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不能缺乏自信心,也不能缺乏自省力
2011-01-28   作者:童世駿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張維為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張維為教授在國外包括海外已經發表了不少觀點,對使世界更恰當、更準確地認識中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F在,他又出版了《中國震撼》一書,主要面向中國讀者,不僅面向中國普通公眾,而且面向中國知識界。
    對于中國發展的自信心和自省力的關系,我認為,中國發展時至今日,我們已沒有理由缺乏信心;中國發展來日方長,我們也沒有理由放棄自省。我們討論的目的應該是通過這種討論既提高自信心,也加強自省力。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缺乏自信和缺乏自省這兩個傾向都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在目前關于中國發展的討論中,只有張維為的書不行,沒有張維為的書也不行。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在偏重自信的中國發展論當中,《中國震撼》偏重自信但并非沒有自省。本書有幾個值得稱道的特點,即針對批評(腐敗、污染、貧富差別、房價高企等)來說理而不是泛泛而談,對中國存在著的問題并沒有回避,在批評西方和模仿西方的國家的時候總體上沒有說過頭,把作者的親身經歷和大量的數據材料結合了起來。
    中國發展經驗的核心,是中國發展之“道”,而非中國發展之“術”。外向型經濟、城鄉二元結構之類,恐怕還是只在“術”的層面,而不是“道”的層面。從“道”的層面,即從觀念和文化的層面總結中國發展經驗,這是本書的一大特點。作者所說的八大中國理念,如實事求是、民生為大、整體思維等等,都是觀念上的。我自己曾經概括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即現實的理想主義、辯證的理性主義、尚智的民本主義、重情的團體主義、好學的世界主義,也是想從中國發展之道來思考問題。這些理念都很好,我們固然不能因為理念很好而無視問題很多,但正如張維為所強調的,我們也不能因為現實當中確實存在著許多問題而否定這些理念。
    總結中國發展之道往往追溯到中華民族傳統,而中國發展之道的成功可以說是民族復興的最重要表現。相對來說,在中國發展的三個主題“民族復興”、“現代化”和“社會主義革命”中,本書著重強調了民族復興的方面。作者概括的中國經驗的八個特點,即實踐理性、穩定優先、民生為大、漸進改革、對外開放等,這些特點的基礎是中華文明。但中國的發展并非單純如作者所說的“文明型國家”的復興。印度也是文明型國家,張維為教授概括的中國文明型國家的八個特征,即超大型的人口規模、超廣闊的疆域國土、超悠久的歷史傳統、超深厚的文化積淀、獨特的語言、獨特的政治、獨特的社會、獨特的經濟,這幾條估計印度人也愿意用來描述自己。要完整地把握中國發展之道,除了把上述理念從抽象概括深入到具體內容中去之外,還要把中國發展的另外兩個主題即現代化和社會主義革命的主題結合起來。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本書強調的是中國在解決“發展不足”問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非在解決“發展不當”問題(比如資源消耗、環境污染、貧富差距等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但中國發展經驗的意義不僅要從解決發展不足問題的角度來理解,也要從解決發展不當問題的角度來理解。吳邦國同志去年在《求是》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于中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的文章,著重講了我們在解決“發展不足”問題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所面臨的挑戰,同時也涉及了發展的重點從解決“發展不足”的問題向解決“發展不當”的問題的轉變。“發展不足”的問題現在仍然存在,但不像30年前那么尖銳,而發展不當的問題漸漸引起重視。之所以出現這種變化,不僅是因為在發展不足的問題還相當突出的時候,發展不當的問題往往不那么突出,而且是因為在發展不足的問題還相當突出的時候,發展不當問題的解決條件還不那么具備,因此還不到明確提出來的時候。前文提到,我們不能因為現實層面的問題多而否定理論層面的理念好,也不能因為理論層面的理念好而回避現實層面的問題多。同樣,我們也既要避免因為過去的發展成績而否認未來調整的必要性,也要避免因為肯定未來調整的必要性而否定過去的發展成績。中國發展的階段性,以及隨這種階段性而來的對大量具體做法進行調整的必要性,是我們在總結中國發展經驗、討論中國發展未來的時候必須高度重視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 2011年上半年推薦閱讀書目確定 2011-01-24
· 《設計師不讀書》 2010-11-09
· 第二屆三湘讀書月活動正式啟動 2010-11-03
· 第十一屆深圳讀書月舉辦403項活動 2010-11-01
· 2010首都大學生讀書節隆重開幕 2010-10-22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梅新育:解決失衡何須太心急·[思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關鍵在政府轉型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望奎县| 册亨县| 什邡市| 大冶市| 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