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國家電網公司服務三農紀實
2012-08-21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作為農村重要的基礎設施,農村電網事關農村生活、生產和經濟發展。繼2006年確立“三新”農電發展戰略并取得顯著成效之后,2010年國家電網公司進一步深化這一戰略,通過開展無電地區電力建設、農網改造升級、供電服務品牌化建設等工程,更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
  本報1月17日、18日連續兩版國家電網公司服務三農紀實報道,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為進一步了解農村用電及農網改造相關情況,記者又奔赴浙江進行實地調研,發現部分地區農網結構薄弱,且點多、線長、面廣,改造難度大,而且投入高產出低,甚至沒有經濟效益,亟待國家加大投入。此外,農電管理體制不順,也影響著農村電力發展。

  深化“三新”農電發展戰略 續寫服務“三農”新篇章
  ——訪國家電網公司農電工作部主任孫吉昌

  按照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規劃,“十二五期間,需要投資4420億元用于農網升級改造,還將通過電網最大限度地延伸,解決207萬無電戶的用電問題。同時,今年啟動95598光明服務工程,全面提升供電服務水平。”國家電網公司農電工作部主任孫吉昌所描述的,正是“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農電發展戰略(以下簡稱“三新”農電發展戰略)的新藍圖。
  近年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電力企業服務“三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繼2006年確立“三新”農電發展戰略并取得顯著成效之后,2010年國家電網公司進一步深化“三新”農電發展戰略,通過開展無電地區電力建設、農網改造升級、供電服務品牌化建設等工程,更有力地促進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電力服務“三農”的路上仍面臨很多困難。“農村電網點多、線長、面廣,改造難度比較大,而且投入高產出低,甚至沒有經濟效益,農網投入資金缺口很大。此外農電管理體制不順,也影響著農村電力發展。”孫吉昌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呼吁,國家應盡快理順農電管理體制,并加大對農網改造的投入。

  消除無電戶光明溫暖千萬戶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較大比重,農村人口達8億多,“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從中央“一號文件”連續九年將其放在首要位置中就可窺一斑。而農村電力事關農村生活、生產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讓廣大農村居民“用得上電、用得起電”是“服務三農”最首要目標。
  2006年,圍繞國家服務“三農”的總體思路,國家電網公司確立了“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農電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了“戶戶通電”工程、農網建設與改造工程、新農村電氣化建設工程、農電企業規范化管理工程和農電隊伍素質提升工程,農電事業快速發展。
  2006-2010年,公司累計完成“戶戶通電”工程投資158.6億元,為134.1萬戶無電戶、508.9萬無電人口解決了通電問題。公司供電區域除西藏外基本實現了“戶戶通電”目標,鄉(鎮)、村、戶通電率分別達到99.82%,99.84%和99.90%,累計建成新農村電氣化縣407個、電氣化鄉(鎮)4991個、電氣化村90053個。
  “由于農電體制變化、公司供電營業區的擴展以及地方政府實施移民搬遷等原因,無電戶的數量,每一次調查都在變化,難以完全掌握其信息。根據最新統計,截止到2010年末,全國大致有無電人口500萬;在國家電網供區范圍內的有240.9萬無電人口,主要集中在西藏、新疆、四川藏區、青海藏區等邊遠地區,其中能夠用電網延伸解決的大概有207萬,還有30多萬還得要靠小光電、小風電等方式來一家一戶地解決。”孫吉昌介紹說。
  他告訴記者,十二五期間,國家電網公司計劃投入206.5億元,解決49.5萬戶、207.5萬人的通電問題,“十二五”末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基本實現戶戶通電。2011年,國家電網公司完成無電地區電力建設投資10.9億元,為3.49萬無電戶、13.66萬無電人口解決了通電問題。2012年,該公司無電地區電力建設計劃投資9.9億元,工程項目85個,共涉及四川、蒙東、青海、新疆4家省公司,為9.6萬無電戶40萬無電人口解決通電問題。
  在孫吉昌看來,最大限度地延伸電網去消除無電戶,除了考慮供電的可靠性和持久性,更是出于一種社會責任。首先,隨著電網延伸的越來越遠,解決無電地區通電問題的投資越來越大。他給記者算了筆賬,“2006年通電成本基本是1戶1萬元,2006年到2010年戶均通電成本是1.2萬元,現在戶均就得需要4.2萬元。這些投入對企業而言基本沒有產出,后期運維成本很高,收的電費甚至不夠去抄表的路費,更不用談設備折舊、線路損失、維護費用等這些。為無電戶通電是一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國家電網公司將全力以赴去落實。”他說。

