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中部篇|“新”潮澎湃入畫圖
——中部地區五年發展新觀察
2024-06-04 新華社記者 來源: 經濟參考報

  萬物凝新綠,江山入畫圖。從空中俯瞰,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像一只豐盈飽滿的紡錘,靜臥在江河之間。五年來,以創新為“絲線”、綠色作畫圖,一幅中國式現代化的中部錦繡畫卷正徐徐織就。

  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南昌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今年3月20日,總書記在湖南省長沙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對扎實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作出新的戰略部署。中部地區發展站到了更高起點上。

  新起點上看崛起。跟隨新華社記者的腳步,尋“田”、訪“谷”、問“路”,觸摸中部地區創新驅動、區域協同、綠色崛起的奮進脈搏。

  從一塊“田”看“大國糧倉”之變

  “夏糧豐則全年穩”。當下,夏糧產量約占全國四分之一的河南麥收過半。盡管今年小麥灌漿期遭遇干熱風,但河南商水縣種糧大戶邱守先心中懸著的“石頭”還是落了地:2100畝小麥喜獲豐收,平均畝產1400斤,與往年相比,量質齊增。

  邱守先指著眼前2020年建成的高標準農田,說出了豐收秘訣:智能化程度高、集約化力度大、防災減災能力強。

  目之所及,田間噴灌設備林立,還有蟲情、墑情、苗情、災情監測等“硬核裝備”。只需一部手機,即便不在田間地頭也能“云種地”。

  邱守先的“科技田”,是中部地區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縮影。

  倉廩殷實是百姓之盼。我國人均耕地數量少,讓老百姓“吃好飯”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事。作為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五年來,中部地區以田為抓手,大力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實施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用全國約四分之一的耕地,生產了全國近三分之一的糧食,每年總產量穩定在4000億斤左右,“大國糧倉”根基更加穩固。

  從大河之南到洞庭之濱,宏大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鋪展開來,實現糧食生產高產穩產、農民增收。

  在湖南益陽市赫山區一處省級糧食生產萬畝綜合示范片區,集中連片、灌渠縱橫的稻田長勢喜人,一排排白色的誘蟲燈整齊分布。

  “90后”江蘇青年劉曉宇看中了這里的“良田”,兩年前承包了3400多畝高標準農田。近期鉆心蟲等防控形勢嚴峻,但他一點不慌,田中數百臺誘蟲燈是他的豐收“法寶”。

  種糧也能增收。劉曉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畝產1200斤濕谷算,高標準農田比一般田每畝增產100多斤,機械費每畝省90元,一增一減,每畝凈增加200元收入,3400畝合計增收68萬元。

  五年來,中部地區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糧食安全根基更加牢固。其中,安徽建成高標準農田6256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75%,實現“二十連豐”,每年凈調出優質糧達到200億斤左右。

  “麥秀兩歧、穰穰滿家”。近年來,中部地區又扭住種業振興這個“牛鼻子”,在“豐糧倉”的同時著力“優糧倉”,破解糧倉大而不優的問題。

  2021年起,河南高位推進中原農谷建設,有37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審定,累計推廣1.5億畝,部分優質小麥、玉米品種成為黃淮海區域主導品種;2023年,湖南低鎘水稻品種“臻兩優8612”試種全面成功,“西子3號”率先通過國家審定……

  在“優質糧倉”支撐下,河南、湖北、安徽等地推進“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產業鏈建設,崛起萬億級現代食品產業集群,讓“大國糧倉”邁向“國人廚房”,進入“世界餐桌”。

  從一串“谷”看中部發展之新

  武漢光谷、合肥聲谷、太原晉創谷……一個個科創地標勾畫出中部地區依靠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深層邏輯。

  2019年召開的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今年總書記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時,進一步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中部地區壯大先進制造業指明方向。

  五年來,中部地區牢記囑托,推動創新發展要素加快集聚,現代化產業體系加速構建。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占全國比重分別達27.3%和17.8%;經濟總量穩定在全國21%以上,其中,河南、湖北、湖南經濟總量位列全國前十。

  “以光為名,因光而興”,到2022年底,武漢光谷電子計算機整機產量已達1339萬臺、光纜產量達5769萬芯千米、集成電路圓片產量達156萬片,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研制基地、光器件研制基地。

  在合肥聲谷,對著鼠標發出語音指令,一份表達簡練、配色簡約的簡歷隨即生成;依托訊飛機器人超腦平臺和訊飛星火大模型,AI掃拖機器人能識別復雜語音和手勢指令,“說哪掃哪、指哪掃哪”。

  在科大訊飛帶動下,截至2022年底,聲谷入駐企業數突破2000戶,年產值超2000億元,形成以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

  作為煤炭大省,山西聚集全省創新資源要素,打造晉創谷創新驅動平臺,在高速飛車、8英寸碳化硅長晶爐等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新突破。

