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中國將告別養老空白 明年實現養老保險全覆蓋
2011-10-04   作者: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字號

    “老有所養”,是中國古人對大同社會的夢想,也是21世紀中國共產黨構建和諧社會的執政承諾。繼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之后,中國養老保險體系的最后一塊空白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于今年7月拉開大幕,按規劃將于明年基本實現全覆蓋。
    針對試點開局情況,《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日前在北京、陜西、河北、吉林、貴州等地深入調研。調研顯示,政策選擇了一個低起點,故而順利實施,但要走向全覆蓋,最大可能滿足民眾需求,仍然任重道遠。
  “開天辟地以來沒有的好事。”談到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陳塬街道辦陳塬社區62歲的老人陳謙榮很興奮。
  說起城居保,同樣年過花甲的牛培華語帶哽咽,她住在陜西省興平市十一公司社區,今年8月初,當地政府部門下發城居保養老金銀行卡,牛培華等老人自發扭起了秧歌,“黨和政府沒把我們遺忘。”
  城居保,曾是中國養老保險體系的最后一個“盲點”,今年7月1日開始的試點,使這一格局得到改變,它針對的是城鎮無業或就業極不穩定群體。按照國務院部署,到2012年,這一群體的養老保險將基本實現全覆蓋。
  為了全覆蓋,政策選擇了一個低起點。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各地可視情提高;個人繳費亦從每年100元起步,財政補貼最低為每人每年30元。是故,部分民眾覺得待遇偏低,對參保抱猶豫和觀望態度。
  即使是一個低起點,各地配套資金能否到位,仍是政策出臺之初的一大懸疑。根據《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多地的調研,試點工作資金保障有力,一些財政能力并不突出的地方政府也能“咬緊牙關”確保資金到位。
  綜觀之,城居保開局,整體較為順利。

  多一分保障,多一分希望

  本刊記者在各試點地區采訪過程中,所到之處都能感受到民眾對城居保的擁護,尤其是已滿60歲的老年人,每每為之落淚。按中央政策,他們無需繳費,即可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
  70歲的羅應碧是貴州省貞豐縣珉谷鎮老城社區居民,3個兒子、4個女兒都沒有正式工作,長期以來,僅有大兒子每月給她約一百元錢。丈夫去世后,給她留下每月310元撫恤金。這兩項就曾是她的全部生活來源。她得糖尿病20多年,每月光吃藥就得花兩三百元,吃飯需一百多元,日子過得緊巴巴。
  從今年7月開始,她便多了一項收入,55元的城居保,她說:“最起碼能多買一些小菜了。”
  由于子女生活困難等原因,當前許多城市老年居民陷在養老困境中。此番被納入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使其老年生活多了一份保障。許多老人表示,城居保數額雖然不大,手里多一些活錢,感覺活得更有尊嚴。
  陜西省咸陽市秦都區釣臺辦事處的老人趙天生說,過去有時候看到街上有賣鏡糕之類的小吃,想吃卻不好意思問兒子要錢。現在政府給發了養老金,每個月多了80元收入,還能給孫子買點東西吃,覺得很有面子。
  一些與子女不和的老人在領到養老金時,甚至激動地說:“有了養老金,比養兒子強。”
  城居保試點工作啟動后,還與原有的社會救助政策產生了“疊加保障”效應。一些低保戶就表示,有了養老金后他們生活更有保障,也讓他們對于未來生活更有信心。
  今年77歲的宋秀珍,是陜西省興平市西關社區的老困難戶。她說,老伴去世20多年了,雖然育有兩兒兩女,但經濟收入都不高,日子過得十分艱難,近幾年自己不僅有了每個月260元的低保,現在還有80元的養老金,“要是沒有黨的好政策,我早就死了。”
  城居保的到來,不僅宋秀珍這樣的老人受益,也讓許多中年困難居民看到了老有所養的希望。
  延安市寶塔區鳳凰山街道辦文化溝社區低保戶張玉玲說,全家靠丈夫打零工為生,一個月只有幾百元收入,這次聽說了國家開辦城居保的消息,連忙跑到社區來參保,給自己和丈夫都辦了100元最低檔次的,將來家里經濟條件好了之后再提高檔次。
  對城居保,除了歡呼聲,亦有猶疑和更高期望。
  貴州省貞豐縣龍場鎮一街居民龔洪偉今年66歲,老兩口靠在街上賣雜貨為生。老龔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多年,老伴也體弱多病,兩人每月光是藥錢就要600多元。他說:“我也不要求過高,但是現在物價實在太高了,每個月55元有點少,希望國家能把待遇再提高一點,每個月百把塊錢我們手頭就寬裕些。”
  由于覺得待遇偏低,一些居民對是否參保猶豫不決,即使參保也往往選擇最低檔次的繳費標準。河北省贊皇縣壇山崗社區33歲的居民向東,目前經營一家小型超市,年收入2萬元左右。他表示,自己只打算投100元最低檔次的城居保,因為政策可能隨時有變化,而且投多了收益并不見得很多。
  “政府給上了年紀的老人發錢,別看一個人只發幾十塊,但全國那么多人,政府要拿出很多錢才行,所以不管給發多少錢都是高興的。”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陳塬街道辦陳塬社區居民陳謙榮說,“相信隨著國家的發展,給老年人發的養老錢會逐步提高的。”

