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首頁 >> 熱點新聞 >> 正文

核泄漏之痛:福島事故5年祭
2016-05-30 作者: 記者 孫萍 張繼業 郭爽 劉石磊 王婧/綜合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今年是日本福島核事故5周年,又逢切爾諾貝利核事故30周年,兩次事故給人類造成的破壞、創傷以及難以名狀的痛苦,并未隨著時間的流逝離我們遠去。對于兩次浩劫的紀念,是緬懷、是警示,也是鞭策——

  2016年3月11日,在日本東京,東京電力公司員工在下午2時46分默哀。

 新華社/路透?

  災區善后引發不滿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部遭遇大地震和海嘯,導致大約1.8萬人死亡或者失蹤,由東電公司運營的福島核電站因海水灌入導致斷電,其4個核反應堆中有3個先后發生爆炸和堆芯熔毀,造成災難性核泄漏,福島至今仍有不少民眾處于“避難狀態”。福島核事故已過去5年,但核泄漏的影響依舊深遠。一些民眾認為,現實與日本政府“核事故影響有限”、“善后處理進展順利”的宣傳反差強烈,福島核事故處理需要多少年?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幾何?去污染做到了什么程度?廢物最終如何處理?對于這些問題,一手資料和獨立機構調查仍然十分缺乏。

  2015年,《朝日新聞》和福島媒體公布的聯合民調顯示,超過七成的福島人對政府處理核事故做法不滿。尤其突出的,便是以兒童甲狀腺癌為代表的民眾生命健康問題。目前,福島發生了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后4年內同樣的兒童甲狀腺癌多發現象,但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日本政府對此諱莫如深,沒有給予這一問題足夠的重視。

  有統計顯示,截至今年2月,福島縣共有166名青少年被診斷為甲狀腺癌或疑似甲狀腺癌,其中116人進行了手術,手術患者中又有幾名被確診癌細胞轉移。日本岡山大學教授津田敏秀等人2015年在國際醫學雜志《流行病學》上發表論文指出,受福島核事故泄漏大量放射性物質影響,福島縣內兒童甲狀腺癌罹患率是日本全國平均水平的20倍到50倍,且今后不可避免將出現更多的患者。

  福島縣雖然承認兒童甲狀腺癌發病率超高,但并不承認和核事故直接相關,政府也沒有出臺任何針對災區兒童健康問題的對策。今年1月22日,國際環境流行病學會致函日本政府,對福島兒童甲狀腺癌高發的現狀表示“憂慮”,要求日本政府和福島縣進行詳細調查,記錄并追蹤福島民眾的健康狀態,采取更多措施弄清核事故和甲狀腺癌高發之間的因果關聯。日本環境省對此僅回應說,國際環境流行病學會的致函可以作為參考,但其中要求的“持續追蹤調查”等都是福島縣已經在實施的措施。津田敏秀說,日本政府實際上并沒有正面回應國際環境流行病學會的關切,而是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態度。他認為,日本政府必須改變態度,正確面對這一問題。

  在信息披露方面,一些民眾也對媒體的態度表示不滿。對于同為7級核事故的切爾諾貝利事故,日本媒體這些年來持續報道,但是對于福島核事故的報道態度卻迥然不同。日本民間團體“切爾諾貝利受害調查與救援女性網絡”事務局長吉田由布子表示,福島核事故發生后,切爾諾貝利再獲日媒關注,但幾乎看不到日本主流媒體在以往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調查采訪經驗基礎上,對福島核事故的健康危害進行深入調查和報道。

  在相關的研究領域,也存在類似氣氛。津田敏秀等人在《流行病學》發表的那篇論文,至今沒有引起日本政府和福島縣的重視,反而招致反駁和批評。法國《世界報》3月的一篇相關評論對日本政府應對核事故的“心思”所做的總結是“國家的遺忘意愿”。

  在災區,不少地方還堆積著數量龐大的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垃圾。然而,處理這些核污染垃圾的設施數量至今還遠遠不夠。還有日本民間環保組織表示,核事故原因尚未判明,事故追責稀里糊涂,輻射風險居高不下,日本政府加速福島核災民返鄉的新政策令人非常不安。根據這項政策,最晚到明年3月,政府將解除福島核電站周邊的“居住限制區”等核污染區域的居住禁令,涉及5.5萬民眾。為促使居民返鄉,當局將在2018年3月前停發對這些民眾的避難補貼。

