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新華通訊社主管

首頁 >> 正文

倒賣古宅“改頭換面” 跨省遷建“拆真造假”
——古建筑倒賣灰色產業鏈調查
2020-12-07   記者 魏董華 王學濤 毛偉豪 杭州 太原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浙江商人吳某手里有一座神秘的木樓。

  他親口告訴記者,這是十余年前從古建筑大省山西拆回來的“省保”。這座樓原來在黃河邊上,由于年久失修倒塌后,村支書拍著胸脯、擔著風險賣給了他。運回浙江后,他們對這座樓進行了修復。因為要保守秘密,地名、樓名都不能透露。

  吳某所說的真實性有待證實。在調研中,記者發現這個不知真假的“故事”背后牽扯出一條倒賣古建筑的灰色產業鏈。有人販賣古建筑構件或整座古建筑,其中不乏受保護的文物古建、歷史建筑、傳統建筑等,通過“整容”改頭換面,實現異地遷建、跨省流通,并從中牟取暴利。古建筑離開自己的出生地,變得支離破碎,四處流浪,歷史信息丟失,文化傳承被“造假”混淆,身份不明,鄉愁難覓。

趙乃育 繪

  一村最多時百余戶涉足“踩地皮”

  誰給古建商供貨?記者第一次從吳某嘴里知曉了“踩地皮”這個詞。所謂“踩地皮”,是指村民搜集當地古建筑基本信息、報價等,轉介給大買家賺取中間費。后來,也有村民自己低價買下,然后再倒賣給下游買家。

  古建商前期主要依靠當地村民“踩地皮”來確定目標。

  吳某掏出手機,向記者展示了幾個四五百人的微信群。群里很活躍,不斷有“踩地皮”的人把古建筑或構件的照片、信息發到群里,問他要不要。

  “‘踩地皮’的人來自五湖四海,跟我們長期打交道的不少于一萬人吧。”吳某說:“‘踩地皮’很賺錢,一個人開上三輪車到處跑,看到有石墩買石墩,看到有磚拿磚,看到有瓦買瓦。”

  說到“踩地皮”,吳某多次提到古建大省山西。他說自己在太原有一個收購古建筑構件的基地,占地100余畝,主要存放舊磚瓦。去年,他曾在山西萬榮縣住了一個月左右,專程收購古物。

  吳某只是眾多倒賣古建筑的商人之一,在這種商機的刺激下,有些村莊靠“踩地皮”致富。

  記者來到萬榮縣某村,看到一塊荒地上堆滿各種石板,一排排尺寸各異的石獅子整齊排列。村后一片空地上臨時搭建起一些待售的古建筑。這里以收購古建聞名業界。“最多時村里有100多戶人家做這個生意。”一位村民說。

  “踩地皮”時遇到產權清晰的古建筑最好辦,但如果是集體擁有產權的古建就比較麻煩,有時需要“多方簽字”才能買賣。交易完成后,古建拆裝師傅在構件上做好標記,畫下圖,然后動手拆。大件的柱、梁,小件的斗拱、雀替,還有階條石、垂帶、踏跺、下堿等,以及相對完好的瓦片,拆下后,裝上大卡車,運到存放地,再把房子搭建起來展示給買家。

  村里一家古建工程公司的負責人李某從事古建買賣20多年,從一開始騎車走街串戶收老物件,到收古家具,再到收購古民居,生意越做越大。他說:“來我這里買貨的主要是東部沿海省份的古建公司,他們包到項目由我來供貨,或者交給我直接做。”

  由村民領路,記者以古建采購商身份探訪了村里多個收購大戶。部分農家變身倉庫,古建構件滿地擺。

  走進一位李姓村民家中,記者看到院里以及四五個房間里都堆滿了收來的古建筑構件,價格從幾千元到十幾萬元不等。

  另一個李姓村民家的后屋堆放著上百個收購來的斗拱,年份大多為清代早期。房主告訴記者,這些斗拱都是下鄉收來的,“現在單個斗拱不賣,要的話200多個打包,13萬元全部拿走。這里價值最高的一個斗拱有人出價4000元我都沒舍得賣。”

  記者調查發現,國保單位旁的古玩城里竟然也在暗地“踩地皮”。萬榮縣的李家大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游景區,景區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古玩城位于李家大院旁。