  農網改造升級服務“三農”新發展

  近些年,在各項惠農政策的鼓勵下,現代農業產業化、農產品加工業、設施農業、工業制造業、現代物流業在農村快速發展,改變了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農村電力需求的迅速增長、用電結構和用電特性的較大變化。
  “原來用電水平比較低,一家頂多有個電視機、洗衣機。而隨著家電下鄉之后,家用電器增多,功率從百瓦為單位變成了千瓦為單位,電網承受的壓力很大。而且原來只是滿足生活用電需要,現在小型農副產品加工的機械都在家里使用,比如到了采茶季節,家家都用炒茶機炒茶,一個炒茶機就幾個千瓦甚至十幾個千瓦。”孫吉昌解釋說。
  他指出,一二期農網改造之后,隨著負荷的增長,已經改造過的農村電網又出現無法滿足新的電力需求的問題,另外還有30%沒有改造電網的問題更加突出,農村電網的改造迫在眉睫。
  與此同時,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電網要進一步向“田間地頭”延伸。在這種情況下,2010年國家電網公司進一步深化“三新”農電發展戰略,積極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計劃十二五期間,經營區內農村電網將普遍得到改造,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73%,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8.45%。
  “目前,2010年農網改造升級的任務已經完成。受2010年計劃下達較晚的后推影響,2011年投資計劃目前完成67%,剩下的任務在今年全面完成,2012年452.7億元的投資計劃已經啟動,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落實中。”孫吉昌說。
  據了解,國家電網公司于2010年啟動為期三年的農村“低電壓”綜合治理專項行動,計劃通過加強電網建設與改造、提高中低壓線路及配變供電能力、增加調壓能力和無功補償能力等技術手段,以及調整配變分接頭、調整三相負荷不平衡及加強低壓用戶需求側管理等管理措施,解決農村用電戶的“低電壓”問題。截至今年7月底,全面實現了低電壓綜合治理三年目標。
  但是,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用戶用電負荷增長,局部地區“低電壓”問題還將不同程度地出現,“治理低電壓問題將是一個長期、動態的工作,我們今年考慮如何常態化地解決低電壓的問題。”孫吉昌介紹說,下一步國家電網公司將結合運營監測(控)中心、95598服務中心建設工作,加強對農網電壓質量在線監控,及時采取措施消除“低電壓”問題,開展提升農網供電質量集中專項行動,確保達到農網監管指標和承諾指標。
  此外,城鎮化的發展也對農網布局和結構優化提出新的要求。對此,國家電網公司根據小城鎮發展建設的趨勢,專門制訂了一套小城鎮電網建設模式和技術標準。“根據小城鎮屬于工業化、商業化、居住為主的、旅游為主不同的用途,建成不同的電網模式,電網技術標準也因此不同。”
  當前,縣供電企業承擔著較重的普遍服務責任,靠企業自身力量難以保證農網可持續發展,農村電網發展投入主要依靠政策性投入和政府投資。但自“兩改一同價”之后,國家始終未建立農村電網可持續發展的投融資機制,而且目前國家下達的投資計劃與資金需求還有較大缺口。
  “現在國家給的藏區電網建設資本金是80%,新疆有些地區是50%,國家給中西部其它地區的資本金都是20%,剩下的部分都是企業貸款。這些地區電網建設投資大,施工難度大,但產出特別低,后期企業還得背負人工成本、維護成本、再改造成本。”孫吉昌認為農村電網建設需要政策的扶持,建議國家合理增加西部地區投資規模和資本金比例。

