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象山:中國海洋漁文化的“標本”
2011-08-31   作者:記者 鄭黎/寧波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每逢開漁節,象山漁民整裝出海,極其壯觀。余新奇/攝

    每當夜幕降臨,石浦漁港的夜排檔就成了中外游客大快朵頤的好去處。沈穎俊/攝

    在萬里長江入海口的南端,有一片狹長的三角形陸域伸向碧波浩渺的東海,與大上海遙遙相望,這就是浙江象山半島。
  象山風光秀美物產豐富,半個多世紀前一部經典藝術影片《漁光曲》,令象山名聲遠播。而今天的象山,則以中國漁文化之鄉、東方加勒比灣、長三角最佳休閑勝地等一張張靚麗的名片,吸引海內外的賓客紛至沓來。

  漁文化發端歷史久遠

  象山位于港城寧波的最南端,據史書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人類在象山活動,而上世紀80年代,塔山文化遺址的發現發掘,更將象山的歷史推到6000年前的久遠歲月。
  塔山遺址位于象山縣城塔山南麓的緩和山坡上,面臨大海,離古海岸線只有幾十米,總面積約20000平方米。“塔山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塔山遺址發掘考古領隊、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樂平介紹說,此遺址文化層堆積厚80-230厘米,分作十個地層,分屬于三個大的歷史時期。早期時代相當于余姚河姆渡遺址三期,以泥質紅陶、夾炭陶、夾沙陶比例較高。中期文化內涵接近了良渚文化,以泥質灰陶、黑皮陶大量出現,晚期時間上相當于商周時期,幾何印紋陶數量較大。主要器形有豆、釜、鼎、罐、缽、碗、壺、盆、陶環、支座、石刀、石斧、石犁、有段石石奔,破土器、耘田器、箭鏃、網墜、石球、石鑿、石管、玉塊、玉珠、玉桂飾等,其中月牙形鏤孔褐衣陶豆、單耳矮圈足罐等器具具有鮮明的塔山遺址的個性。裝飾性紋飾在塔山遺址早期文化中的大量出現。如繩紋、錐刺紋、魚紋、鳥紋、月牙形裝飾、渦紋、附加堆紋等等,說明塔山人已懂得怎樣美化生活了。
  蔣樂平認為,從塔山遺址出土的文物看,早在商周時期,地處大海邊的象山半島的文化與外部文化獲得了更大程度上的融合。如商周時期層面出現的石墜器,可以推斷他們已經掌握了利用原始的網具進行近岸海洋作業的技術。有關專家表示,塔山遺址的新發現,對研究江南地區史前文化乃至中國歷史都有重要意義。
  大量史書及地方志的記載,說明了象山漁文化發端歷史的久遠。如《四明續志》記載,象山的石浦以獨特港口之利,秦、漢年代就有海上漁、商活動。至唐宋以后,象山的海上捕撈業及航海業已經十分發達。象山縣南部之石浦,被冠以“浙洋中路重鎮”之稱。老一代漁民說,明清以來象山縣北部的爵溪大黃魚捕撈產量居浙洋前列,所產“爵鲞”被列為朝廷貢品。

  “漁文化”是象山人的特殊基因

  象山縣委書記李關定說,在長期與海共舞的實踐中,我們的祖先逐漸形成了漁區獨有的風俗、信仰、崇拜等。它包括漁諺、魚的傳說等口頭傳統、造船、織網、漁具制作等傳統技藝、航海知識、捕撈技能、媽祖巡游、祭海儀式、開漁節、漁民宅居、漁民飲食、漁業商貿等信仰和習俗,及其相關的漁歌、漁曲、漁戲、漁鼓、漁燈等各種藝術表現形式。“底蘊豐厚的漁文化,成為象山人的一種符號。”
  李關定說,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象山人以勇闖大海、敢為天下先的漁家文化理念,率先探索漁業合作股份制,現象山有鋼質漁船4000多艘,擁有全國最大的民間海洋船隊。
  來到象山,漁具、漁船、漁場、漁港、魚汛、漁燈、漁歌、漁曲、漁鼓等原生漁文化俯拾即是,為此,象山出臺了一系列扶持保護政策和措施。象山有關機構和民間愛好者還成立了漁文化研究會,開展漁文化學術研究。近年來,相繼整理出版了《象山媽祖文化概論》、《中國漁文化論文集》、《象山漁鄉民間故事》等書籍,累計100余萬文字,并創辦了全國第一家《漁文化》雜志,其研究的專業性、前瞻性受專家好評。
  象山人精心呵護漁文化有了豐厚的回報,現在象山擁有石浦媽祖信仰及迎親習俗、象山開洋與謝洋節、象山曬鹽技藝、徐福東渡傳說、漁家號子、象山唱新聞等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8項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多名列全省第一,2008年象山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漁文化之鄉”。