  此外,與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相比,福島核事故后建成的相關療養機構也很少。日本兒科醫生、切爾諾貝利兒童基金顧問黑部信一曾走訪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受害者療養設施。黑部說:“哪怕只在療養所療養4周,體內放射性物質銫的水平也會降低30%,可見療養設施對于受害者恢復健康十分重要。”他指出:“如果按日本政府目前的處理方式,30年后,福島核事故造成的健康危害可能比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更大。”

  黑部同時指出,本地的低收入者因為買不起外來的無輻射農副產品,也無力送孩子去療養所進行相關治療,更容易受核輻射威脅。“他們本來應該向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追究責任要求賠償,但就現狀而言,政府和相關機構都不愿意制定對它們自己不利的政策。”

  核安全無國界

  福島核事故的影響不僅局限于日本國內,也在向全球其他地區擴散。日本和美國一些專家近日表示,福島核事故泄漏的放射性污染物已經隨著洋流橫跨太平洋,對北美西海岸造成影響。

  日本海洋大學副校長、日本海洋學會副會長神田穰太說,銫137是福島核事故泄漏的最主要放射性物質,泄漏到海洋中的量一般認為在1萬萬億貝克勒爾到2萬萬億貝克勒爾之間,也有研究者認為高達5萬萬億貝克勒爾。隨著洋流運動,放射性銫已經到達美國西海岸。

  還有多位專家持同樣觀點。早在2011年,福島核事故發生后不久,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研究員中野政尚就對放射性銫在海洋中的擴散情形進行過計算機模擬,結果認為放射性銫順著洋流將在5年后到達北美,10年后有些又會回到亞洲東部,30年后幾乎擴散到整個太平洋。日本福島大學環境放射能研究所教授青山道夫也在2015年說,預計一年內將有約800萬億貝克勒爾的放射性銫到達北美大陸西海岸。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去年刊登加拿大貝德福德海洋學研究所科研人員的報告說,在北美太平洋一側沿海檢測出了來自福島核事故的放射性物質。

  這種放射性污染可能對海洋魚類和生態系統造成影響。在這方面日本已有較多調查結果,如青山道夫發現福島附近海域的鲪魚體內放射性銫濃度依然很高,還有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等機構發現,在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30公里海域內,一種名為疣荔枝螺的小型海螺已完全不見蹤影。

  此外,福島核泄漏事故帶來的食品安全和健康問題也不容忽視。專家指出,淡化核事故對環境、健康、食品安全等多個領域的長遠影響,后果可能極為嚴重。

  日本的食品問題仍困擾著自身,乃至周邊國家和地區。有分析顯示,事故后,日本對于部分受污染地域的肉類的監控不夠及時,一些放射物超標的受污染牛肉因此可能流入了市場。4月29日,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稱,發現兩個品牌共4個日本進口干冬菇樣本含微量輻射。5月11日,在與福島縣相鄰的櫪木縣,一所小學的校餐被檢出放射性銫超標,其中竹筍的放射性銫超標一倍以上。

  國際合作亟待加強

  1986年4月26日,位于烏克蘭北部靠近白俄羅斯邊境的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機組突然發生爆炸,造成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慘重的核災難。30年過去了,這場災帶給人們持續的傷痛和反思。

  如今,在白俄羅斯、烏克蘭等核事故受災國,仍有約500萬人生活在核污染區內。監測核輻射水平、清理土壤中的污染物、為受輻射人群提供康復治療……事故善后工作成了一場曠日持久、代價高昂的戰役。目前,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退役”仍涉及兩個主要問題,一是為當年發生爆炸的4號反應堆建造一座新掩體;二是為儲存核電站其他反應堆中的核廢料建造一座倉庫。

  切爾諾貝利的核泄漏大約是福島的10倍,這是目前國際公認的事實。但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污染水至今還沒有完全被控制住,被污染的地下水還在流入海洋,核事故治理面臨長期化局面。“福島后遺癥”引發國際社會的擔憂。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肯·比塞勒說,福島核事故對海洋的影響是空前的。盡管就人為造成的放射性物質總量而言,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是更大的來源,但福島核事故對海洋的影響更大,因為泄漏的放射性物質80%都進入了海洋。

  雖然不斷有證據顯示,福島核事故泄露的放射性銫已經到達美國西海岸,但令美國專家感到奇怪的是,美國聯邦機構不支持相關的海洋研究。比塞勒說,美國聯邦機構不支持在日本或美國沿海進行相關研究,“我對此感到失望”。

  俄羅斯防輻射科學委員會成員瓦列里·斯捷潘年科說,類似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悲劇25年后在日本重演,令人震驚。他認為,從信息披露到應對民眾健康問題的態度等,日本政府的工作都不令人滿意。