  理順農電管理體制實現農網可持續發展

  “農電管理體制不順,也是影響電力服務三農的重要因素。”孫吉昌坦言。
  當前農電管理體制比較復雜,有國家電網直供直管的企業,屬于中央企業的范疇;有由國網公司控股、地方政府參股的股份制企業,還有屬于省、市、縣國有資產由政府委托給國網公司代為管理;還有一些完全是地方自營或民營的企業。
  “這種混合體制對電網的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對提升服務水平,保障供電能力都帶來一定障礙”。孫吉昌認為,通過體制改革盡快理順關系是當務之急。
  2011年,國務院在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要求取消代管體制。而取消代管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收歸中央企業,一種是走地方自治。“目前主流觀點是交給中央企業,因為電網本身的專業屬性決定其必須是一個上下貫通、系統性很強的網絡,簡單地割裂開來,不符合技術規律、經濟規律。而且國網在管理的能力、水平、技術也是最高的,可以更好地管理。但又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一些代管企業原來的經營狀況很差,人員又非常多,而我們又面臨著國資委的考核。”孫吉昌呼吁,在取消代管、收歸中央企業的過程中,國家在投入政策上應有所傾斜,在考核政策上要有所調整。
  此外,對于電表之后資產的管理存在真空地帶問題,孫吉昌認為應按產權歸屬履行管理責任,不主張沒有原則的延伸服務,最合理的辦法就是用規范的市場化服務來解決,即引導成立社會化的服務機構,資質能力經過相關的政府部門把關審核,審核合格后就可以對老百姓提供有償服務,具體的收費標準由物價部門來出臺。

    浙江三門:三級保護織牢農村用電“安全網”

  電力既是民生的有力保障者,更是發展的“先行官”。繼2006年提出“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農電發展戰略之后,國家電網公司又于2011年底啟動“你用電,我用心”農村用電安全強基固本工程,進一步為農村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作為這一工程的試點縣,浙江省三門縣供電局在對農村低壓電網進行“三級保護”改造的基礎上,從三種模式出發推動構建政企聯動、鄉村實施、電力服務共建機制,在為當地農民提供安全用電環境的同時,更是全面激活了當地的農村經濟,使其駛上了快車道。  
  近些年,在各項惠農政策的鼓勵下,農村經濟發展迅速,居民用電需求大增,但安全電網的建設卻未能及時趕上,農村人身觸電傷亡事故和由漏電引起的電力火災及家用電器、設備燒壞事故時有發生。其中,因漏電保護器的裝設、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和問題不能有效保護而導致事故的頻發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為解決這一問題,三門縣供電局在農村低壓電網實施剩余電流動作“三級保護”,即安裝總保護器、二級分支保護器和家用保護器。“如果某個農戶家里出現漏電,家用保護器就會自動跳閘,停掉這一戶的電,而不會造成全村停電。即使家保沒安裝或不動作,還有二級分支保護器,停電也僅僅是一部分用戶。總保護器則是在此基礎上又上了一把安全鎖。”三門縣供電局局長謝寶江解釋說。
  其中,“三級保護”核心問題是末級保護—家用漏電保護器的安裝和投運。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三門縣供電局還對首先實行改造村的農戶家保購置費用采用經濟補貼,同時跟廠方簽訂協議,對新購的家保實行一年包換、三年包修的辦法,激勵農戶安裝保護器的積極性。同時,對農戶表后進戶線部分采用鋼塑管保護,既達到了整潔美觀,又提高了安全可靠性。
  而農村用電安全的實現,歸根結底還是在于堅強的電網網架。“我們對全縣農網進行了兩輪的調研摸底,今年計劃投資7728萬左右對農網進行改造。比如給農村公用變壓器建配電房,這樣可以增強變壓器的使用壽命,還可以防臺風等自然災害。”三門縣供電局副局長謝逢斌介紹說。
  與此同時,供電局還從建立農村用電安全宣教長效機制的角度著手,進一步織牢“安全網”。 編制《居民電力客戶服務手冊》進行發放,并通過“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企業”開展形式多樣的用電安全宣傳活動。
  作為三門縣政企聯動、鄉村實施、電力服務共建的模式之一,便民用電服務站主要是通過有償服務的形式,建立表后服務長效機制。具體而言,就是通過招標、擇優選擇社會水電公司來承辦便民用電服務站,承擔農民家中表后資產的電力服務,對其實行標準化管理,使用器材和服務的收費標準在縣物價局備案。政府給予免稅的優惠政策,而電力部門則扮演“電參謀”的角色,對其進行技術培訓、業務規范以及其它方面的一些支持。
  “等這種社會化運作的方式慢慢成熟,就可以引入競爭機制,并在全縣范圍內推廣開來。現在就已經有人詢問,想承辦便民用電服務站。”謝寶江向記者介紹說,除了設立專門的用電服務站,三門縣還將農村安全用電強基固本工程嫁接到“村郵站”,讓電力服務可以迅速在各村鎮開枝散葉,填補表后業務的“空白點”。

