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乘風破浪 引航定向
——記者眼中的國企改革發展這一年
2020-12-28   來源: 經濟參考報

  越是危急越顯擔當

  □記者 陳灝 濟南報道

  極不平凡的2020年,是國有企業擔當充分彰顯的一年。

  從搶建醫院、保障民生、有序復產、發力改革……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有企業勇挑重擔,在關鍵時刻沖得上、頂得住,成為經濟承壓、復蘇、發展的中流砥柱,以實際行動證明是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依靠力量。

  抗擊疫情,國有企業全力以赴,沖鋒在前。

  中建三局臨危受命,牽頭扛起了建設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重任,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中國速度”;山東鋼鐵4天火速交付2000噸鋼卷,與寶武鋼鐵等國企一起,保障了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建設的材料供應;6萬多名央企系統醫護人員沖上抗疫一線;多家央企緊急轉產醫療物資,生產線上“人倒班、機不停、連軸轉”……

  在山東,省屬國企山東康力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300多名員工全部自愿放棄假期,緊急生產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醫用外科口罩產能在3個月內提高了10倍,防護服產能增長幾十倍。

  “大家確實很疲憊。但只要國家和人民需要,再苦再累我們國企人都義無反顧!”康力醫療董事長梁會亮說。

  疫情期間,紅旗飄揚、黨徽閃耀,國企為保障抗疫和民生各盡其能,充分發揮了主力軍、生力軍作用。

  中糧、華潤、中化等10家央企承諾,疫情期間防疫物資和重要民生商品,價格不漲、質量不降、供應不斷;多家石化企業搶調油氣資源,湖北境內2000多家加油站24小時“不打烊”。

  面對市民關注的生鮮蔬菜等生活物資供應,山東本土零售領軍企業山東商業集團在全省140多家銀座門店強化統一調配,確保商品供給,以平穩物價讓市民安心。

  以國有企業為主的高速公路運營企業,一聲令下,免費通行長達79天。在山東省境內,山東高速集團(含原齊魯交通集團)每天免征的通行費在1億元左右。這些企業以自身損失換來了防疫和復工復產的提速.

  山東省國資委主任張斌介紹,疫情期間,山東省涉及保障城鄉運行、疫情防控、能源供應、交通物流、醫用物資、生活必需品生產等重要國計民生的省屬企業,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要求開足馬力、擴大生產,全力保障生產生活物資供應。

  復工復產,國有企業再次沖在了最前線。

  濟南小清河章丘區支流防洪綜合治理工程項目2月底啟動,承建單位中國電建旗下的中國水電基礎局有限公司從全國抽調精銳力量,中標后6天實現順利開工。在防疫和防汛“兩頭擠壓”下的關鍵時期,工人們24小時輪班,兼顧了疫情防控、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提前62天實現合同完工驗收。

  在山東,根據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省屬企業在充分做好防疫工作的基礎上,除文旅等項目外的其他產業,2月10日全部復工復產。

  國有企業克服防疫壓力、運輸困難、物資不足等障礙,率先復工復產,重啟了我國經濟引擎。

  全球海拔最高5G基站建成,5G信號首次覆蓋珠峰峰頂;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開啟;濰柴集團開足馬力,激活了300多家產業鏈合作企業……

  為加快經濟復蘇,山東高速、山東鐵投等基礎設施投資領域的省屬企業,將年度計劃投資額上調50%……一個個國企主導的重點項目的落地實施,讓人口數量大、防疫任務重的山東省經濟增速迅速“翻紅”,全年保持了穩定增長。

  防疫壓力必須頂住,國企改革繼續向前。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審議通過,國企改革攻堅向“硬骨頭”踩下“油門”;混合所有制改革擴容提速;國企主業進一步突出……

  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但山東省國企改革述職問詢依舊如期啟動。各省屬企業領導班子集體“上考場”,就改革進展和企業發展接受問詢。

  “頭拱地向前沖,勇做泰山挑山工,一鼓作氣打贏改革攻堅戰!”山東省副省長凌文說。

  回望2020這一年,舉國上下風雨同舟,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的品格;這一年,國有企業顧全大局,迎難而上,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充分彰顯!

?