  填一個空白,圓一個承諾

  時下激動全國多地人心的城居保,在多年期待之后,終于今年7月落地。
  新時期中國養老保險體系,始于1990年代出臺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繼而有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2009年開始試點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但城鎮無業或就業極不穩定的群眾,長期以來游離在養老保險體系之外。
  針對這部分群體,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十二五”規劃綱要、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和今年7月實施的社會保險法都提出,要建立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6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一錘定音,確定自今年7月1日起,啟動城居保試點工作,這不是一次嘗試性的試點,而是勢在必行,試點范圍即覆蓋全國60%的地區,且要求2012年就要基本實現全覆蓋。
  國務院常務會議后不久,《國務院關于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即公開發布。城居保大幕由是揭開。
  城居保試點正式啟動不久,據本刊記者在全國多地的調研,各地對這項工作均高度重視,陜西、貴州、河北等省相繼以全省電視電話會、工作會議等形式對試點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并及時制定了符合城鎮居民特點和本地實際的試點方案,明確了繳費檔次和待遇標準,以及政府的補貼額度。
  本刊記者在各地看到,目前各地從市、區到街辦、社區都已廣泛動員起來,將城居保試點作為重點工作加以推進。進社區宣傳動員、為適齡老人發放養老金、給參保對象辦理手續……許多基層社保工作人員在工作量驟然加大的情況下仍情緒高昂,稱這是為老百姓辦好事“忙得有價值”。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敦化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王寶龍說,敦化市2011年初就把城居保試點工作列為向全市人民承諾的十件民生實事之一,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
  全面啟動城居保試點工作,最為關鍵的問題是各地配套資金能否及時足額到位。
  國務院發布的指導意見要求,基礎養老金部分由政府全額補貼,其中,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按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即每人每月55元,與新農保標準一致,給予全額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地方政府對參保人員繳費給予補貼,補貼標準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對選擇較高檔次標準繳費的,可給予適當鼓勵,具體標準和辦法由省級政府確定。
  陜西省在試點工作啟動之初就高度重視資金問題,并將省、市相關配套資金算清楚,讓各市做到心中有數。與此同時還召開省政府常務會,給各市市長念“緊箍咒”,敦促他們落實市縣配套資金。
  各市則將試點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考核體系,通過與各區縣簽訂責任書的辦法確保資金落實等重要工作的推進。
  咸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馬健煒說,在此次試點中,咸陽市符合繳費和領取條件的居民超過20萬人,2011年市、縣兩級財政共需補貼2.5億元左右,目前這些資金都已經到位。
  由于國家和省級財政承擔了部分補貼資金,基層政府在壓力減輕的情況下資金落實較為積極。
  貴州省貞豐縣位于黔西南州東部,屬于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縣社保局局長王發武說,去年貞豐成為新農保國家試點縣,縣里從財政擠出300多萬元,自發啟動了城居保,55元的基礎養老金和30元的繳費補助全部由縣財政承擔。今年被列為城居保試點縣后,財政負擔大大減輕,縣里只需為每個參保對象承擔10元的繳費補貼。
  據計算,貞豐縣今年財政安排150萬元資金,就可完全可以支付全縣7869名城鎮居民參保繳費補貼。
  試點之初,在中央補貼資金轉移支付還未到位的情況,許多地方政府還先期墊付資金,以確保60歲以上老人及時拿到養老金。