    浙江余杭:村鎮·電力服務共建貼心服務為“三農”

  “現在農灌線路偷電基本杜絕,電費省了一萬多,更重要的是安全隱患大大減少,而且村民誰家需要用電方面的服務,村用電服務員就可以及時幫助解決。”提起近三年農村電力服務上的變化,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仁和鎮葛墩村村民委員會書記陳葉根贊不絕口。而這一切變化得益于2009年以來余杭供電局開展的“村鎮·電力服務共建”模式。

  村鎮·電力服務共建 破解難題惠及各方

  浙江電力公司認真貫徹國家電網公司“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農電發展戰略,以服務“三農”為企業的重要使命,積極組織開展農電特色服務,所屬余杭區供電局創造性提出了“村鎮·電力服務共建”的構想,幫助用戶解決用電設施運維難的問題,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仁和鎮成為首個“吃螃蟹”的鄉鎮。2009年9月28日,余杭區供電局與仁和鎮政府與簽訂的《村鎮電力服務共建協議》。根據協議,各村自行聘用一名具有相應資格證的用電服務員,主要負責農業生產線路和村級路燈等集體資產的建設和管理,同時維護居民漏電保護器的運行和提供表后線服務;用電服務員的報酬主要是由村委會支付,鎮政府給予一定的補助;供電局協助各村開展村用電服務員電工作業資格培訓、取證,并提供業務指導和技術考核;用電服務員在電費收繳、用電監督上協助供電局做好相關工作。
  據了解,經過初審、筆試、面試、體檢等層層選拔,18人成為首批用電服務員。在正式上崗之前,他們還經歷了三個月的專業培訓,取得電工進網作業證、特種作業證、配電線路初級工證三張證書。合格之后,由村委會和他們簽訂為期三年的合同。而在上崗期間,供電局每年還會組織用電服務員進行專業培訓,并通過與鄉鎮、村委溝通,全面統一村用電服務員工作標準、工作內容,使各村建立村用電服務員日常管理考核制度。
  在仁和鎮花園村走訪時,記者注意到,村委會門口豎立著用電知識的宣傳欄,上面明確介紹了供電部門和用電服務員的各自職責范圍,并配有用電服務員的聯系方式,村民家中遇到跳閘、電線短路等用電問題,只要撥打這一電話,用電服務員就會上門提供檢查維修服務。而村民如果對用電服務員的工作有不滿的話,可以撥打監督電話向村委會或鎮政府反映。
  村鎮共建模式試點已近三年,所有試點鄉鎮中全部完成村級群眾性用電安全管理組織建設,設立村用電服務員。在安全、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產生顯著效益,無論是農戶、電力部門、政府,還是電工本身都獲益匪淺。