  從“一煤獨大”到“八柱擎天”

  □記者 魏飚 太原報道

  從原煤按噸賣到金剛石論克拉賣,一家三代曾在陽煤集團工作的翟錦輝沒想到,他能親眼見證煤炭從燃料化工原料到碳基新材料的轉變。近幾年,這家煤炭企業已經從過去產煤轉向瞄準一系列新材料的研發。今年,在山西國企專業化戰略重組背景下,陽煤集團整體更名為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全面開啟專攻新材料產業的新征程。

  翟錦輝現在是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金剛石項目組組員。現在,這家企業煤層氣制備金剛石項目首批試驗品成功產出,第一階段50臺金剛石生產設備正在陸續投用。在翟錦輝看來,省屬煤炭企業的戰略重組就是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從陽煤集團到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的轉變是山西省屬煤炭企業專業化戰略重組的縮影。回顧一年來的山西國企改革,專業化戰略重組無疑是山西國企轉型發展的重頭戲,也是山西國企改革的關鍵一環。

  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的煤炭大省山西,要打破“一煤獨大”格局,必須發展新興產業,而其中的關鍵一步就是要對省屬企業,尤其是煤炭企業的相關產業進一步優化和細分,改變過去企業同質化競爭嚴重、大而不強的格局。

  山西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7家省屬國有企業,但煤炭產品同質化較高,煤炭企業常打價格戰,而煤層氣、化工、新材料相比煤炭開采都算不上主業。主業難做強,輔業難做大,成為不少煤炭企業的困擾。

  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推動下,自今年4月成立華遠國際陸港集團起,到9月底成立晉能控股集團止,山西集中實施了14大板塊的改革重組,省屬企業數量從28家調整至21家,煤炭企業從7家集團調整為1家煤企、1家能源集團。

  上述的國企重組不是簡單的“歸大類”和“拉郎配”,而是朝著“專業化重組、市場化整合、板塊化經營”的方向推進,也是在為大而不強、同質化嚴重破局。以聯合重組后的晉能控股集團為例,這家企業由原同煤集團、晉煤集團、晉能集團聯合重組,同步整合潞安集團、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相關資產和改革后的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而成。新的企業在做優煤炭產業、做強電力產業、做大智能煤機裝備制造業這三方面發力,企業資產總額達1.11萬億元,煤炭產能約4億噸,電力裝機容量3814.71萬千瓦,煤機裝備制造資產規模368.65億元,這將有力破解省屬煤企各自為戰、煤電價格矛盾、利益互為掣肘的“老大難”問題,也將破解煤機裝備制造產業市場內部化、布局分散、同質化嚴重、無序競爭的格局,讓山西煤炭資源轉換為電力優勢,把電力優勢轉換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要素優勢。

  2020年,山西發起的新一輪國企專業化戰略重組力度空前,涉改資產2.6萬億元,占省屬企業資產總額的79%;涉改一級企業20戶,占改革前省屬企業戶數的71%;涉改人員86萬人,占省屬企業在崗職工人數的91%;產業涵蓋焦煤、動力煤、鋼鐵、化工、信創、新材料、水務、物流、文旅、體育、燃氣、農業、建筑、資管等14個領域。

  “從‘一煤獨大’向‘八柱擎天’加速轉變”不是一句口號。經過一年的發力,山西國企改革更加明確了主攻方向:一方面是正在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科技創新力、價格話語權的一流能源企業;另外一方面是培育一批有創新力、影響力、競爭力的新興非煤企業,從煤以外尋求新的增長極,打造若干個與煤并駕齊驅的支柱產業。

  通過改革,山西國企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正在不斷提升。盡管仍有一些深層矛盾與難題待破解,但從這幾年山西國企改革實踐來看,方向正確,堅持走下去,脫胎換骨萬象新的國企就一定能為山西經濟轉型注入持久的澎湃動力。

?

  改革無止境 共創“深圳奇跡”

  □記者 趙瑞希 深圳報道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40年來,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深圳奇跡”響徹世界。一項項改革創新,打造了深圳敢闖敢干的城市精神內核,鑄就了一個個閃光的企業。這些企業大多是民營企業。但就在2020年,深圳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輔助平臺——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上榜《財富》世界500強。

  深投控的迅猛增長得益于深圳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該公司董事長王勇健說,公司立足深圳城市發展戰略,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培育,打造“科技金融、科技園區、科技產業”三大產業集群。“三大產業集群具有很強的邏輯關系,形成以科技金融為‘陽光雨露’,以科技園區為‘土壤’,以科技產業為‘種子、幼苗和樹木’的全生命周期產業生態體系,支持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民企發展得好不好,關系到深圳的經濟發展質量。我們的任務就是要讓優質的企業在深圳獲得更好的發展。”深圳市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蘇華說的這句話,實際上是深圳幾家國有金融公司的共識。

