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快樂養老
2012-10-24   作者:  來源:央視網
 
【字號

 主持人(王小丫):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特別要向大家說一聲今天是重陽節,祝叔叔阿姨們節日好。我們現在呢是在北京的一家養老院,今天我們也邀請到了很多的朋友啊,有我們今天現場的老年朋友們,叔叔阿姨們好,歡迎大家來。
  同樣還有一些關注老年人生活的中青年朋友,那我在想呢今天我們大家匯聚在一起,我們在講老年朋友的今天,其實也是在講述我們中青年朋友的明天,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父母,我們每個人也都會像我們的父母一樣,逐漸的衰老去。
  所以呢今天我們在談論養老的問題的時候,其實我們在說是盡我們的孝心,其實我們也是為我們的明天在做準備。
  所以我們也要歡迎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一起來收看我們的節目。其實就是在關注我們自己,那我們《財經頻道》從8月13號開始就播出了連續兩個月的關注老齡生活的節目是《明天我們如何養老》,其實這個話題啊引起了大家很多的共鳴。
  所以很多朋友都參與到了這個討論當中。而在這兩個多月當中呢我的同事他們走遍了全中國,對整個中國的社會養老的現狀做了一些調查,他們帶回來了一些問題,比如說農村的空巢老人的養老的問題,再比如說失去獨生子女的失獨家庭的老人的養老問題,還有他們帶回了這樣的一些建議還有一些現狀,比如說養老機構,那么大家反映這個公立的養老機構呢難進,因為床位比較少,那么私立的養老經營的機構呢,一方面比較貴,另外一方面經營者說呢這個也不好經營、不好辦,同樣還帶回來了一些爭議的問題,比如說延遲退休啊等等話題,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當中呢觀眾朋友們和我們一起進行了很多的互動,也給予了我們很多的建議。
  所以今天在重陽節的這一天我們在北京的香山腳下的一家養老院我們一起和我們的老齡朋友們一起來面對面的探討這些現狀和問題。
  我的同事呢告訴我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他說他去貴州了,在貴州呢他認識了一家應該說是養老院的院長,他姓楊,他呢以前是在離貴州三百多里的一個小縣城,一個山村里頭做農民,他挖過煤,他當過十幾年的民辦教師。
  小學教師,然后他做過小買賣,在2000年的時候他到貴陽去了,在那個地方托著一家五口開始了他的生活,他幫人當過搬運工、賣過豆腐,后來賣豆腐還賣的不錯,掙了8萬塊錢,他沒有回家了,他就在貴陽留了下來。
  他做什么呢?他辦了一家農民工慈善的助養院,在他的這個住養院里面啊,有老人,也有老人帶來的孩子,具體的情況怎么樣呢,我們一起看看這段小片。
  楊美學兒子:他根本就是為難人,當初叫你不要做,您非要做。
  當我們來到楊美學的助養院的時候,沒想到,正趕上他和兩個兒子的這場爭吵。
  楊美學兒子:媽生病了,要拿錢看病,也說沒有錢。穿的也是,撿人家送的。
  今年54的楊美學,當過民辦教師,挖過煤,賣過苦力,也做過一些小本生意,全家人省吃儉用,好不容易才攢了8萬元錢,沒想到,楊美學不顧全家人的反對,執意開辦了這家農民工慈善助養院。
  楊美學(貴州農民工慈善助養院院長):沒有退休工資的,一點收入也沒有的,我也收了,大多數都是生活不能夠自理的。
  同期:你為什么要打人呢。
  楊美學:這個老人脾氣大得很,其它養老院又不收,子女又沒有時間照顧,如果我們不收,這個80多歲的老人,她又去哪里呢。還好,她子女還勉強抽時間來看她。
  要這個老人就可憐了,他那個養子把他送來了以后,別說來看他,現在聯系都聯系不上了,說良心話,這個老人真的可憐,無依無靠的,身無分文。
  楊美學說,其實他的想法很簡單,只要能維持助養院的運轉就行,他就是想要讓入住的老人們,都能夠老有所養。
  楊美學:能夠住幾個算幾個,根據我的力量,養個四五個、五六個養得起,不成問題,但是后來也沒想到,社會的養老也是個缺口。
  現在楊美學的助養院里入住了23位老人,只有5位經濟比較寬裕,每個月能交1000元錢,有9位老人,每個月能交500到600元,有6位老人只有200多塊錢的低保,另外還有4位老人身無分文。
  楊美學:院里面23個老人,我家11口人,34口人生活,平均一天的生活費用都要300元多,每個月的生活費就將近10000元。那么房租水電也是3000多元,現在勉強能夠維持這個院的運轉。
  老人們吃過之后,又去午睡了,二兒子楊宏才開始忙活家里的晚飯。
  記者:你還沒吃飯。
  楊宏:沒呢。
  楊美學:老人們讓他們每頓都有肉吃,我們家吃點酸菜、白米飯,為什么,因為他們和我們的世界越走越遠了,如果讓他們臨走之前都沒有一些享受,那他就帶著遺憾,離開人間,那么我們心里面感到難受。
  午飯剛過,楊宏發現,這位老人尿了床,正在給老人換床單的時候,他接到了朋友的電話,讓他去參加婚宴。
  楊宏(楊美學二兒子):去不了,沒時間。
  記者:你那些朋友怎么辦?
  楊宏:沒時間,很少來往。
  記者:楊院長請兩個人不就行了?