  記者通過企查查App檢索“萬榮李家大院、古玩”等關鍵詞顯示,這里有相關企業70多家。記者暗訪了解到,這些古玩店中不乏買賣古建筑構件。一位在古玩城開店的老人帶記者來到附近一戶農家,房間里堆滿老斗拱、老門扇等,明碼標價,一對石獅子20萬元,木雕華板從1萬多元到3.5萬元不等。老人的一位親戚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從各地收購來的,裝修公司和古建公司來買的最多。近年‘古建風’走紅,這些老構件很搶手。”

  被倒賣古建“改頭換面”難辨認

  “我們在原形基礎上做了很多改動。本身是‘瘦’的,我把它變成‘胖子’,本身沒有‘頭發’,我把‘頭發’給弄上去。”吳某告訴記者,收購來的古建筑經過加工“美容”,別人想查都查不出來。記者拿著一張“整容”后的木樓照片,根據他提及的信息,咨詢原古建所在地的文物專家、古建攝影師等,大家均表示不知道有這樣的樓。記者又對山西歷史上曾經消失的樓進行查詢,截至發稿仍未找到符合條件的樓。

  在古建圈內,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有一些古建公司規模較大,其中三賢樓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在業界頗有知名度。記者調研了解到,光在東陽一地,該公司就有九處基地堆放從各地收購來的古建筑,占地300多畝,每年光場地租賃費就達幾百萬元。

  吳某是這家公司的負責人之一。他表示,自己從事古建買賣16年,一共收了3000多套,這些年陸續賣了不少,目前庫存還有1000多套。

  記者實地探訪了該公司位于東陽市上盧鎮湖滄村和巍山鎮懷魯村、高大村的三處基地。每處基地都堆放著一座座木構古建及古建筑“零部件”,成捆的椽子用鐵絲捆著,石柱、石板、石墩到處都是,它們或裸露或披著防雨布,凌亂地藏在“深閨”。

  其中一處基地的看門人說,這些古建筑是從全國各地收購來的,以明清建筑為主,有戲臺、花廳等。它們被臨時搭建起來展示,柱子沒有完全固定,整座建筑可拆卸運走。

  42歲的吳某對自己的“發家史”記憶猶新。16年前,他曾花2萬元購買了一套古建筑,修復后以20多萬元的價格賣了出去,刨去修復費,凈賺約10萬元。“這么漂亮的房子,價格這么便宜,我就動心了,覺得這個生意還是蠻好做的嘛。”

  由于各地對待古建筑買賣的態度不同,吳某會選擇去好買、量大的省份做生意。“安徽不好收,我們好幾個地方拆了,都被他們截了回去。山西好收、東西多,石雕基本上都是山西的。”

  經過十余年發展,吳某的公司從最初十余個工人發展到現在800多個。他培養了一批木匠,制作仿古產品、修復古建、給古建“整容”。“首先尺寸上要改良,高度要適合現代人,矮的增高、細的加粗、爛的修補上,要適合商業業態,大多跟原形差距很大,一般人認不出來。”他說。

  記者了解到,被倒賣的古建筑會“變身”成私人宅邸、高端會所、藝術家工作室、茶樓等,為私人老板裝點門面。業內人士稱,一些國內外高端品牌酒店也熱衷于用古建筑建造高端奢華酒店。

  例如,全球知名度假酒店安縵酒店在北京、杭州、上海等地都建有古建筑風格的酒店。上海養云安縵的官方網站上有這樣的描述:林影湖畔十三座明清民居歷經遷建,從(江西省)撫州細心搬來一磚一瓦,業已成為安縵中國第四家酒店不可或缺的風景線。記者撥打酒店訂房電話查詢,不少房間要提前三天預訂,其中頂級房是一套明清時期的古宅私臥,一晚房費超過8萬元。

  “相比仿古建筑,有錢人更喜歡古建筑,是古董嘛。”吳某說,前些年為了生存,他們主要把古建筑賣給私人老板,近幾年,他們開始跟一些地方政府合作,把大批古建筑留在某個地方,多數用于搞旅游。

  部分地方政府也成“買家” 斥巨資造古城

  多個古建商表示,近年來不少地方政府熱衷打造古城、古街,有很多“大手筆”,但他們和地方政府合作得靠關系,有時會通過房地產項目“變現”。

  吳某說,他的公司代建了安徽阜陽潁上的管仲老街等項目,他購買的不少古建筑和構件落戶到了這里。當地政府想給城市增加文化底蘊,就讓他們打造古建商業街等項目。

  一些古建商稱,地方政府投資文旅項目多是沖著“文化復興”的政績。目前,吳某正在給安徽滁州市全椒縣打造太平古城項目,總規劃1.8平方公里,總投資約38億元,到2021年初建成開業。“根據協議,一期我要拿出200多套老房子,已有五六十套搬了過去。”