  條件差保基本,條件好可延伸

  對于此次試點工作,各地政府均充滿信心,表示能夠按計劃完成既定目標。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農保處處長張軍說,通過初步摸底,河北省符合城居保參保條件居民有200萬人。根據計劃,河北省2011年底新農保、城居保兩項試點縣達到106個,占總數的62%,并將于2012年實現全覆蓋。
  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農村社會保險處處長謝丹青說,2009年開始,貴州省內修文、興仁、貞豐等12個縣區市自費開展了城居保試點。今年73個縣啟動試點,明年將實現88個縣的全覆蓋。
  “保基本、廣覆蓋”之外,國務院發布的指導意見還規定了城居保的另兩項基本原則:“有彈性、可持續”。比如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城居保應與新農保合并實施。因此,借著此次城居保試點的“東風”,全國有多個地區決定直接啟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一體化工作。
  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農村社會保險處處長楊若飛說,陜西省從今年7月1日起全面整合了新農保和城居保,統一了繳費標準,加大了財政補助力度。2012年6月實現制度全覆蓋后,全省將有2242萬名城鄉居民享受到這一惠民政策,其中農村應參保1619萬人,享受養老金370萬人;城鎮應參保185萬人,享受養老金68萬人。
  而北京市已在2009年率先全國實現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障制度全覆蓋。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居民養老保險處處長隗淑容說,城居保延續了新農保的制度模式,打破了戶籍界限,只要是北京市戶籍的城鄉居民,都可以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截至2011年5月,北京全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累計參保人數達到168萬人,累計領取養老金人數17.8萬人,累計發放養老金14.6億元。
  為了更加有效地體現老有所養的目標,在中央要求的55元基準上,多地在試點工作中提高了基礎養老金額度。如陜西省除經濟實力較差的陜南三市外,其余所有市都提高了基礎養老金,大都從80到100元不等,最高的西安市為每月120元。
  提高部分,需由地方財政埋單。如咸陽市城居保和新農合的基礎養老金為80元,僅此一項,該市財政今年就多支出1.5億元。咸陽市有關負責人表示,“給老百姓花的錢,勒緊褲腰帶也要給。”
  吉林省敦化市還按年齡規定不同基礎養老金標準,60至69周歲老人每人每月可領取60元,70至79歲以上老人可領70元,80歲以上老人可領80元。
  為減輕困難群體的參保負擔,各地均出臺了特殊補助政策。如河北省贊皇縣年財政收入為2.8億元左右,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該縣自我加碼,對全縣現有的950名殘疾人的參保繳費,于原有補貼基礎上再多給予每年19元的補貼,此外,獨生子女、計劃生育后遺癥、計劃生育有死亡子女的家庭,夫妻雙方每人給予每年每人20元的補貼。
  吉林省和龍市居民薛汝海也享受到了特殊政策。今年59歲的薛汝海由于第二腰椎骨折,屬于三級殘疾,妻子因為凍傷發炎手腳截肢屬于一級殘疾,夫婦倆以前靠每月280元的低保度日。不久前他和妻子都參加了城居保,妻子的保費由政府代繳,自己的則由政府代繳一半。
  “現在政策好了,我們沒能力工作,但有低保最起碼能活下去。政府這次又給了養老保險,給了我們很大的生活希望。”薛汝海說。