  楊宏:問題是現在請不起,一般請個護工應該是2500元左右。
  因為沒有錢請護工,楊美學的老婆孩子便成了這里永遠不領工資的護理員。
  楊美學:老婆主要負責買菜、洗衣服,女兒就負責老人的一日三餐,兩個兒子護理男老人,兩個媳婦護理女老人,我是家里面一塊磚,哪里需要的時候,就往哪里搬。
  記者:你這理發也會?
  張習飛(楊美學妻子):到發廊里請人,一個人要10元錢,有時候大家打摩托車來,還要我們付錢,所以我們只能學著自己理。
  楊宏:舒服不,爺爺。
  為了方便晚上照顧老人,楊美學和妻子晚上就擠住在老人的房間里,他給三個兒女騰了三個單獨的房間,原本是為了讓孩子們晚上能好好休息,可是沒想到,這三個房間又開始漏雨,貴陽的天氣原本就比較潮濕,這一漏雨,房間里就幾乎沒有干透的時候了。
  楊美學:想自己花錢修,但沒有錢。
  記者:老人住的房間漏不漏?
  楊美學:這里老人住的房間很好,不漏。
  在內心深處,楊美學也覺得自己對孩子們有點蠻橫,在助養院周轉正常的時候,兒子是他免費的勞動力,但是在助養院周轉困難的時候,他又讓兒子出門打工,要求是每個月必須上交1000元錢。
  楊美學:他們可能是含著眼淚,交這1000元給我,換位思考,如果我站在他們的角度,也可能是很難受的,但是也拿我這個當老爸的沒辦法。
  楊美學的妻子是位傳統的農村婦女,一直默默地支持著丈夫的選擇,但是,看到孩子們受罪,她也急了。
  楊美學:我跟你講,小孩子你不要心疼他。
  楊美學妻子:我不要心疼他,成勞傷病了,我怎么不心疼他,楊欽還那么年輕。
  楊美學:他們反駁我,也有他們的道理,還是(覺得)對不起他們。
  在楊美學的心里,什么都沒有助養院的老人們重要,但他知道,自己虧欠孩子們太多,這些年來,父子三人難得有機會坐在一起吃頓飯。
  楊欽(楊美學大兒子):假如現在存在楊家將的話,你就是楊老令公。
  楊美學:太大了,行了,就算我求你們,再幫我撐上幾年,我現在的確,你叫我辭也辭不得。
  楊欽:其實老爸你不用多講,假如說我們不是為了老年人考慮的話,你來求也沒有用。
  楊美學:有你這一句話,多謝了。好,來。咱爺倆干了。
  楊欽:他用那種堅持,感動了我們,然后才勉強走到今天,他沒有這種堅持的話,我們下不了恒心。
  楊美學:讓社會溫馨一點,讓老人們,空巢老人、孤殘老人也幸福一點,能夠讓他們帶著高興微笑幸福,離開這個和諧的社會。
  主持人:我們看過了楊老師的故事,因為我問過他,我說楊院長您最喜歡別人稱呼您什么啊,他說楊老師,因為他教過十幾年的書呢,小學一年級到五年級的課他都上,所以今天呢我們也特別榮幸的請到了楊院長,來,有請楊老師,楊院長。歡迎您,歡迎您,來,您請坐您請坐,坐這吧。楊院長來過北京嗎?
  楊美學:沒有。
  主持人:沒有,第一次來。
  楊美學:第一次來。
  主持人:這就是香山,北京的香山可有名了,到了11月的時候就是重陽節過后啊整個山的紅葉都是紅的,可漂亮了,您在這多留兩天看看。
  楊美學:謝謝,我五十多歲了嘛,也是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呢坐過飛機,這種感受很好。
  主持人:楊院長說他50多歲了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坐飛機,當然也是第一次看見香山。今天呀我們有很多的老齡朋友,他們都是特別關注老人事業的一些愛心人士啊,所以他們特別愿意認識您,先給大家講講楊院長的故事啊,現在楊院長呢開了一個助老院,助養院應該說是,有多少位老人。
  楊美學:24個。
  主持人:24位,最老的多大歲數了?
  楊美學:最老的現在在的有84歲,最小的呢才有21歲。
  主持人:21歲,就您那也收年輕人。
  楊美學:他是一種殘疾人。
  主持人:殘疾人,所以楊院長他的這個養老院呢,其實不完全是養老的,他叫助老院,也有殘疾人。
  楊美學:對。
  主持人:現在他們都生活的怎么樣,給大家描述一下。
  楊美學:我們那里就是說老人們每日三餐吧反正都要讓老人去吃好、睡好、過好,老人們三餐,每日三餐早餐了稀飯、饅頭、面條、餛飩、湯圓、豆漿、油條都是循環性地給老人們吃。
  主持人:插著吃。
  楊美學:中餐或晚餐一般都是三菜一湯都要保持。
  主持人:讓您堅持下來的原因是什么?
  楊美學:我堅持下來的原因呢一個還是我的老婆兒女對我的支持,另外一個呢,還是社會的愛心人士對我的幫助,使我能夠堅持這六年多,所以還是一家人,老婆孩子、姑娘、兒子、媳婦的支持吧。
  主持人:楊院長說他只能一個人來,因為他的夫人要在家管著養老院。
  楊美學:對。
  主持人:但是呢,兒子來了,兒子在哪里呀?我知道他還是一位特別,您好您好,爸爸做的這一番事業,我在想您肯定是支持的,可是有些時候,養老院里沒有錢了,還需要你去打短工來補貼,老這樣,你會怎么想?