  “我們有個優勢,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整條古街修復好,甚至開業。因為我們所有的菜、料都備齊了,只是炒炒的事。”吳某說。

  有古建商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要把一處240平方米的清代咸豐元年的四合院搬遷到外地重新搭建好,院子本身木架和石構件的費用70萬元,加上磚瓦、水泥、白灰、混凝土等材料費每平方米約2000元,工人工錢每平方米2000元以及運費一萬元,全部算下來大約167萬元。

  拿出古建筑、投入大本錢參與文旅項目,古建商如何盈利?有古建商透露,地方政府會通過定向招拍掛,讓企業在當地拿到配套房地產開發項目作為“補償”,并在地價上給予優惠、返還部分土地款。

  以“全椒太平古城”項目為例,全椒土地市場數據查詢顯示,與該項目同時期,吳某持股的萬眾達控股(杭州)有限公司和全椒萬眾達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以總價1.09億元拿下了全椒縣宗地編號2020-B-25至2020-B-30的六宗土地,其中兩塊商住用地樓面價每平方米為1020元、680元。記者查詢了周邊房地產項目,一些樓盤售價每平方米超過5000元。

  非法獲利刺激倒賣偷盜行為

  記者在走訪中遇到一座明代文物古建筑,看到四個柱礎全部是新的,其中兩個還被盜了兩次。“沒有辦法,沒人知道就被偷走了,老的柱礎比這個新做的好太多。”一位村民不無遺憾地跟記者講。

  對于文物建筑,文物保護法第二十六條規定:“使用不可移動文物,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負責保護建筑物及其附屬文物的安全,不得損毀、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動文物。”

  對于歷史建筑,《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歷史建筑。”

  對于傳統建筑,目前我國部分省已經出臺相關的保護條例。其中,《貴州省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條例》中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規劃,改變傳統村落保護范圍內傳統建筑原有高度、體量、外形及色彩等建筑風貌。”《江西省傳統村落保護條例》規定:“傳統建筑的保護性利用應當與其歷史價值、內部結構相適應,不得擅自改變傳統建筑主體結構和外觀,不得危害傳統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的安全。”

  然而,有利可圖的交易不僅加劇古建買賣、誘發偷盜行為,還將黑手伸向受保護的文物、歷史、傳統建筑領域,使寶貴遺產遭受不可彌補的、難以估量的損失。

  ——古建販子盯上受保護的古建,利誘村民買賣。

  在山西省稷山縣清河鎮上費村,多個電線桿上貼著“專業拆房,專收老瓦、老磚、老木料”的廣告,還留有聯系電話。村里老房子有的磚雕門匾被賣,有的柱礎被偷,村里遺留數個殘垣斷壁的房屋,大門上的鎖生了厚厚的鐵銹。

  晉南一處孫氏宅院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建造于1877年,東房面闊三間,隔扇門窗,院門施木雕垂花柱門罩,雕刻精美。而如今人去屋空,蛛網遍布。記者看到東房房址上僅剩下一堵墻,墻上殘留著柱子被拔下來的痕跡,門樓也被拆掉,只剩門洞。

  83歲的房主張奶奶說,她有四個兒子,大家都不愿意住老院子,她跟老伴兒搬出去跟兒子住后,房子再無人打理,后來她以3.1萬元的價錢把東房和門樓賣了。“收古貨的來個不停,找上門談價格,我老舍不得賣!后來塌了,干脆賣了吧。”

  呂大叔家的“壽”字磚雕照壁和雕刻精美的門樓也被古建販子盯上,趁他外出打工時,販子說服他的老母親,用2000元買了去。就這樣,一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殘留的最精美的建筑部分也不復存在。

  ——對于無法購買,或者不愿意花錢購買的,古建販子不惜違法去偷。過去十年里,在山西,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壺關天仙廟一對“對望獅”曾被偷,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休源神廟明代“二龍戲珠”琉璃壁心被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子崇慶寺千佛殿頂的琉璃伽藍仙人被盜……原來的古建筑變得傷痕累累,而被古建販子賣掉的構件,東拼西湊、張冠李戴。

  記者尋找一座縣級文保單位的戲臺,結果在原址上只看到一座新建的戲臺,臺上鳥糞遍地,長出野草,臺頂的新建筑構件已經脫落。

  一位68歲的村民告訴記者,新戲臺建于2013年,原來的老戲臺是清代的,他記得上面的木雕造型別致,有龍、卷葉、象鼻三種形狀。因村里無人管理,老戲臺上的精美木構件被盜得一干二凈,老百姓覺得戲臺已經沒啥價值,索性把它拆掉賣了。