  走向全覆蓋

  試點情況反映四大基礎性工作有待完善:建立信息聯查機制,暢通險種對接,充實基層平臺,加強基金管理和監督。
  從2010年10月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決策城居保,到2011年7月試點工作的正式啟動,僅用了半年多時間,而全覆蓋之日,亦近在2012年。高層決心之大、力度之強,可見一斑。
  同時,既稱試點,便意味著當前并非萬事俱備,有待試點過程中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待全覆蓋時推廣之、完善之。
  《瞭望》新聞周刊根據在全國多地的調研,梳理出城居保試點工作中面臨的四大基礎性難題,供各方參考。

  建立信息聯查機制

  確保參保人員基礎數據精準,是推進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重要保障。
  按照國家規定,養老保險參保人員不能享受雙重待遇,然而目前實際情況并非全然如此。“從新農保實施情況,已經出現不少重復參保的問題。很多在城里領取養老金的居民,在農村同時領取一份新農保的錢。”北方某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說,由于全國聯查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參保人員的信息往往只能在本縣范圍內比對、甄別,條件好一些的地區可以將數據拿到市里去比對,而在全省范圍內比對尚無法執行。
  受訪的基層社保工作人員也說,從技術上講,可以將數據拿到市里進行查詢,但費時費力。
  在貴州,目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居保的數據分別在兩處登記,兩個部門相互沒有建立信息互動平臺,很難互相查詢。貴州省貴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總會計師肖建波說,辦理城居保的工作人員無權限進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系統,如果兩個系統都要查看勢必加大工作量,因此也會給重復參保帶來可能。
  陜西省咸陽市秦都區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經辦中心社保科長郭戰峰也說,城居保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兩個信息系統尚未打通,有可能出現養老金重復領取而無法對其進行審核的情況。
  一方面是技術手段有局限,另一方面是試點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加上與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為法定強制責任不一樣,城居保屬自愿參保,不要求參保率,在此情況下,個別地方對基礎數據摸底急于交差,乃至敷衍了事。
  北方某省一名社保工作人員說,甄別參保對象有“余地”,某街道辦一開始報的名單人數偏大,社保局幾經篩選、比對,把數字減下來,但因信息聯查技術水平低,對從外地轉來的人員無法甄別,還有進一步排查的“余地”。
  吉林省長春市延壽社區書記劉鳳娟說,因為城鎮居民居住分散、流動性大,很難做到一家一戶排查,即使見到人,也有一些居民不說實話,目前采用查戶籍檔案,以及公示等手段,還不能很好完成篩選和甄別。
  吉林省敦化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王寶龍希望國家能開發一種智能軟件或系統,將新農保、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居保三個險種的參保對象信息在全國范圍內打通,方便相關部門進行查詢和甄別工作。
  今年7月27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村社會保險司司長游鈞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時坦陳:要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化平臺還需要時間,所以從目前來看還很難避免重復參保,但一項名為“金保工程”的全國統一的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信息管理系統已在建立當中。
  受訪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信息化是一個“卡脖子”工程,大量工作如不依靠信息系統很難順利完成,有必要構建覆蓋全省乃至全國的信息化平臺,實現數據信息資源的共享。
  首先,可以建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業務統一網絡,建成統一完整、覆蓋全省乃至全國的、聯通城鄉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統一網絡平臺,實現統一基礎網絡、統一數據中心、統一軟件平臺、統一公共服務、統一信息入口、統一建設資金的“六統一”。
  目前,河北省已經落實專網軟件建設經費1230萬元、網絡平臺建設經費1.28億元來實施類似項目。
  其次,在構建高統籌層次的信息聯查機制過程中,應注意整合各個險種資源,打通渠道、防止浪費。肖建波說,流動就業已成為普遍現象,因為政策銜接問題造成退保現象層出不窮,偏離了養老保險惠民的初衷,應該盡快加以彌補。
  貴州省納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信息中心主任王忠說,當地信息化建設從2002年就起步了,生育、工傷、失業、醫療、養老保險五大險種使用的都是不同的信息系統,各自為政,互不兼容,造成很大的浪費,希望國家在社保信息化建設時能有一個統籌規劃,做好長遠打算。

