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色色网,性做久久久久久蜜桃花,欧美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您的位置: 首頁 >> 首頁 >> 國內
網民:銀行理財產品風險不可小視
2010-07-26   作者:記者 張松/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日,本報發表《揭示年中銀行理財產品戰報招行產品累計虧損38.53%收益墊底》一文,對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進行了盤點,文章指出,上半年銀行理財零收益產品均屬“結構性”,而負收益產品多系證券投資類,招商銀行的“金葵花”增強基金優選系列之“金選雙贏”理財計劃收益率最低,到期累計虧損38.53%。
    文章刊發后引起各方關注,有媒體評論指出,上半年招商銀行自己盈利50%以上,而招行的理財產品累計虧損近40%。自己大賺,為用戶理財大賠,招行是太會經營了,還是太不會經營了?還有網友表示,盡管銀行理財產品給人的印象是相對安全,但是其中的投資風險也不可小視。

  理財產品虧損無礙銀行賺錢

  署名蘇文洋的評論指出,上半年招商自己盈利50%以上,而招行的理財產品累計虧損近40%。自己大賺,為用戶理財大賠,你說招行是太會經營了,還是太不會經營了?太有經營人才了,還是太沒有經營人才了?是應該給他們一些掌聲,還是給他們一些噓聲?我有點糊涂了。無論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怎樣虧損,銀行從推出產品本身就能賺錢,因此,銀行永遠是利潤大增,這種事情合情合理嗎?
  還有網友認為,從上半年的情況看,收益偏低或虧損的銀行理財產品多是與證券投資掛鉤的。其實,購買同股票或股票基金“掛鉤”的銀行理財產品,還不如直接買股票基金,何必多經過“一道手”呢。

  預期收益不等于實際收益

  有網友表示,“預期年收益率10%”,“最高收益可達36%”,如此字眼在銀行理財產品宣傳資料中并不新鮮,然而一年下來,實際的收益率有時還不如銀行存款,甚至虧損。
  有網友提醒,有些投資人往往被很高的預期收益率吸引,而忽略了產品的風險,結果造成重大損失。切記:預期收益率并不是實際收益率,預期收益率往往是“最理想狀態”下的投資收益率,而這種“最理想狀態”在投資過程中出現的概率可能只有1%。
  此外,計算收益率時,許多銀行理財產品沒有將手續費等費用計算在內,而有些銀行理財產品的手續費其實很高。署名“忍者神龜”的網友質疑,銀行理財產品計算收益率多少時,一般都不把各種費率加進去。實際結算的時候還得扣掉這個費那個費的。就不能直說費后收益率嗎?
  有網友指出,建議各位買理財產品,不能聽理財經理吹,要看白紙黑字的合同,既然是保本型的,合同一定要有注明,還有要看收益是固定的還是預期收益。至于外幣理財產品,你一定要了解在你買時是先要把人民幣先折算成外幣,然后贖回時再把外幣折成人民幣給你,哪怕是銀行投資持平,你還得損失折來折去的匯率損失費。

  “買者自負”還是“賣者有責”

  面對銀行理財產品的零收益甚至虧損,署名“業內人士”的網友表示,理財產品虧損應該只是“買者自負”嗎?賣者到底有沒有責?出了問題銀行應該是承擔還是耍賴?
  對此,有網友表示,投資屬于個人行為,如果合同沒有明確屬于“保本”產品,那么投資的損失應該由投資者個人承擔,投資者應該具有風險意識。但是也有網友質疑,銀行理財產品介紹生澀難懂、收益率被夸大、風險提示不足、甚至產品設計有缺陷,銀行對投資虧損難道真的一點責任也沒有嗎?
  有網友指出,理財市場對于銀行業來說充滿著機遇。重質量、重誠信、善始善終,都是銀行急需解決的問題。理財產品的售出,并非意味著交易完成,而是標志著持續數年后續服務的起始。如何妥善經營,保持投資者對自己的信任,是銀行必須深刻反思的問題所在。
  還有網友建議,有必要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經驗,成立一個行業協會性質的組織,制定相關資產管理的業務規則、從業基本道德標準等,規范銀行理財業務。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 網民:銀行理財產品風險不可小視 2010-07-26
· 買理財產品弄懂收益率最重要 2010-07-20
· 挑戰章魚 預測下半年最值投資的理財產品 2010-07-19
· 選理財產品需要“隨機應變” 2010-07-16
· 理財產品的選擇需要“隨機應變” 2010-07-16
 
頻道精選:
·[財智頻道]天價奇石開價過億元 誰是價格推手?·[財智頻道]存款返現赤裸裸 銀行攬存大戰白熱化
·[思想頻道]田立:兩大投行頂不上一條章魚?·[思想頻道]政策性金融 “配角”一樣出彩
·[讀書頻道]《五常學經濟》·[讀書頻道]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乐陵市| 游戏| 元氏县| 永年县| 富阳市|