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新型農村社區把農民變為“帶土地的市民”
“老三權”加上“新三權” 在家門口城鎮化
2012-12-26   作者:記者 羅輝 郭久輝/鄭州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圖為河南省魯山縣堯山鎮東竹園農村社區,依山傍水,環境優雅。記者 王頌/攝

    “經常有人來參觀時問‘你家的農具、拖拉機放在哪?養雞、養豬在哪?’其實,俺已經不需要大農具了,都賣了,養畜禽的專業戶有養殖專區,不需要一家一戶養了。”新鄉縣古固寨鎮后辛莊村農民劉國印對《經濟參考吧》記者說。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河南省新鄉市,是最早開始探索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地方。像劉國印這樣住在新型農村社區的農民,雖然還是農村戶口,擁有承包田,但是,大多已經不再務農,成為“帶土地的市民”。 
  河南省長垣縣委書記薄學斌分析認為,入住新型農村社區后,農民生產生活范圍擴大了,權利增加了,過去的“老三權”,即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資產收益權還依然享有;現在多數居民把承包土地流轉出去,自己重新擇業,又有了“新三權”,即社會保障權、自由遷徙權和自由擇業權。農民對“老三權”與“新三權”的取舍深刻影響著未來農村社會的格局和走向。

  農民變身“帶土地的市民”

  農業大省河南,積極探索“農民就近城鎮化”為特征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以避免傳統城鎮化所產生的“城市病”和“農村病”。全省已有300多個基礎設施齊備,公共服務功能完善的新型農村社區建成入住,2000多個正在建設中,由此,大批中原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正悄然改變。

  新鄉縣古固寨鎮后辛莊村農民劉國印2010年舉家搬進了多個村莊合并的“祥和社區”。他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全家10畝地,原來孩子們都外出打小工,一年綜合收入不足3萬元。搬進社區后,孩子們都回鄉進入縣產業集聚區企業工作,收入提高了也穩定了,還省了在外租房、消費和來往路費,10畝耕地全部流轉給農業合作社,每畝地年租金1000元,老兩口給合作社打工還有工資。目前,全家年收入近8萬元。
  新鄉市調查顯示,目前入住新型社區的11萬農戶,從事二、三產業比重由入住前的49%提高到入住后的79%。滑縣對入住錦和新城的居民中36699名勞動力就業狀況統計表明,41.2%在產業集聚區工業企業工作,23.3%從事建筑業、運輸業,13.5%從事商場、餐館等服務業,11.7%外出務工,只有8%在高效農業園區務農。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能全面鋪開,緣于強大的產業支撐。”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裴志揚介紹,河南近年來承接產業轉移,全省崛起180個產業集聚區,全省146個縣(市),每個縣(市)至少有一個產業集聚區,吸納就業能力大大增強,從2011年起,留在河南省內、在家門口就業的農村勞動力達1360萬,首次超過出省務工人數260萬。

  “三化”協調激活農區發展

  有專家學者總結,河南正在探索的新型城鎮化之路有“三新”,新在確保了“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新在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發展,新在充分保障農民利益。

  河南省滑縣聚集33個村莊建起的錦和新城,目前已有來自周邊33個村的1.3萬多農戶、3萬多口人入住。記者了解到,這33個村莊原來占地9500多畝,合并后的錦和新城僅占地3920畝,節約出宅基地5575畝,騰出的地,有一半整理復墾,另一半改為二、三產業建設用地。
  滑縣縣委書記李若鵬介紹,滑縣是糧食大縣,也是國家級扶貧重點縣。既要發展二、三產業讓群眾富起來,又要確保耕地不減糧食不減,土地成了無法逾越的坎;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統籌“三化”協調發展的一步“活棋”,既改善了農民的生活品質,又為二、三產業的發展騰出了空間。
  據河南省國土部門統計,到2011年底,河南省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實施村莊拆舊復墾24.6萬畝,涉及788個村,共節約出建設用地12.78萬畝,總體節地率超過50%。 
  “發展城鎮化、工業化不擠占耕地,農村宅基地大有潛力和空間。”河南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文茂林介紹,河南4.7萬個村莊總面積占全省城鄉居民住宅用地和工礦用地總面積的3/4。目前農村實際人均住宅建設用地約248平方米,按照國家確定的人均150平方米的標準,河南通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范宅基地使用,可騰出900多萬畝建設用地的空間。

  農民期盼“家門口的城鎮化”

  正在清掃自家小院的農婦齊希字告訴記者:“住到新社區里,跟城里人沒啥區別了。出門都是平坦坦的路,下雨天再也不用踩泥了。水、電、天然氣、有線電視樣樣齊備,看病、上學、購物都不用出小區。吃罷晚飯,婦女們在廣場跳舞做操,可美了!”滑縣錦和新城只是河南新型農村社區的一個縮影。