  楊欽(楊美學大兒子):一開始俺爸辦養老院時候都不贊同,不認同,很反對,但是他一直在堅持,然后我們又過來,俺媽媽做我們思想工作,然后就依他意思給辦。
  主持人:可是你總是要去打短工來支持家里補貼,你,你現在怎么想?想通了嗎?
  楊欽:是,因為我已經結婚了,然后有小孩,我打短工就可以打臨時工,然后跟俺爸一起照顧老年人,我還是要生活,還給娃娃用,還要照顧家庭,確實很難。但是他一直在做,在這里在堅持,說實話,我們也被感動,然后慢慢在向他學習,所以一直在堅持下去。
  主持人:楊院長啊,他說他什么都沒有,他說他沒有錢,甚至他辦這個助養院連營業執照都沒有,他呢,好像什么都沒有,但是他說他擁有一樣,就是他心里頭對老人的關注,對老人的愛,因為他知道,這就是在關注自己的明天,那楊院長在辦這個助養院的時候呢也遇到了很多實際的操作上的困難,所以今天呢,我們給他請來了一位領導,我覺得他能給你支上招,今天我們也幫您實實在在的支點招,現在我們要有請國家老齡委的辦公室的副主任吳玉韶先生,有請吳主任。
  吳主任您好您好,您請坐,您請坐,今天請來吳主任,其實是請他來現場辦公的,楊院長呢他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很多人都非常的感動,然后他呢養老院里有24位,最大的年齡都80歲了。
  楊美學:對。
  主持人:可是他常常都有青黃不接的時候,他有很多的困難,所以院長這樣吧您就面對面跟吳主任,想有什么樣的困難需要解決的,跟吳主任嘮叨嘮叨。
  楊美學:好了,吳主任啊,我覺得吧,現在這個,養老這個問題呢,社會養老俺們就是說設備設施都很簡單,俺們得不到政府的認可,俺們光靠政府這一塊呢,有些力量也有限,比如說你像我的這一個助養院,我的起步資金也就是八萬多塊錢,當然肯定要達到這種相關的水平,那肯定我曉得是達不到的,但是就是說我希望,你向政府或者管轄這種你們老齡委或者這些能不能根據這個,這個民間養老的一些顧慮或者是支持。
  吳玉韶(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副主任):對,這個楊院長,我聽了你的故事以后呢,應該說呢很受感動,特別是為你這種關愛老年人、關愛弱勢群體這種精神受鼓舞所打動。
  楊美學:謝謝。
  吳玉韶:我知道您呢家境也不富裕,而且就是拿出了所有的積蓄辦了這么個養老院,收養這些困難的老年人,實際上您做了一個為社會做了一件善事,也為政府分了憂。
  所以呢,應該代表老齡委,也代表全國的老年人向你表示感謝,向你表示敬意。
  楊美學:謝謝謝謝。
  主持人:大家鼓個掌吧。
  吳玉韶:您剛才講的,您這個養老機構存在的問題呢,不僅僅是個個案,也包括其他的類似的養老機構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楊美學:對。
  吳玉韶:應該來講呢,這是我國養老事業發展當中存在的一些發展性問題,不僅僅是個個案,具體到你這個機構呢,因為還是比較特殊一些,因為是你自己呢,辦起來的這么一個愛心機構。
  所以如果楊院長要請我為你這個機構未來的出路呢,提一點建議的話,我覺得可以有這么兩點考慮,因為你現在做的是慈善,是一個慈善項目實際上,但是呢還不是國家意義上的這種養老機構。
  楊美學:對。
  吳玉韶:所以國家它現在如果要補貼也好,享受這些優惠政策也好,它一定你是要一個法律意義上的養老機構。
  所以就是一條路就是往這個正規的養老機構這個方向走,而且這個方面就是國家還是鼓勵的,這個如果就說有的地方比如說他這個養老機構呢,因為床位數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注冊登記的這樣的標準呢,還可以就是以作為養老,現有的養老機構分院的形式來存在。
  主持人:作為它的一個分支機構。
  吳玉韶:作為它的一個分支機構來可以解決你的注冊的問題,你的這個法律地位的問題。
  主持人:是不是也就是我們常常理解的掛靠這樣的一個含義。
  吳玉韶:對,另外有的地方呢也出臺了把一些不夠條件的,這些民辦養老機構,特別是家庭養老機構,比如它就是五個床位,十個床位,他如果單獨注冊呢是不符合條件的,專門成立一個養老服務的集團來統管這樣的養老機構,像這樣呢,你這個養老機構就名正言順了,而且你可以得到就是國家的所有的優惠政策的扶持。所以這個是一個路子。
  再一個就是你如果現在暫時還達不到這個條件就是還是要繼續走這個民間,就是不僅僅你要做愛心的,也是要動員其他的人,還有很多人都想獻愛心來共同幫你把這個院呢建設完善起來。
  所以我想就是總起來是一句話就是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國家扶持民辦養老機構力度的加強,我們的民間的養老機構,民間的養老事業的未來也一定會越來越好。
  楊美學:好了。
  主持人:特別感謝吳主任,今天能夠現場辦公,給楊院長支招,楊院長現在就最需要這個了,我不知道您看過,我們從8月13號以來我們這個《財經頻道》播出的《明天我們如何養老》這個系列節目沒有?
