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返回首頁 | 經參·財智 | 經參·思想 | 經參·讀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2013-01-11   作者:記者 鄧華寧 王民 孫洪磊 任峰采寫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1.優惠政策操作難 2.資金渠道不暢 3.研發與產業不對接 4.員工流失率高 5.鏈接:三位企業家心態實錄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京、津、冀、蘇等地調研了解到,我國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期,經濟發展動力進入深刻調整期,各地傾斜資源努力培育創新型經濟,創新環境明顯改善。然而,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所必須的“團隊、技術、資金、政策、市場”等要素,依然存在不匹配現象,其深層次矛盾有待破解。

  政策引導:重審批輕服務,優惠政策操作難

  記者采訪四個省市的60多家科技型企業,聽不少企業反映,當前對企業科技創新的優惠政策存在三種現象:一是“毛面玻璃”現象,看得到、夠不到;二是“最后一公里”現象,優惠政策操作難,有許多企業對于本行業的優惠政策幾乎不了解;三是冷熱不均,大企業頻受照顧,小企業難享陽光。
  一些企業反映,科技、產業、金融等部門出臺的服務科技型企業的政策很多,但是能夠“直達”企業的服務不多。許多企業對于本行業的優惠政策知之甚少,也不知道從什么渠道了解。還有的優惠政策操作性不強。北京市人大教科文辦公室副主任顏振軍表示,國家有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150%的政策,但企業實際申請中不知如何操作,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數。
  有的企業反映,硅谷的公司沒有哪家是靠兩三個人做大的,都是靠并購重組,包括蘋果公司也如此,因此國外鼓勵科技小企業并購。而我國的稅收政策不利于并購,只要涉及資產增值,先交所得稅,這嚴重阻礙了高科技公司做大做強。
  “重審批、輕服務也是政策執行中的一個突出問題”。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董事長王德祿介紹,10多年前互聯網剛剛起步時,沒有部門管,而現在,企業要辦一家網站,要經過10幾個部門審批。一些企業反映,有的政府部門認為出了政策就是出了政績,再沒有動力出實施細則。而各個部門之間有“涇渭分明”的部門利益,互相爭利益,難以形成合力。不少創新政策受行政體制限制存在突破難,部門權力分割現象突出,一些部門受制于管理體制掣肘難以創新,缺乏總牽頭人,難以形成合力。
  企業還反映,尤其涉及到資金的政策,容易出現尋租、商業賄賂問題,讓一些沒有人脈關系的企業看得見、夠不到。

  資金支持:創業成本畸高,資金渠道不暢

  不少企業人士反映,科技型企業創辦成本近年來增長很快,創業門檻不斷提高。而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的天使基金、風險投資、金融信貸、社會資本等與創新企業的需求“對接不暢”,成為影響創新創業的突出瓶頸。
  保定高新區管委會原主任、“中國電谷網”負責人馬學祿說,上世紀90年代創業,只要方向對、思路對,有技術、有一定管理能力,有5萬元就可以跟著行業成長起來;2000年,有幾十萬、百八十萬也能干成相當規模;現在,沒有500萬至1000萬,基本什么事都做不了。資本已經發展到高度壟斷階段,創業難度非常大。
  在資金成本方面,大企業資金成本低、中小科技企業成本最高。據知名財經專家葉檀介紹,銀行信貸資金主要扶持大型企業。比如光伏領域,根據已披露的企業年報,江西賽維2011年末負債高達60億美元,負債率為87.7%;天合光能負債總額17.3億美元,負債率60%;英利新能源負債總額為32.4億美元,負債率74.3%。尚德的銀行貸款從2005年末的0.56億美元攀升至2011年底的17億美元,不到7年暴增近30倍。而國有銀行為這些光伏企業提供大額貸款的現象比比皆是。與大企業相比,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風險高、缺乏抵押物的特點,與銀行穩健經營的要求形成“天然對立”,導致資金“價格”高、時間成本也高。
  中關村、江蘇省科技廳等反應,科技型企業在種子期最需要資金支持,但國內風險投資、天使基金、私募基金等存在“二八現象”,即20%的資金投資于種子期企業,80%投資于即將上市或快速成長期的企業。

