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世界屋脊”上的美麗城鎮之路
2021-10-26 記者 王艷 嚴賦憬 西寧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等戰略部署為我國城市工作提供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出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質量,建設“美麗城市”,建立完善城市建設和人居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將“美麗中國”戰略融入住房城鄉建設工作。而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之上打造美麗城市、繪就西部美麗圖景的重任落在了西部生態大省青海的肩上。

圖為9月24日拍攝的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艷 攝

  勇立潮頭 示范省建設勢在必行

  平均海拔4058米,總面積72萬多平方公里,廣袤的地域、復雜的地形,賦予青海省豐富的生態資源:長江、黃河、瀾滄江均發源于此,濕地面積位居全國第一,青海是全球氣候形成的啟動器、生物自然物種的資源庫和全國乃至東南亞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青海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白宗科認為,作為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生態大省,青海理應在新發展理念下開創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在生態經濟創新發展上走在西部前列,助力將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生態文明高地。

  2019年9月,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以部省共建方式建設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將美麗城鎮示范省作為青海省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具體行動和重要抓手。11月,住房城鄉部和青海省政府簽署《部省共建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合作框架協議》,全面開啟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工作。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指出,建設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是在“美麗中國”大目標下提出的一個新課題,有助于系統推動城鄉建設發展方式的轉變,探索美麗城鎮的建設目標、內涵方法、評價體系,推動建成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城鎮。

  2020年8月,青海省政府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結合省情實際正式印發的《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利用2020年—2022年三年時間,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司局對試點地區“一對一”幫建方式,選擇西寧市、格爾木市、玉樹市、同仁市、祁連縣等5個具有示范效應的高原美麗城鎮及環青海湖地區城鎮帶分級分類開展生態人文、安全宜居、治理有序、充滿活力的城鎮等四方面試點工作。

  到2035年,通過試點建設完成一批試點工程,示范省建設在生態保護和城市建設協同發展、城鎮人文特色發展、城鎮智慧安全建設等方面取得進展,為高原城鎮建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經驗。

  乘風破浪 高原美麗城鎮展新姿

  以美麗為魂脈,以城鎮為載體,以示范為機遇。兩年來,青海省在全國率先推進部省共建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加快轉變城鎮發展方式,推動城鎮提質增效,促進城鄉統籌發展。

  建立省部共建工作機構、制定實施方案、推進制度建設、完善標準體系……隨著省部共建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工作不斷深入,“5+1”試點地區因地制宜走出“高原美”和“個性美”的城鎮發展格局。一幅有溫度、生活更美好的高原美麗城鎮新畫卷正逐漸展開。

  行走在青海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水草在濕地上隨風搖曳,成群的斑嘴鴨、綠頭鴨發出清脆鳴叫……整個城市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老人們感慨:“幾十年前的青海風沙四起,如今的西寧綠意盎然,生活在這里老有所樂,值了!”

  作為全國半干旱地區唯一的海綿城市試點,在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中,西寧市積極推廣“治山、理水、潤城”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路徑,統籌新老城區,“山—水—城”一體共治,累計實施建筑與小區、道路廣場、園林綠地、排水防澇和水系治理等項目248項,完成海綿城市面積21.61平方公里,形成“生態構建、系統治理、分區實施、全域推進”系統化建設模式。

  “在高原,城鎮建設必須融入地區生態安全格局。”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王樹聲在日前舉辦的新時代高原美麗城鎮建設省部論壇上說。

  2020年,青海省啟動系統化全域海綿城市建設。海東市、同仁市、格爾木市、德令哈市等相繼實施一批海綿城市典型項目,除試點城市外累計完成海綿城市面積8.93平方公里。果洛藏族自治州全域無垃圾試點工作全面啟動,累計安排實施城鎮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項目1543萬平方米,64多萬群眾受益。

  目前,全省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0.01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達到18.9平方米,城市、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9.33%……城市生態承載能力持續增強,城鄉人居環境持續改善,青山常在、綠水長流成為青海城鎮的靚麗名片。

  此外,在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中,青海已逐步形成以協同自然保護地體系構建、“一群兩區多點”的城鎮發展新格局,蘭西城市群合作共建開啟新篇章,茫崖、同仁等成功培育為新興城市。