  鄭州牢牢抓住區位優勢,建設算力樞紐,賦能千行百業。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配備的新一代嵩山超級計算機,每秒可進行10億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項目正加緊建設……

  在算力基礎設施等支撐下,中部地區傳統裝備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轉型。今年一季度,中部地區高端裝備出口增長42.6%。

  在長沙的三一重工,其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1.6萬臺設備、4.6萬個攝像頭實時在線接入,通過數據分析與系統優化實現降本增效,去年節約能源費用1.12億元。通過智能化、數字化轉型,三一重工成功開發無人駕駛自卸車、智能全地面起重機等,讓產品變身移動智能體。

  在江西,位于長江之濱的九江石化,通過技術升級,“不讓一滴油和一滴污水流進長江”,成為全國石化行業首家智能制造示范企業和標桿企業。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喻新安表示,從大國現代化發展歷程看,經濟圈主要在“邊”,中部發展一直是個難題。在創新驅動下,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正撐起中國發展版圖的“脊梁”,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打造重要戰略支撐。

  從一條“路”看協作發展之效

  驅車前往安徽金寨縣的路上,河南商城縣伏山鄉里羅城村黨支部書記陳啟鑫一路感慨。20年前到一嶺之隔的金寨縣,要跋山涉水、走上大半天,現在只需半個小時。如今,這條“路”已經成為共同富裕、協作發展之路。

  位于大別山革命老區的里羅城村,處在豫鄂皖三省交界處,大山阻隔,曾讓這里交通閉塞、貧困落后。十年來,里羅城村與湖北麻城市、安徽金寨縣間的斷頭路被打通;2020年,當地投資3300萬元建設一條7米寬3.5公里長的循環旅游路,當年,這個省級貧困村18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

  交通“末梢”被打通,里羅城村與麻城、金寨的村莊抱團發展跨區旅游,相互引流,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旅游火紅,茶葉、油茶、黑木耳等農產品有了出路,村民腰包鼓了,紛紛住上小洋樓。里羅城村村民陳先福,感念交通帶來的變化,將自己的農家樂取名“交通酒家”,一年收入10多萬元。

  里羅城村的故事是中部地區協作發展的真實寫照。作為我國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中部地區公路四通八達,鐵路便捷高效,“空中絲路”聯通全球。新發展格局下,中部地區正把交通優勢轉化為協同發展優勢。

  去年,江淮運河全線貫通,結束了淮河中游與長江中下游之間水運不暢的歷史,讓安徽、河南協作發展更緊密,也讓中部地區更深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一輛貨車只能運輸七八輛汽車,而一艘內河滾裝船一次可運輸300多輛汽車,降本增效顯著。”合肥市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李浩淼說,同一批次的貨物,與公路運輸相比,通過江淮運河水路運輸的物流成本可節約50%左右。

  依托江淮運河,占地6000多畝的合肥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于去年7月獲批。以派河港為圓心,半徑5公里范圍內布局了江淮、蔚來、大眾3個整車基地;半徑10公里范圍內,覆蓋了合肥七成的先進制造業企業,工業總產值超7000億元。

  中部通,路路通。中部交通四通八達,為東部產業轉移、西部資源輸出、南北經貿交流合作提供廣闊通道,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作用不可或缺。

  如今,以鄭州為中心,高鐵通達全國,形成覆蓋周邊省會城市、京津冀城市群的2個半小時經濟圈,覆蓋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4小時至6小時經濟圈。

  貨運航空樞紐加快形成,讓內陸腹地變開放前沿。中部有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湖北鄂州花湖國際機場、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等貨運機場群,其中,花湖國際機場是我國首個獲批的專業貨運樞紐機場,擁有亞洲規模最大的快遞包裹處理系統,貨物從這里出發,一日達全國,次日達全球。近5年,中部地區機場貨運總量近700萬噸。

  為進一步強化區域協作,今年3月,豫皖兩省共同簽署交通運輸領域合作協議;江西、湖北、湖南共同簽訂了長江中游三省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加強與其他重大發展戰略的銜接,更好融入和支撐新發展格局。

  (記者李俊、雙瑞、孫清清、張浩然、周勉、汪海月)

  (新華社鄭州6月3日電)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京津最近沙源區覆綠進行時——內蒙古沙地生態治理觀察

京津最近沙源區覆綠進行時——內蒙古沙地生態治理觀察

長期以來,兩大沙地中較容易治理的地方大多已得到基本治理,目前剩余的多為立地條件差、治理難度大的“硬骨頭”。

·收客、服務“兩張皮” 旅游團層層分包躲監管

《經濟參考報》社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

01014001008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7065
旌德县| 洛宁县| 天长市| 阿拉善右旗| 富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