  技術創新:缺乏可持續性,研發與產業不對接

  《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了解到,國內創業環境、市場環境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對國際一流人才吸引能力有限,不少創業者憑借一兩項技術或創意辦企業,持續創新能力嚴重不足。  歸國博士、江蘇蘇晶公司董事長范嘉蘇說,頂尖人才是各國爭奪的重要資源,跨國公司往往會以豐厚的待遇留人。另一方面,國內的市場經濟環境仍然不完善,與發達國家市場環境相比存在諸多差距。比如,市場壟斷、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等。這些因素的存在,導致國際頂尖的技術、營銷、管理人才回國創業的數量有限,國內一流的創新型企業數量還很少。
  常州市委副書記戴源介紹,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強弱與否,決定著能否持續發展。不少民營科技型企業是憑一兩項技術或者一兩個創意來辦企業,可能獲得短期快速發展,但長期持續研發能力嚴重不足。這就會出現“小老頭”現象,有的企業10年前產值2000萬,10年后還是這么多。
  新奧集團首席技術官甘中學介紹,盡管近年來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大了科技成果轉化力度,但是體制機制中存在的阻礙因素沒有完全打破,國家技術成果還是多數在學校和科研院所內,科技成果和科技資源不能完全與市場共享,民間資本獲得科技資源難度依然很大。這種科技研發鏈條與產業鏈條的“不對接”現象,造成我國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雖然科研成果豐富,但轉化率低,尤其是具有行業分水嶺意義、能形成巨大市場的重大創新產品太少。

  團隊建設:經營管理人才匱乏,員工流失率高

  北京市經信委副書記梁勝介紹,各地近年來為吸引領軍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也吸引了大批人才創業。但是從人才結構上看,目前的創業人才主要是技術型人才,以海歸、大學教授和研究機構研究員創業為主。懂市場、擅管理的人才匱乏,嚴重影響到創業效果。
  “我們這幾年在為海歸創業者提供人才服務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好的項目因為經營管理跟不上,難以投產。即便是已經投產的企業,也有的因為企業架構、管理機制無法理順,處于‘一團亂麻’的狀態,生產效率低下”。無錫“意派管理”公司總經理魯嵐說。
  “很多小企業不是餓死的,而是撐死的”。顏振軍表示,由于科技型企業的創業者多半是科技工作者,同時又要從事管理和經營,當企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后,就會暴露出管理能力的不足。技術人才多數不擅長市場營銷,造成企業夭折或發展停滯。
  “另一個人才瓶頸是員工流失率高。”魯嵐介紹,目前企業員工“85后”、“90后”比例越來越高,而這些“新生代”打工群體流動性越來越大。根據企業調查,企業三個月內的離職率居高不下,有的企業甚至達到50%。
  深圳一家企業的高管張勇說,現在企業最頭疼的事就是招不到人、留不住人。幾乎每個月,張勇都要去人力資源市場招人,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會流失一批員工。

  鏈接:堅守難 轉型難 創業難
  三位企業家心態實錄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在京、津、冀、蘇等省市走訪了數家科技企業和與之相關的投資企業負責人,多位負責人反映目前市場環境浮躁,民間資本不愿投入科技企業,創業企業轉型阻力大,記者在此選取三位企業家典型心態。

  堅守難——民間資本投向科技領域渠道不暢

  “我想把投資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一項事業長期堅持下去,但沒有渠道,很多民資圍著政治資源轉,想方設法撈快錢,沒人踏實做事,這個問題已相當嚴重”。云峰基金發起人汪建國告訴記者。
  汪建國曾創辦五星電器連鎖超市,由于家電業利潤太薄,幾年前將五星電器賣給美國家電連鎖超市“百思買”,之后與馬云、史玉柱、虞眾等企業家發起成立了“云峰基金”。
  汪建國說,“很多民間資本擁有人希望效仿美國模式,長期投資高科技產業并得到收益。但現在我們苦于找不到好項目,因為政府沒有搭建一個有效的信息平臺。雖然各地都在搞資本和項目對接會,但是形式大于內容的多。可以投資的企業,信息并不公開。”
  “這幾年,國內投資基金開始起步,私募基金、天使基金和風險投資等數量增加很快,但是這個領域還缺少健全的規則”,汪建國說,一是法律法規不太健全。二是政府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政府投資效率不高。三是沒有合理的稅收制度。比如,對天使投資和私募基金的稅收應該差別化,而現在并沒有區別,導致沒人愿意當“天使”。
  “民營企業不是要特殊政策,而是一個市場上公平的待遇就行。但是這個做不到,資源在政府手上,如果有自己的公司,肯定給自己的公司了。”汪建國說,另一個問題是,政府過度關注大型民營企業,而不是中小民企。

