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多元化戰略:將化解中國能源進口風險問題
    2007-01-30    本報記者:王莉    來源:經濟參考報

    記者從財政部日前出臺的一份內部文件中獲悉,2007年我國將繼續研究實施鼓勵資源性和有利于技術創新商品的進口,以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商品出口的稅收政策。
    “這項政策的指向非常明確,即通過財稅杠桿設法擴大能源進口,嚴格控制能源、資源性產品出口,增加國內能源資源的存量,避免對本國資源過度開采。”一位業界觀察家告訴記者,從長遠發展來看,這對我國加強能源儲備、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除此以外,國家近年來還制定了包括《可再生能源法》在內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鼓勵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加大能源資源產品的勘探開發和戰略儲備。我國正在綜合利用經濟、法律等多種手段化解風險,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多元化戰略化解能源進口風險

    國家電網公司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兼總經濟師胡兆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經濟全球化、能源國際化的背景下,對國際能源市場的依賴也會帶來一定的經濟風險,因此我國必須堅持能源進口的多元化戰略,就像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里一樣。
    在胡兆光看來,能源進口多元化包含了很多層面的含義,但首當其沖的就是進口品種的多元化。“石油和天然氣是目前全球能源爭奪的焦點,而電力進口卻被很多國家所忽視。”
    據了解,國家電網公司已經與俄羅斯政府簽訂協議,在2008年之前將從俄羅斯進口電力60萬到70萬千瓦。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表示,除了與俄羅斯開展電力合作外,我國還將與相鄰的哈薩克斯坦、蒙古國等資源豐富的國家進行電力開發和電力合作。“這是彌補我國能源不足所采取的一項有效措施。”舒印彪說,我國應積極支持和鼓勵相關電力企業“走出去”,到境外投資開發大型電源項目并將發好的電送回國內。
    “在石油安全方面,多元化戰略將使中國不得不面向全球石油資源。”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為了保證石油安全,各國都制定了一些應對戰略措施,而建立多元化能源進口渠道已在國際上形成共識。
    “石油進口渠道也應該實現涵蓋海運、陸路、管道運輸等多種方式。”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調研室副主任薛惠鋒在一篇名為《構建全球合作背景下的中國能源外交方略》的論文中如是表述,“多元化的能源進口戰略是保證我國石油安全的一項重要舉措。”

加強勘探提供充足能源保障

    從石油生產國進行直接進口,發展到開拓海外基地,再到產油國直接投資、設廠,從而取得“份額油”,我國能源企業近年來加大勘探力度,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開拓海外能源市場,為我國國內經濟發展獲得穩定可行的能源保障,從某種意義上也構成了我國能源安全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以中國最大的石油企業——中國石油集團為例,2006年其先后在我國的鄂爾多斯盆地、松遼盆地北部和四川盆地發現四個重大油氣儲量目標區,并在準噶爾西北緣、冀東灘海、鄂爾多斯蘇里格等地區落實了七個億噸級石油儲量區塊和三個千億立方米級天然氣儲量區塊。2006年中國石油國內油氣勘探共取得34項重要成果,新增石油地質儲量連續三年保持在五億噸以上,新增天然氣三級儲量均超過3000億立方米,石油儲量接替率繼續保持在一以上,天然氣儲量繼續大幅增長。
    與此同時,中國石油還不斷擴大海外油氣生產和國際貿易規模,為國內的油氣供應提供了有力補充。中國石油集團總經理蔣潔敏表示,通過加大勘探生產力度和對海外市場的擴張,中國石油保障了國內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用戶的油氣平穩供應。
    中國石化集團同樣也將“加大油氣勘探開發的力度,并將在海外資源市場取得更大突破”放在公司各項戰略的首位。中國石化集團總經理陳同海表示,預計2007年國際油價仍將居高不下,因此中國石化有必要以更快的速度拓展上游業務。此舉將有助于控制成本,較之從國際市場購買原油,公司能夠更加經濟地向自有煉油廠提供煉油原料。
    業界觀察家認為,以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海油為代表的國內能源巨頭紛紛加大了對國內外油氣資源的勘探力度,雖然這或許只是出于公司戰略發展的一種考慮,但從某種程度上確實極大緩解了國內的能源需求壓力,為我國國內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