  目前,深圳國資77.7%的凈資產集中在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為主體、金融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領域。深圳國資大力發展金融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實際上是為了發揮城市產業戰略先導作用,助力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在深落地和壯大,以提升深圳城市核心競爭力。

  在梳理深圳國資國企40年發展脈絡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從20世紀90年代作為深圳產業升級的先導力量,推動深圳主導產業從加工貿易向高新技術躍遷,到近些年加快推動國資布局結構調整,幫助民營企業走出流動性危機,深圳國資一直比較清晰地了解自身定位,堅持在不同時期根據特區所需、民企所需,調整布局和步伐,成為支撐深圳發展的城市底色之一。

  時至今日,這些國有金融公司依然以更實舉措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從2018年對部分陷入股權質押、大股東易位等流動性風險的民營上市公司進行紓困,到2020年打出金融戰“疫”組合拳幫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陷入經營困難的中小微民營企業,國資國企提供了一只“拐杖”,支撐著一些民企走出困局。

  而這其中的部分民企也通過業務快速發展又或IPO上市,讓曾經支持過它們的深圳國資國企獲得了可觀的收益,推動了深圳國資規模的壯大。

  服務意識強、市場化認知高、持續推進改革,使得深圳國資40年里以年均28.9%的速度,實現了總資產增長2.64萬倍。如今的深圳國資,總資產突破3.9萬億元,年創造利潤、上繳稅收突破千億元,還培育出了1家進入世界500強的地方國企。

  當前,作為全國率先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的兩個城市之一,深圳提出了更高的改革目標。為了支撐綜改總目標的實現,深圳國資出臺的綜改方案明確列明了包含產業布局、監管、放管服、黨建4項國資層面改革和產權、治理、用人、激勵4項國企層面改革的改革總體框架。這也讓人們更加期待未來深圳國資國企將交出的歷史答卷。

?

  “大國重器”的榮耀與堅守

  □記者 強勇 梁冬 哈爾濱報道

  頗具年代感的高大廠房、巨大器械,走在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個個偌大型號的工業產品帶給記者深深的震撼。

  在東北老工業基地黑龍江省,有一批“大國重器”企業。昔日,他們在篳路藍縷中挺起了工業脊梁;今朝,他們在新的市場規則和競爭環境下艱難轉型。2020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元年,這一年遭遇疫情肆虐、逆全球化等復雜的國內外局勢,這些老國企的情況如何?

  看一組數據:前三季度,中國一重營收同比增長53.64%,利潤同比增長99.35%;我國最大發電設備制造基地之一的哈電集團有限公司利潤同比增長135.3%。前10個月,被譽為“祖國的銀色支柱”的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利潤同比增長443%。

  疫情之下,這些“大國重器”企業何以逆勢上揚,改革創新進展怎樣?記者有幾點感觸。

  “真改革”是最大收獲。部分受訪的“大國重器”企業有此同感。正反兩方面的實踐也證明,越早改革、越排除重重阻力深入改革,企業轉型往往就越好,慢改革、淺改革將導致矛盾積重難返。

  面對今年復雜的形勢,一些“大國重器”企業表現出較強的抗風險承壓能力,正是得益于“真改革”的“前因”。2017年以前,中國一重連續多年處于虧損境地。之所以能夠快速發生向好變化,最直接原因是抓住“三項制度改革”的主要矛盾,真刀真槍改。當時改革后,一重19個管理部門精簡到13個,中層干部由320人縮減至190人,管理人員占比降至6.5%,一線人員比例升至57.2%。并市場化選聘3名股份公司副總裁,打破了重要領導崗位一直推薦選聘的慣例。

  自主創新決定最終勝出。逆全球化使強化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凸顯。川滇交界,世界最大在建水電工程白鶴灘水電站正緊張施工。哈電集團攻克了100萬千瓦水電機組多項世界性技術壁壘,推動水電裝備制造邁入百萬千瓦機組“無人區”。

  “依靠自己,創新驅動,承載民族工業希望,彰顯中國動力風采”,這是哈電的初心。80多歲的原哈電集團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吳愛中說,雖然我國發電設備研制比西方晚近百年,但通過早期拜師學藝、逐步自主創新,現在已追趕上來,一些領域還實現反超。

