第三次工業革命”在向人們走來。

    正是因為反感上述兩類輕率的趨勢斷言,筆者在閱讀英國《金融時報》調查記者彼得·馬什所著的《新工業革命》一書時,帶著疑慮和挑剔。

    通讀《新工業革命》全書,特別是對照前面提到的那本虛浮之作《第三次工業革命》之后,筆者得出的看法是,彼得·馬什將注意力放在技術研發、制造業價值鏈、工業生產方式的演化進步之上,認為三者的重大聯動才能帶來一次工業革命,這種看法是謹慎而符合科學史、工業史原則的。更重要的是,他并未言之鑿鑿斷言“新工業革命”已經到來,而是認為將在未來20年乃至更久方會真正掀起高潮——也許會在更短的時間內發生前述三者的聯動,但肯定不是現在。

    因而,中國要迎接“新工業革命”的到來、抓住寶貴機遇,就不能將“新工業革命”理解為“終極賭局”,不能把“賭注”都下給當下某種新技術、產業領域的新概念和新嘗試(盲目規劃、沖動投資),而應加大對前沿科學、基礎科學和人才培養等的投入,優化科技成果孵化培育機制。

    彼得·馬什認為,人類制造業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少量定制階段、少量標準化生產階段、大批量標準化生產階段、大批量定制化階段、個性化量產階段。個性化量產的階段已經到來,但尚未取代仍占主體地位的大批量定制模式,原因就在于,3D打印等可以滿足個性化量產、差異化生產的新技術及相關新生產方式,還在探索發展之中,而新的制造業價值鏈,顯然沒有成型。這也是那種“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到來的說法不靠譜的原因所在。

    《新工業革命》一書重新定義了18世紀后半葉至20世紀末的四次工業革命:蒸汽機革命、運輸革命、科技革命、計算機革命,分別梳理了這四次工業革命的深遠影響,并指出這些影響將讓“新工業革命”以科技化、全球化、互聯化、綠色化、定制化等特征出現,預言現有工業集群經轉型升級后將以相對更小的規模存在,發揮出更強的輻射帶動作用。
 
    書中提出,個性化量產模式正式取代大批量定制模式之后,新工業革命將在全球鋪開,由此將帶來與前四次工業革命截然不同的結果:不論是現有的工業化國家,還是已經獲得了幾十年快速發展的新興市場國家、還處于產業培育和起步階段的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都將獲得機會,迎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工業民主化時代”。彼得·馬什預計,定制化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產品設計和制造的方式將更加復雜,流程將遍布全球的價值鏈體系,但本地化、專業化定制制造將更具競爭力。很顯然,這個判斷如果實現,不僅將意味著歐美制造業獲得部分復興,而且也將是現有的“世界工廠”中國的新機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第18個世界讀書日 各地溢書香 2013-04-25
· 世界讀書日:數字化時代的思考定力 2013-04-23
· 全國書博會揭曉“十大讀書人物” 2013-04-23
· 經安中學:學生在明亮的教室讀書 2013-03-19
· 外國人是這樣讀書的…… 2012-12-1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
格尔木市| 阜阳市| 昭苏县| 乌兰浩特市| 靖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