  在推進高原美麗城鎮建設中,青海省將城鎮建設與歷史人文有機融合,避免“千城一面”現象。圍繞歷史文化遺產、民族民俗文化和風景名勝等特點,高原美麗城鎮建設推動1個名城、1個名鎮、5個名村保護和活化利用,123個村落先后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全省劃定歷史文化街區4片和確定歷史建筑83處,黃南藏族自治州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示范工程有序推進。

  在試點地區開展“智慧管理城市”建設,提升城鎮安全監管效能,構建高效治理體系,讓城鎮運轉更高效。借力北京對口支援,玉樹市已建成總投資425萬元“玉樹通”軟件升級項目和智慧公交系統、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玉樹市政務服務大數據平臺、智慧交通等精細化城市管理服務持續推進,高原小城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智慧城鎮面貌出現。

  接續前行 合力獻策開啟新篇章

  10月15日,在青海省西寧市舉辦的“美麗城鎮 幸福生活”新時代高原美麗城鎮建設省部論壇,充分展示了“美麗中國”建設的“青海樣板”。業內人士齊聚青海,共商共享美麗城鎮建設成就與經驗,對高原美麗城鎮建設中的問題發表建設性意見。

  青海省人口分布“東稠西稀”,統計顯示,面積只占全省2.8%的西寧市和海東市位于青海省東部,常住人口為3826436人,占全省總人口的64.59%;面積占全省97.2%的西部地區常住人口為2097521人,占全省總人口的35.41%。長久以來,人口分布不均的問題困擾著青海省發展。王蒙徽認為,進一步找到科學規律、推動符合高原城鎮發展的新格局是解決青海省東西部發展不均衡的關鍵所在。

  城市是人口和產業要素聚集的產物,沒有聚集就沒有現代城市。同時,也要注意完善城鎮體系,避免一市獨大。王蒙徽表示,應集中發展西寧、格爾木等一批中心城市,持續增強中心城市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基于“東稠西稀”人口分布模式,我國東部地區的建造方式和配套設施建設模式不符合青海實際。在我國東部城鎮,鋪設一根天然氣管道可以輻射的人群更多,成本更小,而在青海部分城鎮,一根管道只供給幾戶人家,成本大大增加。

  創新合理的建設模式是省部共建高原美麗示范省需要解決的難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王樹聲認為,研發適應地方性技術體系、制定適宜青海高原城鎮建設標準能更好夯實高原美麗城鎮建設的科學基礎。與會專家表示,必須結合青海的城鎮特點,研發低成本的城鎮建設技術體系。通過引進多能互補、裝配式鋼結構等技術,制定具有地域適應性和可推廣實施的標準系統,或許可以解決這一難題。

  青海省歷史文化名城和傳統村落富集,由于歷史文化名城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這張牌打得不夠響、不夠有力,長久以來制約青海人文城市的發展。“獨特的生態環境、美麗的高原風景、深厚的文化是青海城鎮建設不應忽視的關鍵。”王樹聲說,建立青海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構建城鎮完整的文化要素體系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辦法。

  基于“以文凝邊”城鎮建設歷史經驗和文化復興的時代要求,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同時,需要構建適應多民族融合地區完整的城鎮文化要素。例如,在黃南藏族自治州文化空間體系建設過程中,深入挖掘黃南地區物質與非物質文化要素的同時,融入現代文化服務設施,可以幫助形成古今交映的文化空間系統。

  在推進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中,青海以建設“生態人文、安全宜居、治理有序、充滿活力”的美麗城鎮為目標,不斷探索將城鎮建設融入地區生態安全格局,立足生態環境保護和多元文化傳承。當下,青海正逐步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征、高原特色、青海特點的城鎮發展新路,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貢獻。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矩形廣告大

三峽集團長江大保護:讓“黃金帶”更具“高顏值”

三峽集團長江大保護:讓“黃金帶”更具“高顏值”

參與長江大保護,是黨和國家賦予三峽集團新的歷史使命。

·中國中車:打造中央企業黨建“金名片”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

类乌齐县| 武宣县| 隆回县| 黄平县| 百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