  從“一五時期”的“小學徒”到如今與世界巨頭同臺競技,哈電創造了200多項“中國第一”。近年來,哈電集團每年研發投入都達十幾億元。“我們不干時髦的事,只做發電設備,做全球最好的發電設備。”哈電集團總經理吳偉章說。

  企業當家人至關重要。一批“大國重器”企業突破長久存在的體制機制痼疾,獲得新動力,企業當家人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善于駕馭市場經濟, 敢于負責,勇于擔當,是這些“掌門人”的共性。

  “用戶希望提前交貨,能不能實現?”疫情期間,一家國企早間運營調度會上,一名營銷負責人向生產、技術服務等部門發問,現場充滿“辣味”。在營銷部門牽頭下,各部門聯動滿足了客戶需求。

  市場營銷能力弱,坐家“等米下鍋”,而非去市場“找米下鍋”,曾是一些老國企的“畫像”。上述早間運營調度會,過去會議主持人是生產部門,車間生產什么,營銷就賣什么。新領導上任后,早會改由營銷部門牽頭,把客戶意見直接反饋給研發、生產部門,用市場倒逼生產。“早會之變”正是這家企業全面推進市場化改革、重構與市場相適應的體制機制的一個縮影。

  國企改革需要有魄力的企業家。企業家精神將潛移默化滲透到企業當中,應加快建立維度明確的容錯條件,引導企業家爭當改革促進派、實干家,對勇擔當、善作為、業績突出者予以重用,暢通優者上、劣者下、庸者讓的企業機制。

  改革從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在東北,計劃經濟的留痕更重。“船大難掉頭”,吃“市場飯”正給“大國重器”企業的堅守帶來巨大考驗。這些企業的興衰演變折射出改革之艱。當今的國企改革也非坦途,在“十四五”征程中,如何推動改革再深入,創新再升級,將需要“大國重器”企業率先破題。

?

  “改”出新氣象 “創”出新作為

  □記者 何欣榮 上海報道

  年末的上海,奮斗的步伐沒有絲毫停歇。上汽集團發布高端電動汽車品牌“智己汽車”,上實集團發起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股權投資基金推動疫苗產業發展……上海是首批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區之一,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上海國資國企用改革創新的姿態,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和穩壓器。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沖擊。克服疫情影響,帶動上下游各類企業共渡難關,上海國資國企拿出了逆勢而上的表現:今年上半年,上海地方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6萬億元,利潤總額1374億元。截至今年6月末,上海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額22.4萬億元,所屬上市公司市值2.4萬億元。

  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是國資國企必須完成的考題。無論在上海東翼的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還是西翼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都留下了國資國企奮力耕耘的身影。

  今年10月,一家新的上海市屬國企——長三角投資(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這家新成立的國企注冊資金50億元,將代表上海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建設,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雖然成立時間不長,長三角投資(上海)有限公司的任務表已經滿滿當當:推動西岑科創中心建設、加快環淀山湖綜合整治、參與江南水鄉客廳……

  當國家戰略先鋒隊,長三角投資(上海)有限公司只是一個縮影。根據上海市國資委發布的行動計劃,從2020年到2022年,上海國企將在長三角推進落實70個重大項目,新增投資2000億元,新增信貸投放1萬億元。

  地方國企高質量發展,不能簡單走老路。既要拓寬視野,到中國乃至全球市場的大海中去搏擊風浪,又要堅持創新引領,以更強健的體質迎接更激烈的競爭合作。

  在傳統的資產負債、利潤和現金流量“三張表”之外,今年下半年上海國資委發布了一份特殊的“創新賬本”。賬本顯示,2019年上海國資系統企業科技支出576.29億元,同比增長32.98%,占全市企業研發支出的近59%。國資系統企業中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總數達10.24萬人,形成了一支10萬人規模的“創新大軍”。

  以今年首次上榜世界500強的兩家上海國企——上海建工、上海醫藥為例,前者研發了一系列前沿技術如三維激光掃描、近景測量、建筑模型信息化,在城市更新這個藍海領域廣泛應用,從“包工頭”加快向“建筑服務商”轉型升級。后者將創新視作“關乎企業存亡”的頭等大事,2019年研發總投入超15億元,其中費用化投入超13億元,同比增長27%,今年有多個研發基地開工建設。