  多方治理斬斷灰色利益鏈

  古建筑承載著歷史文化信息,被異地搬遷、重新拆建后,不僅改變了原有風貌,也斬斷了歷史文化傳承。而村民通過賣房致富又會形成攀比之風,造成販賣老屋的惡性循環,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古建筑的消亡。保護古建,守護文化傳承亟待斬斷灰色利益鏈。

  古建筑及構件倒賣產業鏈坐大成勢,暴露出法律缺失、保護不夠、監管不力、意識不強等諸多困境。

  第一,從立法、掛牌開始,切實加強古建筑保護力度。

  多個“踩地皮”的人告訴記者,他們現在不買“掛了牌”的建筑。但記者在基層走訪發現,即便是文物古建筑,標識牌(碑)的掛牌(豎碑)工作也遠未全覆蓋,更不用說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中國傳統村落里的歷史建筑和傳統建筑。有的村干部甚至認不得、找不到村里的傳統建筑,通過多方打聽最終找到后,卻發現已經被拆了。

  大量古建筑未被立法保護“身份不明”。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對于中國傳統村落的保護只有一些部門文件,沒有上位法。個別省份如貴州、福建、江西制定了傳統村落的保護條例,但大部分省份尚未出臺。由于沒有相關立法,直接影響縣政府公布傳統建筑名單和住建部門為傳統建筑設置保護標識牌工作。“對傳統村落來說,立法迫在眉睫,傳統建筑沒有身份,就沒有‘護身符’。”

  “古建筑身份不明,被古建販子鉆了空子。”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東方建筑研究所所長周學鷹說。

  第二,應加大對倒賣古建筑行為的打擊力度。

  目前,有些保護只停留在一紙文件上。2015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國土資源部和公安部曾聯合下發《關于堅決制止異地遷建傳統建筑和依法打擊盜賣構件行為的緊急通知》,明確堅決制止和依法打擊傳統建筑及構件被異地遷建、盜賣等行為,并將在全國啟動專項督查。

  然而記者在公開渠道多方查詢,至今未查到相關專項督查結果通報,也未見有相關部門因古建筑異地買賣而受到通報批評。

  第三,地方政府和民眾保護古建筑的法律意識有待提高,同時基層政府應想辦法解決百姓現實需求,為古建筑尋求出路。

  部分村干部和村民不認為拆、賣文物建筑違反了《文物保護法》,文物部門很少對責任人進行追查、處罰。基層文物普法工作亟待加強,應提高基層執法能力,加強相關法律的案例培訓。過去在不少地方,基層對文物保護法、文物建筑的價值、文物原址保護意義的宣傳幾乎是空白,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百姓的建筑審美能力和法律意識。

  同時,百姓住房改善、娶親的需求與農村宅基地“一戶一宅”政策、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等有沖突之處,基層工作者建議在源頭“嚴堵”的同時,地方政府還應考慮百姓需求,積極為古民居尋找出路。一方面,允許住戶對古民居內部進行適當改造,有水沖廁所、洗澡間等,使其更加宜居;另一方面,基層相關部門應聯合起來,破解發展與保護的矛盾、產權不清晰等問題,使部分古民居成為書屋、活動室等公共活動場所,重新煥發生機。

  第四,改變地方政府“造古城”的做法。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張松表示,地方政府買古宅“造古城”,給古建筑帶來開發性破壞,成為盆景式保護,反映出地方干部對古建筑保護等認識不到位,歸根結底還是文化不自信。

  “拆建、移建古建筑,使古建筑喪失了‘可讀性’,遮蓋、混淆歷史。這是關系到文化認同和文化安全的大問題。”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王軍說。

  (參與采寫:劉翔霄、汪軍)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中海油重組山東海化十余年宣告分手

中海油重組山東海化十余年宣告分手

山東海化集團,被中海油集團旗下的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收編十一年,不僅未能“背靠中海油集團這棵大樹,搭上石化和海洋化工新興產業高速發展的快車”,反而一落千丈。

·倒賣古宅“改頭換面” 跨省遷建“拆真造假”

吃科技飯賺創新錢 浙江國企持續釋放發展后勁

吃科技飯賺創新錢 浙江國企持續釋放發展后勁

近年來,浙江省國有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與本省民營企業一樣,勇于變革創新,敢于爭先進取,擁有了與國際頂尖企業一較高下的能力。

·中國國新十年:蹚出國資運營有效路徑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8039543號

社会| 和田县| 忻城县| 花莲市| 武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