  暢通險種對接

  城居保推行后,有一類居民選擇了駐足觀望:下崗后交不起每年幾千元的職工養老保險,但若要改投城居保,又會丟掉賬戶內累積了若干年的政府補貼。
  長春市民錢春麗是位靠打零工賺錢的殘疾人,目前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屬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體參保人員。按照標準,今年她最少要為自己繳納4286.4元的養老保險。“我一年收入才1萬多元,還要供孩子上學,這么高的養老保險費真是有點承受不起了。”錢春麗說。
  長春市延壽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站長楊力建說,目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標準年遞增很快,個體參保繳費壓力越來越大,在該社區,40歲以下的職工養老保險個體繳費者欠繳情況很明顯。
  城居保出臺后,各地很多居民都去基層部門打聽能否更換參保。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鳳凰山街道辦文化溝社區居民王明為一名下崗工人,他希望國家能夠出臺相關政策,解決像他這樣原有保險中斷后無力續繳,但又無法參加城居保的問題。
  即便是可更換參保,還將面臨待遇下降的風險。城居保與企業職工保險如何轉移,目前政策尚不明朗。
  城居保與新農保的接續政策也存在空白。吉林省和龍市社會保險局副局長劉煥軍表示,隨著吉林省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每年這個邊境城市都有大量農業人口轉為城鎮戶口,而他們的養老保險關系卻難以接續。
  在受訪專家看來,參保人欠繳或中斷繳費不利于社保事業可持續發展,政策銜接的長期空白則會導致老百姓對制度的信心下降。
  對一些地方的低保戶而言,他們另有一種擔心。
  長春市綠園區46歲居民李林提出了這樣的疑惑:“按照目前的低保政策,養老保險金需要計入申請低保待遇家庭收入。假如我每個月領取350元低保金,當我開始領取每月60元養老金的時候,我的低保金是不是就要變成290元了?”
  城居保政策是否應該與低保制度疊加享受,一些試點地區做法不一。在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凡是參加三種養老保險中任意一種的居民,都不能被納入低保。而在吉林省和龍市,低保待遇和養老金可以疊加領取。
  多位受訪基層社保工作人員認為,養老保險和低保待遇不沖突,疊加之后可以更好保障低收入群體生活。“國家出臺惠民政策,應該搞‘加法’而不是‘減法’。”貴州省貞豐縣社保局局長王發武說。
  而華中師范大學社會福利研究中心副主任梅志罡認為,低保政策和養老保險政策不宜搞待遇疊加,如果一位享受低保政策的居民每月領取養老金,應該通過補差的形式使其收入達到最低保障水平。
  對于如何實現三大養老保險之間以及與低保等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制度的銜接,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李文祥、華中師范大學社會福利研究中心副主任梅志罡、貴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衛群等專家以及一些受訪基層社保工作人員建議:
  首先,盡快實現各險種全國信息平臺對接,研究制定各險種繳費、待遇領取的轉換標準,可視需要成立統籌性組織機構。參保人員信息可通過全國聯網平臺驗證,避免重復享受待遇等現象;個人賬戶通過平臺銜接直接轉換,不僅個人繳費要進行轉換,政府補貼資金也應該一并轉移,對繳費年限補償等事宜也要建立合適標準。
  這里面又先要解決各地利益不均衡的問題。“例如一個人在廣州參保,個人支付的金額多,政府補貼的額度也高,但一旦回到貴州,要享受同等待遇,政府很難承受得起。”梅志罡說。
  其次,在養老保險政策與低保等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銜接方面,疊加領取不盡合理,但也不宜實行不可疊加領取的“一刀切”政策,可根據居民平均收入制定固定百分比的保障線,允許各地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執行不同政策,避免降低經濟欠發達地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充實基層平臺

