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返回首頁 | 經參·財智 | 經參·思想 | 經參·讀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2014-07-07   作者:記者 鄒儉樸/赤峰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1.污染連襲 2.鑒定變臉 3.案歸原點 4.行政“和稀泥”

  “官司打了8年,果園已經荒廢。除了繼續告狀,還有別的出路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東村村民李素云指著身后的牌匾激動地對記者說,“這司法鑒定中心可坑死咱老百姓了!”陽光之下,那塊寫著“東北農業大學司法鑒定中心”的牌匾異常刺眼。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采訪發現,在赤峰市發生的一起多年難平的污染風波背后,折射出個別司法鑒定機構的“隨意性”和地方政府的“亂作為”。業內人士表示,“和稀泥”式的行政干預,讓訴訟偏離了正常軌道。在環保案件中,政府只有停止行政干預,法律部門從速辦理,不違規、不護短,此類訴訟才能回到健康軌道上來。

  污染連襲

  “對面的山上濃煙滾滾,如同世界末日,煙浪如原子彈爆炸般撲進村里。”說起當年的一幕,李素云至今心有余悸,“剛要跑進屋,卻已看不見身邊的孩子,只能憑著聲音去找了。”

  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錦山鎮東北部的河南東村早年因盛產水果而聞名。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這里幾乎家家戶戶栽種果樹,到九十年代,曾經的荒山禿嶺已是綠茵成片。
  “除生態效益外,果農的經濟收入也隨著節節攀升,上門來收水果的商販絡繹不絕。”親眼見證河南東村果業成長歷程的果樹技術員杜業祥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這里已被當地政府當做“萬畝經濟溝”樹為典型,一時間享譽全旗。
  “要不是因為受了污染,我這30多畝果園現在應該正是梨花滿園的時節。”看著眼前滿目瘡痍的果園,杜業祥嘆了口氣,“這一切變化都始于2006年的那兩次污染事故。”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多方得到證實,2006年8月22日和8月28日,正在進行試生產的大型冶銅企業——赤峰市金峰銅業有限公司連續發生兩次大氣污染事故,工廠排放出的二氧化硫使周邊群眾和大片農作物受到嚴重影響。
  “煙塵剛過來,我就產生了劇烈反應,一個勁往上反胃,一個勁吐,然后就倒在了地上。”村民黨桂英說。
  據事后統計,黨桂英與同村的李紅喜、王全3名村民被突如其來的污染物當場熏到,多人感覺不適。企業兩次污染事故共歷時近90分鐘,3000畝果樹及周邊農作物受到污染。
  “第一次污染并不嚴重,第二次由于濃度較大,出現了較大面積的污染。”金峰銅業有限公司原總經理韓智表示,首次污染為設備故障所致,第二次屬工人操作失誤,兩次排出的主要污染物均為含有二氧化硫的廢氣。
  “污染發生沒多久,樹上基本就只剩下果實了,果園里落葉滿地,如同深秋。”杜業祥說,與果樹打了40多年交道,從沒在夏天見過這么凄涼的景象。
  經遼寧省果樹研究所、內蒙古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單位鑒定,金峰銅業排出的污染物使河南東村的部分果樹受損嚴重,兩年內將大幅減產,企業為此賠付農民360萬元經濟損失。雙方當時約定:如第二年出現果樹死亡等情況,經有關部門鑒定確認實屬污染造成,可再另行協商。
  “正常年景,夏季果樹的葉子應是暗綠色,但2007年6月,果樹的葉子卻成了灰色,大家才知道頭一年的污染影響深遠。”果農們告訴記者,2007年至今,金峰銅業公司周邊果樹陸續出現掛果率低及死亡現象。他們認為,這種情況與之前的污染事件和企業的后續排放污染物有直接關系。
  果農提供的一份材料顯示,2006年9月21日,內蒙古林業科學研究院與內蒙古綠通環境綠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作出的一份鑒定報告稱:冶煉銅廠還存在輕微二氧化硫排出現象,如不進行徹底治理,可能會由于長期輕微污染的積累,而最終導致嚴重污染事件的發生。
  但韓智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污染事件發生后,企業已進行更為嚴格的管理,始終達標排放,沒有再產生新的污染。“果樹死亡與村民管理不善及樹木壽命將至有關,企業沒有責任。”他說。

  鑒定變臉

  “這樣的司法鑒定機構沒有資格繼續存在下去。經鑒定中心同意,果農將門牌扛回了村里。”村民們指著靠在墻邊的牌匾說,“不為別的,就為出一口憋了多年的惡氣!”