  吳玉韶:央視呢,今年,央視的《財經頻道》,今年從8月中旬以來連續地就是對老齡問題進行關注,以《明天我們如何養老》為題目…
  主持人:對。
  吳玉韶:而且動員了全頻道的…
  主持人:對。
  吳玉韶:各個欄目,我看了以后,應該前后播出了將近20期。
  主持人:對,我們差不多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在關注這個老齡問題。
  吳玉韶:對,我也參與了一些的節目。我覺得這一個欄目的節目的策劃呢,特別的影響力非常大。所以我們老齡系統的,對你們央視最近的集中報道宣傳老齡工作呢,非常感謝,因為我們知道老齡事業它是一個全社會的事業。
  主持人:是的。
  吳玉韶:全社會的事業就像楊院長等愛心人士都能參加進來的,他首先要了解。了解呢就是要宣傳,讓大家宣傳了以后呢,全社會各種力量,特別獻愛心的這種參與。
  所以央視這個節目呢應該說起到了非常好的宣傳作用,對營造愛老敬老的社會氛圍,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且在提高全社會的老齡意識,你們應該說做得非常好,也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特別是使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層面呢更加關注老齡問題。
  主持人:不過這兩個多月呢,我的同事們都很辛苦,他們真的是走遍了中國,無論是鄉村、還是城市,無論是已經退休的人,還是將要退休的人都做了很多的調查。
  所以呢他們也帶回來了很多的這個調查問卷,現在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當然這個調查問卷呢,也是數字一百公司呢,和我們一起來做的,主要的就是說大家希望怎樣來養老,我們來看一下。
  “退休之后您傾向于選擇在哪里生活”?自己家里92%的朋友,這個比例比較高,另外是在子女家里呢是4%,另外養老院呢是4%。
  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張,"您會選擇住進養老院呢"?會的是54%,那么不會的是46%,我們再看看不愿意去養老院的原因是什么?57%,這個指數是比較高的,認為這個服務質量不高,55%的呢,認為生活條件不如家里好,45%的覺得沒有個人空間,35%覺得是受拘束,29%覺得人多容易鬧矛盾,16%呢,是想和孩子在一起住。
  當然我們看到呢,大家反映的情況,還有就是覺得這個私利的、民營的這個養老機構呢,難辦,而且呢好像價格也比較貴。
  所以我們再想這種民營的養老機構,要不斷地迅速地要發展壯大,這也是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今天我們所在的這個訪談區是在北京的香山腳下,也是這樣的一家民營機構所創辦的一家養老院,愛暮家養老院,現在我們看到總裁姚女士,姚雪女士也在這,大家都說這個民營的養老機構特別難辦,您覺得難嗎?難在哪里?
  姚雪(北京愛暮家養老院總裁):其實剛才楊院長說得特別好,他可能代表了一部分這個民營的養老機構,但是所有的民營的養老機構呢,我相信都面對同樣的幾個問題,包括我們的資金的問題,包括我們護理員的這個招聘的問題,還有包括我們的土地的問題,包括我們政策的問題幾方面,我想這是我們所有民營養老機構一個共同的一個難題,但是剛剛聽了這個吳主任的這個政策上面的傾斜之后呢,我相信未來的這個民營養老機構會一步一步會走得更好。

  主持人:明天我們如何養老,我們已經談論了兩個多月了,今天我們在九九重陽節的這一天,我們聽到了讓人高興的消息,這邊是楊院長,我在想呢,打一個簡單的比方,他代表的是社會的愛心,我們社會的力量,這邊是吳主任,他代表的是什么呢,是代表的對于養老問題、立法的進程、政策的保障以及政策的傾斜。
  所以有了他們兩方面的結合,我們相信明天如何養老,這個話題呢,我們會從容一些,我們更輕松一些,所以我們在場的所有的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我們都為自己,為我們的明天鼓個掌吧。
  袁淑華(58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劉恩燃(68歲):孩子們也孝順。
  張啟華(58歲):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個好身體。
  鄭樂三(72歲):自己練好身體以后,老人自己不受罪,兒女不受累,節省醫藥費,有利全社會,不給單位找累贅,還能多拿幾年退休費。
  同期: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主持人:在今年夏天的時候呢,我們《財經頻道》關于《明天我們如何養老》的節目播出之后呢,也引起了大家對于退休年齡這個話題的關注。什么時候退休更好?退休了之后是不是還應該給自己找一個工作?做什么樣的工作?大家都在關注著、議論著。
  我們先來看一個調查,這個調查顯示呢,"退休以后,您想過繼續工作嗎"?66%的朋友覺得想過,22%的認為沒有想過,13%的朋友覺得是不好說。
  "您退休以后,希望自己能找到哪些崗位工作"?就是從事哪些工作,比如說,大多數朋友選擇的是顧問相關工作,因為在一個崗位上的時間長了,可以做一些顧問工作,做一些咨詢,32%的朋友覺得可以返聘回原單位,然后一次遞減的是專業輔導工作,教育工作,園藝養植工作,去非盈利組織,銷售支持工作,醫療護理工作。
  其實我們今天啊,我們請來的觀眾嘉賓呢,都是退休的老人,但是我知道他們當中有好多還在工作,我把話筒交給他們問問。
  我們的問題呢是"退休之后,還有沒有繼續工作的"?您?
  郭奇:我叫郭奇,我退休了以后,后來在社區咱們那個香山,香山辦事處,在少年宮專門就是為外來務工子女,辦一個就是免費培訓的課外活動學習班。
  主持人:還在工作呢?