  據2011年底統計數據,河南省城鎮化率僅為40.06%,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加快城鎮化是發展的必由之路。
  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吳天君認為,傳統的城鎮化,走的是城鎮建設擴容的路子,實踐已表明,城市擴容式發展易產生“城市病”和“農村病”。一方面大量農民進城務工形成“城市病”,多數進城的農民工沒有足夠的財力真正融入城市,而在城市周邊或城中村集聚,使這些區域承載量急劇上升,環境惡化、資源緊張、社會管理難度加大;另一方面,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很多村莊成為“993861(老人、婦女和兒童)”的留守地,農村土地撂荒、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農村病”越來越突出。
  調查發現,大量“飄”在城里的農民迫切期望在“家門口”就業,能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而這些接受了城市文明洗禮的農民工,渴望家鄉也有與城市一樣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2011年起,河南省總結各地經驗,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納入城鎮化范疇,把新型農村社區作為城鎮公共服務功能向下延伸、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載體,不斷加大投入。
  河南確定新型農村社區配套建設的標準是“五通六有兩集中”,即通四級公路、自來水、電、有線電視、寬帶;有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標準衛生室、敬老院、連鎖超市、科技文化活動室、幼兒園和小學;垃圾集中收集、污水集中處理。

  規劃先行走出“有新房無新村”怪圈

  “如果不通過有力規劃引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即使再過30年,農村還是‘有新房無新村’。”平頂山市委書記趙頃霖分析認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既“拖不得”也“急不得”。“拖不得”是指做得越晚,成本會越高,社會資源浪費就越大;“急不得”是指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進度,必須與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承受能力相適應,穩步推進。

  今年初,鄭州市中牟縣縣、鄉、村干部和群眾代表共同算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三筆賬”——政府投入賬、土地收益賬、農民家庭負擔賬,統一認識和目標,確定了從2012年起,將全縣428個村莊整合進83個新型農村社區,5年大頭落地,7年基本到位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縣委書記楊福平說:“這個進度是按照中牟農民翻建新房的一般速度,規范農村建房,必須在規劃好的社區里建造有質量標準的房。”
  規劃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重點。河南將新型農村社區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切入點,將其納入城鎮體系規劃,在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等方面與區域中心城市、直轄市、縣、鎮“一體規劃”。截至2011年底,河南所有縣市全部重新編制了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如今河南農村“再也不能在沒有規劃和沒有基礎設施的地方建住房,不能再建沒有經過設計的住房”已成共識。

  [相關鏈接]

  “鄉村都市”社會結構呈現新特征

  與傳統自然村相比,新型農村社區呈現三個新特征。
  一是人口規模更大。按河南的規劃,平原地區的新型農村社區不少于5000人,丘陵、山區不少于3000人。而在很多城市郊區、產業集聚區周邊的新型農村社區人口規模基本都在萬人以上。按照規劃,在5至8年內,河南約有4000萬農村人口入住新型農村社區。
  二是生產方式的變化直接帶來人口結構的變化。在傳統村落里的村民仍以農業為主業,入住新社區后,大量的農民將土地流轉給農業產業化組織,而自己在更大的范圍內就業,職業、身份變得多元而復雜。
  三是村落家族、宗族關系被沖淡。傳統農村以宗族、家族聚居為主,在新型農村社區中,多個村莊居民穿插居住在一起,家族關聯度呈現弱化、淡化趨勢。
  圍繞著新型農村社區的服務和管理,河南一些地方已展開了探索。開封市在所有新型農村社區創設“黨建綜合服務體”,將黨務、居務、便民服務融為一體。通許縣朱砂鎮的徐匯花園社區,是6個村莊群眾集中居住的大型社區,鄉鎮黨委派一名副鄉級干部任該社區黨工委書記組建新的黨組織,原六個村的黨支部書記任黨委委員。他們將入住居民按樓號重新分組,將由居民選舉居委會委員和組長,以落實“村民自治”。戶籍警務、人口計生、工商稅務、信訪等、農技服務、物業管理、便民服務等都在黨建服務綜合體內設有辦事窗口,綜合體還設有居民課堂、法律事務及調解室、圖書室、棋牌文娛活動室、黨員活動室,并為青年志愿者、老年居家養老服務隊、各種產業協會等社會民間組織提供活動場所。  (羅輝 郭久輝)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山東5年實現農村社區建設全覆蓋 2009-11-05
· 第二批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縣出爐 2008-01-08
· 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座談會膠南召開 2007-04-06
· 世行133萬美元援助農村社區滾動發展 2006-12-0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囊谦县| 民乐县| 安化县| 舒兰市| 开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