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中國模式與中國夢想
2010-09-20   作者:馬光榮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人類歷史自誕生國家以來,就伴隨著大國崛起與衰落的交互更替。世界經濟版圖從來都不是靜止的,其劇烈變動在過去幾百年尤為顯著。工業革命的爆發使得西方世界逐步興起,而中國卻從一個繁盛的泱泱大國變為任由西方列強宰割的弱國。直到60年前,它才逐步走出積貧積弱之態,并試圖重新崛起。姚余棟先生的《重燃中國夢想》一書正是要講述中國夢想從璀璨輝煌到黯然破滅再到重燃的過程。本書不僅僅是事實的描述,作者還依靠大量的數據和嚴謹的論證,試圖以全新的視角去解讀公元元年以降兩千余年的中國經濟史。不僅如此,本書還預測了未來40年的中國經濟,并指出未來中國經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閱畢全書,感覺作者在帶領我們穿越從公元元年到2049年的時空隧道,帶給我們的是富有“歷史感、時代感和未來感”的思想盛宴。
  鴉片戰爭之前,中國的經濟總量長期占世界首位,那是一個輝煌的時代。但這只是處于“高水平均衡”的農業經濟,人口的高速增長使得人均收入的增長陷于停滯。長期的閉關鎖國使得中國錯失了工業革命的良機,之后列強的槍炮把古老的中國拖入了一個危機重重的時代。姚先生在書中認為,多種因素的交織造成了工業革命發生在西歐而不是中國,而其中貿易市場、人力資本和政府政策等因素尤為重要。彼時的中國,尚沉浸在天朝大國的自大和自閉當中,根本不具備工業革命的條件。哈佛大學的經濟史學家戴維·蘭德斯教授認為,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使得中國成為一個封閉的自足系統。中國缺少自由市場和產權制度,在集權主義的控制下又缺乏自由、習慣勢力、輿論等。正是這樣一種文化的優越感,加上狹隘的自上而下的專制,使中國成為一個不圖改進、怠于學習的國家,最終在工業化時代落后了。
  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才有了重燃其輝煌夢想的機會。作者把新中國前三十年比作“創業時代”,后三十年比作“價格時代”。前三十年的計劃經濟時代雖然存在很多低效率的問題,但也不能完全抹殺計劃經濟時期重工業建設所帶來的成就。三十年的建設使中國有了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有了比較安定的外部環境,更重要的是,人力資本有了很大的提升,這都為后三十年經濟的起飛創造了條件。“價格時代”的主旋律是市場化改革和對外開放,中國經濟走上了轉軌之路。按照可比價格計算,從1978年到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了大約18倍,年均增長率達到9.8%,因此很多人稱之為“中國奇跡”。那么,是什么造就了“中國奇跡”呢?很多經濟學家都試圖探尋“中國奇跡”背后的“中國模式”。比如,林毅夫認為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放棄了以重工業為主的趕超戰略,開始按照比較優勢去首先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錢穎一認為是中國式的“財政聯邦主義”激勵了地方政府去維護市場化,積極發展地方經濟。在本書作者看來,“中國模式”的特征是“中央改革、地方創新、個人創業”。中央、地方和個人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從而產生了有利于制度創新的環境。
  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是要有一個靈活的制度機制,它能夠根據技術的發展、人口的變化以及制度的震蕩來進行調整。發展政策的核心必須是建立一個能制定和執行有效制度的政府。在作者看來,中國模式既不是單單“自上而下”的,也不是單單“自下而上”的,它既有中央的引導和規范,又有地方政府的政策創新,還有企業家自身的智慧。中國的成功不僅僅在于一種制度,而是在于制度的多樣化和創新,從而使每一個地區、每一個時期都有適宜的制度與之匹配。雖然成功是難以完全復制的,但從中國“中國模式”里面發掘更具廣度、更有深度的經驗,則會對其他國家產生示范效應。按照哈佛大學丹尼·羅德里克教授的說法,中國真正具有普世價值的是改革過程中的一般性原則。過去30年中國經濟的成功不一定意味著經濟奇跡一定會繼續,接下來40年的“中國模式”又會有哪些新的變化?這也值得我們繼續追蹤和探索。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 今年深圳讀書月備355項閱讀大餐 2010-09-19
· 新疆第五屆天山讀書節啟動 2010-09-10
· 《讀書與懷人》 2010-08-23
·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價值投資者的必讀書 2010-08-13
· 深圳讀書月"全民閱讀網"上線 2010-08-11
 
頻道精選:
·[財智]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易憲容:央行揮動穩健貨幣政策大棒·[思想]陳曉彬:“民企參軍”將實現強軍富民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于我們 | 版面設置 | 聯系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接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
云阳县| 仙居县| 铜山县| 芮城县| 商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