  近年來國家對社保工作力度加大,基層社保工作量呈現“井噴”態勢,但受經費短缺、經辦平臺薄弱、經辦人員待遇差等制約,一些地方面臨留不住人才、服務不規范、標準化程度低等尷尬。
  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縣城、鄉鎮、社區,社保經辦機構甚至連基本的辦公場地、設備都要“借、挪、找”。
  貴州省貞豐縣龍場鎮有近4萬人口,其中城鎮居民1800人。龍場鎮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所位于鎮信用社二樓,5個人擠在兩間辦公室,加上一間與信用社合用的會議室,總共只有70多平方米,要負責全鎮城居保、新農保、新農合、就業培訓、勞動仲裁等多項業務。在所長楊元會看來,這個借來的場地都算好的了,“以前在鎮大綜合辦公室,連個業務都沒法辦理。”
  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貴州省納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張升科說,過去全縣25個鄉鎮都沒有社保機構,今年7月1日全縣城居保、新農保試點工作啟動后,有70%的鄉鎮還沒有落實辦公場地,能騰出一間辦公室就算不錯了。
  陜西省延安市寶塔區鳳凰山街道辦文化溝社區書記王向前說,社區每年只有5000元經費,從事參保經辦工作很難,不僅不能多印宣傳單子,有時候連制作一個200元的標語都沒有錢。
  吉林省敦化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王寶龍說,現階段當地沒有統一的電腦辦公軟件,只能以簡單的電子表格形式進行辦理業務,信息的準確性、安全性沒有保障,無法與社保、公安、銀行的網絡對接。
  城居保等惠民政策雖深受百姓歡迎,在一些地方卻面臨著具體工作沒人愿意做的尷尬。由于任務重、待遇低、保障差,一些地方基層社保工作人才流失嚴重,而主要依靠公益性崗位增加人員的辦法,又存在流動性大和管理風險。
  貴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何文江說,貴州省要求,鄉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人員編制可根據任務量按5至8人在鄉鎮、街道事業編制總額內核定,但就新農保試點縣情況看,編制內人數縣級平均3.3人,鄉鎮平均1.2人,個別縣所屬鄉鎮甚至沒有一個編制內工作人員。
  據統計,貴州省光是新農保一塊,編制內社保工作人員人均管理應參保人員就達到7800人,“人手不足,工作疲于應付,很難適應下一步全面開展對城鄉居民服務的需要。”何文江說。
  王寶龍介紹,受人員編制限制,敦化市各街道、鄉鎮勞動保障所人員幾乎全部是公益崗位,工資水平僅限溫飽且沒有經費配套。勞動保障人員身兼數職,待遇低下,收入支出不成比例,導致他們工作積極主動性不高,不同程度影響到工作效率。
  北京市勞動服務管理中心副書記張健說,街道鄉鎮社保所是公認的工作量最大、待遇最低的崗位,都不愿意去,“有一個社保所所長已經辭職了3次都沒辭成,因為一直找不到接替的人。”
  對前述問題,受訪人士認為,國家應統籌規劃基層社保平臺建設。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農村社會保險處處長謝丹青建議,對于基層特別是鄉鎮、社區街道平臺建設這塊,國家出臺指導意見并出資拿大頭,在人員編制、硬件建設等方面進行長期規劃,并考慮政策向中西部貧困地區傾斜。
  延安市養老保險經辦中心主任溫泉說,國家規定經辦機構經費由各級財政解決,但由于各地財力不一樣,列支經費的情況也不同,特別是城居保這一塊,主要靠各個社區承擔參保經辦工作,基本上沒有額外的經費,“這樣的做法一年兩年可以,長期肯定不行。”
  對于如何抓好經辦隊伍,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李文祥建議,由地方社保部門提出方案,確定相應的社區服務機構,工作經費由當地的財政部門撥付;加大培訓社區專職社會保險協理員工作,使他們熟悉和掌握社保業務;聘用社區服務人員,輔助專門工作人員進行各種日常事務的處理以及服務活動的開展。

  管好“保命錢”

