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理財產品不可跟著感覺買
    2008-06-30    本報實習生:韋夏怡    來源:經濟參考報

  據近期Wind統計數據顯示,自2008年以來,數十家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累計已超過了1600只。另據統計,5月份,32家商業銀行(包括26家中資銀行和6家外資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382款,成為自2004年商業銀行開展理財業務以來單月發行數最多的月份。
  面對各種名目的銀行理財產品,普通投資者在選擇時有時會覺得很茫然:一方面,短時間內很難了解所有的產品情況,進而不能做出最優選擇;另一方面,不敢相信銀行業務人員的推薦,害怕跳進陷阱,再遭受“浮虧”和“零收益”。

短期穩健型理財產品漸成主流

  在剛剛過去的五月,銀行理財市場中穩健型理財產品繼續成為市場主流,其市場占比超過八成。含“保本”字眼的銀行理財產品日漸增多,連不少股票類、商品類與混合類理財產品,都以“保本”作為賣點;此外,銀行理財產品短期化趨勢也日漸明顯,一年期以下的理財產品占了近90%的市場份額,其中6個月至1年期限的理財產品的市場占比上升明顯。
  據統計,截至6月10日,所有在售的102只理財產品中,投資期限小于或者等于6個月的為57只,占全部在售產品的55.89%。其中,期限最短的是中國銀行推出的“博弈人民幣理財產品7天”,預期最高收益率為年利率2.20%。雖然短期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相對較低,但是本金和收益都有一定保障。在投資者對股市信心大減的現今,選擇短期而穩健的理財產品不失為一片良好的投資緩沖地帶。
  事實上,經過一段時間監管部門嚴格監管和規范整頓,銀行理財市場已經有所好轉。投資者只要根據自己的投資興趣挑選適合自己的產品,并且在購買前充分了解產品風險、收益等問題,相信還是可以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的。
  但是,據了解,相當數量的普通投資者對理財產品并不了解。當被問及是如何挑選的產品時,基本的說法都是:“聽銀行的人介紹的,感覺可以就買了”。由此看來,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投資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了解6大類理財產品選擇性投資

  一般說來,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大致可分為6大類:信用類、利率類、匯率類,股票類、商品類及混合類理財產品。不久前,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公布了2008年1季度《銀行理財產品評價分析報告》,從報告分析可以看出,銀行理財產品相對于股票市場、商品市場的表現而言,其總體上屬于風險較低、收益適當的保守投資品種。
  對于信用類產品,報告評價顯示,這類產品相對于銀行存款,既具有近似的安全性,又具有相對優越的收益能力。
  對于利率類理財產品評價樣本的分析表明,相對人民幣利率產品而言,外幣利率產品期限較長,投資價值相對略優。
  報告顯示,利率類與匯率類理財產品投資價值比較接近,二者與信貸類產品相比,超額收益水平有所提高,同時風險水平也有所上升。這兩類理財產品的基礎資產與支付結構呈現出穩定明晰的趨勢特征,透明度有所改善。
  在123只被收錄的股票類理財產品樣本中,相關數據顯示,不同委托幣種的股票類產品投資價值相對懸殊。
  股票類產品包括股票掛鉤與打新股兩大類,從評價結果來看,1季度股票掛鉤類理財產品的投資價值普遍較低,大部分產品都出現了負的超額收益;打新股產品雖然面臨中簽率降低與二級市場上新股溢價率明顯回落的影響,收益空間受到了顯著打壓,但仍然具有固定收益能力,從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人民幣產品和中資銀行股票類產品的相對強勢。
  在商品類產品中,人民幣產品顯然要弱于外幣產品。1季度商品類產品主要掛鉤于農業(如渣打銀行2008年保本型股票掛鉤投資農業產品指數)、能源(如民生銀行“非凡理財”掛鉤黃金原油美元結構性產品)以及各種指數(如氣候變化指數掛鉤產品、德銀動態商品指數)或相關金融衍生品。

關注6大問題明白投資

  關注產品特點。各銀行理財側重點不同,對市場風險的規避情況也不同。有的產品與股票掛鉤的比重較大,有的則把投資重點放在債券上。因此,投資者首先要了解和明確準備購買的理財產品投資的重點。
  關注變現能力。流動性是投資理財產品時不可忽略的問題,投資者在投資之前應明確資金閑置的大致時間,并根據資金的用途不同在變現性不同的產品中配置相應的比例。相關人士表示,像信托貸款類產品的收益較為穩定,預期幾乎全部都能實現,但時間一般也比較長,適合閑置資金較多的個人;而對變現性要求較高的投資者可以關注短期理財類產品。
  關注產品信息透明度。普通投資者可以通過登錄銀行的官方網站了解產品的最新動態。每家銀行對理財產品信息披露的程度不盡相同,信息披露較透明的產品投資者可適當關注。
  正確理解預期收益和實際收益。浦發銀行2006年第九期F2計劃的理財產品“匯理財”在2007年12月底到期時,因實際投資收益為零引起了軒然大波。大部分認購者在當初申購時只注意到了“最高收益率16%,最低保本”的誘人條款,并沒有認真研讀要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的苛刻條件。經過監管部門的努力,現在的理財產品市場更加規范了,但是投資者在選擇產品時還是應該保持清醒的認識,不能盲目相信業務人員的宣傳。另外,有些銀行對產品收取較高的管理費用,這就給實際收益又打了一定的折扣。
  知曉產品風險。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一定要有風險意識。比如購買人民幣理財產品時投資者必須面對加息后的利率風險;人民幣理財計劃往往有期限限定,產品流動性風險也不容忽視。銀行理財產品也是一種投資產品,也存在風險,也會出現零收益,投資者應做好心理準備。
  明確相關權利。比如投資者應當弄清楚“提前贖回權”和“提前終止權”。“提前贖回權”是指客戶擁有的權利。當理財產品的收益提前達到預期時,保守型客戶想著能鎖定收益或急需用錢,會使用這種權利臨時套利;“提前終止權”則不一定單指客戶所擁有的權利。有關專家指出,投資者一定要看清理財產品說明書上“提前終止權”是賦予誰的:是銀行還是個人投資者,或者雙方都有。若由銀行掌握終止權,則產品的收益相對會高一些,但投資者就喪失了主動權;若終止權在投資者這里,雖然投資者可以行使提前終止權利,但產品的收益率就會相對低些。此外,有些銀行對提前終止投資的行為設有一定的“懲罰”性條款,如收取提前贖回費、一些保本理財產品不對資金進行保本等。
  另外,有關人士指出,有些銀行理財產品,在設計時會分優先級和普通級客戶。一定情況下,普通投資者并不能平等分享收益。投資者如果不分清楚該產品有沒有分優先和普通級別,很可能就成了優先級客戶和銀行的利益犧牲品。

  相關稿件
· 新股頻破發 銀行理財產品告別“打新”時代 2008-06-27
· 銀行理財產品告別“打新”時代 2008-06-26
· 股市震蕩 證券投資類銀行理財產品發行萎縮 2008-06-24
· 業內人士:銀行業理財產品優勢正逐步顯現 2008-06-23
· 慈善理財產品:銀行的無奈之舉? 2008-06-11
 
泰顺县| 兴安县| 西城区| 米泉市| 濮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