  郭奇現在還在做。
  主持人:謝謝您,辛苦了。老師也是退休了。
  桂淑英:我也是本身是退休的,就是香山街道辦的這個少年宮,它是一個公益性的,不收費,本地的和流動子女都可以來參加學習。
  主持人:您在那當老師。
  桂淑英:我在那教國學、教手工。
  主持人:真好,教國學、教手工。這一桌的叔叔阿姨呢,說他們都已經都退休了,都沒有工作了,但是他們在做一件特別重要的工作,在家看孩子是吧?
  同期:我在家看孫子呢。
  主持人:其實我覺得這也是特別好的工作啊,而且是對社會特別有用,這樣自己的孩子,就更安心自己的工作,是吧。孫子多大了?
  同期:兩歲半了。
  主持人:也挺費心的吧,獨生子女。
  同期:對。
  主持人:其實我們今天來到這里的老人朋友,他們基本上都是退休的,但是我覺得他們其實都在做著一些身體力行的工作,辛苦了叔叔阿姨。
  那么有很多老年朋友,他們是在家里養老,而且是生病之后,是在家里得到了親人的關心愛護,所以迅速就康復了,我認識一位朋友,如果她是老年朋友呢,我還有點不忍心,因為我覺得她挺年輕的,但是大家都認識她,聽見她的歌聲大家就知道她是誰了,今天她也來了,我們掌聲有請。您好,德德瑪老師。
  德德瑪:您好您好。
  主持人:您好您好,特別高興見到您。
  德德瑪:您好您好。
  主持人:來,送德德瑪老師上來的是您的,您拿話筒說。
  德德瑪:兒子。
  主持人:兒子,現在我們也有請德德瑪老師的兒子。
  馬克塔勒(德德瑪兒子):各位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們大家好,祝大家節日快樂。
  主持人:您請坐,可能大家在德德瑪老師上臺的時候呢,看出來了,現在這個右手都還有點不便。
  德德瑪:不便。
  主持人:腿還稍微有點不是特別利索。
  德德瑪:對,對。
  主持人:但是我們依然為德德瑪老師的歌聲,感覺到那么的自豪,草原上的聲音,其實我知道好像德德瑪老師,前一陣是因為身體上有一點,一點點不適是吧。
  德德瑪:對,98年得的腦溢血,使得我的右腿,右胳膊就不行了。
  主持人:那其實在度過這一段,就是生病之后的日子呀,其實也是很艱難的,德德瑪老師呢,是用的在家里。
  跟家人在一起相處,是吧?
  德德瑪:對,對。
  主持人:然后當時家里人肯定也沒少費心,是吧?
  德德瑪:對。
  馬克塔勒:其實她盡量的不給我們添麻煩,能自己做的全自己做,盡量都是能比如說穿衣服、穿褲子都自己,自己在做,當然家里人也是,我們家老爺子我們也是能反正是盡所全力吧。
  德德瑪:實際上家里的溫暖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得了這種腦溢血以后呢,這個非常需要親人的關愛,親人們對我特別的照顧,我就覺得活的特別有意思,不然的話就太難了。
  主持人:其實老人在自己的家里呢,能夠得到一種由衷地這種溫暖和這種歸宿感,今天德德瑪老師和她的兒子也有一個節目,把這個節目送給所有的過節的老人們,你們倆是要表演一個什么?
  德德瑪:對,我們兩個人一起演唱一首歌,今天呢,這么好的一個節日,這么多的老朋友在這里,我就說跟兒子說,我說兒子咱們去給我們,給你的爺爺奶奶獻上一首歌,祝爺爺奶奶節日快樂。
  德德瑪:父親曾經形容草原的清香,讓他在天涯海角也從不能相忘,母親總愛描摹那大河浩蕩,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遙遠的家鄉。
  馬克塔勒:如今終于見到遼闊大地,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淚落如雨,河水在傳唱著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合唱:唉,父親的草原,唉,母親的河,雖然已經不能用,不能用母語來訴說,請接納我的悲傷我的歡樂,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歌中有我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曾明德(70歲):最大的心愿,第一,我覺得能夠恢復健康,我能夠行動自如。
  孟令富(80歲):快樂嘛就是能吃得好一點,心情舒暢一點。
  桂淑英(65歲):風是秋后爽,月是十六圓,花是老來俏,瓜是苦后甜,雖然說夕陽無限好,可我不說只是近黃昏。
  主持人:在聽過德德瑪老師的歌聲之后呢,我們現在要來看一組比較理性、比較枯燥的數字,我們來看這個,"您會選擇儲蓄以外的其他理財方式嗎"?83%的朋友說會,18%不會。
  再走"您會選擇其他理財方式的原因是"?大多數朋友覺得可以得到額外的收益,另外的朋友說通脹太高、利率太低,可以得到雙重保障,反正閑著也沒什么事,可以承受一定的風險。那么都是在目前我們國家這個理財的方式還不太多之后,有些無可奈何的這個選擇。
  剛才我們看到了這些關于理財的這種方式的調查,我在想呢,也許我們不能夠在很短的時間當中,把退休金一下就漲起來,我們也不可能在幾天當中,就把條件特別好的養老院一下就建起來,但是在期待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保持自己內心的一個好心情。