  專家建議,在應對福島核事故風險方面應該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風險。應該有國際調查委員會或國際科學家對福島核泄漏事件的影響展開長期研究,還應該建立常規項目以監測海洋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幫助公眾了解污染源的種類,以及對公共健康的影響。

  福島核事故今后需要關注的后續工作包括:核事故后的環境恢復與補救行動、生物生存環境影響、對人類的輻射影響、消除污染程度和廢物處理等。

  比塞勒強調,福島核事故的影響尤其需要獨立的第三方調查。比塞勒認為,問題的關鍵是要有多個獨立的調查團隊介入事件的評估,這樣人們才能更好地評估污染水平,并了解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有多大。參與調查的不僅要有政府機構和東京電力公司,“還要包括環境放射化學等領域的獨立科研人員”。

  專家認為,從福島核事故以及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中,應當吸取一些教訓。在核事故發生后,首先政府應迅速、全面地向公眾報告事態進展,信息的封鎖和滯后可能導致政府不能及時從高輻射污染的事故現場疏散人群。并且,應及時測量輻射劑量,尤其是人們在飲用受輻射污染過的水以后,有必要檢查放射性碘對甲狀腺和其他器官的影響,核事故區域人口在那個時期服用的放射性劑量對于后續治療來說至關重要。

  專家還建議,雖然核電事故發生在一個國家,但受影響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發生事故的國家需要向國際社會及時公開信息。福島核事故后,風把放射性物質吹向了太平洋,美國的太平洋沿岸檢測到了輻射水平增高,而如果5年前的風是相反方向,則放射性污染可能會波及韓國、中國以及俄羅斯。

  斯捷潘年科指出,目前尚沒有發生核事故時信息披露的國際標準。雖然制定這種標準較為復雜,但有必要研究和制定相關制度。

  還有核電專家表示,核電站不應該建在地質活動高發的地區,在地震帶建設的核電站應該關停。可是,日本一系列核電站都建在海岸沿線,這些地帶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地震和海嘯。

  斯捷潘年科說:“確實,可以建一道墻來抵御海嘯,福島核電站當初也曾建了一座6米高的墻,但它最終被13米高的海浪突破。”他指出,雖然日本政府如今正在為恢復核電站工作而制定“后福島”標準,但日本是地質活動高發區,可能根本就不適合在現有技術水平下建設核電站。

  警惕核恐怖主義

  目前,核恐怖主義帶來的安全挑戰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在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后,歐洲核設施安全引發熱議。第四屆核安全峰會不久前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閉幕。本屆核安全峰會公報指出,核恐怖主義和放射性恐怖主義仍是國際安全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而且這種威脅正不斷演變。

  2015年11月13日,巴黎發生多起恐怖襲擊,造成至少130人死亡、約350人受傷。今年3月底,布魯塞爾市郊的扎芬特姆機場和市內歐盟總部附近地鐵站接連發生爆炸襲擊,造成至少32人死亡、300人受傷。

  有報道稱,巴黎恐襲嫌疑人曾研究德國核設施。布魯塞爾恐怖襲擊兩天后的3月24日晚,比利時蒂昂日核電站一名安保人員在家中被槍殺。恐怖組織獲取核材料的潛在危險再次引發輿論關注。有擔憂認為,恐怖分子可能襲擊核設施,應當對這一嚴重威脅給予足夠重視。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貝爾弗科學和國際事務中心高級研究員威廉·托比指出,自2014年核安全峰會以來,核材料安全保護的能力有所提高,但一些恐怖組織尤其是“伊斯蘭國”實力劇增,綜合來看核風險比兩年前更大了,因此國際社會有必要繼續進行核安全合作。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馬修·邦恩認為,核安全峰會結束后,有關國家應繼續就核安保工作舉行會談。開展國際合作是加強核安保工作的根本途徑,美國應與俄羅斯重建合作關系,并與印度、巴基斯坦、中國加強核安保合作。

  美國凱托學會防務與外交問題專家特德·卡彭特說,國際社會眼下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討論如何防止非授權人員獲得核武器與核原料。作為核大國,美國與俄羅斯應該樹立良好榜樣。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游資染指 大宗商品暴漲暴跌

游資染指 大宗商品暴漲暴跌

這波上漲既有“去產能”背景下供需關系改善的市場因素,更有游資炒作的成分,當前需警惕落后產能借機復產。

核泄漏之痛:福島事故5年祭

开原市| 大庆市| 尼木县| 合水县| 通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