  企業的態度令果農頗為不滿,百余名村民開始四處狀告金峰銅業。
  為解決糾紛,2007年9月19日,喀喇沁旗政府委托東北農業大學司法鑒定中心對該事件進行調查。最終的鑒定結論認為:果樹死亡及工廠周邊作物長勢不旺等現象為病蟲害引起,未發現二氧化硫污染癥狀。
  2008年開始,果農通過正規渠道走上訴訟道路,然而屢訴屢敗的遭遇卻讓他們大失所望。
  在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進行的最終裁定中,東北農業大學司法鑒定中心的鑒定報告成為案件關鍵證據,法院引述鑒定結論稱:蘋果梨等果樹及地瓜等大田作物均未發現二氧化硫污染癥狀,蘋果梨樹大枝及整樹死亡直接原因是腐爛病和干腐病所致。生效判決采信證據合法,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因此法庭駁回果農們的再審申請。
  不過,這起由空氣污染引發的風波并未就此結束。
  村民代表杜業龍說,果農在多年上訪、訴訟中發現,東北農業大學司法鑒定中心組成的四人鑒定組中,一位至關重要的果樹專家并沒有在黑龍江省司法行政機關進行司法鑒定人登記公告,因此不具備鑒定資格。
  “打官司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求鑒定人依法出庭質證,但他們卻始終沒來。”杜業龍等人認為,東北農業大學司法鑒定中心的做法已有多處違反法律法規,該鑒定結果理應失效。
  在果農的據理力爭下,2012年3月7日,東北農業大學司法鑒定中心承認“鑒定中誤把專家汪某某當成鑒定人在司法鑒定書中簽字,屬形式要件錯誤”,并撤銷5年前作出的司法鑒定。
  “拿到撤銷決定后,果農們重新燃起了翻案的希望,但事情的發展卻超乎了我們所有人的預料。”杜業龍說。
  2013年7月1日,東北農業大學司法鑒定中心突然為喀喇沁旗政府出具了一份復查決定,認定此前的鑒定“程序合法,內容客觀真實,結論科學公正”,再次認定了鑒定的合法性。
  聽到這個消息后,果農感到無比震驚,他們只得再次找到東北農業大學司法鑒定中心。現場錄像顯示,該單位負責人韓學平告訴村民代表,復查決定是喀喇沁旗政府事先擬好的,一位李姓副旗長說該復查意見有利于調解糾紛,考慮到百姓利益,鑒定中心只好在上面蓋了個章。
  2013年9月11日至9月13日,東北農業大學司法鑒定中心兩次發文以“復查意見是我中心前任負責人未經過鑒定專家集體研究同意做出的”為由撤銷了復查決定。該中心還告知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為配合喀喇沁旗人民政府作調節工作,為了有利于糾紛解決,我中心相信了喀喇沁旗人民政府并給喀喇沁旗人民政府出具了復查意見。現喀喇沁旗人民政府違背了承諾,該復查意見被用于了訴訟目的。
  2013年10月16日,哈爾濱市司法局就該案向河南東村村民公示了調查結果和處理決定:認定專家組中的汪某某不具備司法鑒定人資質;確認其余3名鑒定人存在“經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拒絕出庭作證”行為;認定東北農業大學司法鑒定中心反復變更鑒定書的不負責任行為損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擬報告省級司法行政機關停止其司法鑒定業務一年。
  東北農業大學司法鑒定中心的一位負責人表示,鑒定許可證有效期限為5年,到期后司法鑒定管理處很有可能不再給延長期限,雖然沒有吊銷許可證,但實際上來講該司法鑒定中心已因此事名存實亡。

  案歸原點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河南東村看到,許多2007年以后死掉的果樹至今仍立在山間。村民們說,這些死樹所處的位置本來可以重新栽種,但由于事情遲遲沒能解決,為保留證據,他們只能繼續遭受損失。