  我們怎么樣讓自己的老年生活更輕松、更從容、更有尊嚴,除了在養老院,除了在自己的家里,可能我們很多很多的人都還要學習,那就是如何跟老年人相處。
  我認識這樣的一位姑娘,大家都叫她小妹,她的名字叫覃慶妹,她還是一位海歸,在英國留學,留學回國之后呢,她做了一名護理員,她呀,真的懂得怎樣和老人相處,我們通過一個小片來了解小妹的故事。
  同期:她傳遞的是愛心。
  同期:(她是)最懂得心理學的。
  覃慶妹:我叫覃慶妹,在云南長大的,2005年學的涉外護理專業,2008年去的英國,2011年年底才回國的,然后回國之后,就到這個養老院上班了。
  覃慶妹所在的北京市寸草春暉養老院,租住的大部分是失能和失智老人,給老人換尿墊、喂飯、洗澡、洗腳是覃慶妹每天都要做的工作。這些動作覃慶妹做起來熟練、自然,但想起自己在英國第一次做護理員的經歷,她至今記憶猶新。
  覃慶妹:剛好碰到一個大小便失禁的(老人),那天他肯定是鬧肚子,然后拉的到處都是,不管是臉上、嘴上,全是大便,好幾天吃不下飯,那時候我看,完了,這輩子完了。
  護理老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覃慶妹甚至想改行做導游,但最終,她還是堅持了下來。在英國3年學習即將結束的時候,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只有艱苦付出,才會有收獲。
  覃慶妹:那些奶奶們知道我要回來,拉著我的手不讓我走,那時候肯定會很感動,所以說,想想,在那邊受的苦,在那邊受的累也值得了。奶奶,早上好。
  奶奶:小妹。
  覃慶妹:還記得我啊。
  奶奶:照相呢。
  在養老院里,不管是工作人員,還是這些爺爺奶奶,所有的人都親切地稱呼她為小妹,大家開玩笑說,她是這里輩分最高的人。2012年5月,覃慶妹被提升為主管,除了要照料老人之外,她還要帶新來的護理員。
  覃慶妹:咱們首先得先把門給關上,因為要注重他們的隱私,還要把窗簾也得拉上,在操作之前,咱們得先給爺爺或者奶奶打聲招呼,這樣你不能一進來就把被子掀開,就是說,給他去弄,這不行,咱們得先打聲招呼,這是最起碼對他們的尊重。那現在你先跟他說一下吧,就打聲招呼。
  護理員:爺爺。
  覃慶妹:爺爺。
  護理員:爺爺。
  覃慶妹:笑了。
  護理員:那么高興了,咱們先換個尿袋,好不好。
  覃慶妹:來。盡量別把他全身裸露,就是,就是你弄哪個地方,就遮一部分,然后也千萬要保暖,知道嗎。老人們也希望就是說是,通過我們的一些細節行動,能表現出他們能得到我們這些人的尊重。她現在智商相當于5歲的小孩,李工,李報賢是誰。我覺得做這一行最重要的是要把感情放在里面,如果他(老人)看你沒有把感情投入進去,他感覺就隔著一層膜,就不愿意讓您照顧,不愿意跟您說話,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和耐心。
  小妹每天都要不間斷的去看每一位老人,看看有沒有做得不到位,看看老人還有哪些需要。
  覃慶妹:貴妃娘娘,要不要出去啊呀。
  奶奶:別出去了。
  覃慶妹:不出去啦。
  奶奶:不許走。
  覃慶妹:不許走,我不走。
  奶奶:我還沒看見有大樹的地方。
  覃慶妹:有樹的地方,看,那不是有棵大樹嗎,看到沒,大樹。
  被稱作貴妃娘娘的老人,已經82歲了,得過腦血栓,現在有些老年癡呆,每天,她都望著窗外這棵已經長了100多年的大松樹。
  覃慶妹:查房的時候,老人一個人坐在那發呆,什么的,當時我就想,要不要進去跟她打個招呼,聊聊天,孩子們都在外面工作,也沒時間照顧他們,像我們的話,注重的還是老人心理、關懷和照顧,精神上的支持。
  覃慶妹:行嗎,為什么呀,快速給你洗一個澡。
  梁奶奶:我不。
  覃慶妹:為什么,您跟我說為什么。
  梁奶奶:我頭疼。
  覃慶妹:頭疼,我都給你準備好了,難道您就這樣辛辛苦苦,浪費您孫女這樣辛辛苦苦,給您準備好的洗澡水,就一會,好不好,血壓計量了,你血壓不高,咱們就洗澡好不好。
  梁奶奶:嗯。
  覃慶妹:這樣您答應了啊。
  梁奶奶:答應了。
  覃慶妹:奶奶您真好。
  撒嬌,軟磨硬泡,量血壓,小妹使出了渾身解數,終于說服了梁奶奶洗澡。老人們的脾氣、性格各不相同,常常像孩子一樣喜怒無常,為了讓他們能夠在這里健康、快樂的生活,小妹想盡了各種辦法。
  覃慶妹:那我真坐了。
  奶奶:你坐吧。
  覃慶妹:那我也享受享受,享受,加油,加油,加油。特別累,特別辛苦的時候,躺在床上,就在那胡思亂想,是不是該轉行,做其它的比較輕松一點,時常就會想起有些奶奶們的畫面,抱著你笑笑的,牽著你手,跟你拉家常,人有自己的選擇,既然我選擇這個,我肯定要放棄很多。
  讓小妹最割舍不下的是與老人們朝夕相處,逐漸建立起那份連她自己都說不清楚的感情。
  覃慶妹:這種感情就像誰也離不開誰,就都粘在一起。很親,就像棉花糖一樣,特別粘的那種。
  奶奶:這就是我們的家,最后一站。
  覃慶妹:我付出了我全部愛心去照顧他們,不管受多大的苦,我覺得很值得。
  主持人:有請小妹。你好,小妹。
  覃慶妹:你好,主持人好,爺爺奶奶好。
  主持人:來,大家認識她一下,她叫覃慶妹,但是大家都叫她小妹,來,小妹先坐下吧。
  覃慶妹:好。
  主持人:小妹這么小,看上去像個中學生,她可不是中學生,她從英國留學回來了。
  覃慶妹:對對對。
  主持人:回來多長時間了?
