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多個關鍵詞揭示“十四五”國企發展新動向
2021-03-08   記者 王璐 北京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起步之年,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國資國企如何更好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哪些新動向?近期國資委、國有企業透露的信號顯示,優化布局、碳達峰和碳中和、科技創新等成為關鍵詞。

  進一步發力攻堅“優化布局”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圍繞“十四五”這一總目標,國有經濟布局的調整優化勢在必行。

  2020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新時代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意見》。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表示,2021年要在優化布局上進一步發力攻堅。緊緊圍繞好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加大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的布局力度,加大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持續推動非主業、非優勢“兩非”和低效、無效資產“兩資”的退出。

  記者從國家電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獲悉,2月份,青海省內總發電量65.54億千瓦時,新能源發電量26.27億千瓦時,占比40.09%,同比增長43.99%。新能源發電量首次超過水電,成為青海省內第一大發電電源。圖為在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境內的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青南換流站,一名運維人員在站內巡檢。

  記者 張宏祥 攝

  作為首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投”)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體現國投在國民經濟中地位和作用的戰略選擇,加快推進業務結構優化調整。

  “堅持做優基礎產業、做專戰略性新興產業、做精金融服務業,加快形成周期性產業與非周期性產業互補,實業和金融協同,直接投資與基金投資‘雙輪聯動’。”國投黨組書記、董事長白濤如此描繪“十四五”“新國投”的藍圖。

  據了解,國投成立了新興產業研究培育中心,聚焦新材料、醫藥健康、先進制造、新基建等行業細分領域,加快培育龍頭企業。同時,成立了國投創益、國投創新、國投創業、國投創合、國投聚力等基金管理公司,截至2020年底,共管理各類股權基金32只,總規模1928億元,累計投資項目365個,為公司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尋找控股投資機會,儲備了一大批項目資源。

  “進一步優化結構、持續聚焦主責主業;公司資源向重要業務和關鍵領域集中;進一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和規范投資管理。”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柳工集團機械有限公司(下稱“柳工”)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光安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透露,今年要完成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也提出2021年突出抓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推進海外資產優化調整,實施產業鏈提質提效,積極發展新能源新業態,高度重視油氣儲備能力建設。

  中國海油董事長、黨組書記汪東進表示,面對能源變革的新形勢、市場競爭的新格局、技術迭代的新情況,中國海油堅持以改革求生存,將在推動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高公司活力和效率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更好發揮作為國有企業在解決國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上的重要作用。

  統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壯麗圖景離不開“綠色”打底。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下,如何進一步推動轉型,更好適應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國有企業未來所要面臨的新課題。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向世界做出莊嚴承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

  “新時期高質量發展是可持續發展,是實現綠色生態轉型的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節能”)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表示,“3060目標”將倒逼全社會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掀起一場綠色革命。節能環保產業作為綠色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迎來重大歷史發展機遇,多個細分領域將形成千億、萬億級新市場空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市場機會逐步顯現。

  中國節能,這家以節能環保為主業的中央企業提出做強做優節能與清潔供能傳統主業、做大做優生態環保核心主業、做精做優生命健康戰略機遇產業、做專做優綠色建筑承載平臺業務、做強做實科技服務創新業務、全面提升戰略支持能力。

  曾光安也認為,為實現“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十四五”期間工程機械行業會向混動、電動、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方向發展。他透露,目前,柳工已制定“十四五”期間的新能源工程機械發展布局,并已成功推出了新一代電動裝載機、挖掘機,柳工電動裝載機856H-EV憑借安全環保、強勁有力、高效節能等性能優勢,征服川藏鐵路極限工況,引領行業技術發展方向。

  近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承諾“十四五”期間,新增跨區輸電通道以輸送清潔能源為主,保障清潔能源及時同步并網;“十四五”規劃建成7回特高壓直流,新增輸電能力5600萬千瓦;到2025年,其經營區跨省跨區輸電能力達到3.0億千瓦,輸送清潔能源占比達到50%。到2030年,公司經營區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0億千瓦以上,水電裝機達到2.8億千瓦,核電裝機達到8000萬千瓦。