開發新能源勢在必行

    正是出于對國家能源安全的考慮,近年來,以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新能源加快了開發和利用的步伐。
    2006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隨后太陽能、淺層地能建筑應用、風電產業以及生物質產業的相關扶持政策相繼出臺,業界將2006年視作新能源加速發展的政策黃金期。
    對此,財政部的一位官員用“時不我待”來形容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緊迫性。這位官員表示,我國是一個多煤少油的國家,能源問題主要是結構不合理,石油資源匱乏。2005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43%,而石油進口受國際制約較多,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安全。為此,研究制定石油替代戰略勢在必行。
    在有關政策的扶持下,我國新能源產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以生物能源為例,目前我國河南、吉林、安徽三省四套年產30萬噸燃料乙醇的裝置已建成投產,乙醇汽油銷售開始封閉運行;在新疆、內蒙古等地,我國自行培育的具高抗逆性、可全國種植的甜高粱,每公頃能產燃料乙醇六噸,比甘蔗高30%,比玉米高三倍;西南地區種植的10萬畝麻風樹籽粒含油率50%以上,可直接生產生物柴油。
    有關研究顯示,根據我國生物質資源特點和技術潛在優勢,如果利用全國每年50%的作物秸稈、40%的畜禽糞便、30%的林業廢棄物,并開發5%邊際性土地種植能源植物,以此建成約1000個生物質轉化工廠,其年生產能力可相當于5000萬噸石油;而每增加1000萬公頃能源植物的種植與加工,就相當于增加4500萬噸石油的年生產能力。
    “雖然新能源產業目前在我國剛剛起步,尤其相對于煤炭、石油、天然氣這些傳統能源而言,其所占比重微乎其微,近期內對我國能源安全的保障很難發揮一定的作用,但以新能源開發利用為核心的石油替代戰略對于我國的能源安全具有十分現實而長遠的意義。”胡兆光分析認為,從長期來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有助于實現我國能源結構的多樣化,從而有可能擺脫對石油和煤炭這些傳統能源的依賴。

戰略儲備制度應對短期能源緊缺

    無論是進口石油,還是自產石油,如何將這些能源資源儲備起來以應對短期能源緊缺,成為各石油消費大國不得不直面的現實。如今,為抵御石油供應中斷、維護國家能源安全,一些發達國家相繼建立了戰略石油儲備制度。目前日本的戰略石油儲備已達到161天,美國是158天,德國是127天,韓國是109天。
    作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我國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性日漸加大,而進口的石油又大多來自局勢動蕩的中東地區,這使我國面臨著海外石油供應中斷的危險,也正是從那時起,我國開始醞釀建立自己的戰略石油儲備基地,但這一構想直到2006年才得以實現。2006年9月20日,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投資約37億元人民幣建設的鎮海石油儲備基地竣工,并于10月投入使用。
    位于山東黃島、浙江岱山、遼寧大連的其他三大石油儲備基地也將于2008年陸續竣工。四大基地建成后,我國總共能形成約10余天消費量的石油戰略儲備能力。
    石油戰略儲備的啟動只是中國能源資源戰略儲備的第一步。去年年底,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表示,主要礦產資源國內供給短缺是中國必須認真對待并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中國將建立礦產資源的儲備制度,利用外匯儲備較多的條件,增加國家戰略性資源的儲備。
    胡兆光就此表示,建立重要能源資源產品的戰略儲備制度是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必要手段,是應對燃眉之急的重要舉措,但戰略儲備基地并不是化解國家能源安全的長效措施,就我國的能源安全而言,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積極擴大能源進口,加大對海外能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相關稿件
 
水城县| 石渠县| 于田县| 腾冲县| 南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