  拓展共建 從“探路”走向“提速”

  “余杭供電局村鎮·電力共建模式,對農村農灌線路的改造維護方面取得的工作經驗和方法值得借鑒和學習!”這是日前浙江省電力公司召開的2012年農電工作會議上,對余杭供電局村鎮電力共建模式所取得的成效評價。
  這一肯定讓余杭更勇于邁開步伐,共建模式從最初的“探路”走向提速。“試點見成效之后,整個政策大環境都發生了變化。首先,現在國網公司高層比較重視,省公司也要我們定期匯報,我們膽子更大了,方向也更明確了。其次,區政府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像區安監局、經信委,農業局等部門都愿意和我們合作推動這項工作。而鄉鎮政府的積極性也比較高,以前是我們推著他們走,現在是他們推著我們走。最后,從我們內部來說,原來是領導作為一項任務布置下去,現在當地供電所、營業所主動要求去做,因為他們認識到這對社會滿意度的提高有好處。”余杭供電局局長童鈞告訴記者,今年將進一步拓展共建規模,讓更多的村民受益。
  據了解,今年仁和鎮將在花園村、葛墩村等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向九龍村、永泰村、永勝村和洛陽村進一步延伸,完成這4個村的農灌線路改造。而塘棲鎮也計劃將共建規模從目前的2個村推廣到6個村。
  此外,余杭供電局還將在良渚、徑山等鄉鎮推行村鎮電力共建模式,目前徑山鎮政府已與當地供電所簽訂了共建協議。與仁和鎮以平原為主的地形不同,徑山鎮以山區為主,經濟比較落后。“我們會根據相應情況提供不同的幫扶措施,用電指導手冊也會不同。”余杭供電局副局長楊峰介紹說。

  完善模式 謀求建立長效化機制

  “未來我們還要進一步完善這一模式,建立長效化的機制。”童鈞認為,當初提出要實現用電服務員的管理與電網工作人員的管理同質化,但現在看來還有一定的差距。未來對用電服務員的管理將更加規范、細致,要求也將更高。此外,還需要在調動用電服務員的積極性,使其更好發揮作用方面做文章。
  與此同時,目前供電部門的人員編制并未考慮到共建工作,參與這項工作的人員工作量都是額外增加的,沒有任何補貼。而且,在農灌線路改造中,供電部門補助了一定的物資。未來隨著共建模式規模的擴大,供電企業將面臨管理成本和物資投入增加的壓力。
  此外,共建模式還面臨規劃、資金方面和政府的聯動還不夠、地區差異的問題。“我們區各個地方的差異比較明顯,比如仁和以平原為主,經濟比較發達,用電量比較大,有共建的積極性,而且投入的回報率比較高;而徑山是以山區為主,經濟相對落后,以居民用電為主,主要是從安全性,可靠性這兩方面考慮,才搞村鎮共建。但因為是山區,改造成本大,用電量小,回報率比較低,供電企業的供電負擔會相對增大。”童鈞認為,要因地制宜對共建模式進行調整,使其能得以長期持續下去。

(稿件由本報專題部組織、策劃,陳曉、王璐采寫)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 南安電力力保電網可靠迎峰安全度夏 2012-07-23
· 我國7省級電網負荷創歷史新高 2012-07-16
· 我國進入夏季用電高峰 7省級電網負荷創歷史新高 2012-07-14
· 智能電網:各國搶建新能源基礎設施 2012-07-02
· 浙江海寧全力擬訂縣級電網“集抄集收”制度 2012-07-0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
奉节县| 商河县| 天镇县| 普兰店市| 新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