  眾多產業和項目將發展起來。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孟慶強表示,將科學編制湖南“十四五”儲能發展規劃,通過儲能產業帶動新興產業發展,確保“新能源+儲能”協同發展模式落地。規劃配置450萬千瓦儲能參與削峰填谷,減少新能源棄電量12.6億千瓦時,加快推動湖南能源清潔低碳轉型,促進儲能產業規模化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哈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斯澤夫認為,大力發展新能源、推進能源革命、構建綠色低碳的能源體系已經成為我國未來能源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建議以電力安全為核心,推進我國碳達峰規劃,有序減少火電。由國家能源局在堅持全國統一一盤棋的前提下,統一制定全國的“碳中和”十年規劃,統籌推進“碳中和”。不過,要科學處理“碳中和”過程中的地區差別問題,針對不同地區建議采取不同的能源政策。此外,還要加強新能源產業發展技術創新,提升裝備制造水平,促進新能源產業核心技術進步與發展,大力支持儲能技術研發和實踐。

  “頭號任務”強化“科技創新”

  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最關鍵的是高水平的自立自強。

  郝鵬表示,“十四五”時期,國資央企將圍繞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集中優勢資源、優勢力量,努力打造科技攻關重地、原創技術策源地、科技人才高地、科技創新“特區”,把中央企業堅決打造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這一提法讓宋鑫很是振奮。未來五年,中國節能將從三個方面強化科技創新對集團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一是加大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一切資源向科技創新傾斜。二是將全力聚焦核心技術攻關。三是將積極參與節能環保領域標準的研究制定,提升供應鏈價值。

  部署強化能力建設、加大研發投入、攻關核心技術等十項重點任務、明確38+2項擬重點攻關的關鍵核心技術、制定6大類16項獎勵激勵措施……中國節能一系列科技創新工作正在快馬加鞭推進。

  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建筑”)也出臺了《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三十條舉措》,召開中國建筑科技創新大會,著力增強創新意識。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研究設立中國建筑科技創新平臺,并出臺“創新平臺管理辦法”,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平臺的引領作用。

  中國建筑黨組書記、董事長周乃翔強調“十四五”時期要致力創新驅動發展,集中優勢資源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探索產業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新機制,以科技創新帶動企業全面創新。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化”)也提出2021年要強支撐、重引領,激發更強創新動能,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大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加快打造技術先導型公司。

  “要持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馬永生建議,針對行業特點,提出指導性研發投入意見。同時,支持企業牽頭國家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鼓勵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吸納更多企業參與;鼓勵企業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此外,完善科技人才引進、評價和激勵政策,加大對國有企業科研機構薪酬總額傾斜力度。

  “我們正在制定中央企業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的指導意見,進一步集成各項政策措施,指導推動中央企業在我國科技自立自強中更好地發揮戰略作用。”郝鵬稱。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企業研究室副主任李紅娟認為,通過深化市場化改革建立更加適應市場需求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企業治理結構,吸引和保留高技術創新人才,構建高效靈活的經營機制,充分激發企業持續性創新動力供給,是國有企業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也是其主動積極適應新時期、新要求、新使命、新時代的重任與擔當。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矩形廣告大

“大手”拉“小手”       縣域醫療下活一盤棋

“大手”拉“小手”       縣域醫療下活一盤棋

曾經,大醫院人滿為患,鄉鎮衛生院門可羅雀,而如今這一情況在河南鄲城卻得到了根本改變。

·長三角一體化發力 “高鐵工程師”加速皖北“洼地創新”

多個關鍵詞揭示“十四五”國企發展新動向

多個關鍵詞揭示“十四五”國企發展新動向

近期國資委、國有企業透露的信號顯示,優化布局、碳達峰和碳中和、科技創新等成為關鍵詞。

·上海國資總額破24萬億 探索將市值管理納入考核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

龙游县| 奇台县| 万荣县| 常山县| 竹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