  漁家有了開漁節

  一年一度的開漁節來臨了,夜晚,數以千計的黃魚燈、鰲燈、帶魚燈、蝦燈和蟹燈次第點亮,將十里石浦港灣映照得如同白晝,一派洋洋喜氣。出海之前掛魚燈,在象山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人們用魚燈以招引魚群,祈平風浪,如今大紅魚燈已是開漁節的一個重要象征,“一盞紅燈照碧海,笑迎八方嘉賓來”。
  中國開漁節是象山人的一個創舉。20世紀90年代初,象山漁民率先提出,應定期實行海上禁漁,得到有關部門的肯定與采納,國家規定每年6月份東海開始禁漁,9月中旬開漁。因此,在國家規定的開漁日首創開漁節,其深刻的含義就是,千百年來東海漁家早出晚歸隨意出海的傳統被打破了,休漁、開漁有了國家法定的期限,一個海洋的法制時代已經來臨。“伏季休漁是象山漁民的自覺行為,我們舉辦開漁節,既是歡送漁民兄弟高高興興出海去,預祝他們一帆風順滿載而歸,同時也是政府和廣大漁民合理開發保護海洋的宣言”,開漁節組委會主任、象山縣縣長葉劍鳴如是說。
  在東海漁家世世代代相傳的習俗中,每當魚汛來臨,漁船揚帆遠航的時候,總要舉行一系列祭祀、祈禱活動,這是群眾的美好意愿,也是獨具魅力的東海漁家文化。1998年適逢“國際海洋年”之際,象山縣委縣政府決定,順應民意發掘傳統,弘揚時代精神,推陳出新,舉辦中國開漁節,把原本樸實隨意的民間活動,創辦成一個極具特色、含義豐富的文化盛會,并且通過經貿、旅游、學術交流等活動,將其輸入更多的信息、價值和功能,運用多種形式推向轟動與極致。
  在賓客云集的開漁節上,可以看到古樸肅穆的祭海典禮,闡釋了人與大海和諧相處休戚相關的主題;波瀾壯闊的開航儀式,表現了漁民對大海的向往和崇敬,對幸福生活的祈盼與追求。其獨特的文化演義,鮮明的漁家風采,無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之真正成為中國特色的海洋節日、漁民狂歡節。
  開漁節主題活動項目有祭海典禮、開船儀式、媽祖巡安等,其著力展現的正是象山豐富的漁文化內涵。傳統的祭海儀式,在政府的引導下讓漁民群眾參與祭海活動,凸顯祈求平安豐收、人海共榮的宏大主題。開船儀式港面千帆競發、氣勢恢宏、蔚為壯觀,吉祥喜慶的氣氛貫穿始終,充分表達了出海漁民的喜悅感情,使漁文化內涵得到較好的演繹。