  激發企業創新熱情,改革是必要支撐。上汽集團新發布的高端電動汽車品牌“智己汽車”,除了各種高深莫測的技術參數,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這家初創企業的股權結構:除了引入阿里巴巴和張江高科等外部資本進行混改,核心團隊也會持有相應的股份。

  面向“十四五”,上海國資國企一方面抓改革:結合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推動國企改革在2021年深化攻堅,2022年突破完善。一方面抓創新: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投入持續增長機制,“十四五”期間累計投入不低于3000億元。

  “以前不敢想的、不敢做的、不能做的,只要‘四個有利于’:有利于國家和社會,有利于國資和國企,有利于股東和員工,有利于生存和發展,就大膽去做。”這是一位上海國企負責人的心聲。地方國企將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更大力量。

?

  改革持續深入 發展蹄疾步穩

  □記者 浦超 昆明報道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挑戰,面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深刻變化,面對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云南國企直面挑戰,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持續改革,邁向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記者初步梳理,“抗擊疫情”“助力脫貧攻堅”“新發展階段”“數字化轉型”可視為2020年云南國企的幾個關鍵詞。

  年初,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社會帶來巨大影響。面對疫情,云南國企緊急而動,一夜成軍,第一時間組織力量馳援抗擊疫情,打響防控阻擊戰。云南省國資委機關和省屬企業4657個黨支部、17萬余名黨員勇擔使命,帶頭沖在前。

  對口支援湖北省咸寧市是黨中央賦予云南的政治責任。防護物資、食品、藥品、帳篷、化肥……一車車物資持續運抵咸寧,當地市民用“千里馳援,雪中送炭”表達對云南省國企的感謝之情。

  馳援湖北省抗擊疫情的同時,云南省國企迅速組織復工復產。昆鋼集團、云南白藥、云錫集團等企業轉向生產醫療防控物資。三班倒、連軸轉,加班加點生產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市場急需的物資。

  為確保糧食市場供應不脫銷、不斷檔,云南省糧食產業集團多措并舉,從東北調運大米,增加市場供給量,全力穩定市場。

  國企參與脫貧是責任,是擔當。在云南省脫貧攻堅戰場上,到處活躍著國企的“身影”。云投集團探索出了基金產業扶貧的新途徑;云天化集團扶持鎮雄縣雨河鎮龍井村發展現代農業;昆鋼集團在宣威市海岱鎮建設的刺梨產業扶貧項目“海岱金果”刺梨飲料面世……

  2020年,云南省屬國企在全力推動云南培育打造5個萬億級支柱產業和8個千億級優勢產業方面繼續發揮主力軍作用。云南省組建了首期總規模不低于300億元的國企改革發展基金。

  云南省財政近日對云投集團直接注資30億元,明年將云投集團的注冊資本增加至300億元。在將云南金控集團股權全部注入云投集團的同時,將云南戎合控股90%股權也注入云投集團。由云投集團代表云南省政府與中國誠通簽署總規模不低于30億元的國企混改基金投資合作協議。

  在原云南城投集團基礎上組建的云南康旅集團,肩負起云南打造旅游文化和健康服務兩個萬億級產業龍頭企業的重任。在前期已經注入世博集團、云南文投集團49%股權基礎上,云南省把省屬企業所有涉及康旅方面的資產注入云南康旅集團。云南省財政對康旅集團直接注資20億元,為把云南建設成為國際康養旅游示范區起好步開好局。

  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與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驅動企業走向數字化、智能化,全球經濟加速走向數字經濟。國企“數字化轉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云南省國資委積極推動省屬國企“數字化轉型”,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構筑國際競爭新優勢。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通欄廣告二

邊治理邊污染 微山湖成四省“集中納污區”

邊治理邊污染 微山湖成四省“集中納污區”

記者調研發現,由于微山湖地勢低洼,承接4省的多條河流來水,工業、農業、航運和生活等污染源仍在不同程度地污染湖區。

·黑龍江一涉農補貼政策現"后遺癥"

開局即決戰 起步即沖刺

開局即決戰 起步即沖刺

近年來,尤其是今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正式啟動以來,作為激發活力的重要途徑和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權多元化的熱度和力度不斷攀升。

·乘風破浪 引航定向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

巩留县| 永康市| 宁远县| 延寿县| 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