  盡管數額較低,對很多生活困難人員而,城居保往往是一筆“保命錢”。管好這筆“保命錢”,國務院發布指導意見時有特別強調。
  按照國務院要求,各試點地區對城居保基金管理出臺了相關政策,基金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單獨記賬、核算。
  然而,但在對養老基金的實際管理中,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分散化和碎片化的狀態,對基金的安全運行提出了挑戰。
  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農保處處長張軍說,城居保覆蓋人口總數相對較少,基金管理層級低且分散,基金管理成本相對較高。由于社保基金統籌主要以縣級為主,這就意味著城居保基金也實際掌握在多達2000多個的縣級政府手中。
  陜西咸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馬健煒也表示,資金的歸集和管理都放在縣一級進行,雖然管理起來較為容易,但不利于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使用,不利于改善參差不齊的養老保險待遇。另外資金越分散,越難以完全杜絕資金被挪用的風險。據了解,有個別試點縣出現基礎養老金未及時撥付到位,挪用個人賬戶資金墊支的情況。
  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閆新生說,養老保險基金的社會化管理服務存在不規范之處,比如,很多新農保試點縣還是農村代辦員直接收錢,交到金融機構,資金安全容易出現問題。
  此外,城居保基金還面臨保值增值困難。目前,城居保基金參考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計息。而專業人士指出,我國長期出現實際負利率現象,通貨膨脹率與一年期存款利率與之差在今年年中最高擴大至約3個百分點,實際負利率對基金收益的蠶食顯而易見。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居民養老保險處處長隗淑容說,從參保個人來看,從繳納養老保險到領取養老金至少存在15年的差異,在此期間基金的保值增值很重要,收益率低甚至貶值,意味著基金遭受損失,這將極大地影響參保熱情。而在養老保險基金如何保值增值上,國家的政策尚處于“空白地帶”。
  李文祥說,儲蓄積累式的投資增值政策難以滿足養老基金健康發展的要求,應參照社保資金投資模式,建立基金投資新制度,進行適當的穩健型證券投資或是購買金融理財產品等投資方式,提高基金積累的增值率,保障基金保值增值,防范基金支付風險。
  “社保基金的投資,首先要保證安全。”中國社會保險研究中心副主任馬淑華說,社保投資收益不能只看負利率,現在資本市場還不很健全,投資風險很大。尤其要考慮社保資金投資由哪一級政府做,“如果讓縣或市去投資,可能早就折騰沒了”,社保資金投資可能需要更高層級政府、更好的專業機構去管理,在以縣級統籌為主,缺少專業人才的情況下,絕不把錢交給基層去投資。
  梅志罡說,我國對社保基金的管理要求保值增值和低風險,但目前未出臺完備的法律,已出臺的社會保險法只涉及到職工養老保險,甚至主要涉及規模以上企業,涉及小企業時都論述模糊。他建議,要保證基金安全,一是法制化,二是管理透明化,便于群眾監督。
  閆新生認為,養老金要實現保值增值,進入市場是遲早的事,實行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符合我國行政體制的特點,目前也具備實施條件,應作為現實的理性選擇予以穩定,這樣既能降低管理費用和監管難度,還可以使基金形成“合力”。
  事實上,國務院發布的指導意見也提出,隨著試點擴大和推開,城居保基金管理應逐步提高管理層次,有條件的地方可直接實行省級管理。
  李文祥認為,防止養老金被擠占挪用,根本在于將養老保障對象納入監督者行列,在規范基金會計核算工作的基礎上建立基金監督制度,成立財政、審計、勞動保障等部門和社會公眾代表參加的基金監督委員會,負責基金的監督和管理,真正做到公開、公平、透明。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 農村“以房養老”更需引起重視 2011-09-30
· “以房養老”的糾結不光在養老 2011-09-30
· 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值得期待 2011-09-23
· 養老金入市對股市影響有限 2011-09-21
· 西安:建筑業農民工可辦理城鎮養老保險 2011-09-16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南京市| 洛扎县| 肃北| 蕲春县| 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