  覃慶妹:剛滿一年吧。
  主持人:今年多大了?
  覃慶妹:我今年快二十三了。
  主持人:快二十三了,你這么年輕,你怎么樣去了解這個老人的心呢,像小妹快二十三歲了,這么年輕,青春活力的,你怎么樣能夠體會到老年人的那種身體的狀況和心理的狀況?
  覃慶妹(養老院護理員):這我們是要到學校先學習,關于老年護理這一塊,然后了解他老年,到老了以后他的身體狀況會變化成什么樣的,然后在老人心理是什么樣的。
  所以,現在慢慢地接觸實例,例子,然后你就慢慢了解該怎么去做。
  主持人:你在英國學的是老年護理,你覺得國內和國外的關于這個老齡人的這個問題上有什么樣的區別?
  覃慶妹:其實在國外像養老機構非常多,但護理人員,他們大部分的都是向外招的,國外招過來的,本地,本地的護理員很少,然后呢,當然在外邊的人照顧老人,他肯定沒有發自內心的去照顧。
  所以呢,最大的區別我覺得就是說,沒有,他們沒有把感情投入在里面,但在我們那里我們那個寸草春暉,或者是其他養老院可能會把很多感情、愛心都投在里邊,這是最大的區別。
  主持人:你喜歡你的職業嗎?
  覃慶妹:我挺喜歡的,非常喜歡。
  主持人:你覺得你的這份職業它最寶貴的精神所在是在哪里?
  覃慶妹:包容、關愛、奉獻、真誠、責任。
  主持人:說得真好,我們每個人都會老去,其實我們在包容,比如說自己的母親爬不動樓梯的時候,自己的爺爺奶奶眼睛不好的時候,在這些生活的小細節上對老人包容的時候,其實我們是在訓練自己。
  覃慶妹:對對對。
  主持人:明天我們老了的時候,如何去面對,謝謝小妹。
  覃慶妹:不客氣。
  主持人:謝謝。今天不光是小妹來了,還有其他的年輕人也來了,在我們的觀眾席當中,在我們很多的爺爺奶奶中間呢,就有一位年輕姑娘,來,你先做個自我介紹。
  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工作人員:大家好,我來自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今天呢,非常高興來參加這個活動,今天這個,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也聯合了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中國老年報社,中國扶貧基金會和中國社會組織雜志等一些機構,共同發起了公益助老,愛在身邊的活動倡議,不斷提高社會組織開展公益活動助老的能力和水平,為完善社會組織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主持人:其實我在想今天這位年輕的姑娘帶來的不僅僅是一份倡議,其實更多的是接下來我們會在社會各界看到的更多的身體力行,因為明天我們都會老去,謝謝,謝謝。
  陳振德(86歲):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
  商銘(89歲):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個好地方養老。
  葛增順(75歲):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中老年人還是多出來活動。
  王秀文(78歲):我希望我們國家的養老院越來越好,越來越人性化。
  主持人:對于社會來說,老人們過得好不好是一個問題,其實就相當于對于我們每一個子女、每一個家庭說父母們過得好不好。連續兩個月我們《財經頻道》的《明天我們如何養老》的節目播出之后,大家都非常關心老人的話題,在我們節目走訪過的空巢老人、農村的留守老人、城市里的老人這樣的一些人群之后呢,大家都非常關注,這些天,秋天來了,重陽節到了,老人們還好嗎,我們再回去看看他們。
  8月13日開始,《財經頻道》集中推出了大型系列報道,《明天我們如何養老》,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圍繞應對老齡社會的到來,社會資源如何配置,農村老人、空巢老人、失獨老人如何養老,養老產業如何發展等各方面深入調查當前中國社會養老的現狀,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10月12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指出:建立健全社會養老保險體系,真正體現全體人民老有所養目標,要走的路還很長。要穩步提高保障水平,堅持政府引導和個人負擔并重,政府寧肯少上幾個項目,也要確保對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投入。
  9月22日,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表示:民政部門今年將所掌握的彩票公益金的50%用于養老,將統籌研究失獨家庭養老問題,失獨老人可以參照"三無"老人的養老政策。
  為保障養老設施用地在土地供應計劃中的落實,10月初,北京市國土局宣布,從明年起,把養老設施用地納入本市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9月下旬,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聯合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國基金會網等20多家單位,共同發起公益助老,愛在身邊的倡議。對《經濟半小時》《明天我們如何養老》系列節目中,采訪過的部分民辦養老院和老人提供了資助。
  朱盛楠(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中國基金會網宣傳合作部主管):咱們這個活動已經在北京、山東、江西、廣東這些省市,已經開展了咱們關愛老人這樣一個專項的行動。
  李玲玲是關愛老人行動組第一個幫扶的對象,她是江西省贛州市添立養老院的院長,2009年,投資600萬元創辦了這家養老院,由于養老院收費不高,她的養老院從開張到現在,一直在墊資經營,現在老人睡的床都很簡陋,有些都變形了,李玲玲一直在四處尋找資金,想換一批適合老人用的床。
  李玲玲(江西省贛州市添立養生院院長):像睡這張床的奶奶,她是靜脈曲張,就是她的血管一定要回流,就是不能讓她的腳平放,一定要抬高來放,所以我們平時就是拿一些枕頭、被子,讓她的腳靠起來,就是把腳墊高。