  海鮮十六碗,政府來吆喝

  象山三面環海,灘涂遍布,是浙江省重要的水產品基地,其中大黃魚、石斑魚、梭子蟹等名貴海味也是象山的著名特產。象山縣風景與旅游管理局局長范良江說,象山漁民世代以漁為生,以魚為食,具有歷史悠久的海鮮餐飲文化和獨特的加工方法,在發展海洋旅游中,我們積極鼓勵漁民發揮自己的特長,把“餐桌經濟”做大作響。范良江說,在政府扶持幫助下,現象山境內已形成了石浦漁港海鮮長廊、爵溪沙灘夜排檔、泗洲頭墻頭漁家館、丹城海鮮城等諸多頗有特色的海鮮餐飲聚集區域。人多攏市,記者在丹城看到,每當夜幕降臨,大小夜排檔就熱鬧起來,旁邊停放的汽車,除來自寧波以外,還有不少杭州、紹興、上海,甚至安徽、江蘇的牌照。一位來自杭州的徐先生告訴記者,象山與杭州雖然僅隔200多公里,但要吃真正的海鮮,還得跑到象山來。
  “我們還不斷發掘和創新象山的海鮮餐飲文化,使其更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吸引力,”象山漁文化研究會秘書長酈偉山說,象山民間有以“海鮮十六碗”招待貴客的傳統,我們把這些菜肴重新進行整理,定為4冷盤、12道熱菜,每菜附上一首詩、一個故事。如詩詠“白蟹一盤滿座香,持螯把酒興飛揚”,白蟹又名梭子蟹,滋味極美,被稱“天下第一鮮”,我們的故事就說梭子蟹原是天上織女的梭子,不小心掉入東海,變成了梭子蟹。“我們還將‘海鮮十六碗’的故事傳說編撰出版,很受歡迎。”酈偉山說,在去年舉辦的開漁節上,我們將新版“海鮮十六碗”隆重推薦給海內外游客,一菜一詠一故事,別出心裁,贏得滿堂喝彩。
  象山在海鮮餐飲業的發展商采取了“內外聯動品牌延伸”的戰略,即本地的餐飲企業做強做大后,再向長三角為主的地區拓展。象山縣貿糧局局長俞國平說,近年來,漁業運銷、保鮮、保活等新技術的興起和廣泛應用,成為“象山海鮮”品牌推廣的助推器。尤其是上海、杭州和寧波一帶,象山海鮮更是名聲如雷,成為東海水產食品的“正宗”代表。象山漁家女吳云,孤身一人來到大上海,經5年打拼,她創辦的豐收日大酒店已擁有6家連鎖分店,經營面積1.5萬平方米,年營業額已達數億元。吳云告訴記者,我們酒店配有海產品專用冷藏車,前一天夜里發車到象山,凌晨在海鮮收購剛剛捕獲的海鮮,當天上午趕回餐館,讓上海顧客天天可以品嘗最鮮活生猛的象山海鮮,這正是“豐收日”興旺發達的真正秘訣。
  這些年來,象山每年拿出700萬的專用資金用于旅游產品開發和宣傳推廣,其中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大象山海鮮的品牌。每年象山海鮮節前,除了本地舉行各種市場促銷活動外,遠在滬杭甬等地象山海鮮坊也一起聯手,遙相呼應。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上規模的“象山牌”海鮮、餐館、酒樓在浙江以及周邊城市一帶已不下120家。

  建一座活著的漁文化古鎮

  已有600年歷史的石浦古鎮,沿山而筑,人稱“城在港畔,山在城中”,據說,像石浦這樣迄今還保持完好的臨港古鎮,在全國堪稱“孤本”。石浦鎮黨委副書記徐穎峰說,石浦古鎮是象山海鮮旅游的重頭戲,近年來在古鎮的保護建設中,我們投入了一個多億,但沒有追求“大拆大建,煥然一新”,也沒有要求當地老百姓搬出去,建一個假古董。相反,政府還貼錢盡可能改善古鎮各種設施,千方百計留住作為象山漁文化載體的原住居民,原汁原味地展現漁家生活,使古鎮有了更多的人文氣息和生活情趣。著名學者余秋雨來了以后贊揚道,石浦是“一座活著的漁文化古鎮”。
  沿著石浦漁港古鎮高高低低的臺階,穿過一個又一個拱門,穿梭在百年滄桑的老街,沿街商販正在兜售各種各樣的海味、干貨等本地特產,江心寺、甕城、關帝廟、宏章綢莊、大皆春藥店、栽興煙莊等景點一如明清時的舊貌,歷史仿佛就在昨天。
  古鎮的劉阿婆說,原來古鎮住的大多是老人,沒事就打麻將。現在我家利用臨街屋面辦了小賣部,經營貝殼等旅游工藝品,一個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而且隨著旅游的興旺,回來居住的人也越來越多,以往冷冷清清的古鎮,現在變得熱鬧起來了。
  祖輩三代都住在古鎮的黎國慶,前些年自己下了崗,妻子又沒有工作,一家人日子緊巴巴的。古鎮開發使他看到商機,籌款辦起了一家繡花鞋店,生意十分紅火。現在,他們倆口子還準備以連鎖加盟的形式,把繡花鞋店開到其他各個景點區去。石浦鎮黨委書記勵志綱說,現石浦古鎮每年接待游客60多萬人次,門票收入達80多萬元,當地居民除了自己開商店,還將許多臨街的店鋪出租,僅此一項,年收入就可以超過100多萬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 南昌象山白鷺舞翩翩 2009-04-07
· 特大型跨海橋象山港大橋項目即將開工 2008-09-03
· [中國創新系列報道]象山"魚經":變著法吃海 2008-02-22
· 象山:一個窗口引發的震蕩 2007-09-03
· 象山海洋旅游:把美麗變成財富 2007-07-04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臺: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著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新源县| 且末县| 潮州市| 东光县| 余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