  轉型難——科技企業沖破慣性阻力大

  “在中國的企業里,從員工到投資者,都已經習慣了高投入、高增長的模式,一旦企業想放慢腳步談轉型、上管理,很多人腦子轉不過彎兒,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能力。轉型過程中不虧損談何容易?但我們必須著眼長遠。”金和軟件董事長欒潤峰說。
  北京金和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協同管理軟件服務商。因為其高成長性,金和軟件曾連續兩年榮登《福布斯》中國潛力企業榜,是協同管理軟件行業唯一上榜企業。然而,就是這樣一家業內知名企業,在轉型道路上卻備受煎熬。
  “國內軟件行業近年來雖然發展很快,但多是基于軟件產品,很少有提及軟件服務這個層面。從2009年開始,我們提出了向服務轉型的口號”。欒潤峰說。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轉型給企業帶來的震蕩引起了方方面面的不滿。
  欒潤峰還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因為在改變業務模式和研發等方面加大投入,公司2011年第一次出現了虧損。而這次虧損引來的質疑聲更大。“2011年,我經歷了公司歷史上最大的困難期。有的員工懷疑,公司經營是不是不行了。還有來自客戶的質問,公司究竟還有沒有能力為他們提供產品和服務。”
  “轉型對大多數人來說,就如同黑夜里爬山,你無法預知什么時候到達頂峰,下一步會怎樣。所以在轉型的時候,股東不理解你,員工不理解你,客戶也不理解你,只能靠企業家本人在撐著。如果企業頂不住壓力放棄轉型,回到原來的老路子上,就不可能有新的突破。”欒潤峰說。
  轉型付出的成本是值得的。2012年上半年,金和軟件的收入情況明顯改善,并重新盈利。對于轉型路上遇到的種種挫折,欒潤峰依然覺得“不堪回首”。
  “你頂一天還行,可是要頂一個漫長的時間,太難了!我們是轉過來了,但還不能說順利。轉型過程中不虧損談何容易?實際上,在所有人里面,往往只有企業老板想轉型。老板為什么想變?他是從長遠利益考慮。但如果決策者都頂不住壓力,其他人干嘛要變呢?我覺得,這是轉型難的重要原因。”

  創業難——企業家找不到創業興奮點

  “改革開放以來,各行各業的發展、分布已經達到一定規模,要想從零發展就難了,現在的創業門檻可以說越來越高,很多想創業的人心有余力不足。”河北保定市高新區創辦者之一、高新區管委會原主任、“中國電谷網”負責人馬學祿說。
  馬學祿說,“特別是在高新技術領域,創業難不僅僅是錢的問題。近30年,全球新產業、新產品升級越來越快,往往一個產品就可以絕殺一個行業,如蘋果公司,顛覆了手機、電腦、電視的概念,將高精尖科技、商業模式、文化傳播模式都凝聚在一款產品上。”
  馬學祿任保定高新區管委會主任以及退休后,接觸過形形色色、大大小小、或成或敗的企業家,“我現在明顯感覺到,民營企業家做企業的信心不是很亢奮、很激動、很激情。很多人找不到創業的興奮點,其中不少人正在考慮賣企業,不干了。”他說,“之所以出現這個局面是由于綜合性的社會問題導致的。其中,一方面有企業家浮躁的問題,總以為一個企業三天兩早晨就能做起來,總把奇跡、特殊當成一般,總把偶然事件堪稱必然事件;還有一方面是政策環境、地方政府導向問題。
  馬學祿說,“國企在部分行業的壟斷將民營企業擠壓得太厲害,壓制了民間創新。很多機構、部門、政策都應該整合,國家宏觀調控重點應該調控條塊分割,增強各種要素的集成度,而政府恰恰沒在這方面下功夫。還有,有些地方政府的領導下企業調研都去好企業、大企業,很少光顧中小企業。其實,大企業也是從小企業發展起來的,而且60%以上的就業在中小企業,因此中小企業沒有創新活力是非常危險的。”
  馬學祿感嘆道,“我認為,今天的創業激情已經跌到20年來的谷底,現在的關鍵是如何恢復創業激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许昌市| 托里县| 桂阳县| 麻城市| 桂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