  “無論如何,必須要個結果。”許多果農表示,8年訴訟生涯已讓他們沒有后路,只能咬牙堅持下去。
  “我太痛恨污染了,這讓我40歲的時候失了業,只能出去打工。”原本在當地紡織廠上班的果農喻建東說,為了專心經營果園,他于1994年辭掉了工作,現在果樹死了,創業夢化為泡影。
  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訴訟部部長劉湘認為,事已至此,由于其中牽涉法院失職和賠償金額巨大等問題,恐怕司法部門一時難以抉擇。
  “如果能翻案或調解,我們將向企業索賠3000多萬元的損失。”杜業龍說,多年的損失累計相加,數額已相當巨大,事情拖得越久,越不利于解決。
  金峰銅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剛表示,企業絕不會同意調解,因為公司始終堅信,果樹死亡的原因與污染無關。此外,環保案件適用于舉證倒置原則,倘若時隔8年后案件發回重審,企業肯定無法接受。
  “東北農業大學司法鑒定中心如果真要撤銷他們當時的司法鑒定,我們企業有可能通過法律途徑解決,連同鑒定中心一起訴訟。”他說。
  金峰銅業有限公司原來的負責人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果農們走上這條常年告狀之路與地方政府當初的不當作為有著直接關系。
  這位負責人表示,污染發生后,政府逼迫企業多拿出200多萬元賠償百姓,后又以“更新改造”為名,每年為這3000畝受污果園補貼450萬元資金,助長了受害果農的“胃口”,才造成了今天告狀不斷的局面。
  “政府相當于拿錢‘贊助’百姓去告狀,搞得樹也死了,地也荒了。”他說。
  喀喇沁旗政府部門的一些干部坦言,“更新改造”項目確實只針對河南東村的受污染果園,目的是安撫果農。“原本打算補貼三年時間,但由于百姓不干,該項目至今未停。”一位干部說。
  一些種植農作物的村民表示,他們在金峰銅業周邊種植的作物近年來長勢很差,為了補償損失,政府還曾出面以“災救款”的形式發放過補貼,但并不允許被補貼農民向外提及污染的事情。
  喀喇沁旗環保局副局長李軍表示,涉事企業和為其配套的氟化工企業為當地重要的經濟支柱,近年來未出現超標排放。但記者手中一份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損害鑒定評估中心2013年7月23日作出的調查報告顯示,兩個企業周邊部分時段環境空氣中的氟化物濃度明顯大于城市地區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濃度限值,濃度最高時甚至達到國家規定的21倍。

  行政“和稀泥”

  劉湘認為,恰恰是這種“和稀泥”式的行政干預,讓事情偏離了正常軌道。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在公益性污染受害者法律幫助中心援助的環保訴訟中,此類情況并不少見。

  采訪中,喀喇沁旗的一些基層干部對果農堅持告狀的做法感到無奈。他們認為,無論在賠償還是補償方面,地方政府始終“偏向”于涉案果農,力爭引導他們擺脫官司困擾,讓生活回到正軌。然而從實際效果看,百姓們似乎并不“領情”。
  相關材料顯示,由于社會組織力量薄弱、訴訟成本高昂,我國環境公益訴訟舉步維艱。據中華環保聯合會統計,環境糾紛進入司法程序的不足1%,絕大多數都是通過行政部門處理。環境糾紛量持續增多和環境公益訴訟量很少之間形成了巨大反差。
  “環保類案件勝訴率并不高,而政府的行政干預讓此類案件的訴訟難上加難。”劉湘說,他接觸的許多環保訴訟案件中,始終難以擺脫行政干預的影子,官司拖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屢見不鮮。
  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主任王燦發等專家表示,有的環保糾紛官司一打就是十幾年,污染企業都沒了,有的原告也去世了,可是官司還在打。在曠日持久的“拖”和“磨”之中,不少群眾被迫放棄訴訟,部分環境違法行為得不到處罰。
  “‘拖’和‘磨’的做法往往導致兩敗俱傷的結局。”劉湘認為,在環保案件中,一切應以法律為準繩,政府只有停止行政干預,法律部門從速辦理,不違規、不護短,此類訴訟才會回到健康軌道上來。
  有法律界及環保人士認為,隨著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環保執法力度的加大及環保司法制度的日益完善,一些“隱性”和“潛伏”的環保案件將陸續涌進司法領域,采取司法手段治理環境污染問題也將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常規模式。法院在治理污染、維護群眾環境權益上也將發揮著更為明顯的作用。
  業內人士表示,政府應尊重群眾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對于涉及環保糾紛的相關鑒定,政府部門不能“有利于企業”或“有利于輿論”就進行公開,反之則隱瞞或干預鑒定結果,更不能做“爛尾”鑒定。政府及法律部門在處理環保糾紛、案件時,必須遵循公平正義原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来凤县| 苍溪县| 喀什市| 喀喇| 隆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