  10月12日,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中國基金會網,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江西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聯合向贛州市添立養生院,贈送了一批,老人專用的護理床,以及配套床上用品。
  常達(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宣傳活動部項目主管):由我們來出資16萬元,為添立養生院購置100張護理床。
  沈冬華(江西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另外我們江西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就是資助配套設施,就是床上用品,床墊、被子、枕頭、床單。
  李玲玲:簡直是雪中送炭,我就為這事焦慮了有半年了,因為剛開始我們自己買的這個床,但這個床質量也有問題。
  沈冬華告訴記者,這次關愛老人專項救助行動啟動之后,他們未來的工作規劃也有了新的想法。
  沈冬華:對老年人,特別是殘疾的老年人進行資助,是我們的職責,只有把他們都安置好了,讓他們生活幸福,就是整個社會走向小康,是不能落下他們殘疾人,不能落下老年人。
  8月23日,我們在贛州的調查中,遇到了76歲的劉翼鷹,老人無兒無女,和96歲的老母親相依為命,倆人都沒有退休工資,每個月的低保費加到一起只有600多元,根本負擔不起養老院的費用,節目播出之后,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對兩位老人進行了資助,解決了母子兩人入住養老院的所有費用,現在,沒有了牽掛的劉翼鷹發揮自己的特長,辦起了免費培訓班,教孩子們學滑輪、踩高蹺。
  劉翼鷹(76歲):我就說我們錢不多,我們不交錢,心里好像不好意思。
  記者:但是大家都很擔心您。
  劉翼鷹:我就感受到無功不受祿,不好意思,我看到人家還更困難,我就想做點(幫別人)事情。
  廣東省信宜市80多歲的抗戰老兵,林志中,也成了關愛老人行動組的幫扶對象,老人身體有殘疾,行動不便,節目播出之后,廣東省殘聯,聯系上了林志中一家,在短短一周之內,幫老人完成了無障礙設施改造。
  王睦雄(廣東省殘疾人輔具器具資源中心主任):他兩個老人年紀是比較大,而且手腳也不大方便,我們當時就考慮到他進出家里,(進出)家門也不方便,所以我們在大門口跟他入屋的這里,給他做了斜坡,這樣有便于他能夠進出門。
  林爺爺的三女兒告訴記者,有了無障礙通道,兩位老人家,不用總是守在屋檐下數日子了,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到院子中間曬曬太陽了。
  林爺爺三女兒:從這里慢慢走,慢慢走,以前要半個鐘頭,現在就快點了,現在整的好走很多了。
  這次的改造包括增加無障礙斜坡,衛生間改坐便器,增加化糞池,配置殘疾人輔具等配套設施,林爺爺高興的領著我們去看看這個新安裝的抽水馬桶。
  林爺爺:方便,方便。
  林婆婆:我腰骨增生,很不方便的。
  記者:現在呢?
  林婆婆:這樣扶著能起來。
  84歲的王博文是一位空巢老人,已經一個人生活20多年了,王奶奶沒有退休金,每個月女兒會給她300元錢的生活費,老人的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節目播出之后,有多位熱心人,愿意出資幫忙奶奶找一家養老院,但是,好強的王奶奶都拒絕了。
  王博文(84歲):甘肅有一個好心人,他看了這個節目以后,他說,我住養老院的錢他包,我說咱們不能讓人家包,以房養人,咱們把這房租出去,就夠住養老院,不能靠人家。
  善良好強的王奶奶讓人尊敬,目前,奶奶所在的社區,專門安排了助老員,來幫奶奶定期做家務活,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學生和中國基金會網的工作人員,也和王奶奶結了對子,常來陪老人解悶。
  王博文:真好。
  王奶奶說,她一個人生活了20多年了,平時就是看看電視,生活很單調,現在,有那么多人關心她,惦記她,她覺得很幸福。
  王博文:灰毛驢驢上山,灰毛驢驢下,一輩子也沒坐過好車馬。
  主持人:今天是重陽節,我們希望不僅僅是在重陽節的這一天,在365天當中,所有的農村的老人,城市的老人,富裕的老人,不太富裕的老人,有文化的老人,相對來說沒有太受過教育的老人,無論他們是誰,只要因為他們是老人都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我記得小學的時候,老師就教我們背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其實這是一句古文,其實這更應該說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百善孝為先。
  我們祝愿所有的老人,我們也祝愿今天所有的中年人的明天,都能夠老得更加從容,老得更加快樂,老得更加有尊嚴,我們祝所有的老人,重陽節快樂,天天都快樂,健康開心。
  歌詞:小時候,最盼過節,過節啦,過節,因為過節感動了老天爺,所以節日的天氣很特別,清明節的雨,元宵節的雪,重陽節的風,中秋節的月,春節愛家、大團結,端午節愛國、好氣節,家在傳承、情在連接,中國精神大張揚,我的中國節,家在傳承、情在連接,中國精神大張揚,我的中國節。
  大家好,清明節的雨,元宵節的雪,重陽節的風,中秋節的月,春節愛家、大團結。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一紙政令,能讓開發商只賺10%? 2012-10-23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中國經濟秋季報:經濟反彈,靠什么? 2012-10-22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中國經濟秋季報:經濟下行是否結束? 2012-10-19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公務員考試熱 還能熱多久? 2012-10-18
· 央視財經評論文字稿-還有多少行政審批該取消? 2012-10-1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
天等县| 厦门市| 海城市| 平武县| 沁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